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变通术》(2)

第二章《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变通术》(2)

如何探测变化核心

22.以虚对虚惩治贪婪者

在我国新疆地区的传说中,有一位非常聪明的人叫阿凡提,他心地善良,疾恶如仇,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许多贪婪凶顽的地主豪绅,甚至贪心的皇帝。

其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他了解到有一天皇帝打猎要从某地经过,阿凡提借来几两金子,骑着毛驴到皇帝的必经之地,在沙滩上筛起金子来。不一会儿,皇帝打这儿经过,看到阿凡提的举动很惊奇,问道:“喂,阿凡提,你这是干什么呢?”

“陛下,是您呀!我正忙着哩,这不在种金子呢?”

皇帝更加疑惑了,忙问:“快告诉我,聪明的阿凡提。这金子种了以后会怎么样?”

“哎呀,陛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您怎么不明白呀?现在把金子种下去,到时就可以来收割很多很多金子回家去。”阿凡提说。

皇帝一听心里痒痒的,眼睛都红了,便提出与他合伙种金子,长出金子来,八成给皇帝,两成给阿凡提。

第一次,阿凡提到宫里拿了两斤金子。过了一个礼拜,他给皇帝送去了十来斤金子,皇帝乐得合不上嘴。他立刻吩咐手下,把库里存着的好几箱金子都交给阿凡提去种。

阿凡提把金子领回家去,都分给了穷人。

过了一个礼拜,他空着双手,愁眉苦脸地去见皇帝。皇帝以为带来了金子,高兴极了。

阿凡提却突然哭了起来,“您不见这几天一滴雨也没下吗?咱们的金子全干死啦!别说收成,连种子也赔了。”

皇帝顿时大怒,高声吼道:“胡说八道!你想骗谁?金子哪有干死!”

“咦,这就奇怪了!”阿凡提说,“你要是不相信金子会干死,怎么还相信金子种上了能长呢?”

皇帝听了,活似嘴里塞了一团泥巴,再也说不出话来。

皇帝堂堂一国之君,何以吃如此之亏呢?这是由他的贪婪决定的。皇帝的缺陷就在于他的贪婪,在于他在钱财上的无止境的攫取。这也是人类的缺陷之一,过度的贪婪只能导致许多不必要的损失。阿凡提就是抓住了皇帝的这一弱点。使皇帝把自己的钱财送到了他的手里。

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那些贪婪自私,专心想占别人便宜的人你不妨用以虚治贪的应变方法教训那些人。

23.虚张声势好退敌

古代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伙强盗来到一户人家抢劫,正巧这户人家的男人都不在家,家里只有三个妇女。强盗先在室外试探虚实。这几个女人用箭反击强盗,从窗户往外射,强盗不敢轻易闯进屋内,但射了几支,强盗仍然不走。

可是箭已经快用完了,情况十分紧急。这时一个女人急中生智和另外两个女人商议后,大喝一声:“取箭来!”另两个女人从屋内棚子上把一捆麻杆扔到地上,发出的声音跟箭落地一样。强盗们大吃一惊:“这么多箭,看来难以制服他们。”于是只好放弃。

虚张声势是指故意假装出强大的声势来吓唬人的一种策略。《百战奇法·虚战》云:“凡与敌战,若我势虚,为伪自示以实形,使敌莫能测其虚实所在,必不敢轻与我战,则我可以全师保军。”所以,虚张声势也是在面临危机的一种应变术。

虚张声势在于虚而显实,弱而示强。《百战奇法·弱战》云:“凡战,若敌众我寡,敌强我弱,须多设旌旗,倍增火灶,示强于敌,使彼莫能测我众寡、强弱之势,则敌必不轻与我战,我可速去,则全军远害。”

唐太宗李世民在少年时。也曾用虚张声势之计,吓退敌军。那是大业年问,隋炀帝率军与突厥作战失利,被困于雁门关外。隋炀帝命人将诏书系在木块上,投入汾水中,向下游郡县告急,命他们募兵援救他。当时年方16岁的李世民应募从军,在将军云定兴帐前供职。李世民了解到前方的敌情之后,对云定兴说:“敌人胆敢围困天子,是因为他们料定我主力无法及时增援。因此,如今我们如果将军兵分散,拉开数十里的行列,白天要让敌人看得见旌旗,夜晚要让敌人听得见更鼓声,敌军不知虚实,一定会以为大批援兵迫近,这样,就可以不战自退。”云定兴听从了李世民的意见,依计而行。突厥的侦察哨远远地看见隋朝大军浩浩荡荡,连绵不绝,立刻飞报可汗。突厥可汗果然中计,连忙撤去了包围隋炀帝的军兵。李世民初入军旅,便献此虚张声势之计,兵不血刃,吓退敌军,解除了隋炀帝的危急,由此,他也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避实就虚

“围魏救赵”,之谋,为历代军事家所赞赏。“围魏救赵”的基本思想是强调攻其必救,歼其救者;攻其必退,歼其退者,以达到趋利避害,机动歼敌的目的。这一战术的成功,一是抓住了魏赵鹬蚌相争、精疲力竭的有利时机,二是选择了正确的作战方向,使敌疲于奔命,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围魏救赵,讲的是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报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赵国。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之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双得。魏王从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且说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想直逼赵国邯郸,孙膑制止说:解乱丝结绳,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争斗,不能参与搏击,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约才能自然分开。现在魏国精兵倾国而出,若我直击攻打魏国,那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自解。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田忌依计而行。果然,魏军离开邯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军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经此一击,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

围魏救赵的故事对于我们的人生发展有颇多启发。在现实生活中,一轰而起,一轰而散的现象很严重,当人们都瞄准一些热门行业时,如果你死打硬拼势必付出很大代价,如果另辟蹊径,旁敲侧击,则会通过进攻别人不注意的市场避实就虚达到成功的目的。

下面我们从击剑高手的经验之谈来发现避实就虚的积极意义。春秋时代有个叫燕离的人,瘦骨伶仃,面容憔悴,宛如病夫,但他却是久负盛名的击剑高手。无论怎样雄壮有力的人,一和他比起剑来,总不免破绽百出,不须一二回合,便人扑剑落。

