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再议西征

第262章:再议西征

从本心来讲,刘申当然想要把赵康这样冒犯他的人下狱论死。

可如此一来,就显得他太过小气了,反而不如故作大度,不致赵康于死地的比较好。

否则,岂不是显得他刘申太过小气了?

思前想后,刘申决定把这赵康打发到辽东去,那边少府的力量是比较强的,鲸鱼产业都是在那边,水师的船只也都是要靠着少府建造、维护的。

他们是需要给刘申这样的少府令一个面子的,只要赵康被他打发去辽东,肯定是要吃点苦头的。

心里既然有了成算,刘申决定的就很快,亲自上前拉着赵康的手说道。

“你既然知道自己错了,又是读过书的学子,有心报效天子,那如今辽东缺人,不正好可以去辽东一行吗?

要知道安东、松漠等地,可一直都很缺你这样的人才呢,我愿襄助你的这番壮举,你看如何?”

赵康被刘申的话架住,还能说些什么呢?

他敢肯定,他要是敢说个不字,恐怕就真的要被下狱处死了,只能状似欢欣的说道。

“学生正有此意,还要谢谢刘公的举荐了。”

实际上,如今的读书人谁不知道辽东的苦楚。

松漠、饶乐等都督府虽然能挣到钱,可绝对不是个当官的好地方,地广人稀,又有诸多胡人,边情复杂,更兼之冬天冷得要命,哪里有长安来得痛快。

更何况当地的移民屯垦团众多,很多事情地方官说了不算,那些屯垦团的军官说了才算。

赵康这样纯粹的读书人,到了那里哪能落得了好?

像赵康这样的读书人最希望的就是通过科举,留在长安,留在中枢,早早的成为中枢重臣。

谁会愿意去边疆呢?

可既然赵康自己有错在先,不认下这事也没办法了,他更不敢口头答应,却一直不去辽东,那样的话毁的就不止他一人的前途了,更是他们家族所有人的前途。

如此一来,赵康的命运就算定下了,刘申身为少府令,有这么光明正大的理由,怎么可能还整治不了一个区区未中举的读书人?

当天,刘申和赵康的事情就闹得沸沸扬扬,就连深居宫中的李恪也得知了这样的消息。

不过李恪却并没有太关注这样的问题,只是在心中对儒学更为厌恶了几分。

心中对于让王阳明结合现代书籍,弄出来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的心思更重了几分。

只是如今的李恪已经把他治政的重心放到西边了,他已经忍耐了四年多了,如今大唐边境有点气候的敌人都已经被他消灭了。

国内,连贯东西南北的井字形水泥路已经借由大唐征战得到了几十万奴隶修建成功。

在这样的大好局面背后,是死了十多万人的蛮夷奴隶,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大唐的基础建设奠定了基础。

使得大唐有余力,更为从容的进行对外征战。

第二天早朝,李恪看着下面的群臣,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希望御驾亲征,向西域的更西边进发!

一时间,朝中物议纷纷,房玄龄等人连忙站出来阻拦他,李恪却只是不予听从,直接宣布罢朝。

不顾年老体衰,房玄龄再次进宫求见,李恪接见他之后,房玄龄唉声叹气,对李恪说道。

“陛下,如今朝中的形式真的不允许陛下亲征啊!”

李恪反问道。

“为何不能?国库不丰吗?朕的将略不够吗?亦或者大军不够齐整吗?”

房玄龄仰着头对李恪说道。

“非是如此,而是因为陛下的改革,激进的进行清田,让朝中的世家大族们都心生不满,若是陛下此次远征西域,恐怕就有人要作乱了。”

“如此一来,恐怕又会重现隋朝旧事……”

李恪默不作声,房玄龄嘴里的隋朝旧事,李恪当然清楚说的是哪一件,就是杨玄感造反。

当时隋炀帝正在征高句丽,结果后院起火,导致大军不得不撤退,如此情形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

如今李恪对这些世家大族更为苛刻,虽然没有直接杀得人头滚滚,但却比隋炀帝更进一步,要断了他们的根基,分了他们的田亩。

若不是李恪手中掌握着三十余万天下精锐,恐怕真的很难完成这样的事,所以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说法,还真的没一点毛病。

对于房玄龄的苦苦劝导,李恪也能理解,只是终究是不甘心的,他越是在宫中呆的久,就越发怀念当初征战的时候。

可大唐这样一个老大的帝国,就像是一座山,沉沉的压在他的肩头,让他动弹不得。

“唉……朕知道了。”

李恪说完后,看见房玄龄还在眼巴巴的盯着他看,只能再次开口做了保证。

“朕现在绝对不会再御驾亲征了。”

房玄龄这才松了一大口气,乐开了花退出宫去。

其实房玄龄没敢说的是,除了担心国中大族作乱,房玄龄更害怕的是李恪瞎指挥。

别说李恪也曾经带兵,并且打出了很好的战绩,可单独一路军队和几十万大军的主帅,是没法比的。

单论这点,杨广也曾指挥过灭陈之战呢,最后不还是在征高句丽的时候,骚操作频出,最后大败亏输。

李恪身上又有杨广的血统,在这一点上,这些老臣们的意见都是异常同意,坚决不能放任李恪亲征了。

李恪只能把自己的闷气发泄在朝中的各级官员上,逼迫他们继续大建水利,开垦江南土地。

要知道,到目前为止江南一带的耕作方式还是火耕水耨,每年耕作后,都要轮休一年,效率实在太低了,不利于粮食的积存。

有鉴于此,李恪专门打发了不少少府的官员到江南宣传先进的耕作方式,尽量达到一年两季的产粮,这样才不至于辜负了江南熟,天下足的美称!

朝中的各级官员当然都明白李恪最近的火气是怎么回事,但只要李恪不再打算御驾亲征,他们就是受点苦,也是觉得美好的。

何况谁都知道,天子让做的这些事,那摆明了就都是政绩啊,说不定以后就能留名当地的县志了,这也算是一种另类的名垂青史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唐:开局与李二断绝父子关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大唐:开局与李二断绝父子关系
上一章下一章

第262章:再议西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