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生存本领》(6)

第四十五章《生存本领》(6)

隐忍不发:耐心坚持的成事艺术

古语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事情面前不能忍让,便会败坏大事业。忍能使人免受外界袭扰,不夹在矛盾的风浪尖上,不陷入无聊的人事中,有充分的时间了解社会、感受职场,有饱满的精力思考人生,谋划事业。大智若愚者深知忍耐对于谋事成事的重要性,他们把“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作为处世的原则,不争眼前高低,不为小事生气,谦让优先,沉稳为上,在面对不利条件下能够做到坚忍不摧,以忍耐作为策略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人生需要沉稳和忍耐

人生需要沉稳与忍耐,爱因斯坦认为自己与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能够把散落在草垛里的针全部找出来,这是一种何等的耐性啊!

如果你几乎总是急躁不安,你也许是觉得自己太重要了,等待不了任何人或任何事。你当然没有这么重要,我们谁也没有这么重要。如果我们能够接受这一点,即这个世界是供我们去体会的,而不是为我们提供方便的,我们就会过得更平和些,就会更耐心地对待生活中的变迁。

诚然,忍耐的人生有时不免要甘于寂寞,好在寂寞是生命的多数事实之一,是提升自己的源泉,而成功者正是在此种忍耐寂寞的跋涉中走出了平凡的世界,让自己最终接近于不平凡的世界。

正所谓“忍得过,看得破;提得起,放得下”。凡事“静观皆自得”,因为忍得一时之气海阔天空,既是海阔天空,就能从从容容,那么,又有什么事可以困得住自己呢?

忍耐也是一种修养。我们常说用人要德才兼备。所谓德才兼备,也包括了忍耐。人说,有才必须忍耐,忍耐才能有德。这句话很有道理。

汉初名臣张良外出求学时曾遇到一件事。一天,他走到下邳桥上遇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服,在那里坐着,见张良过来,故意将鞋子掉到桥下,冲着张良说:“小子,去给我把鞋捡上来!”张良听了一愣,本想发怒,因为看他是个老年人,就强忍着到桥下把鞋子捡了上来。

谁知老人反而得寸进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捡了鞋,好事做到底吧,就跪下来给老人穿鞋。

老人穿上后笑着离去了。一会儿又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小伙子可以教导。”老人后来将《太公兵法》传授给张良,使张良最终成为一代良臣。

老人考察张良,就是看他有没有遇辱能忍、自我克制的修养,有了这种修养,“孺子可教也”,今后才能担当大任,才能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艰巨的事情,才能遇事冷静,知道祸福所在,不意气用事。

忍耐不仅是一种处世的策略,更是一种艺术。大忍者,大智也。忍耐能够达到貌似愚蠢的程度,是谓大智若愚。而最能忍耐、最有耐心的人,也是比较容易成功的人。

修炼自己的忍耐功夫

宋朝王安石曾说:“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一切诸烦恼,皆从不忍生。莫之大祸,起于斯须之不忍。”由此可见,忍的重要性之极大。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进入竞争的时代,就连小学生也懂得树立竞争意识,凡事当仁不让。何况作为一向以能忍而著称的中国人,刚刚迎来一个破除精神束缚,大胆解放思想的新时期,何以又搬出古老的“忍”经,弹奏起“不谐和音”?

不错,越是竞争的时代,这“忍”字经就越难念;但越是竞争的时代,“忍”字经越得念,而且还得常念,方能确保竞争状态始终旺盛不衰。今天,如果一个人只懂得竞争、进取;冲击,却不懂得忍耐、克制,甚至退让,那他就只能算一个没有头脑的“勇夫”。处在这个彰显自我的时代浪潮之中,人人都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危机感,拼搏、进取、竞争都是正常的。不堪寂寞、焦躁不安、跃跃欲试,成为一种传染病。于是,改行的、跳槽的,下海经商的,出国“洋插队”的,干什么的都有;人心思变,人心思动,人心思钱,大家都想趁此良机,干大事,挣大钱,成大器,重新显示自己的人生价值,寻找自己的社会位置。然而时代只提供了机遇,却无法保证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成功,甚至一举成功。凡事均有长有短、有阴有阳、有圆有缺、有利有弊、有胜有败,何况人生,从生命的孕育期就充满了矛盾,遍布坎坷和曲折。要想经受人生的种种磨难和时代的考验,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承受挫折、失败和痛苦的心理素质,“忍”字经在这期间将是你胜不骄,败不馁,能进能退,能屈能伸的“良师益友”。

有时,我们之所以需要“忍”,倒不在于单单积蓄力量、掌握主动权。为了真正地在某一事件中弄清真相,了解实情,而不莽撞贸然地凭着一时的冲动和义气办事,也需要“忍”。记得有这样一位小伙子;干事的确有一股子闯劲。敢说敢做,而且,也敢于承担责任。然而,这样一种本来非常好的性格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一次,他的一位同事在厂外与人打架,衣服撕破了,身上也打出了血。跑到车间上晚班时,简直就不像个样子。这位小伙子一见,也吃了一惊。这位同事本来吃了亏就心里不服气、想报复,捞回面子。见小伙子问起此事,便添油加醋地大大夸张了一番,并且还把这位小伙子也扯了进来,说是对方也要“治他”,叫他“别神气”。这位小伙子不听则罢,一听便火冒三丈,当即便抄起一根木棍,跑去找人算账。结果,不分青红皂白地将那人打了一顿。后来;他为此受到了十分严厉的批评,赔偿了对方的医疗费和营养费。事后,据调查,对方根本就未曾提起他。尽管两人彼此也认识,但与那位同事的打架仅仅是他们俩人之间的私事。这位小伙子懊恼不迭,直埋怨自己太冲动,头脑简单,以至犯下了大错。

显然,在自己受到攻击、侮辱、谩骂等等之后,首先“忍”下来,认真地、仔细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再作判断,无疑是一种强者的风格和心态。真正有本事回击自己的对手,又何必一朝一夕呢?只有充分相信自己能力的人,才能够处变不惊。先“忍”住,把事情搞清楚,再做决断不迟。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一类事情。它可能是一种平白无故的批评,也可能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指责;它可能来自于同事和朋友们的误解,也可能是出于某些不安好心的人的唆使和阴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明察事理,则很容易把事情弄坏。甚至把好事办成坏事。而“忍”则有助于我们推迟判断,获得时间和机会去把事情弄清楚。而一旦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掌握了充分的证据和理由,岂不是更有力量去应付人生的种种挑战,解决存在于生活中扑面而来的困难吗?这样的人难道不是强者吗?相反,毛草轻率,感情用事,必然会在无理的情况下落败而逃。尽管威武有力,又怎么能对付得了人世间的扑朔迷离,纷繁复杂呢?

