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

孙膑

孙膑,齐国人,生于阿(山东阳谷东北)鄄(山东鄄城北)之间,是孙武的后裔。原名不详,因曾受膑刑(去掉膝盖骨),故世人称之为孙膑。生卒年月史无记载,主要活动于齐威王、齐宣王在位期间(公元前356~前301年)。著有《孙膑兵法》,是我国战国中期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谋略家。

孙膑青年时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任魏国将军,嫉妒孙膑才能,设法把孙膑骗至魏国,借故处以膑刑。孙膑身残志坚,受辱不屈,暗自准备逃走。当齐国使臣来魏时,孙膑往见使臣,诉说自己的遭遇与见解,深为齐使所赏识,就秘密将他带回齐国,在齐将田忌家作门客。当时齐威王常和贵族大臣们一起举行马车赛跑。用重金赌输赢。孙膑见他们驾车战马的速度相差无几,而又分为上、中、下三等进行比赛。他就向田忌建议,用上等马对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下等马;用下等马对上等马的方法,谋取两胜一负的胜利。他这种符合运筹学博弈原理的方法,后人称之为“三驷之法”,田忌因此而看出孙膑的足智多谋,就把他推荐给齐威王。威王通过与孙膑谈论兵法,很赏识他的军事才能,就任命他为军师,参与战略决策,成为齐统治集团中的重要智囊人物。孙膑一生的战绩主要是辅佐田忌,在桂陵、马陵两次大战中,大败魏军,创造了“围魏救赵”与“减灶诱敌”两种战法的范例。

齐威王三年(公元前354年),魏将庞涓率军八万包围了赵都邯郸。次年,齐威王派将军田忌率军八万救赵。田忌本欲直趋赵国,孙膑劝阻他说:“解乱麻不能生拉硬扯,劝斗殴岂能自己卷入。魏军主力精兵尽在赵国,国内多是老弱之军,在此情况下,应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向魏都进军,以调动在赵魏军回师自救,而于其归途中与以截击,既可解赵之围,又可诱歼魏军,一举两得。”并建议“南攻平陵(河南睢县西)”。平陵是魏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军事重镇,较难攻取,且有受魏军夹击被切断后方联络的危险。孙膑对此本来也很了解。他之所以决定向平陵进攻,就是为了使庞涓产生齐将指挥无能的错觉。田忌采纳了他的建议,挥军南进。当齐军接进平陵时,孙膑又建议只派一部兵力佯攻平陵,并指示他们,如果遭到魏军的夹击,就假装败退下来,进一步使庞涓产生齐军战斗力很差的错觉。此外,还另派一部轻车部队及少量步兵“西驰梁郊”,佯示袭击大梁(河南开封),以激怒庞涓,诱其急速回救,而将主力埋伏在判定魏军必经的桂陵(河南长垣北)附近。庞涓果然中计,尽撤邯郸之围,昼夜兼程南下,在桂陵遭到齐军主力攻击。经过在邯郸与赵军的长期对峙,魏军实力已大为削弱,加以长途跋涉,已成疲惫之师,突然遭到以逸待劳的齐生力军的截击,仓皇应战,终于惨败,遭到歼灭性的打击。

齐威王十四年(公元前343年),魏军攻韩,战于南梁(河南汝州南)。韩向齐求救。次年,齐派田与孙膑率军救韩,直趋大梁(魏国都,河南开封)。“魏将庞涓闻之,却韩而归。”魏惠王命太子申、庞涓率军十万,经宋国边邑外黄(河南民权西北)北进迎击。孙膑对田忌说:“魏军素悍勇而轻齐,”正应利用其轻敌心理,“因其势而利导之”。于是采用了示弱诱敌、设伏聚歼的方针,由齐西境廪丘(山东郓城西北)地区进入魏境后,第一天做十万人饭灶,第二天做五万人饭灶,第三天只做三万人饭灶。进至煮枣(山东荷泽西南)一带时,知魏军已东进至外黄,即伪示不敢与魏军决战而退走。庞涓进至济阳(河南兰考东北),得知齐军撤退和逐日减灶的情报,向太子申说:“吾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即亡过半矣。”遂率轻锐,以一日走两日路程的急行军追击齐军。齐军退至齐边境之马陵(山东范县西南)时,孙膑据魏军行军速度预计当晚追至马陵。马陵道狭地险,两旁树木茂密,便于设伏。孙膑把主力隐蔽于预定伏击地域两侧,并在伏击地域的前方,用战车、大盾、蒺藜等构成野战壁垒以截断敌之进路;又派出万名弩兵,隐蔽于道路两侧森林中,按规定信号发起攻击。不出所料,魏军于孙膑预计时间进入设伏地域,陷入重围。齐军万弩齐发,魏军大乱,庞涓愤愧自杀,主帅太子申被俘,从此魏国一蹶不振,“诸侯东面朝齐”,孙膑也因之名扬天下。

马陵之战后,齐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始终支持孙膑的田忌,在内部斗争中失败,被迫逃去楚国,孙膑从此也不知所终,仅有所著《孙膑兵法》传世。

《孙膑兵法》是继《孙子兵法》之后,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军事理论著作。它是孙膑及其后学所著。《汉书·艺文志》称之为《齐孙子》。据说原书共八十九篇,附图四卷。大约在东汉以后散失。直到1972年,才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葬中重新出土。一部竹书可惜仅存三十篇,而且残缺不全。

《孙膑兵法》不仅继承了《孙子兵法》光辉的军事思想,而且结合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是先秦时期战争实践的总结,是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珍贵遗产。通过《孙膑兵法》,可以看出孙膑的军事思想。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北方各族人物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中国北方各族人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