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小说照进现实

第229章 小说照进现实

第229章小说照进现实

托马斯一脸期待的翻开了《大空头》,他很想尽快的目睹一下,亚马逊排名第一的畅销作家,究竟带来了怎样的一部作品。

很快的,托马斯便发现,这部《大空头》里竟然有着很多的金融知识。好在对于这些金融知识,书里面都有解释,看了解释以后,托马斯这个外行人倒也能看懂。

“次级房地产大贷款大量违约,华尔街的投行竟然没有加强监管和想办法补救,反而打算借此机会大赚一笔?这样的剧情,的确很华尔街啊!”

看到这段剧情时,托马斯并没有往心里去,反正是幻想小说嘛,都是作者自己的臆想,当不了真。

接下来的剧情,展示出评级机构和投资银行沆瀣一气,故意提高信用违约互换产品的信用评级,以及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银行各种无耻的吃相,全都展现出来。

“虽然这是作者自己幻想出来的剧情,但仔细琢磨的话,也是挺讽刺社会现实的。华尔街那些大鳄,向来是吃人不吐骨头的。

这样的作品,如果出版的话,华尔街那些投资银行,还有金融评级机构,肯定会不高兴吧!说不定作者还会吃官司呢!”托马斯暗自想道。

花费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托马斯终于看完了一遍《大空头》,这一遍只能算是囫囵吞枣般的阅读,并没有去仔细品味其中的内涵。

但剧情内容,托马斯好歹算是记住了。

“单从文学的角度看,这部作品还是很不错的,情节很紧凑,剧情也跌宕起伏,作为小说该有的东西全都有,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只不过最后的结局,竟然是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整个金融系统面临崩盘,这样的设定,肯定有很多人不喜欢的。

不过这部作品还是值得出版的,张伟毕竟是亚马逊畅销榜的第一名,有《饥渴游戏》打底,就凭这一点,也能吸引不少读者购买。”

就凭畅销书作家的名号,托马斯也不会拒绝张伟的出版,但真要是出版的话,还是需要对作品进行一定的精修。

“等明天上午,将这部《大空头》拿给其他编辑,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吧!”托马斯心中暗道。

下一秒,托马斯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他打开电脑网页,在谷歌上搜索起了《大空头》所介绍的各种金融产品。

“MBS,按揭抵押债券,还真有这個东西,而且在七十年都出现了啊!”

“CDO,担保站务凭证,这个也有,是八十年代出现的金融产品。”

“CDS,信用违约互换,这个东西也有啊,原来当年美孚的瓦尔迪兹号邮轮触角,所造成的环境赔付,用的就是这种方式。”

“这些金融产品,普通人平时肯定是接触不到的吧,看来我们的这位畅销书作家,还具有很专业的金融知识基础呢!

不对啊,我记得第一次跟张伟见面时,他自我介绍是在普林斯顿大学生物系,生物学跟经济学不沾边吧!不愧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学霸,懂得就是多。”

沉吟片刻后,托马斯手机的联系人中,找到了一个号码。

这是一个基金经理人的电话号码,平日里经常会向托马斯推销各种基金。托马斯手头上要是有闲钱的话,偶尔也会买一些。

托马斯拨通了基金经理人的电话,两人寒暄了几句后,托马斯直接问起了按揭抵押债券的情况。

“托马斯先生,你说的是MBS吧?怎么?你对这方面的投资感兴趣?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我这里倒是有几款类似产品的推荐。”基金经理说道。

“你说的产品,是直接购买这种按揭抵押债券,还是综合性的产品?”托马斯开口问。

“当然是综合性的产品了。银行会将各种按揭抵押债券,以及普通债券、债务、保单等其他金融产品打包在一起,组成一种商品,然后向市场出售。一般这种产品都具有固定收益。”基金经理人开口道。

“你说的,是不是担保债务凭证?”托拉斯开口问。

“对,简称CDO,托马斯先生,看来你是做了功课的,竟然了解CDO。”

“那这种CDO的风险如何?”托马斯接着问。

“任何金融产品都是有风险的,CDO也不例外。不过评级公司都会对金融产品进行评级。评级越高,风险越小。如果你对这种产品感兴趣的话,我可以向您推荐几种2A级的产品。这种级别产品风险非常小。收益回报也很可观!”

听到基金经理人提到评级,托马斯立刻想起了《大空头》小说里写到的,信用评级公司与投资银行沆瀣一气,故意提高金融产品评级的事情。

“我多心了,小说嘛,不必别当真!”托马斯自我安慰了一句,然后接着问道:“那有一种叫CDS的东西,你们那里有么?”

“您说的是信用违约互换吧?”

“对,就是这个。我想问一问,跟房地产有关的信用违约互换,伱又有什么推荐么?”