具体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忍”功的修炼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吃亏而不慌。人们通常总是非常害怕吃亏,把这看成是一种人生的倒霉事。究竟什么是“吃亏”呢?究其根底,无非是个人的某些利益受到了损害。于是,一旦感到自己吃了亏,便慌张起来,赶紧采取一些什么补救措施,力求把受损的利益补回来。而这样一慌,便非常容易出乱,一出乱,灾难随之来矣;因此,“吃亏而不慌”,也是“忍”的一种常见的形式。

在这种形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便是“不慌”。吃亏是经常的事,而且它本身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就一般人而言,吃了亏,心里总是不好受的,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失落感,这是不奇怪的,在心里也不必一定要阿Q式地自我解脱。关键在于不能为此而慌张起来,急于要把损失夺回来、补上去。“忍”就是“忍”在这里。必须看到,自己吃了亏,实际上也是自己得了一个教训,学聪明了一些,为人生交了一次“学费”,以后,便可以在生活中更机警、更聪明一些。如果急于想要去做就事论事的补救,可能会略有微薄的效益,但却常常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自己认为是吃了亏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切不可事事过于功利。“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多想一想,先别慌,“忍”下来,总归是有好处的。

其次,“上当”就“上当”。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把误信了某人的话、某件事、某个消息,而采取了错误的决策,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实施了错误的行动,而导致某种不利的结果,称之为“上当”。很多人一旦“上当”之后,往往恼羞成怒,一味地指责那些促成自己上当的当事者。这显然是不理智的。“上当”就“上当”,则是“忍”的又一种形式。既然已经上了当,又怎么办呢?你接受不接受这一事实都是同样的。会“忍”的人则往往采取某种比较机智的做法,既然已经上当了,就心平气和地认可它,并加以幽默地化解,用某种调侃般的语言进行自我解嘲。

在这种“忍”的形式中,“就”这一思路是非常重要的。它表明了人们接受某种已经发生的客观事实的坦诚心态,有了这样一种心态。便很容易把这种上当的事看成不足挂齿的琐事,以至于将它作为一种笑料丰富自己的生活。很显然,在已经上当的情况下,你就是把有关的当事人大骂一通,对自己也无济于事。既然如此,又何必呢?

第三,容人之过。所谓“容过”,就是容许别人犯错误,也容许别人改正错误。不要因为某人一有某种过失,便看不起他,或一棍子打死,或从此以某种眼光去看待对方,“一过定终身”。这也是一种“忍”的形式。

孰人无过呢?谁都可能犯错误。这样一般而论,可能比较容易。而“容过”讲的则是这样一种“过”,它给自己带来了一定的损害,或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有关。例如,自己的下属有了过错,自己的合作者有了过错,或者是自己的家人有了什么过错,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能否有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这种“过”,当然是衡量人的素质的一个标准。“容过?这种忍就是要压制或克服自己内心对于当事人的歧视,尽管自己心里并不痛快,感到懊丧,但却应该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着想,考虑一下自己如果在这种场合下会如何做,在做错了某事之后又有何想法,当然,这里需要“容”,需要“忍”的是对于当事人本人,而对于具体的事情本身则应该讲清楚,该批评的必须批评。

由此可见,“容过”这种“忍”的形式主要反映了人们的一种宽厚、宽恕的人格。很显然,能够“容过”的人,往往能够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也能够得到人们的赞许和认可。

第四,戒迁怒。有时,人们可能在某一特定场合中出于一定的原因暂时地“忍”下来了。可是,人们往往还是压不住心头之火。于是,便随意地找一个对象加以发泄。这便叫做“迁怒”。而“戒迁怒”也是“忍”的一种必要的形式。

能否真正做到“戒迁怒”,是衡量一个人是真“忍”,还是假“忍”的重要方式。有些人受了上司的批评,回来后对着自己的下属发脾气;有些人在工作中不顺、受了委屈、出了纰漏,便回家找自己的太太、孩子撒气。这样,无疑是缺乏修养的表现,而且是害人又害己。“戒迁怒”则正是要防止和杜绝这一类现象。曾经有人这样认为,有气憋在肚子里,对身心健康不利。此话当然是有道理的。有气可以向一些适当的对象排遣,但是,绝不能随便地发泄。从心理学上讲,这种迁怒的主要原因常常是由于一时自己心里拐不过弯来,又无法转移自己的内在注意力所致。“戒迁怒”便是希望人们在心里堵着一团火的时候,尽快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和兴奋点。这样,便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解脱自己。而且,更重要的是,当这样一种“气”使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时,或者说被用于某种有益的工作时,它往往会产生一种更好的效果。例如,某个人物在某件事情上受了委屈、窝了火。于是,回到家里,便拿起斧子,拼命地劈柴,一下子满院子的大木柴都给劈好了。这岂不是反而做了好事吗?这可能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讲的那种“升华”吧!不难知道,如果人们不能够真正地“忍”,而总是借迁怒去发泄自己的愤恨,反而会给人们带来一种对自己的蔑视,认为是没有本事,只能拿好欺负的人出气。而一旦做到这种“戒迁怒”,则反而会受到人们的尊敬,认为你是一位拿得起、放得下的好汉。而且,由此还可以获得人们的信任。

做到忍耐须目光远大

忍耐对于古人成就一番事业是一剂良药,良药虽苦,但是治标治本,总可以解决根本的问题。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忍耐则更像是一句忠言,仅凭忍耐不能让人走向成功,但是如果不懂得忍耐,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对比而失去了一颗平常心,那么第一个打败你的将是你自己。