人们求教于燕离的时候,他说过一段很耐人回味的话:有力气的人,全想以力胜人;我力不如人,就得靠智巧。恃力者一心取胜,必然心气不平。而心气不平,则智力迷漾,于是只见利,不见害,只急功,不虑败,手不稳步不活,技艺不能充分发挥,故而必败。我恰恰和他相反,我自知力不如人,就不想必胜于他们。我必须首自卫而免害,时时以哀哀之心待之,死中求活,待机而发,故不求胜而自胜。

这与其说是关于剑术的经验之谈,还不如说是关于战术思想的独到见解。

□虚虚实实虚实互用

曾国藩出生乱世,熟读兵书,且不因循守旧。他主张灵活通变,以变应变,并创造性地总结出一些用兵原则,如舍小图大,奇正相间、虚实交用,后发治人等新颖观点。在虚实交用的兵法中他说:

“兵法最忌‘形见势拙’四字,常以隐隐约约,虚虚实实,使贼不能尽窥我之底蕴。若人数单薄,尤宜如此决。若常扎一处,人力太单,日久则形见矣;我之形既尽被贼党觑破,则势拙矣,此大忌也。”

意思是说兵法最忌讳形见势拙四字,经常以隐隐约约,虚虚实实,使敌人不能看透我方的心思。如果人数单薄,尤其应当信守此诀。如果经常驻扎在一个地方,人力太单薄的话,时间长了就会露出原形,我方的原形全露就会被敌人看破。则形势就会变得艰难。这是一大忌。

有一年,湘勇一统领张连兰所部三百人驻扎在牛角岭。前后左右没有增援部队,曾国藩听说后立即写信加以制止,认为这样做太呆板了。正犯了“形见势拙”的毛病,结果五旗失守,他们没有吸取教训,又把第三旗驻扎在这里,曾国藩写信告诉他们,这就更呆板了。他说:民“用兵当深思熟虑,不能驻扎,就应退守,然后,军队合到一起,等敌人来时,就联合起来与之决战,只要有一次得胜,锐气就会振作起来。大凡敌我交战,胜负常在须臾之间,即使救兵在八里之外,也不能援救;假使是雨雪泥泞天气,即使在四里之外,也不能援救。再加将士精神心血,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假若时时刻刻兢兢业业,夜夜得防,不过十天,就会疲劳不堪。使疲劳之师,就会产生暮气,肯定没有战斗力。”曾国藩所担心的一是怕孤军无援,二是怕劳师无力。

正是出于这种战略战术考虑,曾国藩对张连兰说:“必须变动不测,时进时退,时虚时实,时示怯弱,时示强壮,有神龙矫变之状,老湘营昔日之妙处,全在于此。”这里说的就是虚实结合的用变思想。

湘军在与太平天国军队交战中始终处于弱势,鼎盛期也不过三十万人。没有正确的战略和战术,那是不可能取得最后胜利的。所以曾国藩虚实结合的兵法用得非常娴熟。在虚实用兵时他主张有呆兵、有活兵、有重兵、有轻兵,缺一不可。在战争中,宜多用活兵,少用呆兵,多用重兵,少用轻兵,虚虚实实,虚实结合让敌人防不胜防。

这种虚虚实实,虚实结合的用兵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很重要,只有虚虚实实,似变非变,让对方看不出我方的心思,发现不了我方的真实行踪,才能发现变化核心,在对方摸不清头脑的情况下取得胜利。

□虚实应变法则

虚虚实实,虚实结合的应变方式属于奇术,用时千万要审慎用之,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切不可滥用,以免影响了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弄巧成拙。

在虚实应变中要掌握以下法则:

△要善于伪装自己,要设法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和实力。以假象掩盖动机,给对方造成一种错觉。

△要善于奇正结合。奇出于正,无正则不能奇。如果没有正面攻击就不会有出奇制胜,以正造象,以奇制胜。

△要善于用时。要善于选择有效的时机,如果你制造的假象敌人还未接受时,就行动为时太早,如果拖延太久对方识破了你的假象,则会前功尽弃,虚假应变,掌握时机是很重要的。

△要把握对方的心理活动。虚假应变术其实就是心理战,在你用变之前、用变之时甚至用变之后,都要随时把握对方的心理变化,根据对方的心理活动,制订相应的应变对策。

24.决策前要反复权衡

□评估变化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这时只有权衡利弊,趋利避害,保证变化的决策正确,才能使自己减少意外变化,扩大变化效益。

要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必须摸清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变化的规律,在关注形势变化,趋利避害的前提下作出最佳选择。要明白变化趋势,首先要发现变化发生在哪里?是自身变化、机构变化、行业变化、社会变化、环境变化还是政治形势变化,或是国际事件的影响。只有知道变化的根源所在后,然后按照计划迅速行动。

△辨别自己所处的位置。面对变化的发生,要明白自己在变化中所处的角色、地位和责任,然后才知道自己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不可消极被动,也不可越俎代疱,超越自己的权限。

△关注竞争对手。变化发生是针对大家而来,客观公正,你要选择最佳的应变措施,需要明白谁是你的竞争对手?有多少竞争对手?面对变化竞争对手,对变化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制订出什么样的应变方案,掌握竞争对手的有关信息,尤其重要。

△评估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单单了解对手的信息还不够,要进一步分析竞争对手有哪方面的竞争优势,是经济、技术、关系还是知识能力比自己的实力强,同日要善于发现对手的缺点、不足和弱势。

△评估自己的实力。全面审视一下在变化发生时自己的整个状况,包括心态、知识、经验,应变能力、反应能力、创新能力等个人素质,也包括资金、设备、合作伙伴、社会力量等有利于自己应变的有效资源。

□把握全局抓住关键

全局与局部是对立统一的。认识一个事物的全面,必须从事物的局部、个别开始,对局部、个别认识清楚了,才能进行深入分析比较。达到对全局的清醒认识。只有对全局系统认识清楚了,才能准确地把握重点。

