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孤独源于爱

第4章 孤独源于爱

第4章孤独源于爱

孤独源于爱

没有爱的人不懂孤独

……

十一、孤独源于爱

毓静看着邮箱里的一字一句,字字刺痛心扉,泪不觉得掉了下来。

手指在键盘上漂浮,心也颤抖着。

是的,是我一直不肯原谅自己,所有的失去,都只一个人在心底默默地承担,总以为没有人可以理解,总以为自己深深的孤独感源于灵魂深处无法割舍的亲情与爱情。那些遗失的爱,总会不经意间浮现,晴天便也化作雨天。

给你看曾经写的一首诗吧。

领悟孤独

等待的身影,孤独

守望的眼神,孤独

记忆的泪光,孤独

离别的挥手,孤独

体味孤独

品位孤独

领悟孤独

甘于孤独

孤独源于爱

没有爱的人不懂孤独

……

也许,是我自己从来都没有试着去原谅自己。

安回道:

看完你的信,真的深有感触,也给你看首诗吧。博尔赫斯的诗。摘抄了几句。

宁静的自得

我比自己的影子更寂静

穿过纷纷扰扰的贪婪

……

我款款而行

犹如来自远方而不曾到达希望的人。

觉得诗中人如你一样,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一个忘却尘世繁芜,与世无争的平静世界。诗人对现实世界,好似已经无所留恋,只是一个看客,看这尘世的纷纷扰扰,如镜中之花,水中之月,如你记忆中的幸福,可望而不可即。

十二、蓝色鸢尾花

喜欢听故事吗?我是个很喜欢听故事的人,小时候最佩服的就是讲故事讲得好的人。曾经听过好多故事,欢喜的,忧伤的,圆满的,残缺的。沉迷于其中,好似自己就是主人公一般,历尽艰险,尝尽甘甜。从中学会如何去爱,如何去恨,崇高与渺小,善良与邪恶。长大了才知道,所有的故事,都不如自己生活中所经历的真实,都不如自己所经历的生动。

听过蓝色鸢尾花的童话吗?前几天看了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鸢尾花的童话,讲给你听吧。

鸢尾花也叫“剑叶百合”,为蓝紫色。他小时候钟爱鸢尾花,经常在门前的花园里用他清澈而好奇的眼睛探望这蓝色的精灵。花形似翩翩起舞的蝴蝶,内有黄色的小花药。中间一根明亮的管子,一直向花身延伸下去,这是花朵心灵和思想栖息的地方。童年的呼吸和美梦,就是经由这条玻璃脉络交织的光滑通道随时进进出出,生命中最初的美梦、意念、歌声,就从这神秘的幽谷中流露出来,伴随他度过整个童真时代。那花朵,每个夏季都出落得那么清新,神秘而动人。

鸢尾花像一个默默摊开的问题,向他想象丰富的心灵祈求一个永生的答案,然而他却随时被其他种种可爱的事物吸引,抛弃了真正重要的内心世界,他离开家乡,离开母亲,从中学到大学,再到教授,从天真到现实,再到追逐名利、金钱……随其他人一样,一辈子迷失于纷繁的尘世,在烦恼、奢望与目标之间争逐浮沉。终有一天发现花冠中被金色篱笆围绕的通道里不再吞吐任何美梦和童话故事,母亲也离他而去,心变得越来越孤独。

有一天,在朋友聚会上遇到自己心爱的女子,如鸢尾花盛开般的优雅,他随即向她求婚,这名叫伊丽丝的女子却对他说:“你若能找出记忆中伊丽丝在你生命中的位置,再来找我吧。”

他再次穿越记忆的窄门,曾经追过的第一个女孩,上过的第一节课……一切都变得那么模糊,终于,他独自回到了家乡,站在童年时的那个花园里,心潮澎湃。原来,伊丽丝就是鸢尾花的花语。

当他再一次站在伊丽丝的面前时,她却已经永远离开了。

“一切都是幻象,地球上每个现象,都是意念的化身,每个化身,都是一扇打开的门。”他对自己说,而他感受到心中有一份存在,并非是虚幻的影像,而且始终跟随着他。这份存在用他母亲和伊丽丝的声音对他说话,她们是他的安慰与希望。

