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夏收,经济拮据
天启元年6月中旬,夏收开始。
朱以溯身为东路参将,管着天成、镇虏两卫,辖地并不大,也91个县那么大。领民只有两万4千户,人口十3万出头,丁壮4万有余。
这年头日子不好混,尤其是边镇,超过5岁的老人并不多,所以青壮人口占的比例大一些。4万出头的男性丁壮有1万一千人是卫所军,3千战兵,1千5家丁。此外还有3千左右的流动人口,多是外县来的商户、伙计和镖师护卫等。
所以这么点人口支撑出的两个卫所显得单薄,看着1万5千大军威势骇人,实际上根本打不了,1旦有折损,很难补充。
比如这次夏收,为了抢在落雨前收割,卫所军全部放假3日。仅仅就是因为劳动力不足,这3天的日子也够呛,忙活的1塌糊涂。
孙河被任命为新平堡防守操守官,也就是千总。他就是1个彻彻底底的空架子,手底下没几个兵。
此次夏收,朱弘昭带着56名少年玩伴轻车简行,南下到阳和、高山两卫溜达。1来是观察东路各处地形,2来是招募人手,给孙河把缺员补齐。
这些缺额他不准备招募成年丁壮,清1色的要少年郎。少年心性未定,可塑性要高于成年人。而且好处不止于此,他是以招募家丁的名声在阳和、高山两卫挖墙脚,正所谓半大小子吃死老子,招少年为家丁,少年的父母其实也是赞同的。
好男不当兵这句话在边镇并不流行,阳、高两卫的破落军户巴不得朱以溯对他们进行勾军,这样他们就有自己的田地,日子也不用过的太过愁苦。他们也知道自己勾军后重新成为军户的义务,那就是扛枪上战场。
卫所军制败坏,并不是军户要逃,而是不得不逃。不逃就会被压榨死,逃了还能艰难维持生计。败坏的根由还是在世袭军官们演化成大地主,利用权职兼并麾下军户土地。土地没了,还要上税,还要免费上战场,平日还要给世袭军官们当牛做马,这日子哪能活下去?
再说,朱弘昭是来招募家丁的,家丁待遇远远高于战兵,是军将的亲兵。而且谁也说不准朱弘昭将来会不会上战场,所以让儿子找个吃饭的地方也是不错的。
更难得是朱弘昭承诺,会教导少年们读书识字,4书5经说不上,起码写个信还是没问题的。读书,是这个时代改变命运的首选。就算儿子学个千8百字,那也是个有文学的人,很可能在孙子1辈彻底改成耕读家庭。
“姓名,籍贯,有无特殊技艺?”
阳和卫城城门口,凉棚桌椅前,朱弘昭头戴红缨卷檐毡笠,1身白棉短襟,提着鹅毛笔,铺开1张纸询问。
他面前排了1串少年,高矮胖瘦都有,不过胖的很少。
他要亲自招募自己需要的家丁,这些少年就是他的未来。必须熟悉这些人,招募后要投入训练,他也要全程跟进。
这个时代非常的实在,练兵就像生孩子,谁练的兵,这兵就听谁的。好像1对夫妇要生孩子,练兵有名义上的练,也有亲手练兵之分。名义上练兵,9相当于名义上的丈夫,将来妻子生孩子,指不定是谁的。
而实际上亲自操练士兵。才能保证这孩子百分百是自己的骨血。这话虽然难听,但这年代就是这么1回事。
比如重建的天成、镇虏两卫,朱以溯起初两头都抓,孙传庭赶来后,朱以溯让孙传庭专司军屯垦戍,而他主抓卫所军操练。为的还是抓住军权,他又有这个名义,所以重建后的卫所军,只认朱以溯。
“武永昌,高山卫中千户所3棵树墩世袭小旗出身,当过猎手,能用鸟枪3步打鹿。”
这少年浓眉大眼肤色略黑,按照规矩回答。有些紧张望着朱弘昭,如果朱弘昭这1关过不去,他只能哪来的回哪去。
看1眼这少年,朱弘昭提笔蘸墨,书写起来,同时笑说:“好名字,这名字大气,我喜欢。既然会用鸟枪,1会儿去试试,若打得好,提你做甲长。”
战兵体系最底层的指挥人员是甲长,相当于什长班长之类,再上就是队官,队官之上就是哨官,也就是把总。1哨近2百人,就是最基本的战术单位。
如今天成镇虏两卫全部家丁部队不足1千5,其中朱以溯和孙传庭9占了56百,另外大部家丁部队也分割的零零散散,不成气候。
朱弘昭招的家丁进行操练,也需要合法的外皮。挂的就是新平堡防守新军编制,这年头朝廷也在练新军,只是效果不出众罢了。
9这样,7月夏收之后,朱弘昭从应募的千余少年中,挑选6百少年做家丁。成丁前管吃喝住行穿还有读书识字,每年给扶持米1石两斗,年末还有8斗赏粮,补贴银半两。成丁后依照军中家丁给禄,效力期限3年。
签的是活契,实际上和死契家丁没区别。3年后,这些少年,再差也能混个军官当当。若还是大头兵,也气血衰竭,打不动了。
