第5章 没钱怎么办
方文中懵比了。
听云瑞问起旱情,以为云瑞只是找他来出谋划策的。
竟让他去治理!?
“旱情一事,不是右丞相秦未大人在处理吗?”
好一会儿,方文中缓过神,讪讪发问。
“你不敢?”
云瑞龙目直视。
让方文中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跪拜在地,心中犹豫了仅一秒。
重新抬头:“臣有何不敢!”
好!
好一个方文中!
真是宝贝闺女推的个好儿郎啊!
除开人长得确实不怎么好看,但这份气势,这份头脑,担得起大任!
当即拍板:“你稍后先去左丞相处报道,听从他的调遣!”
单纯让一个方文中去管理旱情,肯定是举步维艰。
除非有着同等力量的左丞相在背后做靠山。
方文中惊喜跪拜磕头:“臣领旨!”
打发走了方文中,云瑞又逗弄起来了云曦柔。
【啊啊啊!二货老爹,别弄我了,没看出来我很烦吗?】
云曦柔奋力的抵抗,结果不小心整个胖乎乎的身子掉到了龙椅上。
她想要爬起来。
奈何身子太小太柔弱,翻了好几次身,都爬不起来。
倒是云瑞,坐在哪儿一脸笑意的看着。
【笑个屁啊笑,还不快把我弄起来,真是烦!】
云瑞听到她这个声音了。
但就是不动手,就等着云曦柔自个在哪儿爬。
看云曦柔都要被折磨得浑身没力了。
这才满足的出手。
尽管不懂这傻丫头说的“二货”是什么意思。
但肯定不是什么好词,得好好惩罚一下她。
秦未回到家中,也已经得到了大云帝准备启用方文中一事。
秦未对着家仆不屑冷笑:“方文中确实有点本事,但皇帝忘了一事,我可没要钱粮!”
他在得到治理南方旱情一事,钱粮只字没和云瑞提过。
只因,云瑞之前征战平定四方,国库已经挥霍一空。
如果能在什么都不要的情况下治理妥当,这可是一件大功。
能让女儿在后宫地位更稳!
方文中再有本事,可也难为巧妇无米之炊啊。
果然,方文中很快就折返回了大殿。
垂头丧气跪在云瑞面前:“陛下,臣已向左丞相汇报,他也赞同臣的方案,但,没钱。”
云瑞也想到了什么。
难怪秦未拿此事来逼迫他放人。
不止因为他治理旱情有善,还因,秦未能出钱出粮啊!
倒是把这一点给忘了。
国库现在空得都能跑耗子了。
竟拿此事来拿捏他!
云瑞向来不喜于色,只心头按压着怒火。
朝方文中挥手:“你且放心去,钱粮朕会给你。”
得到云瑞的答复,方文中总算放下了心。
瞬间满血复活,精神百倍:“臣先告退了!”
云瑞却有些头疼。
答应归答应,可钱粮从何而来啊。
【笑死!二货老爹答应得快,你也不看看你什么成分,你有钱吗,有吗,啊?】
云瑞低头一看。
龙椅上的云曦柔笑得可欢快了。
两只胖乎乎的小脚小手都欢腾得手舞足蹈起来了。
气得顿时脸发黑。
好啊,你这个傻丫头,你父皇正头疼着,你倒欢快!
把云曦柔抱在怀里,拿下巴的胡子不断的扎云曦柔的脸。
【哎哟哟!别别别!这个二货老爹,想不到法子,跑我这儿来撒气,可恶!】
直到云曦柔被扎得快哭了,云瑞才停下来。
【真是个二货老爹,不就是没钱吗!有什么可气的,找人捐点不就好了!】
云瑞好笑。
找人捐点?
说得倒是轻巧,捐钱是这么容易的?
云曦柔心里却是暗暗想着。
【找人立个功德碑,捐款的人就写上面,哼哼……】
【到时候,把功德碑在百姓面前立出来,谁敢不捐?百姓喷死他!】
【啧啧,到时候我缺钱了我就这么干,哈哈,好多钱啊,全是额滴!】
云瑞眼底光芒轻震。
好一个功德碑,好一个阳谋!
真是朕的宝贝女儿啊,竟然这么聪明!
不错,若是如此,到时候谁敢不捐?
不但得捐,还得往多了捐,生怕自己捐得不够多,否则,会被人骂死!
【嗯?这个二货老爹,他怎么笑得那么奇怪?是想到什么高兴的事?】
【算了算了,累了,好饿啊……快把我带回去啊,我想我妈了。】
云瑞看云曦柔饿得焉巴巴的样子。
搂着她就去找到了杨环儿。
天已经黑了,杨环儿喂完了云曦柔。
俏脸嫣红的看着云瑞:“陛下,今夜,在此歇下吗?”
云瑞看了云曦柔一眼。
若是在此歇下的话,兴许,还能听这傻丫头一些东西。
又看了看杨环儿,杨环儿父亲,也确实是为大云国鞠躬尽瘁。
这些年,冷落了她不少。
轻轻搂过杨环儿:“就在此歇吧。”
杨环儿分明看到,云瑞第一眼是看的云曦柔。
陛下能留下来,看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曦柔啊。
不想自己竟有母凭女贵的一天。
次日一早上朝。
大云帝就在朝堂上宣布了为南方旱情募捐一事。
不出他的预料,满朝文武,推推嚷嚷,竟无一人肯站出来。
云瑞心下冷笑。
拿俸禄,用职权做生意这些事,他可从没和这些臣子计较。
“陛下,老臣愿捐,老臣捐三千两!”
左丞相杨无敌站出来。
这是昨晚他和杨环儿商量好的。
让她父亲出来抛砖引玉。
云瑞面色平静点头:“老丞相有心。”
转头看向杨无敌一旁,秦未抱恙在家休养,今天没来。
是还想拿旱灾一事来逼迫他。
说道:“老丞相有心,朕不会寒了老丞相的心,来人,记上功德录,事后将捐款发放到所有城池!”
此话一出,满朝震动。
什么!
竟然还要把捐款发放到所有城池里面?
这不是捐多少,百姓们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要是不捐的话,那搞不好得背负骂名啊!
“陛下,臣也要捐,臣捐一万两!”
“陛下,臣捐三万两!”
“十万!陛下,臣有些积蓄,可捐十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