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佛教艺术的发展》(14)

第三十三章《佛教艺术的发展》(14)

图片来源

第一节

图1-1-1:佛足印,《古印度文明:辉煌的神庙艺术》,上海博物馆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第52页。

图1-1-2:桑奇三号塔,Indian:History-and-Treasures-of-an-Anchient-Civilization,First-Published-in-Indian-in-2007-by-Roil-Books,-p78-79。

图1-1-3:阿育王柱柱头,Indian:History-and-Treasures-of-an-Anchient-Civilization,First-Published-in-Indian-in-2007-by-Roil-Books,-p80。

图1-1-4:桑奇一号塔,Indian:History-and-Treasures-of-an-Anchient-Civilization,First-Published-in-Indian-in-2007-by-Roil-Books,-p72-73。

图1-1-5(1):桑奇一号塔北塔门,Indian:History-and-Treasures-of-an-Anchient-Civilization,First-Published-in-Indian-in-2007-by-Roil-Books,-p71.

图1-1-5(1):桑奇一号塔药叉女,Indian:History-and-Treasures-of-an-Anchient-Civilization,First-Published-in-Indian-in-2007-by-Roil-Books,-p70。

第二节

图1-2-1:迦腻色迦王金币,《犍陀罗美术寻踪》,(日)宫治昭著,李萍译,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7月第2版,第220页。

图1-2-2:犍陀罗佛立像,The-Exhibition-of-Gandhara-Art-of-Pakistan,-Janpan-Broadcasting-Corporation,-1984-p20。

图1-2-3:秣菟罗佛立像,《日本·インド国交樹立50周年記念:インド·マトゥラ-彫刻展》,东京国立博物馆编,2002年10月29日发行,第23页。

图1-2-4:菩萨立像,《日本·インド国交樹立50周年記念:インド·マトゥラ-彫刻展》,东京国立博物馆编,2002年10月29日发行,第20页。

图1-2-5:佛坐像,《日本·インド国交樹立50周年記念:インド·マトゥラ-彫刻展》,东京国立博物馆编,2002年10月29日发行,第22页。

图1-2-6:佛祖释迦牟尼坐禅像,《古印度文明:辉煌的神庙艺术》,上海博物馆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第54页。

图1-2-7:佛立像,The-Exhibition-of-Gandhara-Art-of-Pakistan,-Janpan-Broadcasting-Corporation,-1984-p22。

第三节

图1-3-1:四川麻浩崖墓横枋上的佛坐像,《佛教美术全集(七):佛像鉴定与收藏》,金申著,艺术家出版社,1998年9月初版,第10页。

图1-3-2:陶塑钱树座佛像,《佛教美术全集(七):佛像鉴定与收藏》,金申著,艺术家出版社,1998年9月初版,第11页。

第二章

第一节

图2-1-1(1):笈多式佛立像(萨尔纳特),Reflections-of-Indian-Consciousness,-National-Museum,-Janpath,-New-Delhi,-2008-p32。

图2-1-1(2):笈多式佛坐像(萨尔纳特),Reflections-of-Indian-Consciousness,-National-Museum,-Janpath,-New-Delhi,-2008-p50。

图2-1-2(1):阿旃陀石窟外景,The-Ajanta-Caves:-Ancient-Paintings-of-Buddhist-India,-Benoy-K-Behl,-p17。

图2-1-2(2):阿旃陀石窟远眺,Ajanta-&-Ellora:Cave-Temples-of-Ancient-India,First-Published-1998,-Lustre-Press-Pvt-Ltd-1998-p20-21。

图:2-1-3:阿旃陀石窟分布图,Ajanta-&-Ellora:-Cave-Temples-of-Ancient-India,-First-Published-1998,-Lustre-Press-Pvt-Ltd-1998-p16-17。

图2-1-4:难陀出家(难陀王妃),The-Ajanta-Caves:-Ancient-Paintings-of-Buddhist-India,-Benoy-K-Behl,-p78。

图2-1-5(1):阿旃陀第2窟坐佛群像(局部)The-Ajanta-Caves:-Ancient-Paintings-of-Buddhist-India,-Benoy-K-Behl,-p124。

图2-1-5(2):给佛献花的小天使,The-Ajanta-Caves:-Ancient-Paintings-of-Buddhist-India,-Benoy-K-Behl,-p141。

第二节

图2-2-1:巴米扬石窟大佛,Indian:History-and-Treasures-of-an-Anchient-Civilization,First-Published-in-Indian-in-2007-by-Roil-Books,-p103.