当然,更大的可能是这帮少年会战死,或负伤残疾。这些也没有忌讳,在契文中全部写明。
赶在7夕前返回新平堡青阳庄,先准备视察东院工坊,然后朱弘昭准备和妻子李幼娘过7夕。两个人有夫妻名义,实际上夜里睡觉都是同床不同被。
李幼娘家中世代行医,自然知道过早行房事的坏处,起码现在的朱弘昭不适合。而且这年头岁数小的女人生孩子,头胎很容易出问题。
同时这6百少年新军安置问题也需要解决1下,今年气候燥热少雨,东路歉收,很多土地又是荒废很久,里面野草太多,影响作物生长。导致今年军屯的3千来顷田亩夏收才出产了十5万石粮食,按比例收税1万5千石。
土地1年种两季,种完小麦种粟,粟就是小米。今年预计总共能收粮25万石,十1税也就是两万5千石入帐。
两万5千石米粮很多吗?很多,这年头运作得好,能卖3万两银子,银子将近1吨重。换算到后世就是2百多吨,在后世恐怖的消耗量面前,根本不值1提。
这些粮食还要折算成俸禄发放,卫所军操练时是不吃家里存粮的,吃的是卫所粮仓里的粮食,也就是这些做税的粮食。
除去7千多石粮食发俸,再留5千石做积存,这下只有1万3千石做周转。
两个卫所1万一千人,计划要操练3月,这3个月的支出,就能将这1万3千石消耗的差不多。所以朱弘昭弄来的这6百少年新军,就有些问题了。
6百人不算他们的吃穿住行,光扶持米每年就有1千两百石,5多名充当低级军官的玩伴,则有3石的扶持米。补贴银大约是8百两,也是不能少的。
再加上这些少年吃穿,朱弘昭预计自己每年需要5千石粮食,3千两白银才够维持。这是1笔大数字,可能在朱以溯那里9过不去。
如果6百人砍掉1半名额,说不定还能勉强糊弄过去。
现在东路两卫忙着操练,朱以溯很忙,整日流转各个千户所视察操练进度。朱弘昭也不敢去找,因为这6百少年实在是太显眼,会惹朱以溯责备,更重要的是现在朱以溯很忙,再去添麻烦也不是当儿子该干的。
青阳庄东院,朱弘昭带着陈策检查制好的枪管,每根枪管内径统1为寸7,长两尺3寸。每根都是上等钢质,所有的枪管都是在一根钢锥上铸型,保持了口径统1。
枪管横截面外边是正6边形,这样方便锤打。每根枪管由水力机钻刻膛线4条,然后经过数道淬火后,经过检验才算合格。
检验过程简单又暴力,在枪管内塞上3倍份量的火药,两头堵住点火。如果炸膛,追究匠户责任,枪管融了重新打。
相比这年头其他生铁打造,省工省料的火铳,这些钢质枪管,只要匠户用点心,承受3倍份量的火药不成问题。
有水力机械为助力,5个人组成的枪管制造组每日能产十根合格枪管,进度不算慢。每根枪管都涂抹了1层油脂防锈,油光闪亮。
胡铁匠在一旁弓着身子,花白短须1抖1抖,眉宇间满是笑意。
朱弘昭很满意匠户们的工作进度,擦去手上油脂,对胡铁匠说:“保持现有的质量和速度,每名匠户每月嘉奖银3两,学徒1两。胡老特例,为5两。”
“谢公子厚恩。”
“你们也多总结一些过去的经验,技术是不断更新改进的。若有人做出成果,核实后月俸增长,以月2两为1级。革新成果越多,月俸越高,没有上限。”
这下匠户们,学徒都兴奋起来,只要改革1项,那就代表着1年24两白银收入!十年呢?若改革的更多呢?
如今东院工坊所需的铁矿从市面收购,因为焦炭技术不稳定,存在随机性。使得焦炭炼钢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偏差。
好钢用来打造火铳,差一些的粗钢要么铸成模子,要么打造成器具外卖,用赚取的银子收购铁矿石。维持着基本运转,可朱弘昭如今缺银子,只能打粗钢的主意。
粗钢也是钢,打造器具哪有兵器铠甲值钱?
而且这帮铁匠最擅长的也是打造兵甲,所以朱弘昭动了歪心思,准备将铁匠1分为2,1部分专门制造火铳,1部分打造兵器铠甲外售。
官方允许私人作坊出现,但打造一些农具铁钉9成了,若打造兵器铠甲,这可9不成了。更何况是打造火铳?
这个道理朱弘昭知道,这帮铁匠也知道。铁匠们认为朱弘昭有镇守太监刘公公为后台,又是大明宗室,打造几杆火铳不算问题。
火铳这种违禁物铁匠们都打造,更别说是兵器铠甲了。
“日后钢多了,打造几副上等好甲。”
留下最后1个指示,朱弘昭9回了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