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波斯帝国建立

古波斯帝国建立

大流士一世

伊朗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早在距今二千五百年前它便建立了闻名于世的波斯帝国。该帝国幅员辽阔,横跨当今的亚非欧三洲,显赫一时;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

古波斯帝国被希腊文称为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0—前330年),其波斯文名称取自一位名叫哈豪曼内希的波斯王公,称哈豪曼内希王朝。该王朝的创建者是居鲁士大帝,但是全盛期当推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大流士亦属哈豪曼内希王室,但非嫡系。其父维希塔斯普在居鲁士大帝统治时曾任帕尔斯行省的省督。

居鲁士大帝驾崩后,波斯帝国内部纷争迭起。当时居鲁士大帝之子冈比西杀了自己的兄弟巴尔第亚而登基。正当他在北非洲埃及等地进行征伐时,忽闻本土起乱。原来在波斯帝国本土的一位名叫高墨达的术士,凭借自己长相酷似被冈比西所杀的巴尔第亚,乘冈比西不在波斯本土之机,宣称巴尔第亚没有死;他在自己兄弟的支持下于公元前522年发动政变,登上王位。身在埃及的波斯帝国国王冈比西闻讯后急匆匆地返回本土讨伐,不幸中途暴卒。高墨达在波斯帝国本土称帝统治了七个月。最后由七位有名望的王公(大流士系其中之一)联合起来讨伐高墨达,杀死了高墨达及其兄弟。事后这些王公们一致推大流士为王。大流士上台的情景传说不一。据著名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当时伊朗的七位领导人相约于太阳升起之前统一前往某一指定的地点。在抵达之后,七人中的任何一位的乘马在朝阳升起时首先嘶鸣,便立该乘骑者为王。据说大流士便是如此被拥立为王的。

大流士一世接位时,伊朗全国形势严峻。由于高墨达政变后,全国混乱不堪,面临的情况是全国各地叛乱起义迭起。各地王公均自称是帝国的合法继承者而要求独立,各自为王。例如当时在巴比伦、帕尔斯、米底亚、亚述、埃及、谋夫和阿尔美尼亚等地均有起义发生。据说大流士一世先后进行了19次战斗,捕擒了九位地方君主,统一了国家,并且进一步扩张了波斯帝国的疆域。例如当时在非洲,埃及、利比亚以及非洲的北部和东部都已臣服于伊朗。为此大流士一世任命了一位省督。随后大流士又闻悉此省督欲搞独立自治,并已发行了铸有省督本人头像的钱币,以示抗衡。大流士一世于公元前517年去往埃及平息了该行省的起义,严惩镇压埃及人民的由他任命的伊朗籍省督,撤了他的职;对埃及人民持安抚政策。埃及虽早在冈比西统治波斯帝国时便已臣服于伊朗,且又是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中心之一,自视与伊朗和希腊是并起并坐的,故不甘心于伊朗的占领。而希腊也一再挑唆鼓动埃及举事起义。正因为如此,大流士一世对埃及采取了一系列的安抚政策。他尊重埃及人的宗教信仰,下令修建寺庙;安排人民的生活,改善水利灌溉设施,推广开凿坎儿井等。由于大流士一世的贡献巨大,埃及人把他称为埃及的法老(古埃及国王的称呼)。他还在埃及修筑了许多道路,下令在尼罗河与红海间挖通并与地中海相联接上,以使船只由地中海可直通印度和伊朗。大流士一世在此海道工程完工时,用两种楔形文字镌刻了碑石以示纪念。此碑石至今尚存。在教育方面,他重新开办了关闭已久的埃及医学院校。

大流士自埃及返回后,把注意力集中到东面,出兵印度,征服了旁遮普和信德等地区。然后又转而去对付波斯帝国以北的老对手——塞族人(希腊人称之为斯基泰人)。塞族人自古波斯帝国前的米底亚时代起,便一直在骚扰伊朗本土。由于大流士的讨伐,塞族人被迫逃亡。大流士一世一直追至多瑙河畔。当时大流士怕战线拉得太长,军需补给有困难,故止步。塞族人对伊朗的威胁和骚扰被阻止住。