伍奢和费无忌同是楚国太子建的老师,但费无忌对太子不忠,设计陷害太子建,伍奢替太子辩解,反而遭楚平王诟病,将伍奢打人天牢。费无忌为了陷伍奢于死地,又怕他的儿子们来报仇,因此对楚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都很贤明,如果现在杀了伍奢,他的两个儿子定会为他报仇,到时候对楚国一定是巨大的忧患。”

于是楚平王就召唤伍奢的两个儿子说:“如果你们来自首,我就让你们的父亲活命,不来,我就杀掉你们的父亲。”

伍奢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伍尚,为人仁慈忠义,二儿子伍员,则是一个忍辱负重的人。伍尚要去,伍员阻止他说:“楚王召唤我们并不是要放我们的父亲,而是怕杀死父亲后,我们会成为楚国的祸患,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去了,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父子三人一同被奸人所害,到时候我们都死了,谁还能替父亲报仇呢?”

伍尚却说:“我知道去了也救不了父亲的命,但是如果不去,就会背上一个不孝的罪名,如果我现在不去,以后也不能为父亲报仇,那岂不是要遭天下人的讥笑吗?”

于是伍尚一个人去了楚国,伍员则逃走了,最终伍奢和伍尚都被楚王杀死了。伍员逃走后遭到追杀,他一路乞讨来到吴国,吴国阖闾知道他的贤能,于是重用了伍员,伍员便是伍子胥。伍子胥后来帮助吴王伐楚,最终报了杀父之仇。

伍尚为了不背上不孝之名,宁愿同父亲一起赴死,看似死得忠义伟大,但司马迁却将伍尚的为父牺牲形容为蝼蚁之死。而伍子胥的忍辱偷生,则被司马迁形容为大丈夫的作为。我想,这是因为伍尚虽然忠义孝顺,但这种行为未免目光短浅,白白浪费了自己的生命。相比之下,伍子胥却更懂得忍耐之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伍子胥只是暂时将杀父之仇掩藏起来。但是这种掩藏并不意味着忘记,如果伍子胥有一刻忘记了报仇的念头,恐怕在逃离楚国的过程中早就饿死路边,而不是沿街乞讨,饱受侮辱了。

只有胸怀大志者才持有积极的忍耐之心。西汉最具才能的将军韩信叱咤风云,击溃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韩信年少时曾受过胯下之辱,并非他打不过别人,而是胸怀大志,认为与小人争斗,斗赢斗败都没有多大意义。

积极的忍耐品质是“宰相之胸”、“大将风度”。其实积极忍耐者多是志大虑远之人,为防止微小事件干扰破坏宏图大业所采取的正确谋略,决非是胸无大志、目光短浅者所能做到的,不忍者多是无能无谋之辈。

在洛克菲勒创业之初,由于资金缺乏,他的合伙人克拉克先生邀请到加德纳先生入伙,对此洛克菲勒很是高兴,因为有了这位富人的加入,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做他们想做、有能力做、只要有足够资金就能做成的事情。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克拉克带来了一个钱包的同时,却送给了洛克菲勒一份屈辱,他们要把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更名为克拉克—加德纳公司,而他们将洛克菲勒的姓氏从公司名称中抹去的理由是:加德纳出身名门,他的姓氏能吸引更多的客户。

洛克菲勒回忆自己当时的心情,说:“这是一个太刺伤我尊严的理由!我愤懑如此!我同样是合伙人,加德纳带来的只是他那一份资金而已,难道他出身贵族就可以剥夺我应得的名分吗?但是,我忍下了,我告诉自己:你要控制住你自己,你要保持心态平静,这只是开始,路还长着呢!”

洛克菲勒故作镇静,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告诉克拉克:“这没什么。”事实上,这完全是谎言。想想看,一个遭受不公平的待遇、自尊心正受到伤害的人,他怎么能有如此的宽容大度!但是,洛克菲勒用理性浇灭了自己心头燃烧着的熊熊怒火,因为他知道这样才会给他带来好处。

忍耐不是盲目的容忍,你需要冷静地考查情势,要知道你的决定是否会偏离或违背自己的目标。洛克菲勒知道:对克拉克大发雷霆不仅有失体面,更重要的是,这会给他们现在的合作制造裂痕,而团结则可以形成合力,让他们的事业越做越大,他的个人力量和利益必将随之壮大。

洛克菲勒知道自己的目标。在这之后他仍旧一如既往、不知疲倦地热情工作。到了第三个年头,他就成功地把那位极尽奢侈的加德纳先生请出了公司,将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的牌子又重新竖立了起来!当地的人们开始尊称他为洛克菲勒先生,他已成为富人。

忍耐并非忍气吞声,也绝非卑躬屈膝,忍耐是一种策略,同时也是一种性格磨砺,它所孕育出的是好胜之心。

洛克菲勒回忆自己与克拉克的合作时说:“我崇尚平等,厌恶居高临下发号施令。然而,克拉克在我面前却总要摆出趾高气扬的架势,这令我非常反感。他似乎从不把我放在眼里,把我视为目光短浅的小职员,甚至当面贬低我除了记账和管钱之外一无所能,没有他我更一文不值。这是公然的挑衅,我却装作充耳不闻,我知道自己尊重自己比什么都重要,但是,我在心里已经同他开战,我一遍一遍地叮嘱自己:超过他,你的强大是对他最好的羞辱,是打在他脸上最响亮的耳光。”

后来,洛克菲勒转身投资于石油业,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永远成为了历史,取代它的是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洛克菲勒从此搭上了成为亿万富翁的“特快列车”。

千万别为小事而抓狂

古人有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活中的小事也有如蚁穴,千万别为生活中的小事而抓狂,要尽早释怀,否则,生活便会一团糟。