独自回家的路上,他偶遇寒冬日孤身傲放的鸢尾花,终于重新认识了童年的梦境。梦指引着他的方向……

他来到一间小屋,屋里有一群孩子,他给他们牛奶和面包,给他们讲最美的童话。

十三、悲剧之美

毓静:从你的言语中我读到了悲字,读到了你对生活、理想、信念的悲观。你应该是比较极端的完美主义者吧。或许我们都对生活过于奢望和苛求,对人生,过于天真和执着。于是理想的饱满,更衬托出现实的干涸。当成长的隐痛慢慢滋生,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候,童年单纯的水晶世界悄然粉碎。生存的压力,世俗的局限让人容易迷失。随之而来的琐碎、庸俗、淡漠、冷酷、邪恶也便慢慢地生长,侵蚀着人们的心灵,生命便因生活而累,因压力而苦,因不易满足而不幸福。但也因为这些不满,因为生存的不易,生命越发朝气蓬勃,人类才有向前发展的动力。也许每个人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不同,价值观不同,见解不同,对生命的态度便不同。在我看来,你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你的悲观有一定的原因。或许是你所追求的太过完美,要知道,生命并非完美无缺,没有完美,只有更美。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遗憾,正因为有遗憾才有追寻的动力,没有遗憾又何来完美?

悲剧之美,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当一个人在悲伤的氛围中探寻人性的真善美,他的生命,就如同崎岖险恶的冰山上盛开的一株雪莲。越加险恶的生存环境,越能彰显出生命的顽强与美好。人性的光辉给人的精神冲击与心灵感动也越多。

又比如爱情,悲情的爱,往往更加深沉厚重。《红楼梦》里金陵十二钗中,黛玉之所以更受推崇,正因她的悲情。一个悲字涵盖了多少真、深、纯,一个悲字牵动了多少性情中人的心!

现在我无所事事

在这封信上一直趴到深夜一点半

看着它,并透过它看着你

有时候(不是在梦里)

我想象中出现了这样的情景

你的脸被头发遮盖了

我成功地分开了你的头发

向左右两边撩开头发

你的脸现出来了

我的手抚摸着你的前额和太阳穴

双手捧住了你的脸

——卡夫卡《致密伦娜情书》

这是我所喜欢的卡夫卡的一首诗,最近总想他,或许卡夫卡最值得人们怀念的,一半是他的《变形记》,一半是他执着于爱情的纯美。

很久以前,小小的布拉格城镇,住着贫困潦倒的卡夫卡。

没有人能读懂他的文字,没有人能读懂他的内心,也没有地方肯接受他的作品。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写作,放弃思考。

一度靠别人接济度日的卡夫卡,在雅可咖啡店老板的允许下,终日在咖啡店拐角的小桌上思考、写作。孤独寂静的卡夫卡就是在此遇到了那个带给他爱与痛的女人。

她看到他安静地写着,以一种岿然不动的姿势,沉浸在自己心中幻化的世界,任时光倾泻。终于有一天,她坐到了他对面,拿起那些浸满墨香的手稿,一页一页地看,而他一页一页地写,看完的那一刻,她说:“不得不承认,我喜欢上了你的作品,也喜欢上了你。”

这个女人就是密伦娜,维也纳一个颇具才华的作家,一个有夫之妇。她并非真正喜欢卡夫卡寂寞而刻板的生活,却爱他文学方面的才华和毫无伪饰的纯洁灵魂。她亦点燃了他已邻灰烬般的爱情之火,而三十七岁的卡夫卡并不知小他十余岁的密伦娜已为人妇。他们寄情于信,默默地互诉衷情,而卡夫卡最终还是知道了一切,炽热的爱就这样很快陷入绝境。

在随后的岁月里,伴随卡夫卡的,只有无尽的痛苦和思念,以及一封封缠绵悱恻、柔肠寸断的情书。

写信意味着在贪婪等待着的幽灵面前剥光自己,写下的吻,到不了它们的目的地,而在中途即被幽灵们吮吸得一干二净。

——卡夫卡

密伦娜此后来到过雅可咖啡店,独自坐在初遇的桌旁,沉思良久,转身黯然离开。她想,只有她能读懂他,读懂他的心灵,读懂他的爱。

“现在,我已经记不起你脸庞的模样,只有你离开咖啡桌那一刹那的背影,还历历在目。”这是卡夫卡在密伦娜离开的那晚写给她的最后一封信。他们就这样彼此错过,没有再见过面。

卡夫卡一生未娶,他把全部的爱都留给了自己的记忆,留给了密伦娜转身那一刹那的背影。他用孤寂的生命诠释了爱的崇高与澄净,诠释了对爱的尊重。

十四、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毓静从黑暗中醒来,乳白色的纱帘透出幽幽月光。看着月光下幽暗笼罩的城市,眼前浮现几米的《月亮忘记了》。

