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9章 彪啊!
“我不能白养了你,你要给我们养老!”
牛杏花迅速看了乔南海一眼,说出的话让人目瞪口呆。
儿子为父母养老送终,这不是应该的吗?
乔南海看向莫言,明显是征询她的意见。
莫言点头:
“应该的!什么标准?”
这句话问住了牛杏花,她转过头看她兄弟牛大壮。
牛大壮眼珠子转得滴溜溜,嘴皮子倒是利索,信口开河:
“一个月两个老人每人二十块钱养老钱,另外再加上白面五十斤,大米二十斤,油二十斤,鸡蛋一百枚……”
“放你娘的狗屁!”
随着骂声,高腊梅领着一群人走了进来,小小的农家院里顿时挤满了人。
来的是莫家兄弟,还有他们的子侄辈。
乌泱泱十几口人。
男人虽然不是个个五大三粗,却都是孔武有力。
高腊梅和莫牛军刚才一起来的,隔着院门一看院里的情形,转身就走了。
她去找莫家其他人了。
自家兄弟都被人欺负到头顶上了,莫家能不管?
为什么莫牛山在村里硬气,就因为他兄弟多子侄辈更多。
七八十年代的农村,人们普遍法律意识淡薄,有事都是家族出面处理。
如此,家里人口多特别是男性多的家庭,就占了很大的发言权。
拳头就是硬道理。
而莫家,那可算是比较团结的家族了,更是村里的大姓。
谁敢小觑?
高腊梅可不是金翠好,进门就骂,牛大壮刚才的话可是被她听了个清清楚楚。
“你可真敢说!牛杏花和乔树林是皇上娘娘啊?能吃得了那么多好东西!”
“也不怕撑死!”
“打秋风打到莫家头上,瞎了你的狗眼!”
“#&$%……”
高腊梅也不是个善茬,撸起袖子抡着胳膊就朝着牛大壮开了火。
莫语脸通红,撸着袖子就往前冲,莫言一把没拉住。
可惜刚走到高腊梅身边还没来得及开腔,就被她四伯母一把推了回来,还被瞪了一眼。
高腊梅:个死妮子,婆娘骂架好看?你个大姑娘就敢来掺乎?
莫语被莫家人摁住了,委屈得直撇嘴,她就是想帮忙。
牛杏花牛菊花姐妹俩哪能看着自家兄弟被个婆娘如此辱骂,两个人也迅速下了场。
一场骂战正式拉开序幕,两边轮番问候对方祖宗十八代的场景把莫言看得目瞪口呆。
眼看满院子口沫横飞,高腊梅渐落下风,莫言知道接下来怕是两边的男人要动手了。
因为她清楚地看见,自家几个愣头青堂弟已经一脸兴奋地蠢蠢欲动跃跃欲试,只待长辈们一声令下,就要冲锋陷阵。
哦,还有被金翠好紧紧抓着的莫语。
反观对面乔家来的那几个,明明害怕也还在强撑。
她可不想因为她的事闹得血流成河,就在她要上前说话阻止的时候。
高腊梅突然不骂了,冷冷看着对面牛杏花姐妹俩如同跳大神般骂的痛快恣意酣畅淋漓。
“想找死,是吧?”
一句话,声音不大,清晰无比,竟然就让牛菊花歇了菜,还顺带扯了正骂的忘乎所以的牛杏花一把。
牛杏花还想继续,却像是突然想起来了什么,嘴唇几番张合,最后还是闭了嘴。
现场顿时陷入了诡异的死寂,落针可闻。
莫言看着这一幕,蓦地想起听说的一件事。
她这个四伯母和她四伯是二婚,听说她第一个男人爱喝酒爱揍人,有一次四伯母被揍狠了,来了个反杀,把那个男人杀了。
事情的具体经过不清楚,但是四伯母杀过人这件事很大概率是真的。
因为她记得莫牛山曾经醉醺醺地对着金翠好说过一句:
“这个四嫂,彪啊!人都敢……”
但在莫言的记忆里,这个四伯母人很和善,对她们姐妹也好,从来没有因为她娘没有儿子而瞧不起和欺负,反而会在别人欺负她娘的时候护着。
在莫家兄弟中,她们家和四伯家是关系最好的。
四伯母的过往,还是很有震慑力的,眼前就是明晃晃的例子。
莫言想笑,这牛杏花,也不过如此嘛!
还不是欺软怕硬。
真不知道原主得有多软弱,才能被人欺负死。
不过,知道怕,就好。
高腊梅瞪了怂了的牛杏花一眼,睨着牛大壮冷哼:
“掂量掂量,想好了再说。”
牛大壮不敢信口开河了。
自己这边不管哪方面,都不占优势啊。
他招呼着姐姐妹妹去商量了。
院墙外,看热闹的人兴致勃勃。
百年不遇的大热闹啊,比电影都好看!
最后,牛大壮几人在叽叽咕咕后,给出了答案:
“南海有工作发工资,你家二闺女也有工资,这要是没结婚,乔家能有一份工资,不分家,乔家就有两份工资,可是要是分了家,乔家就连一份工资都没有了。”
“好事不能都让你们占了。”
牛大壮理直气壮:
“所以,你们得分一份工资给我们!”
“真是打的好算盘!合着就是让小两口给你们干白工呗!”
“真好意思说得出口!”
“地主老财都没你们黑心!”
高腊梅又要骂,被莫言拉住了。
却没看住莫语。
小姑娘窜到最前头,指着牛大壮的鼻子就骂:
“贪得无厌的臭泼皮,真是做梦娶媳妇想得美,臭不要脸!”
打蛇打在七寸上,一句话让牛大壮的脸成了紫茄子。
他是个老光棍儿……
堂兄弟们赶紧把莫语拉扯回来,就怕牛大壮恼羞成怒一巴掌呼过来,小姑娘躲不及。
几个小的更是往前一站,一脸挑衅。
莫语还想骂,被高腊梅一把堵住了嘴。
高腊梅:这死妮子,还想不想嫁人了,啥话都敢说!
不过,说得好!
看看对面牛杏花姐妹兄弟的脸色,哈哈。
“想要工资不可能,我把工作让给你们!”
莫言也惊诧妹妹的战斗力,不想再拉扯,直接说道。
她在离家三四十里地的地方上班,虽然是临时工,在农村人眼里那也是公家人,惹人艳羡。
能挣工资啊。
八十年代初期,农村大部分人家虽然不愁吃饭了,但另外的发愁事并不比往年少。
旁的不说,化肥买不回来,庄稼就种不进去。
村里人多口众的几家人,光景实际上还不如集体时那阵儿。
那时,基本按人口分粮,粮钱可以赖着拖欠。
可现在,你找谁去耍赖?
更别说买个针头线脑,家里孩子上学买个笔啊本的……
哪个不需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