有一个人夜里做了个梦,在梦中,他看到一位头戴白帽,脚穿白鞋,腰佩黑剑的壮士,向他大声叱责,并向他的脸上吐口水,吓得他立即从梦中惊醒过来。次日,他闷闷不乐地朋友说:“我自小到大从未受过别人的侮辱,但昨夜梦里却被人辱骂并吐了口水,我心有不甘,一定要找出这个人来,否则我将一死了之。”于是,他每天一早起来,便站在人潮往来熙攘的十字路口,寻找梦中的敌人。几星期过去了,他仍然找不到这个人。结果,他竟自刎而死。

看到这个故事,你也许会嘲笑主人公的愚蠢,做梦乃是一件极其稀疏平常的小事,做恶梦也是常有的事,怎么能为此而大动干戈呢?可生活就有许多人为小事抓狂,为一点小事而和别人闹翻脸,甚至大打出手,这样的例子每天在街上都能看到。

中国有句古话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有的时候,事情虽小,但杀伤力却很强,小则破坏人的好心情,大则可以让人前功尽弃,甚至送命。历史上有多少大几大浪都过来了,却在阴沟里翻船的例子啊?今天不也正在上演一幕幕这样的悲剧吗?

在科罗拉州长山的山坡上,躺着一棵大树的残躯。居当地人讲,它曾有400多年的历史。在它漫长的生命历程中,曾被闪电击中过14次,它都挺过来了,但在最后,它却在一小队甲虫的攻击下永远倒下了。那些甲虫从根部向里咬,一开始树还没有感觉,但却渐渐伤了树的元气。最后,这样一棵森林中的巨人,岁月不曾使它枯萎,闪电不曾将它击倒,狂风暴雨也没能把它摧毁,却栽倒在小小的甲虫手里。

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例子,能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艰难险阻,却被小事搞得灰头土脸,垂头丧气。家务事虽小,再大的清官却也断不清。其实并非清官无能,而正是他们的高明之处。亲人之间,为一点点小事而反目成仇,实在是不应该,为何要给他们分个一清二白呢?就让他们糊涂到底吧,这样反而比分清谁是谁非更好。

别为小事抓狂,对待一些委屈和难堪的遭遇,在内心转变成另一种心情,以健康积极的态度去化解这一切。如果能从中得着更大的益处,不也是另一种收获吗?这不是比到处记恨别人,处处结下冤家强吗?有一则小故事说,有一个人经过一棵椰子树,一只猴子从上面丢了一个椰子下来,打中他的头,这人摸了摸肿起来的头,然后把椰子捡起来,喝了椰子汁,吃了果肉,最后还用外壳做了个碗。

我们之所以对小事缺乏足够的承受能力,说明我们没有把精力放在更为重要的事情上,因此,面对生活中的烦恼,我们首先要问自己:“这是我生活目标中至关重要的事情吗?为此花费时间与精力值得吗?”

忍辱负重方可谋大业

人生在世,任重而道远。这要求我们心胸宽广,意志坚强,并且能够忍辱负重,在各种不利情况下仍坚持自己的理想!

人活在世上,免不了有被人误解的时候。人和人消除误解的方式不同。有的人火冒三丈,非要找人弄个是非分明,水落石出。有的人淡而处之,让时间的流逝和事态的发展去洗掉层层尘埃,最后将事实自然澄清。三国时陆逊的弘毅与忍辱负重,就是后一种。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今属江苏省)人。为人忠厚,凡事都能容让别人,不计恩怨。

由于陆逊受到孙权的器重,有的人就爱在孙权那里告点状。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太守淳于式对陆逊不满,给孙权上书,指责陆逊在打仗过程中,向老百姓征收物资数量太多,给百姓造成困难和忧虑;事情讲得有夸大的地方。

战事结束后,陆逊回到孙权身边。孙权将淳于式的指责转告给陆逊,陆逊没有说什么。孙权接着又问淳于式的为人和表现怎么样?陆逊极力称赞淳于式,说他是个很好的官吏。

孙权奇怪地问陆逊:“淳于式背后告你状,你却如此赞扬他,这是为什么啊?”

陆逊回答说:“淳于式告我的状,虽不完全符合事实,但他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维护老百姓的利益;因为他告了我的状,我就在您面前讲他的坏话,那我就不是一个正派的人了。”

孙权听了,很钦佩陆逊的为人,说:“你真是个忠厚的人,胸怀如此宽阔,一般的人是很难做到的啊!”

吴黄武元年(222年),刘备领兵征讨吴国,孙权命令陆逊为大都督,指挥朱然、潘璋、宋谦、孙恒等5万大军抵抗刘备。陆逊当时统率的各部队的将领中,有的是孙策的老将,有的是皇亲贵戚,资历比陆逊老,地位比陆逊高,有些看不起陆逊。因此打起仗来,往往不听陆逊的指挥,各行其是。陆逊看到这种状态,很是着急。在一次战斗之前,陆逊又碰到难处,有几位老将军不服从军令,各持已见。陆逊没有办法,只好以手握剑,十分严厉地说:“你们应该知道,刘备是闻名天下的英雄,连曹操都很怕他。现在刘备的军队已侵犯了我们的边境,大敌当前,我们应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抵抗刘备。你们各位将军都是身负重任的人,而现在却互不协调,不听指挥,实在太不应该了。”

听陆逊说这番话,将领们才有所收敛。

陆逊接着又说:“我是书生出身,资历威望都不如各位老将军。但我已受命指挥大军作战。国家给予我这样的重任,是相信我能不负重托、忍辱负重,团结大家完成使命。国家委屈各位将军,接受我的指挥,各人都应承担自己的责任,没有理由推辞。否则如何对得起国家的恩典呢?”

最后,陆逊严肃宣布:“军令如山倒,有谁敢任意违抗,我只能依法惩处了。”

各位将领这才统一行动,不敢各行其是了。

陆逊在战争中出了很多计策谋略。用火攻的办法烧了刘备的营寨。结果连破刘备四十多个军营,蜀军将士死伤数万人,把刘备打退到白帝城。

战争结束后,大家总结打胜仗的原因,很多成功的计谋都是陆逊策划的。那些老将们才真正口服心服了。从此陆逊的威信大大提高。

有一次,孙权问陆逊:“在击退刘备的战役中,你遇到这样大的困难,当时你为什么不把将领不听指挥的情况报告我啊?”