在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上,要树立大局意识。局部要关心、支持全局,服从全局。当局部与大局利益发生矛盾时,局部要服从大局需要,次要服从主要,一般服从重点。甚至为了大局需要,局部、次要也要作出牺牲。当然,在保证大局、重点需要前提下,大局要照顾局部。事实上没有局部的发展,大局发展也不会顺利,因为局部联系全局。

把握全局不是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在把握全局的前提下,要学会抓主流、抓关键。

要抓住关键首先要学会超越局限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思考问题。站在高层次上思考问题就是要有长远目光,审时度势,透视出变化的核心,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减少失误,增强决策的准确性和随机应变的有效性。

在任何一个具体环境中,虽然都有错纵复杂的现象,但不管多么复杂,总有它的主要特征和关键因素。抓关健就是要抓住核心的因素。

△关键时机。抓关键首先要抓住关键机会,抓住关健的时间。机会得当,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抓紧时间就能赢得应变的主动权,有充分的思考余地,有利用应变计划的完善,有助于应变决策的正确性。

△关键人物。要善于发现哪些人是影响变化的重要人物,巧借关键人物的影响力和力量帮助自己,使应变过程迅速有效。有些阻碍变化的关键人物你也要作为公关重点,消除他们的阻碍心理,化解他们的阻碍力量,便会使你的应变计划顺利实施。

△关键资源。应对变化总是以一定的资源为应变力量的,但每个人拥有的资源都不止一种。资源的多少也各有不同。更重要的是不同的变化情况需要不同的资源,你需要具有变化所需要的具体资源。比如有些变化需要用智慧就能应对,有些变化需要用资金来解决问题,有些变化,需要众人的齐心协力才能渡过难关,所以应对变化时,要明白这种变化需要哪些力量,用哪些资源解决晟有效,即对症下药。

△关键难题。变化发生了引发了一系列变化。造成一大堆问题,这时你先处理哪些变化,先解决哪些问题就需要进行缓急、主次之分,分出哪些是当务之急,哪些是可以稍后应对,哪些可以置之不理。分清问题的的严重程度,就要着手处理那些影响严重的关键难题,把他们解决了,别的问题就会好办一些。

□明智选择果断决策

1960年,一件事情对铃木太郎的震动很大。当时日本铃木电器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就有关技术合作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谈判。双方谈判陷入困境,原因是西门子公司坚持技术使用费的提成率要占销售总额的9%,铃木太郎不赞同这一提案,经过艰苦的斗争,最终把提成率压低到5%。但西门子公司尽管作出了让步,却又提出新的要求:作为提成率优惠的条件即专利转让费定为60万美元,并且要一次付清。这又让铃木太郎陷入了两难的处境。答应还是不答应,他在思索着。若答应则公司必将陷入财务危机,一场灾难势必在劫难逃;不答应,则公司又会失去一次发展的大好时机。

铃木太郎不断在两种选择之间衡量着利与弊。当时铃木电器公司的资本总额不过4亿日元。而60万美元相当于2亿日元!这笔技术转让费对于刚刚起步不久的铃木公司来说的确是一个相当沉重的负担。对方的要求、条件能否接受呢?妥协和退让值不值得做呢?铃木太郎感到极度的犹豫。此时的形势对于铃木公司来说极其不利。

在这种形势对己不利的情况下,铃木太郎高瞻远瞩地指出,退一步海阔天空,懂得退才知道进,他决定采取“假人之手,从中渔利”的经营策略:如果做些妥协、退让,接受对方的条件和要求,付出这笔钱,也就是先吃亏,后赚钱。这样做也顾全了大局,对铃木公司的发展,对日本电子工业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因为接受了对方的条件和要求,就可以利用他们的技术专利,为自己生财,这叫“借脑生财”,他在实践中用活了这一招。

铃木太郎并非无原则地一味退让,为了保证项目效益的稳定,他又对西门子进入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他发现西门子公司有一个30多名研究人员的研究所。这个研究所实际上就是西门子的大脑,设备先进,人员精良,这也是西门子领先世界潮流的秘密所在。铃木太郎暗自思忖,如果铃木要创建同等水平、同等规模的研究所,需要花费几年时间,耗资几十亿日元。如果以2亿日元为代价,便可以充分利用西门子研究所的人员和设备,这实际上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交易。

因此,经过利弊权衡,铃木太郎力排众议,毅然和西门子公司签订了合作合同。按照合同规定,西门子公司派出了技术骨干,到铃木公司前去赴任,他们把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传授给了铃木公司。在双方的合作期间,铃木公司获取了巨大的回报,他们极为便利、迅速地获得了西门子公司最新的技术成果。

所以,当时凡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几乎都有铃木公司的参与。这为他们一跃而发展成为驰名全日本乃至全世界的公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这样说,双方的合作使铃木公司开始确立了他们国际大公司的地位。

从表面上看,这次合作似乎是他落了下风,不仅作出了妥协和让步而且还接受了西门子公司巨额的专利转让费和不公正的违约和处罚条款。

但事实却证明,铃木太郎才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最大的赢家。他一时的让步和委屈,换回的是公司发展的强大的助推器——西门子公司独步世界的技术实力和影响力,从而使铃木公司最终发展成了世界一流电子工业公司。西门子公司还是那个西门子公司,铃木公司却早已非当初的铃木公司了。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铃木太郎在决策之前,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权衡利弊,高瞻远瞩,付出有限的资金换得国际领先技术和长远的市场利益,如果当时他心痛那2亿日元不肯与西门子合作,那么他就会失去一支帮助自己发展的力量。

因此,要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成熟的思想。

△长远的目光。

△把握全局的意识。

△重视长远利益的观念。

△果断的行事风格。

△沉稳的决策作风。

△深刻的分析能力。

△高超的应变技巧。

△正确对待利与弊。

□.有失有得失小得大

两利相衡取其重,两害相衡取其轻,人们的活动大都与其利益相联系的。为了生存、发展和更大的成功,人们不仅不断地争取利益,同时也力图争取更大的利益和保全既得利益,而在争夺利益的时候,往往会发生矛盾和冲突。在现实情况下总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总是要舍弃一些利益获得一些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考虑如何能获得大的利益。保全重要的利益,丢卒保车,失小得大则是一种可行的应变良策。

