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法正的好办法
第292章法正的好办法
刘璋闻言也是眉头一皱,他这人没个主见。
刚才还对张松的建议浮想联翩。
此时听了黄权的也觉得,又觉得颇有道理。
左右为难之下不由得问道:
“可如果不请刘备,那曹操若兴兵来犯,又如何抵挡?”
黄权无奈只得拱手回答道: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我等深挖沟,高筑墙。”
“待局势明朗再做打算!”
说完,他不由得叹了口气。
他倒不是叹息益州的局势不好。
而是刘璋身为一州之主,只会依赖别人。
宁愿请外人帮忙,也不敢自己搏一把。
但张松提出这个建议。
其实是另有所图,又哪里容得黄权阻挠?
立刻反驳:“曹操来势汹汹,乃燃眉之急!”
“待其拿下汉中,届时大姐兵临城下,我等悔之晚矣!”
此话一出,又一个人站出来发。
“眼下曹操还没到,哪来的火烧眉毛?”
大家闻言转头一看,却是从事王累。
只见他侃侃而谈道:
“况且如今西北战事频繁。”
“韩遂马超割据西凉。”
“曹操连关中还没平定,更别说汉中了。”
张松闻言也是硬着头皮争辩道:
“如今天下纷乱,主公当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关中之人乃乌合之众,不日必会为曹操所败。”
“而关中一旦平定,汉中自然难保!”
说着,他又深深地向刘璋行了一礼。
“希望主公为长远计,早做准备。”
刘璋一听眉头凝成一团,正不知该听谁的。
忽见一人抢步出列,喝止道:
“刘备乃人杰也,入必为害!”
“主公万不可听张子乔之计!”
说话的正是巴蜀本地名士谯周。
乃一介儒者,精研六经,所擅领域在于读书治学。
但一系列因缘巧合,使得他在益州的政治历程中。
一直有关键性的影响。
历史上,在刘备举兵攻入川中时,刘璋节节败退。
到了后期,张飞、诸葛亮等人更是先后占领益州各地。
刘璋的对刘备的封锁被破,束手无策。
只能等候张鲁援军,企图获得一线生机。
但这一线生机,也在马超入蜀投降刘备后彻底破灭。
在马超临阵倒戈,兵临成都城下的危急关头。
这位谯大儒挺身而出,以天命所致、大势所趋为由劝刘璋投降。
刘璋接受了建议,谯周也因劝降有功。
成为刘备开国功臣,得到重用。
但作为蜀汉开国功臣的谯周。
在蜀汉政权后期同样面临灭国危局时。
又再一次成为了劝降者。
时值邓艾偷渡阴平,成都城内一团乱麻。
弃城逃跑之人数不胜数。
面对此局面,蜀汉诸臣商量应对之方,皆无良策。
而谯周再次站在了风头浪尖之上。
这位立场灵活的名士,再次提出了投降的对策。
并且成功说服蜀中诸臣和刘禅。
最终蜀汉投降魏国,宣告灭亡。
不过,作为益州本地人。
他此时对于这些外来人,还是抱着抵触心理。
而且在谯周看来,益州现下还没到生死存亡之地。
曹操能不能平定关西还是两说。
如此一来,他们益州一方岂能自乱阵脚?
所以,如今张松口口声声要引刘备入蜀。
谯周岂能坐视不管?
于是,当今谏言道:
“卑职虽是本地人士,亦素闻刘玄德反复无常。”
“其早年流落中原各地,蒙陶谦收留,却谋夺徐州。”
“后来入拆塔,却叛出曹操麾下。”
“此前刘表任命驻守新野,其却弃城而逃。”
“带着百姓逃亡襄阳,令瘟疫流虐荆州。”
“此人用心如此,怎能令人安心?”
张松闻言瞥了也是瞥了谯周一眼,冷笑道:
“允南兄,你乃一介治经儒士。”
“大半辈子没出过益州几趟。”
“如今道听途说便敢夸夸其谈。”
“也不怕误了主公大事?!”
“你、你……”谯周被他这话。
气得面红耳赤,敢要反驳辩驳。
却听张松不依不饶,依旧咄咄逼人道:
“我怎么了?我张松乃蜀郡人士。”
“我兄长张肃受朝廷之命任广汉太守。”
“阖家子弟皆在乡里,岂有不为主公着想之理?”
“不似你这等只知道以权谋私!”
“你才以权谋私!”桥周忍无可忍,不禁提高了嗓门。
“主公!张松欲卖主求荣!”
“万望主公明察啊!”
说到这个份上,问题已经不是请不请刘备那么简单了。
更像是在争论蜀地未来该依附哪股力量。
一些人同意黄权的观点,另一些人则站在张松那边。
但大多数官员都选择了沉默。
他们早就厌烦了这种明争暗斗,也受够了刘璋那位软弱无能的主公。
益州在这样内忧外患的局势下,还能指望有什么好结局呢?
干脆听天由命,随波逐流吧。
刘璋此时倒是想出来打圆场。
可惜他平时就没有那种力排众议的气魄。
此时一脸犹豫,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看着众人争得面红耳赤,他也是急得满头大汗。
而正当双方吵得不可开交之时。
大堂的东南角,却是突然响起了一阵洪亮的笑声:
“哈哈哈……如此小说,各位何必争成这样?”
“在下倒是有個办法,可以帮大家解决这个问题!”
这一提议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众人闻言皆转头看去。
随后不少人脸上,却是露出了不屑的表情。
只见说话之人三十岁出头,身材不高。
头戴汉制武官帽,斜插着羽毛。
穿着一身普通的黑色朝服,腰间佩剑。
面容瘦削,鹰钩鼻高颧骨尖下巴。
白净的脸庞下留着三缕黑须。
不过最特别的,是他长着一对连心眉。
三角眼炯炯有神,眼神锐利。
眼角上挑,面相看起来有些狠厉。
在场众人皆知,此人正是益州军议校尉法正。
这法正字孝直,出身关中扶风郡。
如果说起他的家族背景,那可是名声显赫!
其曾祖父是安帝年间,大名鼎鼎的贤臣法雄。
祖父则是著名的隐士法真。
父亲法衍也是个才华横溢的人物。
曾在洛阳担任议郎、廷尉左监。
然而,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家族背景。
并没有给法正带来多少好运。
如今在蜀中,他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
当过新都县令,但政绩平平。
又因为性格倔强,不拘小节,招来了不少非议。
现在虽然担任军议校尉。
但实际上只是个负责守卫州牧府,旁听政议的小官。
本质上没什么实权。
因此,在场很多人都瞧不起他。
而刘璋这时正左右为难,也顾不上法正的为人如何。
连忙问道:“孝直,你有何良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