首页中潦倒失意的中年男子在阳台梦到童年的自己和月亮相依为命。那迷离的目光,呆滞的表情,空虚的心灵,无望的幻想,凄冷的月光,一切都还历历在目,那情景和此刻的自己如此相像,不由得念出那页的几句诗:“生命中不断有得到与失去。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了的,记住了。”夏日的清风吹过,只留下一地斑驳的树影迷离。

又一次想起忆远,一个遥不可及却又近似咫尺的幻影,想着曾经孤苦清寂的自己靠在忆远温暖的臂弯为他读:“有谁愿意为我在黄昏的窗边念一首诗。”

世事弄人,生命中唯一的一点幸福,却也如此脆弱短暂,被时光冲刷得幽暗斑驳,如梦中凄冷的月光。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幽暗之夜的默默衷情,又有谁人得识?唯有李煜先生吧。

“安,你能理解吗?”

十五、你的故事谁人读

毓静坐在画室的办公桌前,凝神望着窗外,偶尔被对面建筑遮挡的飘忽不定的浮云,思绪随着刚刚读过的故事飘得好远。一尘不染的玻璃橱窗上映照着细碎的阳光和绿叶,斑驳如油画。

心中暗自勾勒着主人公黯然神伤时的表情,手中的画笔微微舞动,一时间,一个完美的舞娘形象便跃然纸上。雪嫣,这是小说中笔者的名字。静思忖着,如此清淡优雅的女子芳名,竟写出惊艳满城的舞娘悲喜交叠的情感世界及波澜起伏的命运悲歌!满城的灯火,一世的笙歌,却也只化作孤灯斜照、只影叹息。

毓静想着,作为美编的自己读过很多的故事了,欢喜的、悲伤的、圆满的、残缺的,为其劳心、为其伤神、为其动情、为其落泪,却都只是为着别人的心事,别人的心情。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心,又有谁人读懂过呢?

曾几何时那么想要诉说的冲动,也随着年岁的增长渐渐淡薄了;而灵魂的麻木与孤寂却野草一样疯狂滋生,如魔鬼般啃噬着原本简单纯美的心灵。

外强中干的人们都被这样的心病同化着,一边悔恨着不该轻信于人,一边又怀念曾经单纯却被爱所伤的灵魂。封心看海,孑然一身。

世界上所有的誓言,在现实的冲击下如此苍白无力,均变得鸿毛一样轻浅。

每当夜幕降临,那一瞬阴暗的梦魇总会浮现在眼前,苍茫的琉璃世界里,忆远苍白憔悴的微笑让毓静心痛神伤!

心口依然会隐隐作痛。两年来,这痛已演化为毓静的心病,不定时地在某时某刻发作。尤其在遇到安后,一幕幕黑灰色的记忆渐渐变得清晰而鲜活。

十六、ListentotheWhispersofYourSoul

夜深人静时,毓静依然默默敲击着一段段心事。这是否是灵魂深处的呐喊?是精神世界的表达?情感世界的爆发?抑或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她在找,找可以发现自己脆弱而孤独的灵魂世界的同类。或者,潜意识中她希望可以是安。

曾有诗人如是说:历史的车轮,如泛滥之洪水滚滚向前,在一切都有可能会被湮灭和消亡的时代,我只愿永远保持刚健的姿态,以极大的热情和我慈父的勇气,站在大地,“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审视我们自己,失去信仰的灵魂已承载不起太多的热情、热心和热量,以及从热量中升华出的爱、信任和忠诚。难道我们的心,都慢慢地死掉了吗?我们被时间偷走了的灵动青春,何处安放?被现实磨灭了的高贵灵魂,何处重生?在微醉的轻歌曼舞中蒸发了的幸福理想,何处寻觅?年少轻狂的人们,站起来吧!“Listentothewhispersofyoursoul!”

看着邮箱里这个陌生又熟悉的男子的来信,毓静的心仿佛有了某种对未来的寄托和对过往的释然。

不知从何时起,在博客上讲故事、听故事,便成了毓静和安特有的交往方式。纷繁的世界,琐碎的生活,在这点点滴滴的聆听和倾吐中变得安详而温暖。

(本章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人生若只如初见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人生若只如初见
上一章下一章

第4章 孤独源于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