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番外:前世(下)
第八十九章番外:前世(下)
尉迟胥从十六岁开始,就有了正常男子该有的一切悸动与心思。
此次征战在外,已经耗时大半年。
他日夜孤枕,自是有些难眠。
但从前也是独自入眠,倒是没觉得如此孤寂。
他想沈若汐了。
因着帝王很是看中尉迟舟,所以,真正面临战争时,尉迟舟是不参战的,倒是他的命无足轻重,未及也主动请缨,帝王点名让他上战场。
也不知他不在沈家大院的日子里,沈若汐是不是去粘着尉迟舟了。
尉迟舟也容貌甚好,比他性情温柔,也比他白皙秀丽。
尉迟胥越想越是绽转反侧。
他不是轻易消耗情绪的人,也深知眼下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
尉迟舟被册封燕王,即日起赶赴京都,参见先帝的吊唁之事,另外,沈国公夫妇也收到新帝圣,新帝要沈家将唯一的女儿奉上,并以淑妃身份入言。
京都传来帝王自尽殉情的消息后,尉迟胥第一时间带上心腹兵马,赶赴京都。
如今大半年未见,竟甚是想念。
他的亲妹妹便是死在了宫廷。
沈家兄弟几人也在南伐队伍中,沈若汐给他们皆寄送了书信,唯独没有给他寄。
于是,这枯燥难熬的日子,多了一丝甜。
从前很是厌烦沈若汐缠着他。
他用了数年时间证明了他自己。
一想到那幅画面,尉迟胥无意识的揪紧了身下的草席,无疑,他不能承受那样的结果。
他比谁都精明,也比谁都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而尉迟胥的行径更是让沈家这边始料未及。
而他,很喜欢这一丝甜。
这又让尉迟胥不得不多想。
每晚夜色人静时,他都会一边修整疲倦的身子,一边回想着有关沈若汐的点点滴滴。
不出一个月,就连沈家诸人也震惊万分,尉迟胥竟然以雷霆之势坐上了皇位,成为了大殷的君
先帝殉情自尽,本就事发突然。
可当他第一次意识到,他对沈若汐有了不太纯洁的念头时,精明如尉迟胥一下就明白了什么。
尉迟胥在军中的地位日益不可取代。
那个小妮子是不是忘却他了
其实,尉迟胥心里很清楚,倘若他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一年又转瞬即逝。
否则
用不了几年,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沈若汐十里红妆,嫁给旁人。
对此,沈国公自是一万个不同意。
他对尉迟皇室的男子,早就颇有意见。
启程之前,沈若汐却笑靥如花,一脸欣喜期待之色:“母亲,我就要见到青哥哥了!也不知道胥哥哥有没有想我“
沈夫人忧心忡忡。
她不是担心女儿入宫,而是担心女儿一头扎进去。
“都说尉迟皇室的男子是大情种,也不知真假。”沈夫人随口一说。
沈国公暴跳如雷:“尉迟胥那臭小子,从一开始就费尽心机,故意让喏喏钟情于他!他就没安好心!我不能让喏喏就这么入言"
沈国公开始寻思法子。
很快,他就有了主意:“我以五十万兵马要挟,让那个臭小子签下亲笔书函,一年之后,喏喏若要离开皇宫,尉迟胥不得阻挡!"
沈夫人缄默半晌,好似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法子了。
永安宫,新帝从净房出来,他刚沐浴,鬓角发丝微湿,换上了一件簇新的熏香玄色常服,腰间配羊脂玉挂件。
"朕看上去如何"
尉迟胥询问汪直的意见。
汪直笑眯了眼:“皇上龙章凤姿,容貌昳丽,淑妃娘娘必然喜欢至极。再者……淑妃娘娘从小就对皇上情根深种啊!“
尉迟青:"…….”是么
许久不曾见过那丫头了,天知道她有没有移情别恋。
她好像只喜欢他的容貌
汪直又说:“皇上,沈国公一家子已经在殿外候着了呢。"
尉迟胥收敛了脸上神色,露出不属于他这个年纪的深沉。
"宣.朕就在内殿见他们。"
汪直了然了,皇上这是没把沈家视作外人。
很快,沈国公夫妇带着女儿入殿面圣。
沈若汐一直双眸亮晶晶的,见到尉迟青时,两眼泛着花痴一样的光。
就是这眼神.
终于,尉迟胥的心定下来了。
喏喏还心系着他。
尉迟胥目光落在了沈若汐身上,将她仔仔细细打量了一遭,许久未见,他的小丫头长高了不少,容貌较之此前,更是清媚明艳。
此刻,尉迟胥的心情,就好比是终于看见自己精心呵护的花儿,她绽放了。
而且,只有他一人可以欣赏。
"咳咳……臣携家眷,叩见新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沈国公硬着头皮行礼。他从前对待尉迟胥,可算不得太友善呐
他只是没想到,稍一不注意,尉迟胥就问鼎帝位,成为了他不可忤逆之人了。
还要抢走他的女儿!