图2-2-2:麦积山石窟第121窟比丘,《佛教美术全集(十八):中国佛教石窟考古概要》,马世长、丁明夷著,艺术家出版社,2007年3月初版,第159页。

图2-2-3:炳灵寺石窟第169窟,《佛教美术全集(十八):中国佛教石窟考古概要》,马世长、丁明夷著,艺术家出版社,2007年3月初版,第103页。

第三节

图2-3-1:释迦牟尼佛(泰国早期),《泰国佛教文化艺术》,(泰)彼利雅·盖勒著,傅云仙-译,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第147页。

图2-3-2:释迦牟尼佛(泰国5世纪晚期),《泰国佛教文化艺术》,(泰)彼利雅·盖勒著,傅云仙译,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第149页。

图2-3-3:吴哥寺外景12世纪初,《世界艺术宝库:东南亚艺术》,郎天咏编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第92页。

图2-3-4:坐佛(缅甸,哈马乌扎),《世界艺术宝库:东南亚艺术》,郎天咏编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第25页。

图2-3-5:佛陀施说法印(越南)-6~7世纪,《世界艺术宝库:东南亚艺术》,郎天咏编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第130页。

图2-3-6:如来立像(印尼),《インドネシア古代王国の至宝》,东京国立博物馆、インドネシア共和国教育文化省,1997年17日インドネシア·日本友好祭’97事务局,第74页。

图2-3-7:观音菩萨立像(印尼),《インドネシア古代王国の至宝》,东京国立博物馆、インドネシア共和国教育文化省,1997年17日インドネシア·日本友好祭’97事务局,第88页。

第四节

图2-4-1:韩小华造弥勒像,青州市博物馆编著:《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艺术》,山东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图2-4-2:贾淑姿造佛三尊像,青州市博物馆编著:《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艺术》,山东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图2-4-3:尼智明造佛三尊像,青州市博物馆编著:《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艺术》,山东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图2-4-4:佛立像,青州市博物馆编著:《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艺术》,山东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图2-4-5:佛立像,青州市博物馆编著:《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艺术》,山东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图2-4-6:立佛(北齐),青州市博物馆编著:《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艺术》,山东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图2-4-7:佛立像,Return-of-the-Buddha:-The-Qingzhou-Discoveries,-2002Royal-Academy-of-Arts,-London,-p131.

图2-4-8:立佛(北齐,无头),Return-of-the-Buddha:-The-Qingzhou-Discoveries,-2002Royal-Academy-of-Arts,-London,-p135.

第三章

第一节

图3-1-1:鎏金菩萨立像(东晋),《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3-魏晋南北朝雕塑》,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6月第一版,图版第27页。

图3-1-2:青铜镀金释迦牟尼佛坐像,《金铜佛造像特展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新田集藏,1991年1月再版,第151页。

图3-1-3:青铜镀金释迦牟尼佛坐佛,《金铜佛造像特展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新田集藏,1991年1月再版,第154页。

图3-1-4:金铜佛坐像(局部),《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3-魏晋南北朝雕塑》,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6月第1版,图版第27页。

图3-1-5:康胜释迦诸尊像(四川成都),《世界美术大全集-东洋编-第3卷-三国·南北朝》,曾布川宽、冈田健编集,小学馆,2000年11月初版,第261页。

图3-1-6:四川广元千佛崖石窟第187窟及四周龛窟,《佛教美术全集(十八):中国佛教石窟考古概要》,马世长、丁明夷著,艺术家出版社,2007年3月初版,第23页。