陆逊回答说:“各位将军都是国家的功臣,要依靠他们创建大业。您对我如此信任,交给我的重任和我的才能很不相称,但为了对国家有利,我能做到忍辱负重。从前蔺相如能容忍廉颇、寇恂能包涵贾覆的佳话,实在叫我钦佩。我和他们相比,还相差很远呢!”

孙权听了,连连称赞:“说得好,做得对!”于是聘任他为辅国将军,封他为江陵侯。

忍辱负重与忍气吞声绝对不是一码事。忍气吞声者没有原则,无论事大事小,一概逆来顺受。忍气吞声者也无自信,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改变现状。

忍辱负重者则不同。以陆逊为例,他之所以能忍受部将对他因误解而产生的不敬,是因为他身负抵御蜀汉大军的重任,他不能因小失大。同时他也坚信,随着最终打败蜀汉的进攻,一切误解也将烟消云散。陆逊在面临老将军们蔑视小看他、不听指挥的困难情况下,忠厚待人、忍辱负重,不以统帅自居,对各行其是的将领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以超众才能和智慧战胜了刘备。这种为了大局委曲求全的处事态度也最终得到了别人的尊敬和信服。陆逊的弘毅与忍辱负重,是一种大将风度、大将胸怀、大将谋略!

以小忍成就大的事业

人生有很多事,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话,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气,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苦,需要忍。忍是一种修养,忍是一种智慧,忍是一种成就未来大事业的谋略。

俗话说:人生之事,十之八九不如人意。怎样来处理人生之中这些不如意的事,往往构成了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分界线。成功者,尤其是那些成就伟业的人,他们有着超强的耐力,能忍常人之能不忍,不让小事情来打断自己的整个计划,在忍耐中伺机寻找机会,使自己的目标得以实现。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与越王勾践的事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汉光武帝刘秀小时候,在家表现得十分勤快,尚干实事不尚虚夸,显得十分憨厚、平和。他虽想出人头地,但从来不露声色。为此,他的哥哥刘寅自比刘邦(少时是一个浪荡公子),把刘秀比做刘邦的二哥刘喜(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很是瞧不起他,并常常以此嘲笑刘秀。刘秀去长安读书,当他读到《论语》中“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一句时,简直是手舞足蹈地说:“说得太好了,太好了,真是一针见血!”从此,他便以这句至理名言规范自己的言行。

刘寅、刘秀兄弟二人发动青陵起义,结果皇帝却被刘玄当上,致使刘寅心中不快。刘玄也清楚刘寅性情蛮横,又野心勃勃,再加上以他为首的青陵兵在与王莽的军队作战中,节节胜利,战功卓著,无疑,这一切对自己的皇帝宝座是个巨大的威胁。所以,总想找个借口除掉刘寅。刘稷是刘寅的部将,听说刘玄当了皇帝,心中也十分不满,便大发牢骚说:“今起兵图谋大事,全是刘寅的功劳,他刘玄算个什么东西,有什么资格配称皇帝?”刘玄听后,想收买刘稷,封他为抗威将军,刘稷拒不接受。刘玄要杀刘稷,遭到刘寅反对。刘玄一怒之下,便将刘寅、刘稷一起杀掉;尔后,为了斩草除根,便伺机将刘秀杀掉。

刘玄为找借口,便派人去对刘秀宣布诏书说:“太常偏将军刘秀英勇善战,特封为破虏大将军,武信侯。”还没等刘秀谢恩,接着又宣布说:“大司徒刘寅,一向图谋不轨,常有抗帝之意,所以把他杀了。”以此来试探刘秀的反应,如稍有恨意,便就地将其正法。刘秀是何等聪明,对刘玄的这点用意怎能不知?小不忍则乱大谋。刘秀听完诏书后,极力克制住内心的杀兄之恨,慌忙磕头谢恩说:“陛下赏罚甚明。我建功微小,不值一提,皇上如此嘉奖,秀实在受之有愧。兄刘寅素有反意。我也常劝他野心必毙,但他就是不听,发展到今天刑及其身,实在是罪有应得。”刘秀一席话语,表现得十分真诚,不要说报信宣诏之人深信不疑,就连他的部下也都信以为真,无不为刘秀的大义灭亲之举感动得流下眼泪。宣旨人走后,刘秀回到帐内,关紧房门,便捶胸大哭,恨得咬牙切齿地说:“杀兄之仇不报,还配做人!”但在第二天,他又立即跑到刘玄住处,言必称陛下,口必言皇恩浩荡,绝不提昆阳大捷之功。既显得十分恭谨,又表现得粗犷大度,平时谈吐不透半点哀痛意,也不为刘寅服丧,饮食谈笑和平常二样。

刘秀“以小忍成大谋”的表演,终于使刘玄解除了猜忌,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以为刘秀真的忠于他。三个月以后,刘秀以破虏大将军行大司马事的身份被派往河北。从此,刘秀便摆脱了刘玄的监视和控制,迅速招兵买马,网罗人才,扩充实力。他在到任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发展到十余万人,有了一大批既能征惯战,又对其忠心耿耿的战将,使其很快具备了和刘玄抗衡的力量。之后便公开和刘玄分道扬镳了。

刘寅易于喜怒,专横跋扈,锋芒外露,成了刘玄的刀下之鬼。刘秀性格内向,事不外露,城府深沉,容忍一时而不乱大谋。当刘寅被杀的消息传来时,刘秀为避免过早与刘玄发生正面冲突,极力克制自己,立即从出征的战场赶来当面向刘玄谢罪:他对自己所立战功只字不提,而且深深引以自责,也不为其兄服丧,饮食言笑如同平常,毫无丧兄之痛的表示。这番成功的韬晦表演,终于使刘秀转危为安、逢凶化吉,不仅没有受到牵连,反而加官晋爵,为其以后建立东汉王朝保存了实力,最终成就了东汉王朝的一统大业。

