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长风镖局
半个月的时间转眼即逝,童子试的第三场院试如期举行,院试的主考官虽然依旧是知府陈起龙,但副考却是江西提督学政下派的两名儒学教授,试卷考题也是江西提督学政封卷下发的,封条必须是开考时才能拆开,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防止泄露题目,从而形成科考舞弊。
甚至这些考题提督学政自己原则上也不知道的,因为题目虽然是他出的,但每个州府的题目又不一样,而题目出完就会封卷,然后打乱顺序,随即下派到各个州府衙门。
当然这样并非就真的天衣无缝,毕竟任何事情都无法十全十美,历史上的科举案也是层出不穷,所以主要还是看主考官为人品德。
建昌府参加府试的学子有一百二十人,但到了院试这一关,却只有三十一人,也就是说府试一关,直接淘汰了四分之三,而院试的名额则更少,只录取前十名学子。
当然这只是建昌府的录取名额,毕竟建昌府只是下等州府,如上等州府,一次院试人数可能几百人,录取的名额自然也会相应增加。
因为院试人数较少,考试很快就顺利开始进行,监考的两名儒学教授当场拆开封条,把时文题目挂到了堂前,时文题目依旧是截搭题。
上句是: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下句是:古之学者,此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
公孙翊默读之下,脑海中便想起这两句话的出处,上句出自《大学》治国篇,下句出自《礼记》摘录,上句对于大多数学子来说,并不难,难就难在下句,礼记可是五经之首,其包含万象,乃儒学经典之冠。
像这样摘录的一句话,一般人连出处都找不到,更别提破题了。公孙翊也是挠了挠头,沉思了好一会,才开始破题。
‘三皇开业,五帝承制……’
很快一篇文章徐徐在公孙翊笔下展开,苍劲有力的文字,犹如印刻在纸面上,公孙翊能够写出这样一手好毛笔字,自然不是他本尊的本事,完全是继承了这副躯体十年苦练成果。
历经一个时辰,公孙翊笔下的一篇锦绣文章总算大功告成。接着又花费了大半时辰誊抄,这才算是完成八股文这篇大文章。
完成时文,只能算是考试通过了一半,接下来还是诗赋,不过这次的诗赋却不是贴试诗,题目相对简单,做一首关于春天的七言诗赋,要求对仗工整,富有新意。
说题目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因为你必须现场写出一首新诗,即便童生早有准备,早已经写好了一首诗词,但你若写的不符合审卷人的心意,那还有可能直接就被叉掉。
公孙翊寻思了好一会,几次提笔想写一首自己创作的诗词,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他脑海中怎么作出来的诗词都没有那首村居来的合适。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当放下笔的刹那,公孙翊对于自己再次做文抄公也是颇为鄙视,但没办法,谁叫老天爷给了他这个金手指。
检查了一遍,公孙翊第一个交卷走出了考场。试卷刚呈上来就直接封卷,试卷审卷同样是提督学政负责,这批试卷是要带到提督学政衙门批卷,待批卷结束再决定各州府名单,再通知当地州府放榜,来回差不多需要十日,偏远的地方甚至需要半月之久。
陈起龙虽然跟公孙翊喝了一次酒,但在考场上他还是保持着知府的威严,并没有给公孙翊一丝笑脸,公孙翊也识趣的没有凑上去套近乎。
放榜需要十天时间,公孙翊本打算就此返回新城,但表兄李武告诉他,不日他父亲和大哥李乐即将从福州府返回,所以他便决定等到放榜再回新城。
这些时日李武也没闲着,经过多日的寻找,他已经收了十一名少年做弟子,最小的一个才九岁,最大的十三岁,这些少年都是孤儿,家里早已经没有亲人,所以当李武说要收留他们做徒弟教导他们武艺,并且一日三餐管饱,这些孩子乐的屁颠屁颠的赶忙磕头拜师。
公孙翊哭笑不得的是李武竟然让这些孩子拜了自己做师叔,看着这群瘦弱的孩子那期盼而明亮的目光,公孙翊也只得接受了师叔这个身份。
原本以为五六日便可以回来的李乐和他父亲,却是等到公孙翊放榜之日都还没有归来,这让原本中了这次建昌府院案首,也就是院试第一名的喜事,也并没有引得姑姑一家高兴。
很明显李乐与他父亲只怕路上遇到事情了,不然不可能延迟数日不见踪影,就在一家子焦急打听之时,李乐与他父亲李旻姗姗而归。
原本一个车队出行的李旻和李乐父子,回到家门的父子二人却仅仅是骑马而归,至于车马已然不见踪影,显然这次回来遇上不小的事情。
“夫人,太险了,这次要不是同行的几位兄弟拼死相博,我们父子只怕都丧身贼匪之手了。”这是李旻见到夫人公孙二姑之后说的第一句话。
李乐身上也带着几处伤口,此刻回到家中他绷着的精神头总算松了下来,竟然一头就栽倒在地上,可把一大家子人可吓得不轻,他的妻子谢氏眼泪瞬间就流了满面。
“没什么大碍,只是有些疲劳过度,休养两日即可。”公孙翊上前检查了一下,发现李乐脉象平稳,呼吸顺畅,也是松了口气。
“来人,把大少爷抬回内堂,再叫大夫过来开几副药汤调养一下。”公孙二姑忙吩咐下人把李乐抬回了内堂,谢氏也跟了过去。
随后在姑父李旻的解说下,公孙翊也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他们在回来的路上遇到劫道的匪徒,经过一番苦战,虽然保的性命,但车马货物却全部丢失了。可以说这一趟福州之行,李家药行损失不小,原本这一趟送药到福州,再贩买一批药材回来,起码能够赚三千两银子,但现在嘛不但一分钱没赚到,甚至还折了部分本金。
“姑父平安归来就是幸事,这次虽有损失,来日再赚回来便是。”公孙翊也只能宽慰几句,遇到这样的祸事,能够平安归来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夫君,翊哥儿说的对,看到你和乐儿平安归来,妾身比什么都开心。”公孙二姑点点头道,露出一丝笑容道:“夫君,你还不知道吧,翊哥儿这次童试可是考了院案首,而且是县试,府试,院试都是第一,当真是了不起呢。”
“哦,是嘛,这可是大喜事啊,咱们家又出秀才了,好,好啊。”李旻听到这个消息,脸上瞬间就笑开了,紧接又道:“夫人,如此盛事,咱们应该去新城道贺才是。”
“此事夫君做主便是。”公孙二姑自是没有意见。
“阿爹,孩儿也有一事禀告。”李武有些迫不及待把他要开镖局一事就道了出来,当然他并没有居功,而是把公孙翊提议规划等操作之事全部说了出来。
“镖局?这个名号有点意思,不错,如果我们李家药行有自己的镖局,确实颇有益处,难得武儿你有兴趣做,这事为父支持你。”要是没有这次遇匪劫道,李旻还真不会答应的如此痛快。
“多谢父亲,镖局的名号翊哥儿也取好了,就叫长风镖局,不知父亲以为如何?”李武高兴再次问道。
“长风镖局,有点意思,翊哥儿不愧是个小秀才,这事为父就不插手了,你好好干便是,今日为父也乏了,就到这吧。”
长风镖局这个名号在后现代可是一代人的记忆,这也是公孙翊儿时一段美好记忆,如今自己把这个招牌立了起来,公孙翊有种愿望得以实现的小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