卒和车都是象棋中的棋子,然而,两者的功用和能力各不相同。车的作用相对来说比卒子的大,因此,在对弈中,人们宁可丢掉卒子,也要保住车。这就是象棋的丢卒保车战术。这种战术引用到社会生活中,就是指用牺牲次要利益来保全主要利益的策略。

《三国志·魏书·陈泰传》云:“蝮蛇赦手,壮士断腕。”蝮蛇有剧毒,被它咬伤手腕后,勇敢者宁肯将手腕斩断,也不让蛇毒蔓延全身,致其丧失性命。壮士的这种气概和做法,不也是效仿丢卒保车之法吗?事情到了危急关头就要当机立断,通过权衡利弊,不惜作出一定的牺牲,也要除掉祸根。否则,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不敢下决心,任祸患蔓延,其危害会更大、更严重,到那时就悔之晚矣。

当你发现自己利益受到侵犯时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应对呢?是斤斤计较,反目成仇?还是权衡利弊不计小节,以期获得长远利益。

战国时期,楚庄王亲自统率大军出外讨伐,结果大获全胜。当班师回到京城郢都时,百姓夹道欢迎,盛况空前。为了庆贺赫赫战功,庄王在渐台宴请群臣。文武百官谈笑风生,无不喜形于色。庄王举杯祝贺,与众卿同欢共乐,并召来嫔妃和群臣同席畅饮。

此时,渐台上钟鼓齐鸣,歌舞不断,人们猜拳行令,兴致极高,不知不觉中日落西山。可是庄王兴犹未尽,遂命点起蜡烛夜宴,又命宠妃许姬斟酒助兴。

不巧,忽然刮来一阵大风,蜡烛都被吹灭。黑暗中,一个人趁着混乱,竟然拉住了许姬的衣袖。

许姬恼怒,又不便声张,挣扎之中衣袖被撕破。直到她机警地扯断那人帽子上的缨带,那人才惊慌地溜掉,许姬走到庄王跟前,附耳禀报了实情,并请庄王查办:那个色胆包天之人。

庄王听罢,沉吟片刻,吩咐左右先不要点蜡,然后命令众卿解开缨带,摘下帽子,全放在一起,继续纵情畅饮。群臣闻言,纷纷解开缨带,摘下帽子,这时庄王才命人掌灯点烛。在烛光之下,但见群臣绝缨饮酒,已无法辩认谁的缨带被扯断了。庄王就像没发生这件事一样,与众人饮至深夜方散。后来,庄王再也没有提起此事。

又过了几年,庄王出兵伐晋,命襄老为前军统帅。襄老回到营地后,召集属下商讨策略。其部将唐狡请命,愿为大军开道,不获全胜誓不返营。于是,唐狡只带几百名亲兵,连夜奔袭而去。由于唐狡骁勇善战,晋军被杀得落荒而逃。庄王的后续大军竟一路未遇到一个阻兵。直取郑国都城荥阳。

庆功宴上,庄王称赞襄老用兵神速,勇敢非凡。襄却说:“实非老臣之力,而是部将唐狡孤胆制敌的功劳。”

庄王遂召见唐狡,并当众加倍赐赏。唐狡忙跪下道:“臣受君王之恩赐已经很厚了,哪敢再领赏昵?”庄王惊讶道:“寡人并不认识你,怎么说受过我的赏赐呢?”唐狡愧色满面,低声谢罪:“绝缨夜宴上扯住美人衣袖的就是我。大王不追究我的死罪,我一直感激你,没有一天忘了这事,所以这一次我率军进攻,是准备以死相报。”

在场的大臣听了,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庄王命令人们解缨摘帽,一时间对庄王的做法,都非常敬佩。襄老不禁赞叹道:“倘若当初君王不能容人之过,谅解别人,而是在绝缨夜宴上明烛治罪,又怎能得到唐狡拼力死战呢?”

看来在实际生活中如果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总不会有我大出息。那些有成就的人,总是海纳百川,不计小节,他们把目光放得很远,总是瞄准那些长远的更大利益。

25.该进时进该退时退

□未雨绸缪舍旧图新

早在李嘉诚开发塑胶花之前,他就预见到塑胶花只是迎合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只能风行一时,获取短期利润,而不可作为长远项目来经营。当然,长江公司拥有稳定的大客户,作为塑胶业的龙头企业,自然市场还是有的,但人们崇尚自然,而塑胶花永远不可能代替有生命的植物花,因此整个行业在火爆一段时间后,必然走下坡路,最终走向衰落,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随着参与生产塑胶花的企业越来越多,竞争势头日趋残酷。同时,李嘉诚看到,塑胶企业的失业人员越来越多,欧洲、北美的塑胶花已被扫地出门,国际塑胶花市场正转向南美等中等发达国家。香港已出现过多次塑胶花积压的现象。聪明的李嘉诚一叶知秋,见微知著,已经开始准备向新的行业进军。

在当时,香港的大富豪都集中在金融、航运、贸易、零售能源、工业等诸多行业。而地产商在富豪一族中并不突出——这意味着房地产并非是人人看好的行业。香港是弹丸之地,不仅狭小,而且多山,加上香港政府采取高地价政策,因此,寸土寸金,地贵楼昂。香港人口急剧增多,经济快速发展。1951年,香港人口才过200万,20世纪60年代,香港人口急剧增多。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依然迅猛,仅60年代初,人口就直逼300万。这样,住宅需求量必然大增。另外,随着经济持久发展,办公写字楼、商业铺位、工业厂房等的需求也急涨。房地产的前景将是一片兴旺,李嘉诚看准了这一点。

李嘉诚于1958年在繁盛的工业区北角购地,兴建一幢12层的工业大厦,正式进军房地产。此后,李嘉诚依靠其稳健的商业作风、高超的竞争技巧,在地产界逐渐做大,他终于实现了自己创立商业帝国的愿望,而他作出的由塑胶业向房地产业战略转移的决策过程正如他所言:“这是我一生中最重大的一次商业行动。在当时,从塑胶业撤退遭到许多人反对,但是,我撤出来了,所以现在我活下来了。很多人没有来得及撤退,后来在塑胶业栽了跟头。”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的意思是见到有胜利把握的适宜机会,就要采取进攻行动。如果碰到危难知道难以取胜时,就需要退出。

