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朱棣与《永乐大典》再相见!
第187章朱棣与《永乐大典》再相见!
宋如雪笑着问道:“朱先生,您有什么想要在我们这个时代完成的事吗?你想要去哪里玩尽管说,我一定带你吃好玩好!”
朱棣听言,思索片刻后道:“我想……去看看我的《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
宋如雪刚刚激动起来的心瞬间熄了火。
她看着朱棣,这位编纂出《永乐大典》的“好皇帝”,一时间只觉得哑口无言。
他要怎么告诉他,他辛辛苦苦编纂的《永乐大典》已经丢失,如今只剩下几片残页,即便如此,这留下来的《永乐大典》也并非是他编撰的那一本,而是嘉靖皇帝重抄的那一版本。
这其中的失落与遗憾,仿佛是一曲悲壮的史诗,令人扼腕叹息。
朱棣见宋如雪沉默不语,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他轻声问道:“宋姑娘,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
宋如雪深吸了一口气,尽量用平和的语气说道:“朱先生,非常抱歉,我必须告诉您一个不幸的消息。您的《永乐大典》在后世并没有完整地保存下来,如今只剩下一些残页,而且并非是您原本编纂的那一本。”
朱棣闻言,脸上的笑容逐渐凝固,即便他早已经在是天幕的视频当中了解到了自己编著的《永乐大典》的后续结果,但此时的眼中依旧忍不住闪过一丝失落。
宋如雪见状,心中也不禁感到一阵难过。
她轻声道:“历史总是充满了遗憾和失落。但您的《永乐大典》仍然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的价值不会因为残缺而减少。”
朱棣听了宋如雪的话,心中虽然仍有遗憾,但也感到了一丝温暖和欣慰。
他沉默片刻,然后缓缓开口:“我知道,我就是……还是想去看看。”
宋如雪见状点头:“好,没问题。”
于是,宋如雪带着朱棣来到了博物馆。
朱棣站在博物馆的门前,望着那座庄严而古老的建筑,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他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沉淀,仿佛能听自己的呼吸和心声。
宋如雪带着他走进博物馆,穿过一条长长的走廊,来到了存放《永乐大典》残页的展厅。
展厅内光线柔和,气氛庄重,仿佛能让人置身于一个神圣的空间。
朱棣站在《永乐大典》的残页前,他的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那些泛黄的纸张,仿佛是时间的见证者,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他的手指轻轻颤抖着,似乎想要透过玻璃触摸到那些字迹。每一个字,每一行句,都仿佛是他亲手所写,深深地刻在他的心中。然而,眼前这些残页,却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落和震惊。
他轻轻地抚摸着展柜的玻璃,仿佛想要触摸到那些逝去的岁月。
“这就是……《永乐大典》最后的残页吗?”朱棣的声音有些颤抖。
宋如雪轻轻点头,她说道:“是的,朱先生。这就是您编纂的《永乐大典》的残页。虽然它们已经不完整,但它们仍然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见证了您和您那个时代的辉煌。”
朱棣沉默片刻,然后缓缓开口:“我知道,这些残页已经不足以展现《永乐大典》的完整面貌。但我仍然高兴,高兴能够在这里看到它们。”
他闭上眼睛,试图回忆起当年编纂《永乐大典》时的情景。那时的他,意气风发,胸怀壮志,希望将中华文明的瑰宝传承下去。他亲自组织编纂,耗费了无数心血,终于完成了这部旷世巨著。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岁月的洪流冲刷着一切。他的心血之作,在后世竟然只留下了这些残页。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他感到无法言喻的遗憾和心痛。
他深吸一口气,重新睁开眼睛,凝视着那些残页。尽管它们已经残缺不全,但每一笔每一划,都依然透露着当年的辉煌和气势。他仿佛能看到那些学者们在灯下辛勤编纂的身影,能听到他们讨论和争论的声音。
朱棣的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既为《永乐大典》的失传感到惋惜,又为能够在这里亲眼看到它的残页而感到庆幸。他明白,这些残页虽然无法还原当年的全貌,但它们却是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他缓缓地转过身,对着宋如雪深深一鞠躬:“宋姑娘,谢谢你让我看到了这些。虽然有些遗憾,但我已经很满足了。”
宋如雪看着朱棣那复杂的表情,心中也不禁感慨万千。她明白,对于朱棣来说,这些残页不仅仅是纸张和字迹,更是他一生的心血和追求。
朱棣在这张《永乐大典》前站了许久,久到宋如雪,双腿发麻,他依旧仔细的望着掌柜里的那唯一一张残页。
“宋姑娘,谢谢你带我来到这里。”
宋如雪内心重重一叹,连忙回礼。
“陛下……言重了。”
朱棣笑了笑。
朱棣的心情也逐渐平复下来,他明白,尽管《永乐大典》已经失传,但中华文明的传承永远不会断绝。他会将这份遗憾和惋惜转化为对文化和历史的更加珍视和传承。
就这样,朱棣带着一丝遗憾和一丝满足,离开了博物馆。他知道,这段经历将成为他永生难忘的记忆,也将成为他继续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