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北上,更名朱弘昭
6月初6,天色麻亮朱二哥1家9忙碌起来。
赵期青衣青巾,指挥着4名健壮家丁将装书的藤木箱,装衣物的厚木箱分别叠落捆在牛车上。
朱以溯总共从菅典标家中租来了6名健壮家丁,一个个正值壮年,父祖与菅家一样,都曾是戚继光编练的蓟镇军汉。同样的,这些一个个都懂戚家军那一套。
此外还有一对爷孙,老汉独目,少年口吃。
这老汉陈玄广是义乌人,当年戚继光编练抗倭新军,老汉父亲还只是1个出苦力的矿工,有幸被选中。陈玄广少年时期9成了戚家军1员,干的是文职参赞,主要负责军纪,业余爱好就是研究火器,眼珠子就是研究的代价。
连躲在深宫的万历皇帝都知道卫所军废了,朱以溯自然也知道。从菅家租借来的这些家丁,用途只有1个,那就是将新平堡千户所定制中的1千1百多卫军操练起来。
新平堡千户所就在长城脚下,不说北虏,光是马贼就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朱以溯不期望能练出戚家军那样的精锐,只要能有几百名能听命令的卫军9足够了。
毕竟新平堡也是1座坚城,发现敌情点燃烽火,有几百听命令的卫军坚守1两日,周围的卫军、战兵再磨蹭,也能赶来支援。
朱以溯也有其他小心思,比如有1队听话的兵,打不过也可以护着他们父子俩逃命。
这98个人,6名健壮家丁每人都配了一把戚刀,3人背弓。陈氏爷孙更是1人抱着1杆长铳,足足8个战斗单位,远近皆有。还有锦衣卫小旗何冲带着1名小校骑马护卫,这下连骑兵都有了……
朱二哥……不,准确来说是朱弘昭,昨日定亲时他就有了这个名字。宗室子弟,出生时要报生,然后请名,请封包括婚姻等等1串事情都有宗人府那帮老爷们决定。
如今朱以溯父子削了宗籍,以前卡住的请名这一步骤就不需要了。朱弘昭这辈是木子辈,姓名中第3字要带木字偏旁。
他力争之下,以日月昭昭,为大明朝戍边献身为志向,勉强说服了朱以溯,这才有了朱弘昭这个名字。
而朱3儿就没他这个待遇了,一起有了1个正名,叫做朱弘林。起名寓意源于林木因日而繁盛,也寄意他能燃烧自己,照亮1方扬光明;另1个寄意是希望子嗣能繁盛如林。
本来这个名字是朱以溯给自己嫡子准备的,现在朱二哥有自己主张更名朱弘昭,这个寓意极好的名字9转给了朱3儿。
夏日燥热,北地更是酷暑。
如今远行,他只套了一件棉布短衣,腰上别着白纸折扇,拿着1把青菜喂养1笼十2只雏鹅。气定神闲,穿着打扮随意,却让往来搬东西的家丁们不能轻视。
3日誊抄4书5经、《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以及1部《金刚经》,总共十7多万字,每日在白纸上誊抄近6万字。被知州何大人赞不绝口,引得代州城有头有脸的人物争相观看,光凭这,9让这些家丁粗汉佩服的难以言表。
而朱以溯父子打赌抄书的事情,也在知州何大人口中宣扬开来。小小年纪朱二哥,与李幼娘的婚事成了代州街坊热议之事。
这年头平民们本就没什么娱乐,受信息限制和见识,国事谈不来,最爱谈的还是和文人学子们差不多,喜欢听才子佳人的调调。
平民们对朱二哥3日誊抄十三部书深信不疑,朱二哥天家血脉,父亲又有功名,父子相承,有这样的功底也不足为怪。
但是代州城的文人学子们打死也不相信朱二哥1个十岁孩童能3天誊抄这么多书,一个个见朱二哥成了街坊热议的‘头条’,心里哪能愿意?认为朱二哥在造假,但因知州何大人在前面发话了,他们不敢明着‘打假’。
否则哪是打假,而是赤果果打何知州的脸面。
但这个假必须打,心思纯正的学子想的简单,反正他就是不相信,必须亲眼看看。若这朱二哥是造假,那就必须坚决打掉揭穿,为晋北文人阶层扫除这个害群之马。若是真的,那最好不过,宣扬出去,扬他们晋北子弟威风。
若以前这个朱二哥还顶着宗室子弟名头,他们才不会认可他为文人呢。现在削了宗籍,又是少年成名,又立志戍卫边塞而改名,传出去他们晋北学子脸上有光啊。
至于那些心思不纯的,想的更简单。他们做不到,这朱二哥肯定9做不到。揭穿朱二哥的虚假面目,正好踩着朱二哥的名气宣扬自己的睿智,和不畏强暴的勇气。
毕竟宗籍削了,这朱二哥也是天家血脉,父亲更是千户,也能和强暴扯上点边。最好拆穿后这朱二哥父子能恼羞成怒暴打他们一顿,这样他们的名声会更好……
一帮怀着各样心思的学子出了代州城,却不知他们的目标已经出发向北,去了大同镇。
村头李家,李幼娘握着1支鹅毛笔练习硬笔书法,时而傻笑,时而俏脸泛着红晕。
家里的5只大白鹅能用的鹅羽都被拔光了,都是昨日代州知州大人带动宣传的功劳。
这何知州自诩清流,朱以溯以儿子朱弘昭所书4书5经为回礼,让这何知州如获至宝。仔细询问了朱弘昭书写过程,这才知道了这对父子打赌之事,喜欢朱弘昭小小年纪展现的才华,更觉得朱弘昭情真意切有古名士之风。
不等朱以溯开口,这何知州就毛遂自荐为朱弘昭去李家当媒人。知州大人降临这个小村子,附近缙绅自然要凑过来刷刷存在感。
知州大人有意要为朱弘昭扬名,于是鹅毛笔的名声不胫而走。当天知州大人离去,附近那些需要李家仰望的缙绅们9拿出厚礼,各自求了几枝鹅毛笔回去。不是他们家里没有鹅,而是李家这鹅有意义。
别的不说,朱二哥与其父因求娶李家小娘子之婚事打赌,以十岁稚龄用李家鹅羽3日誊抄十3部书的事情,早晚会传为千古佳话呀,此时不求几枝鹅羽沾沾文气,那要等到啥时候?
