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第154章 谁赞成谁反对

154.第154章 谁赞成谁反对

第154章谁赞成谁反对

已以崇祯的性格,早就让锦衣卫把他抓起来千刀万剐了。

不过即便如此,对于钱谦益这般降而复叛毫无气节之人,崇祯仍然无法欢喜起来。

不过不明白归不明白,钱谦益还是立刻收藏刮肚的总结道:“臣以为,所谓摊丁入亩不过是与民争利,我朝以民为本如此与民争利岂不是失了仁政?”

钱谦益这句话说的慷慨激昂,若是无知妇孺站在这里,说不定还要为钱千亿的这句话鼓掌。

然而钱谦益却没有想到,崇祯竟然脸色剧变,凶狠地瞪着钱谦益指责道:“混账,简直牵强附会强词夺理!”

“枉你还是翰林院编修出身,竟然故意曲解经典牛头不对马嘴!”

百官都没想到,崇祯竟然如此驳斥。

好歹钱谦益也是名传江南的文坛大家,经史子集、四书五经自然是烂熟于胸,不说才高八斗那也是学富五车,如今竟然在这金銮殿上被当今天子斥骂为牵强附会,故意曲解经典的混账!

无论崇祯骂的对不对,今日这番言论必将成为与钱谦益不和者攻讦他的有力证据。

或许士林文坛当中还会有人替他叫屈,但这话流到民间必成铁证。

毕竟市井间的凡夫俗子哪里管那么多,只是一听连皇帝都亲口说你是个牵强附会的混蛋了,那还会有假吗?

只是瞬间,钱谦益的脸色便涨得通红,只是强制忍耐着情绪,一双眼睛瞪得大大的盯着地面不言不语。

崇祯冷笑一声,道:“是不是觉得朕冤枉了你,心里觉得很委屈?”

“好,朕就告诉伱,朕骂你,是骂的有理的!”

钱谦益闻言,有些不服气的稍微抬起下巴,把目光放到了崇祯的胸口。

崇祯冷笑一声,继续道:“你既然说朝廷不可与民争利,那自然也应当知晓不可与民争利乃是出自《史记·循吏列传》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

“汉儒董仲舒也曾说,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民争业,然后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此上天之理,而亦太古之道。”

“无论《史记·循吏列传》、还是汉儒董仲舒所言,本意都是指为官者本已食朝廷俸禄,已经是享受了大利,便不可再与民争小利,告诫后世人,为官者甚至是他的家人,既然已经有人在朝中为官享受俸禄,那就不应该再圈地经商,与百姓争夺小利。”

“既然你口口声声说,朝廷不可与民争利,那朕倒要问问你,你家中可有山林田亩、可有经商贩货?”

崇祯字字句句振聋发聩,直接将钱谦益的反对理由驳了个体无完肤!

不仅引经据典解释本意,更是直接来了个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直接质问钱千亿家中是否有田产、卒中是否有人经商。

对于钱谦益此人,崇祯也有一些了解,知道他乃是江南书香门第出身。

虽然还称不上豪强,但是一般这种书香门第必定拥有不少田产,否则的话难以维持表面上光鲜亮丽的生活。

甚至家族中有人经商做生意也很正常。

那么按照钱谦益“不可与民争利”的观点,钱家如果只是有个十几二十亩地,自产自用也就罢了,一旦多了起来成为地主,岂不是违背了他自己宣称的观点?

更别提,只要有人留意,必定可以发现钱家有人经商,按照古时大儒的观点,这不也是妥妥的与民争利吗?

合着你钱谦益在草堂上满口仁义道德,一副正人君子形象,背地里却是干着截然相反男盗女娼的勾当!

钱谦益张了张嘴,因愤怒而涨红的面孔瞬间变得苍白,许久都说不出反驳的话。

百官见状,不少与钱谦益持有相同观点的人都老实都闭了嘴,生怕崇祯皇帝走到自己面前,也来上一句“一句话说出你反驳的理由”,那时候丢人可就丢大了。

见钱谦益哑口无言,崇祯扫视了一圈文物百官,颇有一种睥睨天下的感觉。

大踏步返回龙椅,崇祯重新坐下道:“废除辽饷,推行摊丁入亩之法。谁赞成、谁反对?”

百官此时都领教到了崇祯的厉害,哪里还敢站出来反对,最主要的实在是说不过崇祯,毕竟皇帝无论在权力还是道义上都占据了绝对的大义。

无论是务实派的毕自严,还是道德派的钱谦益,都被崇祯说说服,其余人等质问没有此二人的立场和口才,鱼似乎全都低着头不言不语。

崇祯按耐住心中激动,这种舌战群儒的感觉让他颇为享受,不过眼下还是正事要紧。

将目光再次看向同样震惊不已的施凤来,施凤来立刻会意,颇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站了出来,高声宣布道:“既然各位同僚没有意见,那么本官宣布廷议一致通过!”

“吉日明告天下,废除辽饷,推行摊丁入亩之法!”

说罢,带着几名内阁大臣带头朝崇祯跪了下去,口中高呼“陛下圣明!”

其余百官面面相觑,也在毕自严的带领下跪地高呼:“陛下圣明!”

随着废除辽饷与摊丁入亩火速传遍整个大明腹地,所过之处百姓无不高呼陛下圣明。

也许摊丁入亩对于市井间的凡夫俗子,和久居山村的农家人而言不好理解,但是废除辽饷,从此以后不再加征的消息,却是明明白白不需要任何人来解释,一眼就能懂的。

虽然辽饷分摊到每一亩地当中只有九厘,看似不多,但要明白的是这是在正常赋税之上额外加增的。

倘若一户农家有十亩地,在原本的赋税基础上,每年需要多缴纳九钱银子的辽饷。

而当时一个农民家庭,平均年收入也不过八两银子。

相当于拿走了百姓八分之一的年收入,而且还只是明面上的。

实际上到了地方官府手中,地方关于胥吏横征暴敛、额外加派,朝廷规定的九厘往往都要翻上一倍不止。

那一亩地就要多交一两八钱银子的税,几乎是四分之一的年收入。

(本章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明靠山王,崇祯认我当大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大明靠山王,崇祯认我当大哥
上一章下一章

154.第154章 谁赞成谁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