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第488章 陈子昂
第488章陈子昂
随着杜正伦一起回到长安的还有满满一车秋梨。
洛阳的梨不仅汁水多,吃起来还很爽口,李承乾吃着梨听着杜正伦禀报。
“陛下,高刺史说念在那些学子为陛下摘梨,能否宽恕他们?”
李承乾道:“他们与人打架也是为了维护崇文馆,他们为朕摘梨,朕当然宽恕他们,望来年科举,朕能够见到他们。”
杜正伦行礼道:“天下学子必会感念陛下仁义。”
乾庆九年,秋,一个消息送入了长安城,小勃律国发生了内乱,小勃律国的老国王过世了。
鸿胪寺的人认为这件事定有吐蕃大臣茹来杰从中作梗。
钦陵回到了吐蕃,也与茹来杰爆发了矛盾,双方几次要大打出手。
吐蕃的雪山前,一辆华贵的车驾停在了布达拉宫之前,这个时节的逻些正在下着大雪。
逻些城内一片寂静,吐蕃人在这座城中躲避着严寒。
王玄策带着妻子天竺女王与孩子来到了逻些城前。
茹来杰亲自前来迎接。
“哈哈!我的吐蕃兄弟!”王玄策张开双臂与他在雪中抱了抱,用力拍了拍他的后背。
茹来杰已是一头白发,眼神倒依旧很精神,他道:“听闻王将军已是天竺道的行军大总管,恭贺大将军。”
王玄策打趣道:“也有你的一份功劳。”
茹来杰叹道:“你的孩子都这么大了?”
王玄策领过这个孩子,道:“叫茹爷爷。”
这孩子用十分地道的关中话语道:“茹爷爷。”
“哈哈哈!”
茹来杰在雪中大笑着,笑了好久好久。
这是第一次,王玄策听到这位老人家如此开怀的笑声。
唐人是最守约的,一旦达成了约定,不论是奔赴千里都要赴约,这是诸国对唐人认知。
而唐人也一直都在践行着约定,不论是西域人还是吐蕃人,都被唐人的这种精神,心悦诚服。
王玄策当初与茹来杰约定过要一起登上雪山。
布达拉宫后方的雪山并不好爬,王玄策来到一处雪山顶,从这里可以一眼看到逻些城的全景,还有雪山下的牛群与吐蕃的僧人。
茹来杰张开双臂,高呼了一声。
雪山上风声呼号,淹没了他的呼声。
他道:“这里的雪比较浅,到了雪山深处就会遇到狼群了。”
王玄策盘腿坐在雪地上,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吐出一口热气,一身唐人的衣袍正在风中猎猎作响。
茹来杰笑道:“你是第一个登上吐蕃雪山的唐人。”
王玄策缓缓睁开眼,问道:“你经常登雪山吗?”
茹来杰也盘腿坐下来,回道:“很久没有爬了,人老了,也爬不动了。”
想到当初众人一起在天竺历险,又奔赴千里驰援葱岭,茹来杰脸上总是有笑容,这是他这辈子最耀眼的壮举,他注定会被人们写在史书,他觉得他的名字一定会出现在唐人的史书上。
茹来杰盘腿而坐,闭上眼似乎在倾听雪山的风声。
王玄策也闭上眼安静地坐着。
良久,王玄策才睁开眼,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跟我去天竺吧。”
茹来杰摇头道:“吐蕃的孩子还需要我。”
“别以为某家不知道,你在吐蕃的处境并不好,钦陵一直都在欺压你,他回来了吐蕃的勇士都愿意追随他,你被抛弃了。”
茹来杰低下头,道:“是天可汗让你来劝说我的吗?”