“托马斯先生,您的消息还真灵通,房地产的信用违约互换,这是最近才刚刚出现的一种新产品,不过这种产品,都是基金和投资机构购买的,一般的投资者可买不起。

因为一笔信用违约互换,少则上千万美金,多则几亿美金,普通的投资者如果想要购买的话,只能去购买投资这种产品的基金!”

基金经理人接着说道:“托马斯先生,我建议你不要去碰这种产品,现在美国的房地产市场非常好,房价一直在上涨,你今天买了房子,过一段时间再卖掉还能赚钱!

所以房地产市场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出现信用违约的情况,购买这种信用违约互换产品,等于是给投资银行送钱!”

基金经理人的话,又是让托马斯心中一惊,这不正是小说里提到的么!

在《大空头》小说里,其中一位主角找到投行要求购买信用违约互换产品,而投行便认为,这是来给自己送钱的。

结果却是次贷危机爆发,这位主角狂赚几十亿,而投资银行为了回本,竟然无耻的做空自己!

“不是说这是一部幻想小说么?小说内容怎么照进现实了!”

不知不觉间,托马斯的额头冒出了冷汗,他有一种预感,小说里面的事情正在发生,次贷危机真的要来了!

“想多了,肯定是我想多了!这只是一部幻想小说,不可能是真的!”

下意识间,托马斯还是又拿出了《大空头》的书稿,再次阅读起来,特别是里面关于次级贷款市场违约的内容,他连续看了好多遍。

终于,托马斯还是忍不住拨通了张伟的号码。

“张先生,有一件事情,我要向你请教一下,你在小说里写的内容,未来该不会真的发生吧?”托马斯语气恳切的问。

“我小说写到2008年,距离现在也不过两年而已,里面的事情会不会发生,到时候你不就知道了么?”张伟乐呵呵的说的。

“张先生,是这样的,我也认识几个金融圈的朋友,我专门询问过他们,根据他们的描述,你在小说里介绍的很多东西,现实中都是存在的。”

“这很正常,艺术创作来源于现实嘛!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根据现实加工而来的。”

“那也就是说,小说里的内容都是你的艺术加工?那我就放心了!”托马斯长出一口气。

“当然是艺术加工了!这是小说,又不是纪实文学。更何况我这里面的故事背景是未来两年,我又不是巫师,怎么可能预言未来所发生的事情!”张伟接着道。

“你说的有道理,是我多心了。大概是我最近的精神压力太大的,脑子有些恍惚,情绪也太紧张了。”托马斯开口道。

张伟则开口问:“怎么?托马斯先生?你最近也买房了?”

“我自己住的房子,按揭还没有还完呢!哪还有钱再买房。”

“那就好,如果是自己住的话,无论是涨是跌,都得继续住着,亏不着也赚不着,但要是买来投资的话,我建议你还是赶紧出手吧!”张伟嬉笑着说。

“赶紧出手?”托马斯愣了愣神。

照你这意思,你小说里写的还是真的啊!

……

关于2008年次贷危机的书籍,最出名的自然是《大空头》。这本书是在2010年出版的,原著作者是美国超级畅销书作家迈克尔-刘易斯。

迈克尔-刘易斯本身就是普林斯顿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毕业的,曾经华尔街担任债券交易员,后来成为《纽约时报》的撰稿,他曾经写过一本《说谎的扑克牌》,被誉为是描写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华尔街的经典名作。

《大空头》这部作品,就是以多位华尔街基金经理和做空专业户为原型,根据现实中他们在次贷危机时候的操作,改编而来的一部小说。

小说主要内容就是,有几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早早的看出了美国次贷危机即将到来,于是押注美国金融系统崩溃,从而大赚特赚的故事。

而他们所用的赚钱工具,正是信用违约互换,简称CDS。

谈起美国2008年的次贷危机,还要从二十世纪末说起。当时美国对银行业监管还是很严格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信托基金、保险公司,各种金融机构分工还算明确。

但是在克林顿的第二个任期的末期签署了一项法案,放松了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这给次贷危机埋下了祸根。