越王勾践也是忍耐的高手,在绝境中他不惜卧薪尝胆,忍辱偷生,直到有利时机的出现。

春秋末年,吴越两国军队展开激战,结果越国被打得大败,越王勾践只带了五千残兵败将逃到会稽山。吴兵又层层围攻,勾践无奈,只得听从大夫范蠡的劝告向吴王夫差投降:“勾践情愿为大王做臣子,而我的妻子也愿意为大王做妾。”吴王夫差尚存一丝仁慈之心,缺乏猛追穷寇、斩草除根的决心,见越王如此谦卑,就不顾大夫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勾践的请求。于是,勾践带着妻子来到吴国。想当初,越王夫妇二人是何等的尊贵,而现在却穿着打工的短衫布裙,干着养马除粪的粗活,而且一干就是三年,毫无怨恨之意。这一切,都被夫差看在眼里。夫差认为勾践表现得不错,能悔过自新,于是,也就放松了对他的管制。后来夫差得了一场重病,过了三个月还未痊愈。勾践听说了这件事后,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可用之机,于是在夫差召见时,跪在地上,请夫差让他“尝尝大王的粪便,以判断病情”。说着,便用手捞起夫差的粪便,津津有味地咀嚼着。过了好一会儿后,勾践忽然满脸笑容,大声说道:“囚臣勾践再次恭贺大王,大王的病马上就要好转了。”夫差听了,将信将疑,问道:“你怎么能知道呢?”勾践回答道:“臣过去曾师从名医,对如何从粪便观察病情颇有研究。凡粪便的气味与节气相顺,就无大病。如今大王的粪便其味酸苦,顺应了春夏之气,由此可知大王的病很快就会好转。”夫差听后十分感动,情不自禁地称赞起勾践:“你真是一个好人!”于是就让勾践搬到宫中居住,勾践终于如愿以偿。范蠡又用重金买通夫差身边的侍臣,向吴王进献绝代佳人西施。夫差见了西施,顿时神魂颠倒,于是投桃报李,特赦勾践。勾践回到了越国,刻苦自励,立志复国。他叫文种管理政治,范蠡训练军队,号召全国人民,发愤图强,准备以十年的时间奖励生养、积聚财物,并在这十年之中,加紧教育、训练军民,即所谓“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计划十年后打败吴国。勾践为了坚持锻炼自己的斗志,不忘国耻,不睡好床,而睡在柴薪上,饭前总要尝一下苦胆,以激励自己发奋图强。这就叫“卧薪尝胆”。功夫不负苦心人,没出十年,越国就发展壮大了起来。只一仗越国就打败了吴国。又过了几年,勾践带着文种、范蠡亲自率领大军进攻吴国。吴军大败,夫差逃到姑苏山(在今江苏苏州西南),派大夫公孙雄赴越求和。勾践不愿重蹈夫差纵虎为患的覆辙,只同意保留夫差一条性命。夫差愧恨交加,伏剑自杀。这样,勾践就取代吴王夫差,成了新的霸主。

勾践可以说是最了不起的善于忍耐者。从一国之君而沦为执役之奴,没有非凡的忍耐力,是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地位反差的;尝人粪便,经羞辱而不怒,没有非凡的忍耐力,是承受不了这么巨大的精神折磨的;漫漫十年,没有非凡的忍耐力,是经受不了这么漫长的岁月考验的。然而,勾践都忍耐下来丁。正因为他有非凡的忍耐力,才最终成就了非凡的事业,复国雪耻,夺回了丧失的权力。这也从反面说明了“小不忍则乱大谋”这条真理的正确性。

事业的成功需要个人具备一些基本素质,而忍耐力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这是因为大多时候人的一生不是充满着鲜花,而是铺满着荆棘,需要面对大量的困难和解决大量的问题,在这时候如果我们不能如临薄冰般地小心行事,而是不能容忍而得罪他人或者快意恩仇,就会使自己长期的艰苦奋斗毁为一旦,这不但是历史上无数人的失败史已经证明了的真理,也是我们今天要想成就事业必须遵循的准则!

忍耐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课

忍耐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课。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可能遭遇它。忍字心上一把刀,忍耐的过程是漫长的,忍耐的感受是痛苦的,所以忍耐本身也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经不住忍耐的考验,我们的人生将会是一片苍白和不堪一击。

山东张公五世同居,百忍家道兴。据说他发愿,在他的一生中,要行一百件大忍辱的事,忍过了九十九次之后,第一百次时是他的孙子娶妻那一天,突然来了个道人,要试验他是否真有忍辱功夫,便向他要这个新娘子,先于他做一夜夫妻,这一件事使张公很感为难,但他宽大一想,我什么侮辱事都忍受过了,这最后一次忍辱有什么不能呢?于是劝其孙儿,完成他的百忍大愿,忍辱一下。后来这位道人在新娘房中,跳个不休,嘴里不停地说:“看得破,跳得过”。跳到天亮,忽然倒在地上死了,新娘骇叫起来,待众人来看时,已变成了一个金人,由此致富。故说张公百忍成金,山东那个地方,到现在还有一座巍峨的“百忍堂”纪念他忍辱的德行。

我们能用广阔的容量来对待人,再难处的人都可以相处。这也是培植自己的福报。有句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当宰相官虽然大,权虽然重,但是也要受得百官气。因为人家官虽然小,但有很多事情也可以给你出麻烦。所以各种各样的气都要受。因此才有这个比喻。这也说明量大福大。没有容人之量,就不可能有这样大的福报。家庭也好,社会也好,人际关系要和谐,就只有靠一个“忍”字,能互相忍让,关系就和谐了。国际关系也是如此。主持一个国家的人,能够克制、忍让,就可以化于戈为玉帛,避免战争的爆发。

忍让是做人的一种大智慧,有时忍让是为了改变不利的处境,赢得胜利的机遇,如果在不利的情况下不学会忍让,硬拼蛮干,就会把老本都输光,连扳本的机会都没有了。

西楚霸王项羽当年何等英雄,“力拔山兮气盖世”,当他兵败垓下的时候,汉兵追来,乌江亭长驾船前来接他,亭长说:“江东虽然狭小,地方也有千里,百姓几十万人,也足以称王了,希望大王赶快渡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来了也没有办法。”项羽笑着说:“老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即使江东父老可怜我,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不肯上船,把自己的坐骑送给了亭长,自刎而死。