尉迟胥倒是实在,让沈国公夫妇起身后,直接提及婚事。因着朝中局势未定,沈家又牵扯过多,所以,暂时就以淑妃身份入宫,但婚嫁的礼仪,一概不会或缺。
沈若汐全程听着,连连点头,毫无羞涩之心:“嗯嗯!我愿意!"
沈国公夫妇:".…"
女儿这是恨不能今晚就入住宫廷啊!
新帝的确貌胜潘安,可男子长得太过俊美,也未必是一桩好事。姜太后已经安排了数位嫔妃入,女儿当真可以应对后宫的魑魅魍魉么
沈国公递上字据:“皇上,这是臣的条件,只要皇上答应面上的内容,并且画押,臣就将女儿暂目送入宫。"
尉迟胥一目十行,先是蹙了蹙眉,但很快就挥笔画押:“好,朕同意,那月底喏喏就入
沈国公夫妇:沈国公主妇:
如此之急
皇上是抢人么
沈若汐被父母带出宫时,依依不舍的回头去看。
尉迟胥也有诸多话想与她说。
他还没亲自丈量一下他的姑娘有多高了.
淑妃入宫这一日,全京都张灯结彩,长安街铺了十里红绸,毫不夸张的说,红绸从沈国公府一路蔓延到皇宫大门外。
沈若汐即便是以妃位身份入宫,但比先帝娶皇后那时,还要隆重。
沈国公夫妇哭红了眼眶,三位公子也同样不舍,倒是沈若汐本人,欢喜雀跃的上了花轿,恨不能早些见到尉迟胥,她要扑入他怀里,抱着他精瘦的窄腰,好好看看他。
宫廷设宴,尉迟胥亲自主持大局,他换下了玄黑色帝王常服,改穿了艳红色吉服,众大臣见状,粉纷纳罕,但无人以为,这是帝王对淑妃的一片心意。只觉得,是帝王为了拉拢沈家,当真颇费心
就连尉迟胥自己也心中清楚,当下,他很需要沈家的势力。
将沈若汐放在宫廷,让她待在自己身边,的确是操控沈家最好的法子。
但也不妨碍他的确想将沈若汐占为己有。
他这样的人,不可能此生只关注女儿情长。
至少,他目前如此认为。
吉时到,淑妃入住未央言,帝王提前从宫宴离开。
未央宫是原先的沈贵妃所居,也就是沈若汐姑母的宫殿,但新帝命人提前又修葺规整了一番,里面富丽堂皇,称的上是整个皇宫最奢靡的地方。
帝王一到,沈若汐自行却扇,一双大而明亮的水眸,直勾勾的看向新帝。
新帝还未走来,她就一路小跑扑了上去。
尉迟胥本能的展开双臂,将她接住,垂首看她,眸光温柔:“都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顽皮"
确实长高了不少,头顶已经可以抵到他的下巴。正当初夏,衣裳轻薄,柔软的身子在怀,让尉迟胥可以清晰的感受到美人的玲珑曼妙。
尉迟青眸色沉了沉,但面上不改他色,嗓音更沉:“累不累饿了么发冠太重,先摘下来。"
他还是像从前一样细心照顾她。
沈若汐摇摇头,仰面望着新帝,眼神痴痴,言语更是毫不掩饰:“胥哥哥,我很想你。他们说,我现在是淑妃了,但只是你后宫的嫔妃之一,可是….我不想让旁的女子接近你,那样我会很难受。"
尉迟胥唇角扬了扬:“没有别人,只有你。相信朕,用不了多久,朕就会解决掉一切。"
沈若汐明亮的眸子映着男人的脸,点头如捣蒜:“青哥哥,我相信你。"
尉迟胥尚且可以掩盖住澎湃的情义,但沈若汐不行,她素来直接坦荡:“胥哥哥,那…..….我们去睡觉吧。"
美人的眸子眨了眨,像星光落入了帝王的心里,是最诱人的邀请。
尉迟胥:“……喏喏,再等一阵子,等你十六岁。"
他答应了沈国公,与此同时,他的小丫头的确还没彻底长大,他可以等。眼下,她在他身边,还会像从前那样围着他絮絮叨叨,让他不是孤寂一人,如此即可。
沈若汐躺在喜榻上,说了诸多边关的事,尉迟胥侧着身子,静静听她说。
不多时,沈若汐又开始惦记上帝王的美貌,矫揉造作的催促:“为何非要等到十六岁可我都已经长大了,不行你看。"
她动作麻利,抓住帝王的手,带着他亲自验证。
尉迟胥怔住,竟是险些结巴:".….…再、再等等。"
沈若汐苦恼:“要等到几时皇上又打算什么时候处理好后宫"
尉迟胥不敢挨着她太近,拉了一只软枕,横在两人之间:“喏喏陪朕演戏,让所有人都看不出来,朕定很快清理一切。"
沈若汐眨眨眼:“好呀,那胥哥哥不可以去其他嫔妃宫里,我不准!"