进退相宜掌握分寸也是经济活动中的一种应急应变策略。希腊女船王克里斯蒂娜,1975年其父去世时,给她留下了一笔巨额遗产。正当克里斯蒂娜准备像父亲那样干下去的时候,世界海运业有史以来最长久最严重的萧条开始了,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一的船只被迫闲置,甚至还进拆船场。面对同行的失败,克里斯蒂娜敏锐而迅速地调整了自己的船队。她首先将父亲许多引以自豪的船只送人解体船坞。其次,她将10艘油轮包租给大石油公司,以求得稳固可靠的现金收入。同时,她还另举新债,促使自己船队现代化和升级,使自己的船队以优良的外型、比其对手更耐久、更具竞争力的姿态出现。这一手使其对手们目瞪口呆、甘拜下风。接着,克里斯蒂娜又果断地宣布闲置14艘船只,使船队由1975年的56艘缩减到1983年的38艘船。

克里斯蒂娜面对世界航运萧条的形势,没有扩大经营规模,也没有保守硬撑,而是知难而退,分散庞大的机构减少开支,并且对外承包,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然后把自己的船队朝现代化发展以精取胜,可谓是知难而退的范例。市场变化很是奇妙,经济大趋势不是个人能改变的,因此,人们在有利条件下,须抓紧时机,以求迅速发展;而遇到难处,则又须审时度势,宜退则退。特别面临问题比较严重,处理比较棘手的情况下,应首先评估一下自己的力量能不能胜任,然后选定好进退取舍的应变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进退相宜,应变自如。

美国钢铁公司是1901年由三家钢铁企业合并而成的巨型企业。20世纪50年代,该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公司,而到60年代,被日本钢铁公司击败。大卫·罗德里克任美国钢铁公司董事长后,为了从困境中摆脱出来,首先缩小公司规模,然后再谋求新的发展。从1980年开始,罗德里克总共关闭了150座工厂,减少了50%的炼钢生产能力,淘汰了14%的职员。裁减了10万工人。与此同时,他出售了公司的大片林地、水泥厂、煤矿厂和建筑材料供应厂等资产,获得了近20亿美元的活动资金。随后,罗德里克与公司有关人员一起,对美国几家大企业进行研究,最后以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一家石油公司。石油与钢铁公司性质完全不同,罗德里克是想借此扩大公司的业务范围,以防不测。果然,当西方钢铁业最不景气的风暴袭击美国时,美国钢铁公司却没有受到企业倒闭浪潮的波及。不仅如此,公司还在困难环境中有所发展,获得较大利润。

□以退为进求大胜

以退为进就是表面上退却,实际上是为进攻制造假象或为进攻做好准备获得更大胜利的一种战略。危难当头,敌众我寡,直接进攻难以取胜的情况下,往往可以使用以退为进的应变方法。

春秋初期,楚国日益强胜,为扩张地盘。楚将子玉率领军队攻打晋国。楚国还胁迫陈、蔡、郑、许四个小国出兵,配合楚军作战,此时晋文公,刚刚攻下依附楚国的曹国,深知晋楚之战迟早不可避免,面对强大的楚军,晋文公决定以智取胜。

子玉率领军队向曹国进发,晋文公闻讯,深知这次战役胜败没有把握,楚强晋弱,来势汹汹,他分析了形势,决定暂时后退,避其锋芒。于是他对外假意说:“当年我被迫流亡,楚国先君对我以礼相待。我曾与他有约定将来如我返回晋国,愿意两国修好。如果迫不得已,两国交战,我定先退避三舍。现子玉伐我,我定遵守诺言,先退三舍。”

他撤退九十里,仗着临黄河,靠太行山,相信足以御敌。他又事先派人往秦国和齐国求助。

子玉率部追到城濮,晋文公早已严阵以待。晋文公已探知楚国左、中、右三军,以右军最薄弱,右军前头为陈、蔡士兵,他们本是被胁迫而来,并无斗志。子玉命令左右军先进,中军继之。楚右军直扑晋军,晋军忽然撤退,陈、蔡军的将官以为晋军惧怕,才要逃跑,就紧追不舍。忽然晋军中杀出一支军队,驾车的马都蒙上老虎皮。陈、蔡军的战马以为是真虎,吓得乱蹦乱跳,转头就跑,骑兵哪里控制得住。楚右军大败。晋文公派士兵假扮陈、蔡军士,向子玉报捷:“右师已胜,元帅赶快进兵。”子玉登车一望,晋军后方烟尘蔽天,他大笑道:“晋军不堪一击。”其实,这是晋军诱敌之计,他们在马后绑上树枝来往奔跑,故意弄得烟尘蔽日,制造假象。子玉命左军又陷力前进。晋军上军故意打着帅旗,往后撤退。楚左军又于晋国伏击圈内,遭到歼灭。等子玉率中军赶到,晋军三军合力,已把子玉团团围住。子玉这才发现,右军、左军都已被歼,自己已陷重围,急令突围。虽然他在猛将成大心的护卫下,保了性命,但部队伤亡惨重,只得悻悻而回。

这则故事中,晋文公的几次撤退,都不是消极逃跑,而是主动退却,以退为进的战略。在历史上以退为进,最终取胜的例子很多,有时为了达到以退为进的目的,还要耐心等待付出一定的代价,请看郑文公“舍女胜胡”和留顿“弃妻求国”的故事。

郑武公是一个足智多谋、穷兵黩武的诸侯,他要扩张地盘,便打邻邦胡国立即后之匈奴的主意。但当时胡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国王又勇猛善战,经常骚扰边疆。用武力固然不容易,想政治渗透根本也不可能,因为当时胡国的内情实在是一无所知。在这样文武无所施其技韵时候,惟有采取逐步渗透的战略,不能不忍耐一下,派遣一个亲信到胡国去,打人其最高组织。

郑武公派了一个使者到胡国去,说要攀个亲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国王。国王听说自然万分高兴。这样,郑武公就做了胡国国王的岳父。

这位新夫人是负有使命的。她到了胡国,下足媚劲,把国王迷惑得昏头昏脑,日日夜夜,花天酒地,连朝也懒得上了,对国家大事简直置之不理。

郑武公知道了,心里暗自高兴。过了相当时期,他忽然召开了一个公开的秘密会议,出席的全是文武高级官员,商议着要怎样开拓疆土,向哪一方面进攻。

大夫关其思说:“从目前形势肴,要扩张势力,相当困难,各诸侯国都是守望相助的。有攻守同盟的,一旦有事,必会增强他们的团结,一致与本国为敌。惟有一条路比较容易发展,那就是向胡国进攻,既可以得实秘,名义上又可替朝廷征讨外族,巩固周邦。”

郑武公一听,把脸一沉反问他:“你难道不知道胡国国王是我的女婿吗?”