希腊人煽动业已臣服于伊朗的一些小亚细亚的城邦举行起义,甚至焚毁了萨狄斯名城,大流士一世闻讯后停止追击斯基泰人而出兵希腊。在希腊的马拉松平原上双方遭遇激战,这便是著名的“马拉松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希腊的雅典人获胜。马拉松一战伊朗损失惨重。伊朗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大流士一世没有正确估计敌方实力。但是他从自己的失败中总结教训,觉得除了要提高伊军的射击技术外,还要增强肉搏白刃战的本领。伊朗人重整旗鼓,等待时机以图再度出征希腊。正在此时,大流士一世驾崩。

大流士一世执政期是古波斯帝国的全盛时期,疆域也最为辽阔——东起印度,西抵亚得里亚海、地中海沿岸和北非,北迄欧洲广袤的俄罗斯草原,南达阿拉伯半岛;几乎把所有西亚和中亚民族以及埃及和阿比西尼亚族均置于伊朗的控制之下。

波斯帝国是一个由众多民族联合组成的国家。它包括了一些希腊属国、埃及、吕底亚、小亚细亚、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古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等国家。大流士一世把整个帝国划分为23个行省,即历史上习称的萨图拉皮亚(希腊语根据古波斯语转化的发音)。而每个萨图拉皮亚的统治者则称萨图拉普(即各行省的省督)。每个民族在各自的地方行政长官的领导下有相对的自由和独立。

大流士一世在统治波斯帝国时改进和健全了武装部队的编制,设立了军区。他创建了一支拥有一万名射手和骑兵的部队。

由于大流士一世实行中央集权统治,要求全国各行省均得与首都相通,各级行政机构需协调一致,上情下达,互通有无。为此,交通联络实是有效统治的一种重要手段。大流士一世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能经常以最快的速度来和各行省进行联系,他建立了快速邮递,修筑了驿道,其中最长的一条是从波斯帝国的中心苏萨一直通到爱琴海边的“御道”,全长2500公里。驿道上每隔一定距离便建一驿站。各驿站均备有传递者和快马值勤。只要传递信一到,此驿站的传递者即可上马出发星夜兼程。据说紧急文件从爱琴海边到波斯帝国王宫只需三天,而在平时一般传递则需九十天的时间才能送到。无怪当时人们传诵道:“波斯王远住巴比伦,爱琴海鲜鱼送上门”。这种驿道的建立除了能使交通运输畅通之外,而且也有军事、经济和文化上的意义。

此外,在大流士当政时,波斯帝国统治者还把尼罗河与红海相挖通,沟通了自地中海到红海的海道。当然,此工程古埃及早在公元前609年便已开始进行了,只是到了大流士一世时才得以完成。

波斯帝国在大流士一世当政时统一了全国的货币,规定了铸币制度,即中央政府有权铸金币,地方诸行省有权铸银币,而各城邦只能铸铜币。当时铸成的金币——“大流克”

以其成色足、分量准而享誉于世。统一币制对于中央控制全国经济以及各地的贸易发展均是有益的。此外,大流士一世还整顿了国家的税收制度,以前各地无固定的税制,他给各行省规定了贡献额,各行省要定期以货币或实物来纳税。

大流士一世当政后,他凭借了伊朗人尚武的传统、对外族文化艺术的敏感以及对外族的科学技术方面知识的利用,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成功。他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所显示出的才能与其先驱居鲁士大帝在军事上所表现出的才能是同样的伟大。大流士一世善于处理与被征服民族之间的关系,常取安抚政策。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在冈比西之后要不是由大流士一世即位的话,那么波斯帝国很可能出现危机,也不可能会有如此辽阔的疆域。

关于大流士一世的功绩由位于克尔曼夏赫城附近的贝希斯敦山上的碑铭可见。该碑铭以“贝希斯敦碑”闻名于世。

共有两块,一大一小,高出地面约100英尺。碑上用不同的楔形文字记载了大流士的赫赫功绩以及重大的历史记录。在该碑文中也第一次出现了古代伊朗人所信奉的至尊神阿胡拉·玛兹达的名字,把他视为是天地宇宙的创始者;认为大流士的所有功绩均是在阿胡拉·玛兹达的帮助下才取得的,并由此登上王位进行统治的。“贝希斯敦”的碑铭实际上乃是古波斯帝国的史实记录。此外在靠近波斯帝国都城——波斯波利斯(伊朗人称为塔赫帖·加穆希德)的纳克希·罗斯坦姆一地所保存的一块碑石上详细记载了大流士一世时臣属诸国的名称。大流士一世的墓穴亦在该地,墓穴上有巨大的崖刻,该崖刻上的大流士一世的王位御座由20多个分别穿着不同服饰(代表各臣服国家)的人所抬着。在崖刻的右上方刻有展翅飞翔的阿胡拉·玛兹达的形象,以此表示大流士一世是受命于天来统治波斯帝国的,在大流士一世御座前还有一座小火坛,这表明了古代波斯人的宗教信仰——拜火教。