图3-1-7:圆觉洞内的观音立像(安岳石刻),《佛教美术全集(十八):中国佛教石窟考古概要》,马世长、丁明夷著,艺术家出版社,2007年3月初版,第289页。

图3-1-8:大足北山第117窟泗州大圣(北宋),《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12四川石窟雕塑》,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6月第1版,图版第149页。

图3-1-9:弥勒佛(飞来峰石刻造像),《佛教美术全集(十八):中国佛教石窟考古概要》,马世长、丁明夷著,艺术家出版社,2007年3月初版,第297页。

图3-1-10:武周山远眺,《中国石窟:云冈石窟(一)》,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编,文物出版社,1991年9月第1版,图版第2~3页。

图3-1-11:云冈第20窟主佛,《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10-云冈石窟雕刻》,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文物出版社,1988年6月第1版,图版第72~73页。

图3-1-12:云冈第19窟二窟主佛,《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10-云冈石窟雕刻》,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文物出版社,1988年6月第1版,图版第169页。

图3-1-13:云冈第18窟主佛半身像,《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10-云冈石窟雕刻》,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文物出版社,1988年6月第1版,图版第161页。

图3-1-14:云冈第16窟主佛,《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10-云冈石窟雕刻》,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文物出版社,1988年6月第1版,图版第152页。

图3-1-15:云冈第8窟后室南壁拱门上侧供养天,《中国石窟:云冈石窟(一)》,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编,文物出版社,1991年9月第1版,图版第177页。

图3-1-16:云冈第7窟后室东壁第5层南侧佛龛,《中国石窟:云冈石窟(一)》,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编,文物出版社,1991年9月第1版,图版第146页。

图3-1-17:云冈第6窟中心塔柱南面下层(佛龛侧面),《中国石窟:云冈石窟(一)》,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编,文物出版社,1991年9月第1版,图版第55页。

图3-1-18:云冈第5窟北壁坐佛,《中国石窟:云冈石窟(一)》,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编,文物出版社,1991年9月第1版,图版第27页。

图3-1-19:云冈第2窟中心塔柱及东壁,《中国石窟:云冈石窟(一)》,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编,文物出版社,1991年9月第1版,图版第11页。

图3-1-20(1):云冈第1窟中心柱塔,《中国石窟:云冈石窟(一)》,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编,文物出版社,1991年9月第1版,图版第5页。

图3-1-20(2):云冈第1窟东、南、西壁,《中国石窟:云冈石窟(一)》,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编,文物出版社,1991年9月第1版,图版第6页。

图3-1-21:龙门石窟古阳洞窟顶,《世界美术大全集-东洋编-第3卷-三国·南北朝》,曾布川宽、冈田健编集,小学馆,2000年11月初版,第232页。

图3-1-22:如来三尊像(龙门石窟古阳洞正壁),《世界美术大全集-东洋编-第3卷-三国·南北朝》,曾布川宽、冈田健编集,小学馆,2000年11月初版,第231页。

图3-1-23:如来五尊像龙门石窟宾阳中洞正壁,《世界美术大全集-东洋编-第3卷-三国·南北朝》,曾布川宽、冈田健编集,小学馆,2000年11月初版,第237页。

图3-1-24: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窟顶全景,《世界美术大全集-东洋编-第3卷-三国·南北朝》,曾布川宽、冈田健编集,小学馆,2000年11月初版,第236页。

图3-1-25:龙门石窟莲花洞正壁及窟顶,《世界美术大全集-东洋编-第3卷-三国·南北朝》,曾布川宽、冈田健编集,小学馆,2000年11月初版,第240页。

图3-1-26:巩县石窟寺远眺,《中国石窟:巩县石窟寺》,河南文物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图版第1页。

图3-1-27(1):巩县第1窟外壁东侧大佛像,《中国石窟:巩县石窟寺》,河南文物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图版第2页。

图3-1-27(2):巩县第1窟南壁东侧及中心柱东面全景,《中国石窟:巩县石窟寺》,河南文物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图版第3页。

图3-1-28:麦积山石窟远眺,《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8-麦积山石窟雕塑》,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图版第2页。

图3-1-29:麦积山第74窟右壁佛(北魏),《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8-麦积山石窟雕塑》,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图版第6页。