关其思还继续大发议论,口沫横飞地说出一大套非进攻胡国不可的理由,特别强调国家大事,不可牵涉儿女私情的话。

“放狗屁!”郑武公火了,厉声斥责他:“这话亏你说得出口!你要叫我不仁不义吗?你想要我女儿守寡吗?好吧,你既然有兴趣叫人家做寡妇,就让你老婆先尝尝这滋味吧!左右!绑了这家伙去,斩了!”

关其思被斩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胡国,国王更加感激这位岳父大人。他认为郑国再也不会找本国闹事,便放心了,更加纵情于声色之乐,渐渐地连边关都松弛下来,而且郑国的情报人员也可以自由出入。

郑武公已掌握了胡国军政内情,认为时机成熟了突然下令,挥军进攻胡国。

各大臣都莫名其妙,连忙问:“大王关大夫过去是因为建议进兵胡国而被斩首的,为什么隔不多久,又要伐胡呢?岂不是出尔反尔?”

“哈哈,哈哈……”郑武公大笑一阵后,摸摸胡子,向群臣解释:“你们根本不知兵不厌诈的妙用。这是我的‘欲取反与’的计谋呀!我对胡国早就打定了主意,肯牺牲女儿嫁给他,是为了刺探其国防秘密,斩关其思也不外想坚定他的无外忧之虑的信心,使其放松防备,一到时机成熟,就出其不意,一下子就可以把胡国拿到手。”

“可是,大王!”其中一人说,“这样您的女儿不是要守寡吗!”

“还是关大夫说得对,国家大事,怎可以牵涉儿女之情呢?”

果然,郑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仅几个回合,整个胡国已人了郑国版图,那位快婿只空留一个脑袋去朝见岳父大人了。

行使此计谋,既要有一定的远见、智慧,也要有过人的耐心。

相传,汉初北方有一个东胡国,向邻国寻衅,派一位使臣到邻国晋见国王,要国王送东胡一匹千里马。邻国国王冒顿觉得自己的实力还不够强大,不足以与东胡抗衡。便采用欲取反与的策略,答应将本国最好的一匹宝马送给东胡。冒顿的大臣们认为,我国的这匹千里马是先王遗留下来的,不可轻易送人。冒顿却微笑着说:“我与东胡为邻,不能为了一匹马失了和气。”随即叫使者把马牵了回去。过了一段时间,东胡使者又带来国书,说东胡国王看上冒顿王妻子的美貌,要冒顿王把夫人送给东胡国王。冒顿的大臣们听后气愤万分,纷纷请求冒顿斩掉来使,发兵进讨东胡。冒顿又摇摇头说:“他既然喜欢我的夫人;给他便是了,岂可为了一个女人,失去一个邻国?”东胡国王得了冒顿的良马、美人,日夜荒淫,并认为冒顿真的惧怕自己。于是,得意忘形,过了一段时间,他又遭使者向冒顿索要两国交界的宝地。冒顿群臣得信后,对如何应付意见不一,有的主张给予,有的则强烈反对。冒顿此时却勃然大怒,说:“土地乃国家之根本,怎能给人!”接着喝令左右将东胡来使斩首,迅即向东胡出兵,东胡军队猝不及防,连战皆败,顷刻全军覆灭。冒顿直冲宫中,杀了东胡国王,尽灭其国。

□躲风避雨识时而退

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水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意思是说一个人才华出众,技艺超群,必然被别人嫉妒一个人功绩太大,威信过高必然会招来祸害,一个真正的英雄是懂得应变之度能认清时务,能进能退,保全自己的名声和利益。

谈到识时务,大家很容易会想到范蠡,它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识时务的英雄俊杰。

公元前5世纪,在今天的苏杭一带,有吴越两国。两国虽是近邻,但为了争夺霸业,互不相让,你争我夺,战争连绵不断,后来,越王勾践败于吴王之手,不得不逃之会稽山,忍辱负重与吴国谈和,对方约定,越国对吴国称臣,勾践在吴国服苦役5年。后来勾践回到越国,励精图治,卧薪尝胆,立誓要报仇雪恨。二十年后,终于灭亡吴国,报了“尝便”之耻。

吴越争霸中,为越国的复兴,范蠡和文仲这两个老臣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俗话说:“功高震主”范蠡根据己对勾践多年的观察了解,深知此人是个“只能同苦,不能共甘”的人,难以长久共事,他也明白,长期在得意之至的勾践手下从事是非常危险的。于是他向赵王勾践辞官,但勾践并不知道范蠡的真实意图,拼命挽留,誓死不放。范蠡便借机潜逃移居齐国。

范蠡和文仲都是越国的重臣。功绩不差上下,两人又十分要好,所以他派人给文仲送来一封信。信中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这个人脖子细长,嘴像鸟嘴,这种人只可与之共患难,不可与之共享乐。”建议文仲尽快离他而去。

文仲看信后觉得有道理,但文仲还是不相信越王会对自己下毒手。不管怎么说,自己对越国的强大立下了大功,而且对越王又是忠心耿耿。文仲左思右想,还是舍不得在越国的荣华富贵,但又不好继续呆在越王身边,便决定向越王称病,在家休养,以为这样就相安无事。

越王勾践对文仲的才能是深深了解的,也知道在自己称霸之后,文仲的才能很难再得到充分发挥。并且,在越国击败吴国的过程中,文仲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封给他再大的官职,再多的财物都不能算过分。也正因为如此,越王勾践才对文仲的存在表示担忧。万一他真的作起乱来,自己控制不了局势,那就晚了。

于是,他借探病为名,来见文仲,问他道:“先生曾以来吴的七种手段指教过我,我只采用了其中的三种,便将吴国灭了,还剩下四种,你打算再怎么去使用呀?”