“不是天可汗的意思,是我想让你去天竺。”
茹来杰摇头道:“我要埋骨在这里,在雪山上,我要让的尸骨在风雪中成为枯骨,我的枯骨应该是现在的样子,在雪山上望着东方。”
王玄策灌下一口青稞酒,又将酒囊递给他。
茹来杰拿过酒囊也灌下一口。
“你不该死在雪山上,这样只会让钦陵觉得你软弱。”
茹来杰眼神中闪过一丝精芒,道:“等我死了,等赞普死了,他也会另立赞普的,并且他也会成为吐蕃最有权势的大相,他是个很有野心的孩子,他从小就是这样,若不加以管束不仅是吐蕃的隐患,也会是大唐的隐患。”
“天可汗为了对付我,让这个孩子来逻城,其实大可不必,这孩子将来会比我更有野心,他的野心会害死他的,会让他死得很惨,我是在救吐蕃的孩子们,钦陵千万不要拥兵自重。”
王玄策扶着他站起来,又道:“走吧,去天竺,在你死之前,我们与大食人再大战一场。”
茹来杰眼神中闪烁着别样的光芒。
王玄策道:“大唐与大食早晚还有一战,下一仗就是你死我活了,不会太久的。”
茹来杰拄着拐杖与王玄策一起走下雪山,他问道:“你现在还需要看兵书吗?”
“不看了,我把我的兵书送人了。”
茹来杰道:“每一次大战当前你都会看兵书。”
“嗯。”
“你不看兵书,还能打赢吗?”
“哈哈!”王玄策爽朗笑道:“我心中自有兵书,至于那卷兵书无非只有寥寥数字,真正的兵书不在书中,在我的心中。”
两人重新走到雪山下。
钦陵策马而来,朗声道:“王将军。”
这个少年人回到吐蕃,精气神更好也显得更健壮了,这孩子应该天生就该活在这片高原上。
在长安城时,他很虚弱,回到了吐蕃他又精神饱满。
王玄策笑道:“钦陵,茹来杰要与我去天竺。”
“好!”
“我们还要吐蕃的兵马。”
“可以。”
一应条件钦陵都答应了,茹来杰离开时带走了三千吐蕃兵。
离开吐蕃地界准备前往天竺时桑布扎亲自前来送行。
桑布扎道:“你输了,你输给天可汗与赞普了。”
茹来杰用吐蕃人的礼仪,向着东方的广袤天地间行礼,道:“有天可汗与赞普在,这吐蕃乱不了。”
桑布扎道:“你攻打小勃律国得到的财宝太多了,现在钦陵也想去攻打。”
“去吧,孩子嘛,就是要打仗的。”
茹来杰用吐蕃的口音说出了一句关中话。
一行人带着牛群与战马,还有人离开了吐蕃。
桑布扎向着远行的队伍行礼,他知道茹来杰再也不会回来了。穿过一片山涧,眼前有一条小溪,小溪是从远处的雪山流淌下来的,茹来杰捧起清水饮下一口,道:“蒋师仁与李义表没来吗?”
王玄策道:“他们不来了。”
坐在奢华马车内的天竺女王,道:“只要他们在天竺有孩子就好。”
茹来杰又见到了跟在王玄策身后的年轻将士,道:“这是新的唐人将军?”
“末将王孝杰。”
茹来杰感慨道:“年轻的唐人将军,还望你们在攻打大食人时,依旧这般骄傲。”
王孝杰正色道:“那是自然。”
王玄策从这个裨将手中拿过酒囊,道:“他是新丰县人,他带来了新丰酒,你尝尝?”
茹来杰饮下一口酒水道:“好酒。”
以前,这位吐蕃老人从来不会吃别人的食物,也不会喝别人的酒水。
现在他变了很多,竟然会喝唐人的酒水了。
众人休息了一夜,夜里王玄策给他讲述着现在的长安城,以及松赞干布最近遇到的事。
再一次启程,过了半月,众人到了天竺地界,从一片树林中走出一头庞大的战象。
王孝杰第一次看到如此庞然大物,手放在刀柄上十分警惕。
天竺女王走上前,用手轻抚着自己的战象,流着泪道:“回来了。”
战象似乎心有所感,也流下了泪水。
小天竺王站在母亲身边,他有着唐人的五官,有着天竺人的肤色,伸手怯生生地抚着象牙。
直到战象温顺地坐下来,天竺女王抱着小天竺王重新坐在了战象的背后。
当年与它一别已有数年,听天竺的臣民讲述。
这头战象十分通人性,一直徘徊在南北两地,等着主人回来。
当战象重新站起来,天竺女王坐在象背上,张开了双臂,四周的天竺臣民纷纷下拜。
王玄策此番回来是来准备战争的。
准备唐人与大食的最后一战,提前来筹备兵马与粮草。
茹来杰道:“唐人与大食战争注定会是一场漫长的远征,不知天可汗要等到何时动兵?”