尉迟胥被她逗笑了,也很是享受这种滋味。
她在意他,有人在意的滋味,真好啊。
"好。"
一切皆按着计划进行。
淑妃成了名副其实的宠妃,骄纵跋扈、蛮不讲理。
尉迟胥每天忙于朝政,晚上就与她待在一块,算是弥补自己一整日的辛劳。
沈若汐十六岁那一日,尉迟胥命人布置了未央宫,到处都燃了龙凤火烛,将自己的心意表露的一览无余。
沈若汐比他还着急,抱着帝王的脖颈,缠在他身上,附耳悄咪咪的告诉他,大胆又热情:“我看了很多话本,还看了避火图,我什么都会。"
尉迟胥已经不能继续自控,早就被这小狐狸迷得失了理智,百忙之中,唇齿间含糊不清:"好……朕拭目以待。"
*
好时光总是转瞬即逝。
这一年的初夏,是帝后成婚三载的日子,尉迟胥却恨不能自刎谢罪。
他一心对付冀州,却不慎让沈若汐被冀侯父子所掳。
帝王亲自带兵,君临城下,遥望城楼上的红衣女子,他罕见的神色大变,情绪难控。
两军对峙,冀侯父子将沈若汐押在城楼上当做人质,意思很明确
一命换一命。
让尉迟胥自己送上项上人头,否则,沈若汐必死无疑。
尉迟胥与沈若汐遥遥相望,北风疾骤,他看见沈若汐笑着对他用口型,道:“胥哥哥,来生再见了!"
沈若汐是个弱女子,但她很清楚,尉迟胥若是被掳,萧家父子必定不会放过,她身为沈家女,该大义的时候绝对不会犹豫。
她爱尉迟胥,数年被他疼爱庇佑,关键时候,沈若汐只想让她的胥哥哥安然无虞。
他爱了她这么多年,现在轮到她反哺了。
此时业刻此时此刻,尉迟胥眼前的一切无限的放缓……再放缓……他仿佛可以看见沈若汐坠落时,她唇角含笑的样子。
她那么怕疼,怎么可以!
在那一道艳红身影落地之际,尉迟胥产生了幻听,他好似听见沈若汐在对他说:“胥哥哥,你要替我报仇,杀了他们!"
是了,按着沈若汐的性子,必定是有仇必报。
“喏喏!”尉迟胥下马,直奔那抹身影,他抱着娇小香软的沈若汐,她还有温度,可再不能回应他。帝王仰面嘶吼,嗓音直击云霄,“啊-"
城楼上的萧家父子万没料到这么一出。
沈若汐落入他们手中之后,一直表现的贪生怕死,所以,才导致他们掉以轻心。
谁又能想到,她会宁可自尽,也不连累尉迟胥!
“给朕……杀!萧氏一族!全部诛杀!一个不留!”尉迟胥唇齿间溢出血来,每一个字皆仿佛饱含着无尽戾气与杀戮。
大军再无任何约束,直攻城门。
所有人进军之际,皆给帝王单独劈开了一条道,让他抱着皇后离开冀州这座伤心城。
皇后不愧是沈家女,关键时候,将生机让给了帝王。大义又决绝。
士兵们奋勇直前,怒意腾腾,使出全力替皇后报仇,厮杀中,有人莫名湿了眼眶,大抵铮铮汉子们,都舍不得他们的小皇后吧。
不出三日,冀州城被拿下,萧氏一族,一个不剩,尽数斩杀。
*
靡靡梵音,回荡在未央官上方。
高僧超度了七七四十九日,又将一册话本递给了尉迟胥,见帝王日渐消瘦,神情枯槁,高僧一声轻叹:“阿弥陀佛,皇上既然想清楚了,就照着办吧,一生功绩换一人重生。祸往者福来,既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
尉迟胥明白了高僧的意思。
他想要扭转一切,就要付出代价,而所谓的代价,就是他此生在世间的功绩。再有下回,他定不会让他的姑娘有一丝损伤,定要比这一世做得更好。
自此之后,宣帝尽瘁事国、励精图治,兢兢业业了大半生,不曾娶妻生子,享年六十。弥留之际,他似看见一道天光乍现,随后眼前一片风起云卷,时空扭转,一切又重新回到最初时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