图3-1-30:麦积山第78窟正壁主佛(北魏),《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8-麦积山石窟雕塑》,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图版第9页。

图3-1-31:麦积山第115窟正壁阿弥陀佛(北魏),《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8-麦积山石窟雕塑》,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图版第9页。

图3-1-32:麦积山第142窟正壁结跏趺坐佛(北魏),《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8-麦积山石窟雕塑》,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图版第40页。

图3-1-33:麦积山第133号窟第10号造像碑(北魏),《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8-麦积山石窟雕塑》,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图版第51页。

图3-1-34:交脚弥勒敦煌莫高窟(第275窟西壁前正中北凉),《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7-敦煌彩塑》,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图版第1页。

图3-1-35:佛敦煌莫高窟第259窟(北壁东起第1龛北魏),《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7-敦煌彩塑》,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图版第8页。

图3-1-36:禅僧敦煌莫高窟第285窟(西壁南龛内西魏),《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7-敦煌彩塑》,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图版第32页。

图3-1-37:北响堂第4窟中心柱正壁龛全景,《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13巩县天龙山、响堂山安阳石窟雕刻》,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文物出版社,1989年6月第1版,图版第111页。

图3-1-38:坐佛像天龙山东峰第3窟,《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13-巩县天龙山、响堂山安阳石窟雕刻》,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文物出版社,1989年6月第1版,图版第81页。

图3-1-39:卢舍那佛坐像大留圣窟,《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13-巩县天龙山、响堂山安阳石窟雕刻》,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文物出版社,1989年6月第1版,图版第148页。

图3-1-40:三尊像小南海西窟,《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13-巩县天龙山、响堂山安阳石窟雕刻》,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文物出版社,1989年6月第1版,图版第156页。

图3-1-41:右胁侍像天龙山东峰第8窟(隋),《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13-巩县天龙山、响堂山安阳石窟雕刻》,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文物出版社,1989年6月第1版,图版第90页。

图3-1-42:麦积山第13窟摩崖大佛与文殊、普贤菩萨(隋),《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8-麦积山石窟雕塑》,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图版第156页。

图3-1-43:安阳大住圣窟正壁龛全景(隋),《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13-巩县天龙山、响堂山安阳石窟雕刻》,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文物出版社,1989年6月第1版,图版第178页。

图3-1-44:青州驼山第2窟造像(隋),《佛教美术全集(十二):山东佛像艺术》,刘凤君著,艺术家出版社,2001年6月初版,第151页。

图3-1-45:青州云门山第2龛右胁侍菩萨像(隋),《佛教美术全集(十二):山东佛像艺术》,刘凤君著,艺术家出版社,2001年6月初版,第173页。

图3-1-46:菩萨敦煌莫高窟第420窟西龛内南侧(隋),《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7-敦煌彩塑》,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图版第40页。

图3-1-47: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佛教美术全集(十八):中国佛教石窟考古概要》,马世长、丁明夷著,艺术家出版社,2007年3月初版,第243页。

图3-1-48:天龙山西峰第9窟弥勒大佛全景(唐),《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13巩县天龙山、响堂山安阳石窟雕刻》,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文物出版社,1989年6月第1版,图版第91页。

图3-1-49:东平县理明窝第1龛第5像,刘凤君著,艺术家出版社,2001年6月初版,第152页。

图3-1-50:赵王福造像,《佛教美术全集(十二):山东佛像艺术》,刘凤君著,艺术家出版社,2001年6月初版,第140页。

图3-1-51:一佛二弟子北石窟寺第222窟(唐),《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9-炳灵寺等石窟雕塑》,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9月第1版,图版第138页。

图3-1-52:菩萨像炳灵寺第6窟(北周),《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9-炳灵寺等石窟雕塑》,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9月第1版,图版第103页。

图3-1-53:菩萨像炳灵寺第4窟(唐),《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9-炳灵寺等石窟雕塑》,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9月第1版,图版第111页。