文仲说:“我看不出它们还有什么用处。”

勾践说:“请先生带了这四种手段,到九泉之下去辅佐我的先人吧!”

说罢起身登车而去,留下了一把名为“属镂”的利剑。文仲顿时明白了,当年吴王夫差就是用这把剑让一代忠臣伍子胥命归黄泉的,万没想到自己也会落得伍子胥那样的悲惨下场。事已至此,文仲也只好拔剑自杀了。

范蠡移居齐国后,不再过问政事,而是与儿子共同经商。由于经商有方,很快就成了富甲一方的大富翁。齐王也看中他的能力,想任命他为宰相,但他婉言谢绝。他深知:“在野而拥有百万巨富,在朝则权倾全臣的宰相,这都是一种莫大的人生满足。”可是他也知道“树大招风的道理”,于是他把财产分给穷人,又悄悄地离开了齐国,到了陶地。由于才智过人,很快又成为陶地的一大富翁。

历史上也有很多类似的血案,如汉高祖刘帮为巩固刘氏政权铲除开国功臣,宋朝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明朝朱元璋的“火烧庆功楼”,千古罪人袁世凯的罪恶行径。

兔死狗烹的道理谁都明白,树大招风的道理谁也明白。可为什么历史悲剧会无数次地重复呢?根源就在于当权者的自私残暴,也在于人们贪婪富贵、痴心名利的执著之心。关键在于那些良将重臣不能准确认识时务,不善运用进退之度来保全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深诸躲风避雨,识时而退的用变之度,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处境,理智地分析判断,能进则进,该退则退,不可贪图物质享受,不宜留恋权位,把功名利禄看淡一些,把事业成就看重一些,谨慎从事小心处世。

20.谨慎处理变化意外

□防止意外发生

郭子仪是唐朝中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在平定“安史之乱”及藩镇判乱中,立下了不朽的功绩,被唐玄宗以下四代皇帝视为国家栋梁,功盖一代。如此显赫的声势,极高的威望,很容易受众臣的谗言和皇帝的猜忌,如何才能谨慎处世,保全自己,防止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呢?他不能像范蠡那样弃官从帝,也不能像孙膑那样装疯卖傻,也不可能归隐山林。郭子仪不愧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采取了大智若愚敞开门户的办法来削减自己的威望,甚至公开自己的家事,防止众臣和皇上的猜忌。

据说,他家的大门总是敞开着,任人出入,从不过问。有一天,郭子仪帐下的一名将官要调到外地去任职,特地来到郭子仪的府上来辞行。他知道郭子仪府中百无禁忌,就一直来到内宅。恰巧,他看见郭子仪的夫人和他的爱女正在梳装打扮,而郭子仪正在一旁侍奉他们,她们一会儿要王爷递手巾,一会又要他去端水,使唤王爷像使唤奴仆一样。当时这位将官不敢讥笑,离开郭子仪的王府,回去后就把这些情景讲给他的家人听。后来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没几天,整个京城的人们都知道了,把这件事当作笑话在议论。

郭子仪听了倒没有什么,他的几个儿子听了都觉得大丢王爷的面子。他们相约一齐来找父亲,要他下令,像别的王府一样,关起大门,不让闲杂人等出入。

郭子仪听了哈哈一笑,几个儿子哭着跪下来求他。一个儿子说:“父王您功业显赫,普天下的人都尊敬您,可是您自己却不尊敬自己,不管什么人,您都让他们随意进入内宅。孩儿们认为,即使商朝的贤相伊尹、汉朝的大将霍光也无法做到您这样。”

郭子仪收敛了笑容,叫儿子们起来,语重心长地说:“我敞开府门,任人进出,不是为追求浮名虚誉,而是为了自保,为了保全我们的身家性命。”

儿子们一个个都十分惊讶,忙问这其中的道理。

郭子仪叹了口气,说:“你们光看到郭家显赫的声势,没有看到这声势的危险。我爵封汾阳王,往前走,再投有更大的富贵可求了。月盈而蚀,盛极而衰,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人们常说要急流勇退。可是,眼下朝廷尚要用我,怎肯让我归隐;再者,即使归隐,也找不到一块能容纳我郭府一千余口人的隐居地呀。可以说,我现在是进不得也退不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紧闭大门,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一个人与我郭家结下仇怨,诬陷我们对朝廷怀有二心,就必然会有专门落井下石、妒害贤能的小人从中加油添醋,制造冤案,那时,我们郭家的九族老小都要死无葬身之地。

应变,求变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成就,追求更多的利益,当成就和利益不再需要时,就要谨慎从事,在变中求稳,稳中求变。防止意外的发生,享受不变的乐趣。但单单谨慎求稳还不足以防止变化,需要有胆量有智慧,演戏要真的本领。善恶交错是社会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我们会经常遇到那些贪婪自私、居心叵测的人。对付他们有时就需要采取主动解脱的方案,防止一些不利事件发生。防止意外发生不仅在功成名就的官场中需要,在社会生活、人世交往中也需要如此。

相传,秦汉时期的著名谋略家陈平年轻时,在一次战斗失败后,独自一人带着剑从小路逃亡,要渡黄河。船夫见他相貌堂堂,一人带剑独行,知道他是逃亡的将领,猜他腰中一定会带有金银玉器,因此,不停地用眼光打量他,想杀掉他夺取财宝。陈平也看出了船夫的企图,虽然十分害怕,但仍沉着应付。他主动解下上衣,光着膀子帮助船夫撑船。船夫见他身上并没有藏财宝。就顺利渡陈平过了黄河。还有一个故事:一艘船在江上航行,有个旅客拿出一只黄铜杯子喝酒,船夫以为那酒杯是金的,多次注视,似有图谋不轨之意。这位旅客也看在眼里,一会儿,旅客靠近船舷洗杯子,故意把杯子掉落到江中,船夫以为是失落金杯,感到十分惊骇和惋惜。旅客乘势解释说:“这是一只黄铜杯,不是金的,不值得惋惜。”这位旅客和陈平一样主动解脱,免去了一场灾祸。

