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我持致知道
首富之家的这大堂极大,犹如殿堂,所有座位均为单案单座。
上方仅有主客两座,左右两边依次排开。
右边首位为付君母亲,左边首位则是孔宁东。
莫闻位于付君母子二人之间,居第二。
能在这仓促中排出这样的座次,足见付家临机应变之能。
但当莫闻与付君同时确定了那可以让凡人修行之法后,付家这一干主事人终究还是失了机敏,大堂中亦安静一片。
就在这时,坐于三位的付修亭突然眉头一皱,若有所思:“女阴教?可是那女阴神母教?”
莫闻微微惊讶,但还是点头:“确是此名。修亭前辈也有所闻?”
“确有所闻。”付修亭看着照月真君和孔宁东二人点头道:“数月前,我曾去了同州一趟,与当地商贾闲谈时,便听到有人提及了所谓女阴神母教,也说凡人只需口呼帝女神母圣名,按功法修行,便下可强身健体,上可练气筑基。”
听他所言,孔宁东顿时轻轻一哼,嘲讽之意十足:“这不瞎胡闹吗?一经万通,它比仙帝还能?”
话虽如此,孔宁东还是望向莫闻,肃然道:“莫师弟,莫非你所说的,便是此经此法?”
莫闻视线垂下,眉头微皱。
他必须承认,如果不是自己亲眼得见,又仔细研究了那帝女经,他也会和孔宁东持一样的观点。
别的不说,光是这教名,就带着一股子浓浓的欺骗愚夫愚妇的意味。
——过往千百年,类似的“至上真仙宗”“神圣仙帝教”“太上五仙教”等等名字层出不穷,有些甚至还因中洲与妖族交战正酣而短时间内无比壮大。
但一旦仙盟察觉,这些所谓的“神宗神教”,无一不土崩瓦解,甚至都无需大能出手,几个金丹弟子就能席卷八方。
只是今日,他却知道,这个女阴神母教不一样。
沉默片刻后,莫闻抬起视线,迎向孔宁东:“便是此经此法。”
然后,莫闻便看到,孔宁东的眼中突然升起一抹惋惜和愠怒。
“莫师弟,天道石凝体乃仙帝所遗。”孔宁东说着朝北拱手:“我等能点燃灵根,步入大道,皆靠仙帝福源,而众所周知,仙帝乃混沌清气所化,为清、正、光、明之化身。”
“这邪教撰那什么神母帝女——我倒是知晓,妖族才有这么一说。”
孔宁东凝视莫闻,无比严肃:“莫师弟,你天赋聪慧,当知其中干系。”
说完后,孔宁东便静静地看着莫闻。
今日能在这里见到莫闻,他确实欣喜,而且对这位以筑基之境便能诞出水修经论,又笔注那真凰火经的天才修士,他也的确欣赏。
妒忌乃修行大敌,唯有坦荡才能得真。
这世中多人困于境界而不得破,归根到底还是未能过了本心那一关。
这二人天赋极高,虽不是印凡宗弟子而略有遗憾,但无论今后御剑破妖,还是体悟仙帝大道,终是这中洲福泽。
但今日这二人齐齐认可、甚至还有为那邪教邪经辩驳之意,便让他有些愠怒了。
天骄弟子,岂能不识好歹?!
因此,他这番话,除了驳斥莫闻与付君之外,亦有点醒之意。
若是二人能醒悟也就罢了,如果不醒悟,那这二人……
安静中,孔宁东看着莫闻突然皱了下眉。
“孔师兄,此言差矣。”
孔宁东瞳孔微微一缩,怒意大盛!
在众目睽睽下,孔宁东缓缓起身,再次拱手:“本真人法名逐月寻日,愿听同道高论。”
他话音落下,场中众人便倏然一惊,就连场中两位真君也都惊讶地看着他。
孔宁东具法名,便意味着他要和莫闻来一场当面的真人辨经!
真人辨经,可不是仙盟主持的论经大会——论经大会所言所指所感皆不离论稿本身,更多的差错是来自所处角度的不同。
真人辨经,所言每句都当发自肺腑,为那心中所持,若被彻底辩驳,必有损道基!
但孔宁东却无视所有目光,只是望向莫闻。
安静中,莫闻也缓缓起身。
“本真人法名凭虚御风。”
“逐月真人有所惑,本真人定当一一释之。”
“好!”孔宁东怒极反笑,长袖一甩,瞬间坐下:“我且问你,你是否认仙帝之道乃乃是正道?”
莫闻缓缓呼气,随后坐下。
他慢慢端起茶杯,从余光中,他能感受到来自付君母子眼中的担忧。
同样的,他也能感觉到,这场中那凝重的气氛。
“仙帝,自是正道。”
“何为正?直,一也。”孔宁东目光如刃,凝望莫闻:“树只有一干,余皆为旁支。大道只有一条,余皆为旁路。”
莫闻望着孔宁东,知道对方是拿大道在比喻大道。
“而旁生于干,辅于干,主辅相成,乃至参天。”
“仙道亦是如此,各宗各门功法万千,符,阵,法,术,更是层出不穷,枝繁叶茂。”
“然世间万法,自天道石凝体,至大乘渡劫,最终万法归一。”
孔宁东盯着莫闻:“终究离不开仙帝所创道统,这世间至尊至圣,也唯有仙帝一人。”
“那女阴神母,所谓圣号,又所谓可逆天道石修行,又从而撰来?又如何不邪?”
孔宁东一字一顿。
“你若认这邪经,便是大逆不道。”
他话虽轻,却犹如惊雷炸起在众人耳畔。
所有人皆表情严肃地望着莫闻。
迎着众人的视线,莫闻缓缓垂下眼帘,继而闭上眼睛。
这时,他耳畔传来付君略带颤抖的传音:“哥……要不咱别辩了?”
莫闻转头,只见付君一脸的紧张。
沉默中,莫闻轻轻抬头:“敢问逐月真人,所持何道?”
自凝结金丹,晋为真人,便要开始坚持自己所觅之道。
孔宁东表情未变,淡然回之:“本真人所持,自是遵仙帝,觅大道,不敢有违。”
莫闻缓缓点头,凝望对方。
“本真人居问智峰,处致知塔,持致知道。”
“何为致知?求知问识,寻真觅理。”
“而致知之道,贵在于诚。”
“至诚之道,天下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