2000年,在互联网泡沫之后,大量的资金没有地方去,便涌向房地产行业,于是乎美国的房价开始升高。

房地产市场大繁荣,也使得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的发展。

美国人都使用信用卡,在银行那边都有个信用评分,正常情况下贷款都会发放给那些信用评分高的人,但次级贷款就是专门发放给那些信用评分低的人,只不过利息要高一些。

由于对金融机构监管的放松,所以在2000年到2007年之间,大量的金融机构对信用评分过低的人发放了次级贷款。

信用评分低的人,还不上贷款的概率就很大,产生坏账的几率也更大。

如果房价一直上涨,那房子就是优质资产,哪怕还不上贷款,卖了房子也能赚一笔。即便是破产了,银行收走房子卖掉,再卖掉也不亏本。

可一旦房价下跌,房子变成负资产;或者利率升高,贷款人还不上钱,那整个次级贷款市场就会崩盘。

这里要多提一句,美国人贷款买房,大多数都不是固定利率,而是浮动利率,特别是次级贷款,风险本来就高,为了尽可能规避利率风险,银行就更是得采用浮动利润。

因此美联储的加息,对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很大的,购房的利率会提高还是次要,关键是房租会提高,加剧民众的住房成本。

而住房成本的提高,就是生活成本的提高,这会直接转化成为通货膨胀。所以美联储一旦加息,美国通膨就会飚的飞起。

言归正传,商业银行发放贷款以后,为了早日能够回本,就会将这些贷款做成债券的形式,再出售出去。

这样银行等于是快速的回笼了资金,又将风险转嫁给了别人,同时还有了更多的本钱可以发放贷款,利滚利赚更多。

这种债券便是按揭抵押债券,建成MBS,投资银行就是MBS的大买家。

而当投资银行买到MBS后,也不会等着收利息,而是又会将其分拆组合,包装成新的金融产品,再卖给其他投资者,赚一笔差价。然后用回笼的资金,再做一遍同样的操作。

投资银行发行的金融产品,就是担保债务凭证,建成CDO。

所以CDO的本质,其实是银行发放出去的贷款利息收益,只不过是将很多贷款分拆汇总以后的产品。如果贷款能收回来,投资者买CDO就能赚钱,贷款收不回来,投资者买CDO就赔钱。

然而普通的投资者,无法确定个CDO的风险,不知道该不该买,这时候就轮到信用评级机构上场了。

像是像是标准普尔、穆迪等评级机构,会给各款CDO一个评级,评级越高,风险就越小,反之则亦然。

但这里面又有猫腻了,那就是评级机构实际上是靠着投资银行养活的,人家投资银行让你来评级,是会付费的。既然投资银行是金主,那自然不能得罪,所以在评级的时候,都会故意评高一些,甚至会高好几个档次。

比如2B级产品,会给了2A的评级,B级产品,会给了A的评级。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市场上大量的所谓2A级和A级的金融产品,实际上都是B级,甚至是C级,这些在次贷危机中都暴雷了。

但是投资者不知道啊,他们还以为2A评级是很高的,是风险极低的金融产品,也是继续大量的买入,其实他们买的都是一些垃圾金融产品。

次贷危机中所产生的大量坏账,主要就是这些CDO产品。

《大空头》中的主角就看到了这一点,他们意识到次级贷款市场马上就要崩盘,于是就跟投资银行来了一次赌博。

他们跟投资银行签署了一个信用违约互换,简称CDS。

这东西就像一个保险,意思是在一定期限内,我会付给你一笔保险费,如果我持有的债券跌了或者违约了,那么你就赔我一笔钱,而如果我买的债券没有跌,那么你就白赚一笔保险费。

投资银行认为,房价短期内不可能下跌,那么房地产有关债券,也不可能下跌或者违约,这不是白给我送钱么!于是很乐意就签了这种CDS协议。

而在真正操作着,我根本不需要真正的持有这样一笔债券,就能够签署CDS协议,只要投资银行到时候能赔付就行。

投资银行也不在乎你到底有没有这笔债券,反正他们只要能赚保费就行。

说白了,这就是法律允许范围内的赌博。

这就相当于是你去买车损险,银行不管你有没有车,只要你肯付保费,就把保险卖给你。

结果第二天,全世界的汽车同时爆炸成灰烬。这个时候哪怕你没有车,只要你拿着保险合同,银行就得赔你钱。

结果当次贷危机爆发后,这些CDS协议,自然就可以大赚一笔。

《大空头》的故事,讲的就是这样一番操作。

历史上在2005年的下半年,便有小机灵鬼意识到了房地产市场的崩盘,跟摩根大通、高盛、花旗、德意志、瑞银等投资银行签署了CDS协议。

所以当张伟拿出《大空头》的时候,第一批的大空头们实际上已经布局完成。

而张伟也没打算利用这个赚钱,一来是CDS协议的金额都比较大,最低也是千万美金起跳,张伟掏不出这么多钱。

二来则是因为距离贝尔斯等时刻还有两年零三个月,投资回报的周期太长了,这两年可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有闲钱的话,肯定投在国内,不比在次贷危机里当口头赚的少。

所以次贷危机这档子事,张伟就不掺和了,还是老老实实的赚笔稿费吧!

(本章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上一章下一章

第229章 小说照进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