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太子何琮
而那些小事,或者是皇帝本人并不想交由阁老们处理的事情,则会留中,就是留在皇帝那里,不交给大臣们讨论,或许有一天也会拿出来讨论。
总之,所有的奏折是由皇帝本人先过了一遍,有针对性的,把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留下来,其余的大事则交由内阁去处理。
当然处理的意见仍然是丞相、阁老经过讨论,然后再报给皇帝听,因为皇帝本身已经对此事有了了解,所以很容易就丞相和阁老的意见做出选择。
这样做的好处是,事无巨细,天下发生大大小小的事情,皇帝本人都能够了解和掌握,避免了权臣弄权,欺上瞒下的事情发生,但坏处是太累了。
陈帝每天散朝之后,都要沏上一大壶热茶,而且要多加糖,除了驱寒以外,还有提神的作用,一大壶茶水喝光之后,奏折就看得差不多了。
这是一个看起来轻松,但实际并不轻松的工作。
陈帝把每一件大事的奏折拿过来,都要仔细思考对策,然后在一张长长的宣纸上写下几个词来帮助自己记忆。
这样当第二天散朝后,丞相和阁老会把送到内阁的奏折写好对策,再送回养心殿,或者第三天在朝堂上进行讨论。
这个过程中,陈帝会把自己已经想好的对策与阁老、丞相们的对策相比较,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每当陈帝半躺在竹椅上,一边看着奏折,一边喝着茶水的时候,其实并不轻松。
小福子除了要烧茶水之外,还要收取那些时不时飞回来的信鸽脚上绑着的竹筒。
“去唤太子过来!”陈帝瞥了一眼在一旁发愣的小福子,吩咐道。
小福子应了一声,立刻快步走出养心殿,往太子宫而去。
上京的皇城并不大,周回才五里。除了皇城中诸多机构之外,皇宫就更小了。
所谓的养心殿,也不过是稍微高大些的房子罢了,而太子宫,也并非是想象中金碧辉煌的宫殿群落。
七八间房舍,里边有个小小的院子,就算是太子宫。
所以小福子疾步而行,很快就来到了太子宫前,在小门前立定,平复了一下喘息,细声细气地道:“陛下有请太子!”
喊了两声之后,小门就开了,里面同样是小太监答道:“太子正在更衣,请公公稍待。”
当太子随着小福子来到养心殿的时候,看到陈帝正负着手,皱着眉,在殿中来回的踱步。
小福子见势不妙,立刻悄无声息的溜到了鸽笼那里,耳旁听的是一片咕咕咕声,心里顿时安宁了下来。
太子趋步入殿,伏拜道:“儿臣见过父王。”
陈帝只有一子,名何琮,如今才二十一岁,平时被约束得极严,但生来就是跳脱的性子,被陈帝不知骂了多少回,仍然难改。
“书看了多少?”陈帝板着脸问道。
太子何琮登时愣在那里,不知该怎么回答。
因为这话问得实在是太有语病了,书是什么书?从哪天开始算起看了多少?是指看了多少本书还是指看了某本书的多少内容?
没法回答呀!
看到太子无语,陈帝的怒气更盛,额上的青筋都绷了起来。
“逆子!”
太子心中十分委屈,根本好好的呆在家里,连门都没敢出,结果一来就挨骂,一句话都没说就成了逆子,实在是太冤枉了。
“跪下!”陈帝向冷冰冰的地板一指。
四月的上京,地面仍然冰凉。
太子只好垂头丧气的跪下。
陈帝这才回到躺椅上坐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盐铁论》看了多少?”
《盐铁论》为西汉桓宽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而撰述之史书。
在西汉昭帝始元六年期间召开了一次“盐铁会议”,以贤良文学为一方,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另一方,就盐铁专营、酒类专卖和平准均输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全书共十卷六十篇,共六万多字,是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
陈帝督促太子读书,就是为了让他更早的适应太子的身份,学会站在皇帝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但太子对此表面唯唯喏喏,背地里却阳奉阴违。
陈帝一看到太子默不作声,老老实实等着挨骂的样子就怒从心头起。
“你当朕不知道你背地是什么样子吗?”
“你现在做出这副样子来给谁看?想让朕相信你的一个安分守己?”
太子听了这话,就十分的腻歪。
什么叫做出这副样子给谁看?难道让我尽显本性才合你心意?如果真的那样做的话,又有别的话来骂了吧?
腻歪归腻歪,太子还是不得不捏着鼻子回答。
“已经看了两卷。”
“那你说说看,有什么想法?”陈帝又喝了一口茶水。
太子能有什么想法?所有的想法都被前人说过无数次了。
自从这场汉代的朝廷会议结束之后,被桓宽整理成书,因为书中具有显著的政治价值,所以受到历代皇帝的追捧,要让太子慢慢接触政事,读这类的书最有好处。
不但可以开拓视野,更是可以给后人以借鉴。
自汉以后,历朝历代对此书研究作注的也大有人在,太子的老师给太子授课讲到这本书的时候,恨不得把每一句话里的每一个字都解释得清楚明白。
所以陈帝问太子有什么想法,太子觉得前人已经写了那么多优秀的注解,我还能有什么想法。
“父皇,儿臣觉得桑弘羊大夫说得很有道理。”
陈帝微微坐起身:“哦?说说看,什么道理?”
太子其实只是粗浅听了几堂课,对于这本书最开始的篇幅稍微有些了解,所以就根据自己内心的想法说道:“那些文学贤良总是说子曰,子曰。而实际上,孔子既不会领兵打仗,也不会经济之策,孔子的话怎么能拿来当证据?一派没有理,另一派当然就有理了。”
“一派胡言!”陈帝勃然大怒,手中捏着的奏折随手就丢过去,砸在太子身上。
即使如此还不罢休,从椅子上跳下来,随手抄起倚在墙边的木竿,直奔太子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