王玄策道:“不是现在,可能还要等几年,若大食人一旦东进,天竺就要出兵率先与大食交战。”
茹来杰笑道:“王将军有充裕的时间准备大战。”
战争还未到来,可在茹来杰的想象中,那一定是一场彪炳史册的庞大战争。
那时,唐人带着葱岭全境兵马,以及天竺,吐蕃,西域兵马,一场浩大又惊天动地的战争,这片大地上只能有一个霸主。
大地的另一头,大雪纷飞的天山,白方策马带着一队西域兵,来到了碎叶城。
现在的碎叶城内还有不少胡商,可碎叶城外依旧没有人烟,当年的牧民依旧不在。
葱岭大战之后,这里就一直这样,没有任何的变化,也难以恢复。
白方翻身下马牵着马儿带着西域兵进入碎叶城内。
随着白方一起来的,还有一个张大安的唐人官吏。
张大安身兼崇文馆夫子与京兆府的通判官身,在洛阳,吐蕃,长安都任职过。
漕运之争,许敬宗的名额给了张大安,可却输给了许圉师。
那之后,张大安自请来到西域,建设西域的京兆府。
有唐人官吏快步跑来,道:“下官崔玄暐,见过张通判。”
白方递上一卷文书道:“奉安西都护府命,末将前来戍守碎叶城。”
崔玄暐接过文书,确认之后又问道:“不知将军带了多少兵马?”
白方道:“三百人。”
崔玄暐颔首:“碎叶城乃是葱岭隘口,恐怕……”
张大安解释道:“都护府知晓碎叶城粮草紧张,这三百人除了来戍守关隘,也是来这里屯田的,大军就在后方,不必担忧。”
崔玄暐又道:“碎叶城正缺一位骁勇的守备将军,将军自便。”
“哈哈哈!”白方朗声一笑,他也觉得自己是骁勇的,便开始与张大安吩咐事宜。
对白方来说他只有三百西域兵是因西域刚收棉花,实在是腾不出太多人手,运送棉花的人手都不够。
不过三百兵就三百兵,白方觉得就算是攻城略地也足够了。
当年对敌两倍于唐军的大食人都无所畏惧,守一个碎叶城有什么难的,三百足矣。
碎叶城早已不是当年模样,这座碎叶城是当年纪王李慎改建的,一切都是仿照长安城而来。
崔玄暐见到张大安身边跟着一个四五岁模样的孩子,问道:“他是……”
张大安笑道:“在下还未成家,这是故人的孩子,他叫陈子昂。”
崔玄暐抚须笑道:“眉眼开阔,将来定是个好少年。”
陈子昂穿着厚实的衣裳,目光正在打量着四周。
张大安解释道:“这孩子的父亲好神仙之术,隐居山林了,在下不想因他生父的执迷不悟耽误,这才带在身边,好好教导。”
白方开始了碎叶城的守备事宜,一个个西域兵与唐军混在一起站在了碎叶城的城头上。
碎叶城亦有一条大街,贯穿整座城。
张大安抱着情绪并不高的陈子昂,道:“丢东西了?”
陈子昂低声道:“张说呢?”
“他在安西都护府为官。”
“贺知章呢?”
“他生病了,要留在安西都护府。”
陈子昂看了看四周,低下头又低声问道:“我们能回去吗?”
张大安道:“等忙完了碎叶城的事,我们就回去,你要勇敢,不要害怕生人。”
“嗯。”
看这个孩子还是一副怯生生的模样,张大安道:“在长安有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叫骆宾王,他七岁就能作诗了,你呢?”
陈子昂掰着手指数着,又抬了抬,似乎是记不清自己几岁了。
都说碎叶城是一个苦寒之地,待张大安真的在这里住下来,开始查阅这里的卷宗,才知这里其实是个很富庶的地方。
本来,人们聚居之地就没有贫寒的。
人们的天性让他们选择了富庶的地界聚居,所谓苦寒之地那也是相对于更富庶的地方而言。
张大安也是第一次来到碎叶城,他察看了这里的土质,翻阅了司农寺留在这里的卷宗,得出结论之后,就让人奏疏送去长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