图3-1-54:陕西彬县大佛寺大佛,《佛教美术全集(九):陕西佛教艺术》,李凇著,艺术家出版社,1999年2月初版,第73页。

图3-1-55:陕西慈善寺南窟立佛,《佛教美术全集(九):陕西佛教艺术》,李凇著,艺术家出版社,1999年2月初版,第97页。

图3-1-56:鎏金菩萨,《佛教美术全集(九):陕西佛教艺术》,李凇著,艺术家出版社,1999年2月初版,第159页。

图3-1-57:金棺银椁,《佛教美术全集(九):陕西佛教艺术》,李凇著,艺术家出版社,1999年2月初版,第163页。

图3-1-58:佛敦煌莫高窟第322窟西龛内(初唐),《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7-敦煌彩塑》,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图版第80页。

第二节(无插图)

第三节

图3-3-1:禅定佛陀(泰国堕罗钵底),《泰国佛教文化艺术》,(泰)彼利雅·盖勒著,傅云仙译,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第173页。

图3-3-2:八臂观音像(室利佛逝风格),《泰国佛教文化艺术》,(泰)彼利雅·盖勒著,傅云仙译,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第203页。

图3-3-3:十一面观音(高棉风格),《泰国佛教文化艺术》,(泰)彼利雅·盖勒著,傅云仙译,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第263页。

图3-3-4:结跏趺坐祈祷的佛,《世界艺术宝库:东南亚艺术》,郎天咏编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第46页。

图3-3-5:摩罗唯遮耶(泰国乌通样式),《世界艺术宝库:东南亚艺术》,郎天咏编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第58页。

图3-3-6:坐佛(缅甸蒲甘时期),《世界艺术宝库:东南亚艺术》,郎天咏编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第27页。

图3-3-7:摩罗唯遮耶(老挝),《世界艺术宝库:东南亚艺术》,郎天咏编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第81页。

第四章

第一节

图4-1-1:林伽,《古印度文明:辉煌的神庙艺术》,上海博物馆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第184页。

第二节(无插图)

第三节

图4-3-1:吐蕃时期壁画度母像,《藏传佛教艺术》,刘励中编辑·摄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分店联合出版,1988年6月第1版,第158页。

图4-3-2:释迦牟尼像,《佛教美术全集(一):佛教大观》,林保尧编著,艺术家出版社,1997年10月初版,第207页。

图4-3-3:四臂般若佛母坐像(吐蕃时期),《中国藏传佛教雕塑全集·2·金铜佛(上)》,杨新、王加鹏主编,北京摄影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19页。

图4-3-4:密集金刚(明代),《中国藏传佛教雕塑全集·2·金铜佛(上)》,杨新、王加鹏主编,北京摄影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145页。

第五章

第一节

图5-1-1:金铜菩萨立像,《佛教美术全集(十一):韩国佛教美术》,陈明华著,艺术家出版社,1999年12月初版,第23页。

图5-1-2:延嘉七年铭金铜如来立像,《佛教美术全集(十一):韩国佛教美术》,陈明华著,艺术家出版社,1999年12月初版,第46页。

图5-1-3:石窟庵金刚力士,《佛教美术全集(十一):韩国佛教美术》,陈明华著,艺术家出版社,1999年12月初版,第88页。

图5-1-4:铁造卢舍那如来像,《佛教美术全集(十一):韩国佛教美术》,陈明华著,艺术家出版社,1999年12月初版,第62页。

第二节

图5-2-1:法隆寺伽蓝鸟瞰图,《日本美术史》,徐小虎著,许燕贞译,台北南天书局发行,1996年8月初版,第18页。

图5-2-2:救世观音像立像(局部),《日本美术史》,徐小虎著,许燕贞译,台北南天书局发行,1996年8月初版,第24页。

图5-2-3:释迦牟尼三尊像,《日本美术史》,徐小虎著,许燕贞译,台北南天书局发行,1996年8月初版,第25页。

图5-2-4:观音像,《日本美术史》,徐小虎著,许燕贞译,台北南天书局发行,1996年8月初版,第33页、105页。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佛教艺术经典(共3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佛教艺术经典(共3卷)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佛教艺术的发展》(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