获得3本兵书为回礼的刘家,刘老爷子更是看着心喜。尤其是字里行间充斥着的金戈锐气,就让他爱不释手。
于是刘老爷子更是以权谋私,将朱二哥这些事情编辑造册发到京城,也算是投之以李报之以桃。锦衣卫中,没有退休这种说法,退休的千户也是千户。想他这样的高级军官,想退休只有1个办法:暴毙。
如今李幼娘许给朱弘昭,就不方便抛头露面,蒙着面纱也不行。李秀杏如此一来也只能蹲在家里,看着傻笑的妹妹心中只觉得酸涩。
她现在很羡慕妹妹,有个有情有义有才华的小郎君。而她呢?这辈子恐怕连个明媒正娶的婚礼都难得,甚至能不能嫁出去还是1个问题。
两家订了婚礼,李幼娘如今十四,不好拖太长时间。这婚礼就在两年后,两年的时间不长。李秀杏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她不想妹妹嫁人后,她还要永远这么躲在房子里,见不得人。
李幼娘提笔写下朱弘昭3个字,越看越喜欢,越是觉得这名字朗朗上口,寓意好,看着也好,总之就是各种好。
现在她觉得自己就是天底下最快乐的那个女人,想着两个月来与朱弘昭接触的点点滴滴,不由眯起了眼。
“妹妹,想什么?”
“什么?”
见李幼娘从幻想中清醒过来的茫然,李秀杏将刚刚想到的主意又咽了下去。只是狭促笑笑:“妹妹在想二郎?”
李幼娘俏脸努力板了板,一副为家业思考的样子,只是脸上红晕出卖了她:“哪有?我在想叔叔那个养鹅的主意。”
“2叔的主意是好的,可这终不是长久之计。鹅羽硬笔做礼送人尚可,若拿来做买卖。咱家里积攒的名声9毁了。估计爷爷也是这么想的,才没有答应2叔的建议。”
“姐姐看的透彻,谁娶了姐姐这样的贤内助,定能家宅兴旺。”
李秀杏跟着笑笑,沉迷在快乐之中的李幼娘,怎么可能发现李秀杏眼眸深处的落寞?
北上的车队,除了两辆牛车外,两名打着公干名头的锦衣卫缇骑。此外还有刘老爷子送的1架马车,估计是喜欢上了礼尚往来。
官道上,赵期驾驭马车,两名锦衣卫缇骑护卫两侧,两辆牛车拉着行李和8名家丁,这也算的是明朝的‘高机动’部队。
马车里,朱以溯1身青色官服挂熊罴补子,头戴乌纱帽,手中拿着折扇取凉。庶长子朱弘林有个才学震代州的弟弟,自然是抓紧时间读书。
手里捧着1本《论语》,看着注解阅读,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就问父亲朱以溯。朱以溯半眯着眼随马车摇晃,摇头晃脑解答着。
订下1个天足,不残疾看着喜欢的萝莉为妻,又弄了个符合心气的名字,朱弘昭可谓心满意足。懒洋洋躺在鹿皮上,1手握着白面折扇,1手撑着下巴。
对这个好学的哥哥他很有意见,摇晃的车里读书费眼睛,劝了两次竟然不听。那就随你,反正近视的是你又不是我。
万历48年啊,还不知道这位老皇帝能支撑多久。说实在的,朱弘昭对自己目前的生活待遇很满意,随着朱以溯上疏,政治地位发生的改变更是满意。
如果这个老皇帝能支撑个百来年该多好,咱也就没必要辛辛苦苦玩造反了。造反很危险,从菅家借来的这些家丁也不可靠,还需忍耐培养自己的班底。
不过那个叫陈玄广的老头儿不错,是个有技术的。说不好能把工业革命前的战争利器米尼步枪搞出来,若能产量化,当真是神挡杀神,佛挡屠佛的大杀器。
这玩意儿最根本的原理他懂,他和别人讨论过,结果被人拿资料数据批的鼻青脸肿。印象深刻,也就知道这玩意儿要量产需要初步工业化,但有了工业化,有后装步枪,谁还用米尼步枪这种落后,击发速度慢的前装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