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我要是皇帝
第10章我要是皇帝
林丹汗的势力被严重削弱,身边的盟友如今都成了自己的敌人,随时要面对后金可能的讨伐,这才不得已西迁。
即便是到了蒙古右翼,也还要准备镇压右翼部族可能的反抗。
大明不愿树敌,难道林丹汗就想了吗?
更何况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明也未必就好惹了。
但大明说到底还是杀了人家的女婿,林丹汗要是不做点什么,本就军心涣散的察哈尔部更要离心离德!
如此看来,大明与林丹汗之间似乎免不了一战。
可崇祯将心中疑惑说出,王安却是嘿笑道:“贤弟还是太年轻,这年头有奶便是娘,草原的那帮人与其说是游牧为生,不如说是趴在大明身上吸血的蚂蝗。”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他们足够强大,如后金努尔哈赤便是一心一意的劫掠大明用武力说话。”
被王安这一提醒,崇祯当即明白过来。
“给钱有给钱的打法!”王安笑道:“咱要摆出个姿态,让林丹汗知道咱大明不是他的银库,省的给了银子他还以为咱怕了他。”
“先传令大同府将城外居民迁入城中,城外的粮草能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就地烧毁坚壁清野!咱们死守大同府,让他来打!”
王安摇摇头笑道:“朝廷怎么做我不知道,但要是我的话……”
“那不惩罚参将,重金市赏林丹汗?”崇祯有些纠结,毕竟收回市赏的政令可以说是他第一个针对边关游牧民族的政策,朝令夕改确实有点丢脸。
王安接着道:“而且大明在边关节节败退,此时奖赏有功者虽未必能提振军心,但惩之必使军心涣散!杀敌还被惩罚,以后谁敢卖命杀鞑子?”
“是大哥的话该如何?”崇祯顿时激动道。
崇祯闻言诧异,问道:“如此岂不是更加激怒了林丹汗?”
如此岂不是要支持崔呈秀的提议,背负软弱的骂名么?
“这也是为什么不论蒙古还是后金都喜欢劫掠大明,做梦都想入住中原!因为大明有着他们赖以为生的关键物资,还有他们绞尽脑汁也想象不到的繁华山川!”
“既然革赏的政令已经发出岂能朝令夕改,让林丹汗知道岂不是更加以为新皇软弱可欺?那以后只要缺钱了,就带兵道宣大走一趟,国库有多少银子能喂的饱!”
“明白什么?”崇祯一脸懵逼。
以后处理起与北方和东北地区异族的策略,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原则。
一个女婿而已,只要他愿意,可以给自己的女儿再找十个八个老公还不是小事一件。
王安笑道:“林丹汗派女婿到大同胁赏扬言不给就要攻城,已经可以视为有攻击意图而且还是严重的挑衅,简直是揪着大明的衣领狂甩巴掌啊!不杀焉能平民愤?”
王安一副恨铁不成钢道:“真是拿你没办法,你想想对于林丹汗而言是从大明获得生存物资重要,还是报杀婿之仇重要?”
特别是崇祯新登基,确实不能随便丢脸动摇大明国威。
见崇祯似乎若有所思,王安笑道:“如此,贤弟明白了吗?”
虽然大明孱弱,但在国人眼中这些草原上的蛮族都是未进化完全的禽兽,泱泱华夏岂能受禽兽要挟?
挨揍归挨揍,面子不能丢。
“天启年间林丹汗势力强大的时候,不也是经常劫掠大明么?只是后来有了后金的威胁,这才转而与大明结盟。”
“他们自己心里也知道,要是离了我中原华夏的供给,他们必定是没有活路的。草原上除了草、泥巴和马还有什么?盐铁茶叶、粮食布帛几乎都要依靠中原供应才能维持生存。”
林丹汗本来就有点丧家之犬的意思,于他而言在蒙古右翼站稳脚跟甚至是东山再起才是最重要的。
崇祯若有所思,这些道理算不上多么高明,但对于这个缺少储君教育的新皇来说,无疑清晰的为他理顺了大明与北方势力之间的利害关系。
朕刚问你的是与林丹汗之间的矛盾是否有办法转圜,虽然你说了一堆很有道理的话,但还是没有正面回答啊!
“那兄长的意思是,朝廷应该惩治那名参将,并补足积欠的市赏以求安抚了?”崇祯蹙眉道。
这与那些只会捧着四书五经,劝谏崇祯仁孝治天下的所谓帝师完全不同。
崇祯迷茫道:“给钱就是抚了,那为何还要打?这岂不是多此一举?”
王安呵呵一笑,瞟了眼崇祯道:“国家大事,我们这些市井小民说他干嘛?难道皇帝老子还能听咱的不成?”
崇祯扯了扯嘴角,遮掩道:“闲来无事说说无妨,而且兄长你也知道咱的身家都在边关,总是要关心一些的。”
王安也不当回事,继续道:“不但不能惩治那名参将,还要大大的奖赏于他。”
王安更是大摇其头,第一句就戳中了崇祯心窝子。
只是话没说完,王承恩便控制不住大喝道:“大胆!一介布衣焉敢自称……自称……”
看见崇祯一脸担忧的样子,王安笑道:“放心,大同城高墙厚守城的又是宣大兵,野外浪战不行,守城还是可以的。”
崇祯也是皱着眉头,却还是挥了挥手训斥道:“不可对我兄长无礼!”
崇祯几人不断点头,王安此言在理。
“那该怎么办呢?”崇祯此时已经听得入了迷,就像个求知若渴的学生。
王安道:“钱要给,但仗也要打!”
王安不屑一笑,心底对时人对于皇权的敬畏无比鄙夷。
至于动摇在部落中的威信,那也只是后话了,还可以设法补救。
“这……”王承恩这才住了口。
“也是。”王安点点头,既然自己这个堂弟感兴趣,随便聊聊也没啥。想了想道:“我要是皇帝的话……”
“况且林丹汗还要保存实力意图统治蒙古右翼,绝对不敢跟咱死磕!”
历史上,大同府被寇虽然死了不少百姓,但都是城外的农民,大同府本身并没有被打下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