对于项羽自杀垓下的所为,后世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评说颇多。记得女诗人李清照写过一首诗:“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赞扬项羽的傲然骨气跃然于纸上。而唐朝诗人杜牧写的《题乌江亭》则说:“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期。”贬抑项羽缺乏忍让智慧的行为尽在诗中。杜牧的意思是说项羽的逆商不够高,忍受羞耻的能力不够强,因此丧失了机遇。如果项羽乘船过了乌江,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中国的历史重写也不是没有可能。

忍耐并非贪生怕死,退后并非畏惧,而是不使冲突发生,也是在寻找更好的时机。如勾践为吴主打扫马房,不是且偷生、贪生怕死的行为,而是为了等待机会雪耻复国;韩信受胯下之辱,不是怕死、逞强,而是为了将来想创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困苦、伤痛、艰难、挫折、孤独、寂寞……几乎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旅程中都经历过这样的磨难,当你不甘心命运的安排但又不能扼住命运的咽喉之时,你必须也只有学会忍耐。

唐朝人朱仁轨写了一首《诲子弟言》,其中有一句:“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意思是一辈子给别人让路,也不过多走几百步;一辈子给人让田界,也不会损失多少田地。朱仁轨教育弟子们要注重忍让。可见我国古代的贤者智士都非常崇尚忍让美德,他们关于忍让的论述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

唐朝寒山与拾得曾有一段对话,原文是这样的: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这两位大师一定是世间的高人,洞察人世,看穿百态,面对欺辱处之泰然,可贵可敬。

一时不忍易酿成大错

忍耐就是克服自己急躁、鲁莽,克制冲动妄为的有效方法。它是缓压剂、减压器,可以培养人们沉着、冷静的优秀品质。

在法国发生了这样一则故事:

阿兰.马尔蒂是法国西南小城塔布的一名警察,一天晚上他身着便装来到市中心的一间烟草店门前。他准备到店里买包香烟。这时店门外一个叫埃里克的流浪汉向他讨烟抽。马尔蒂说他正要去买烟。埃里克认为马尔蒂买了烟后会给他一支。

当马尔蒂出来时,喝了不少酒的流浪汉缠着他索要烟。马尔蒂不给,于是两人发生了口角。随着互相谩骂和嘲讽的升级,两人情绪逐渐激动。马尔蒂掏出了警官证和手铐,说:“如果你不放老实点,我就给你一些颜色看。”埃里克反唇相讥:“你这个混蛋警察,看你能把我怎么样?”在言语的刺激下,二人扭打成一团。旁边的人赶紧将两人分开,劝他们不要为一支香烟而发那么大火。

被劝开后的流浪汉骂骂咧咧地向附近一条小路走去,他边走边喊:“臭警察,有本事你来抓我呀!”失去理智、愤怒不已的马尔蒂拔出枪,冲过去,朝埃里克连开四枪,埃里克倒在了血泊中……法庭以“故意杀人罪”对马尔蒂做出判决,他将服刑30年。

一个人死了,一个人坐了牢,起因是一支香烟,罪魁是失控的激动情绪。

生活中我们常见到当事人因不能克制自己,而引发争吵、打架,甚至流血冲突的事情。有时仅仅是因为你踩了我的脚,一句话说得不恰当。在乘地铁时争抢座位,在公交车上挨了一下挤,都可能成为引爆一场口舌大战或拳脚演练的导火索。在社会治安案件中,相当多的案件都是由于当事人不能冷静地处理事情而发生的。

女人无力寻短见,男儿有气敢拼命。人都有忍耐性,而忍耐又都有限度。所以,在忍无可忍的时候,女人寻短见,男人就要拼命。所谓“拼一个够本,拼两个赚一个”。为国、为民,拼命也值得,但许多青年人却是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拼命,得不偿失。

人皆有七情六欲,遇到外界的不良刺激时,难免情绪激动、发火、愤怒,这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和心理反应。但这种激动的情绪不可放纵,因为它可能使我们丧失冷静和理智,使我们不计后果地行事。因此,我们在遇到事情时,在面对人际矛盾时,要学会克制,学会忍耐,而不要像炮捻子,一点就着。

晋朝人王述,原来气量狭窄,心胸不开阔,为锻炼气度,每遇不顺心之事,就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有一次一位同事跟他闹翻了,到王述的家恶言恶语骂声不断。王述就站在大门口听骂,面不改色心不跳,一动不动,直到那人走了,才回屋坐下。经过不断磨炼,王述终成为胸怀宽广之人。暴怒的性格一旦主宰了人,理智就会丧失,做事就会方寸大乱,焉能成功?纵观历史,一切暴怒之辈无不是从愚蠢举动开始,以懊恼结束。

如果你忍不住别人的刺激,快要如火山一样爆发的时候,就试试美国前总统杰弗逊所教的方法:“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也许当时忍耐的心情是痛苦的,但它结出的果实却是甜美的。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例如在公共汽车上,因车行不稳相互踩脚的事时有发生,其实都是无意的,互相道个歉,赔个不是就过去了。但也有的小青年互相指责,互不服输,有的甚至大打出手,送掉了性命。为区区小事丢掉宝贵的生命是多么的不值得。通过此类事例我们就可能明白,积极的忍耐是生活中必须具备的素质,是千金难买的良好气质。

不去争眼前高低

俗话说:“忍得一时忿,终生无烦恼”。在生活中,如遇到一些小矛盾,则应冷静思考,理性对待,切勿盲目冲动!