□绵里藏针对付意外事件

应对变化总要付出代价,但有些时候变化意外总是要发生的,这时就要深思熟虑,尽量以较少的代价处理变化事件,同时又要把事情办妥。“海瑞罢官”是大家熟知的故事,他对付奸臣的办法也确实高超。

海瑞在淳安县做知县时,正值大奸臣严嵩在朝廷中红得发紫。严嵩的干儿子鄢懋卿依仗严嵩的权势为所欲为,是严嵩最忠实的走狗和最凶恶的爪牙。一次,鄢懋卿到东南沿海搞所谓的“巡察”,这家伙每到一地,排场阔绰得难以形容,敲诈勒索明目张胆,单在扬州一地就挪刮到几百万两银子。到了杭州,所有的官员都诚惶诚恐地围着他忙得团团转,惟恐得罪了他。他们还物色了许多美貌的年轻女子供他淫乐。他坐的是八人大轿,但轿夫却用了100多人。

鄢懋卿虽然这样骄奢淫逸,但还经常做做勤俭朴素的表面文章,为自己装装门面,鄢懋卿这次所谓的“巡察”也是这样。他将进入包括淳安县在内的严州府地界时,表面上明文告示各县,宣称自己生性简朴,不喜欢别人逢迎,各地迎接款待,都应该俭朴节约,不要过分奢华,浪费钱财。

海瑞早就知道鄢懋卿卑鄙无耻,贪得无厌,自然不相信他这些专门用来欺世盗名的花言巧语。不过,不妨利用这一点来治一治这个不可一世的家伙。可是,他知道,鄢懋卿是严嵩的干儿子,硬碰硬自然不行,得另想办法,要让鄢懋卿有所收敛,而又没地方发泄。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海瑞召来一个小官吏,吩咐他到各地探听,看看鄢懋卿到各地到底搜刮了多少钱财,而各地为了迎接他又花费了多少财物。海瑞要人将各项费用详细列出,然后给鄢懋卿交了一个报告,上面写道:“焉懋卿大人:据我所知,大人这次视察,各地花费很大。大人每到一地,各地无不借机花天酒地奢侈无度,逢迎大人,这显然不符合大人向来简朴节俭、不喜逢迎的作风。现在大人马上就要驾临我县,我们为此深感为难,如照大人通知上所说的节俭办事,深怕怠慢之罪;大肆招待,又怕违背了大人体贴平民百姓的本意。请问大人,我们怎样办才好?”

鄢懋卿见了海瑞的报告,知道海瑞这是有意在与自己过不去,心里恨得咬牙切齿,但又知道海瑞是个铁面无私的知县,弄得不好自己难以下台,所以只好在海瑞的报告上愤愤写下几个字:“当然照正式通知从简办事。”

后来,鄢懋卿干脆绕道而行,根本就没有进入严州地界,他害怕去碰海瑞这颗软钉子。海瑞这种以软对硬,不让奸臣阴谋得逞的应变措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同样可以用此来应付那些贪婪的家伙。

□亡羊补牢不算晚

亡羊补牢是指羊丢失之后,赶紧修好羊圈,防止羊再次丢失,在应对意外变化时,亡羊补牢同样也有一定的意义。当然这不算是应变术的上策,但对待已经发生了的变化意外,面临已经出了差错,造成一定损失的事情,及时吸取教训,设法补救,也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减少意外变化的损失。

亡羊补牢作为应变术,关键是善于从差错、失误吸取教训,吃一堑,长一智。这样,即使先付出了代价,也可以从中得到教益,重整旗鼓。

美国玛丽·凯化妆品公司董事长玛丽·凯,在创业之初也历经失败,走了不少弯路。然而,她不灰心,不泄气,亡羊补牢,终于成为一名大器晚成的化妆品行业的“皇后”。那是20世纪60年代初,人到中年的玛丽·凯退休回家,过分寂寞的退休生活使她突然决定冒一冒险,她把一辈子积蓄下来的5000美元全部用来投资,创办了玛丽·凯化妆品公司。两个儿子为了支持母亲实现“狂热”的理想,一个毅然辞去一家月薪480美元的人寿保险公司代理商的工作,另一个也辞去了在休斯顿月薪750美元的职位,都加入到母亲创办的公司中去,宁愿只拿250美元的月薪。玛丽·凯深知这是背水一战,是在进行一次大冒险,弄不好,不仅自己一辈子辛苦的积蓄将付之东流,而且还可能葬送两个儿子的美好前程。

在创建公司后的第一次展销会上。她隆重推出了一系列功效奇特的护肤品,原想会引起轰动,大获成功。可是,谁料到整个展销会只卖出1.5美元的护肤品。残酷的失败使她控制不住,失声痛哭起来。回到家后,玛丽·凯对着镜子反问自己:“玛丽,你究竟错在哪里?”她检讨到,展销前公司从来没有主动请别人来订货,也没有向外发订购单,而只是希望贵人们自己上门来买东西。难怪展销要失败。商场不相信眼泪,哭是不会哭出成功的。玛丽·凯擦干眼泪,从第一次失败中站了起来,在抓生产管理的同时,加强销售队伍的建设。经过二十多年的苦心经营,玛丽·凯化妆品公司由初创时雇员9人,发展到现在员工5000多人的国际性公司,并拥有一支20万人的推销队伍,公司年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玛丽·凯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当然,亡羊补牢毕竟有些“马后炮”的味道,尽管这种“事后诸葛亮”是十分必需和必要的,但是,我们还是应提倡在事前就要有周密的思考和切实可行的措施,补牢于亡羊之前,尽量不让自己陷入“亡羊”的困境。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现代人智慧全书(共9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现代人智慧全书(共9册)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变通术》(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