有一户人家非常好客,凡是有朋友来访,主人总是准备美味可口的饭菜,热忱地招待客人。直到喝得酩酊大醉,宾主尽欢才罢休。

一天,一位久未谋面的老友来访,主人喜出望外,热情地炊烧菜肴,忽然发现酱油没了,急忙叫小儿去买。“爸爸,你放心!一切都包在我身上!”小儿子拍拍胸脯走了。主人安心地折回厨房,二十分钟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他想,也许是杂货店的老板生意忙不过来也未必?再耐心地等一会就好了。但是一个小时,甚至是两个小时都过去了,儿子还是杳无踪影,客人饿得饥肠辘辘,主人也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猜想儿子也许在路上出了意外。

最后,主人终于按捺不住了,夺门而去寻找儿子。他焦急地向街口奔跑而去,找了一遍没有,从另外一条路返回,却忽然发现儿子正站在一座桥的中央,和另外一个孩子青眼对着白眼,彼此对峙着,谁也不让谁,儿子的手中正拎着一瓶乌黑的酱油。主人十分生气,上去对着儿子就是一顿大喊:“你还楞在这里干什么呢?知道不知道家里正等着你的酱油下锅啊?”儿子动也不动,嘴上说着:“爸爸,我买好了酱油,正要赶回家,没想到在桥上碰到了这个人,挡住了我的去路。说什么都不让我过桥!”儿子的口气中虽有委屈,但更理直气壮。

主人似乎被激怒了,“喂!你这个小孩子,怎么如此不讲理呢?居然挡住我儿子的路!赶快让开啊!”“奇怪了不是?不知道是谁挡住了谁的去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咱们本来就该谁也不犯谁的!明明是你儿子挡住了我的路,我碍住你们什么了?”那个孩子也毫不示弱地抢白着。

气急败坏的主人居然指着对方的鼻子开骂:“你这个小东西!一点也不知道尊老爱幼,礼貌谦让!儿子,酱油你先带回去,让爸爸我在桥上跟他对着站!”说完,自己一个箭步冲上了桥面,一老一小正经八百地站在上面僵持起来。结果可想而知,客人感觉很不舒服,主人也感觉很不舒服。这是一场不愉快的见面,全因这桥上对峙的毫无意义。

媒体报道过这样一个案子:张某带着女朋友在酒店用餐,不小心踩了一旁的郑某,在道歉之后,郑某仍出言不逊,张某为了挽回面子,一个电话把朋友召来,狠狠地教训了郑某一顿。结果,张某因故意伤害被判处拘役三个月,而郑某在医院的病床上躺了半个月,两人都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生活中一些较大冲突的酿成,起因往往是当事人对一些小事互不相让,致使事态逐渐升级,走到不好收场的地步。其实,明智的人对生活中的小事、纠纷能够泰然处之。在发生冲突的时候,如果对方是不明真相,可以让时间去证明一切。如果对方是恶意侮辱,也应冷静对待,做到既不失原则,又不使矛盾激化。倘若采取走极端的解决方法,结果往往两败俱伤,得不偿失。

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不是不要尊严,而是冷静、理智、心胸豁达的表现。来日方长,又何必去争眼前高低呢?

面对困难需要坚忍的精神

人生犹如大海波涛,有浮有沉,千万不要因为眼前的逆境而迷惑或灰心丧志,只要能够坚忍,终会有否极泰来、转祸为福的一天。

古罗马思想家朗加纳斯说:“争夺光荣的桂冠是崇高的,也是最值得争夺的胜利,即使在竞赛中遭到挫败,也没有什么不光彰。”

每当遇到困难时,我们不一定会顺利地去把困难克服,但这个过程会让你在智慧上、经验上、心志上、胸怀上都有所增长,所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也!这对你日后面对困难有莫大的帮助,至少你学会了“不怕困难”,也习惯于“应付困难”。如果你顺利把困难克服了,那么在这过程中所累积的经验和信心将是你这一生当中最可贵的资产。

你是否曾逃避过困难?从今天起,坚强、勇敢地面对它吧!

如果你遭遇挫折,陷于无助状态,深感世态炎凉,这个时候,请你不要怨天尤人,因为那是无济于事的,只有勇敢面对现实,方能获得身心的安宁平静。

凡事只要选择正确的方法,下定决心认真去做,都有成功的可能。当然,也有人一无所获。但是,倘若一开始就畏缩不前,那根本就没有成功的希望可言。

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因此“跌倒”在所难免,差别只在有人跌得轻,有人跌得重。有人头破血流不当一回事,有人稍微破皮就灰心丧志。

你跌倒了,如果你本来就是不怎么样的人,那么别人会因为你的跌倒而更加看轻你;如果你已有所成就,那么你的跌倒将是许多怀嫉意的人眼中的“好戏”。所以,为了不让人看轻、保有你的尊严,你“一定”要爬起来!

“跌倒”并不代表永远不起,爬起来,才能继续和他人竞逐。躺在地上是不会有任何机会的,所以你“一定”要爬起来。

如果你因为跌重了而不想爬,那么不但没有人会来扶你,而且你还会成为人们唾弃的对象。但如果你忍着痛苦要爬起来,那么迟早会得到别人的协助。丧失“爬起来”的意志的人,是得不到帮助的,因此,你“一定”要爬起来!

意志可以改变一切,跌倒之后忍着痛爬起来,这是对自己意志的磨练。有了如钢的意志,便不再惧怕下次“可能”还会跌倒了。因此,为了你往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你“一定”要爬起来!

有时候人的跌倒,心理上的感受和实际上伤害的程度不一样。因此你“一定”要爬起来,这样你才会知道,事实上你可以应付这次跌倒。也就是说,你知道自己能力所在。如果自认起不来,那岂不浪费了大好才能?

总而言之,不管“跌倒”受的伤轻或重,只要你不愿爬起来,那么你就会丧失机会,被人看不起,这是人性的现实,没什么道理好说。所以说: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就算爬起来又倒了下去,至少也是个勇者,而绝不会被人当成弱者。

从小娇生惯养、在温室中长大的人,往往禁不起小小挫折;而在社会上经过层层磨练的人,即使遇到逆境,也能坚强地迎向挑战,渡过难关。

人唯有与逆境对峙过后,才能深刻体会顺境的幸福与宝贵。因为自己周围有困难存在,才会鼓起勇气去解决。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智胜未来书系(套装四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智胜未来书系(套装四册)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生存本领》(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