大流士一世除了发展经济外,还进行了巨大的宫殿建筑。例如位于波斯波利斯古都的宏伟宫殿遗迹是世界上保留较完整的古建筑群遗迹之一。波斯波利斯宫殿是由大流士决定兴建的,它被建筑在山坡上,工程浩大,建筑宏伟壮观,后为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所毁。至今该宫殿成为伊朗的名胜古迹之一,并配有声光表演等现代化手段来再现古代波斯帝国业绩及亚历山大攻打并焚毁该宫殿的情景,使人有身历其境之感。

大流士改革

存在两个多世纪(公元前558—前330年)的阿黑门尼斯族治理下的波斯帝国,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个一度包括埃及、印度西北部、伊朗、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中亚和欧洲的部分地区的庞大帝国,在很长的时间内保证了发展国际贸易和各族人民文化交流的条件。这个时期形成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以及文化传统,对后来的亚历山大帝国以及希腊化诸国,对伊朗境内后来的国家,都有深远的影响。

当人们谈论古代波斯帝国的历史作用时,必然要提到大流士(约公元前558—前486年)这位显赫一时的国王及其进行的改革。正是这位国王所作的承前启后的改革,奠定了波斯帝国主要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基础。

大流士是在残酷镇压了波斯本部及帝国境内各族人民的起义之后才牢固地掌握波斯国柄的。他汲取了波斯帝国由于没有坚强的国家组织而一度瓦解的历史教训,大概从公元前518年开始,着手进行改革。当时他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怎样处理波斯人内部的关系,其中包括国王和氏族贵族的关系;一是怎样处理波斯人和帝国境内其他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

早在冈比斯当政时期即已开始反对波斯氏族贵族特权的斗争,高墨达起义之后,反对氏族贵族特权的斗争更为坚决。高墨达所进行的改革是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消灭氏族贵族的特权有助于波斯人民摆脱氏族部落制度的羁绊。大流士一上台,立即恢复了波斯氏族贵族的特权,因而激起波斯本部及帝国境内各族人民的起义。大流士在把各种起义镇压下去之后对波斯贵族的政策是,恢复遭到冈比斯和高墨达削弱的氏族贵族的特权,并且竭力加以维护。波斯贵族的特权,在阿黑门尼斯王朝存在的整个时期都得到尊重。大流士采取各种措施,务求使氏族贵族忠于国王。波斯贵族始终是阿黑门尼斯王朝的最忠实、最可靠的支柱,并且一直保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在波斯人官方的传统说法中,居鲁士由于尊重氏族贵族的特权而得到美化,大流士也同样被美化。但是对于侵犯这些特权的冈比斯则加以斥责,说他残忍和发疯。

由大流士确认的波斯氏族贵族在整个帝国内部的统治地位,是阿黑门尼斯王朝社会基础狭窄的原因。国家的一切最重要的军事和行政职务,都操在波斯贵族手中。他们的专横跋扈和横征暴敛,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在处理波斯人和帝国境内其他各族人民的关系方面,大流士的政策是维护全体波斯人的特权地位。在全力维护波斯贵族的特权的同时,他又力图使所有普通的波斯人都忠于国王,成为听命国王、惯于征战的兵士,以便于他镇压反对波斯国王的任何起义。仰仗从帝国境内各族人民那里搜刮来的大量资财,大流士豢养了一支由波斯人组成的有一定战斗力的庞大军队。

大流士改革的首要目的是把一切权力集中到波斯氏族贵族的手中。在居鲁士和冈比斯当政时期,忙于征战的波斯国王,基本上保持被征服地区原有的秩序,让原有的统治者继续统治。而从大流士开始,在各被征服地区的重要军政职务,都派波斯人充任。

脱离原始社会不久的波斯人,在建立国家机构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加强国王权力与保持氏族社会传统之间的矛盾。希罗多德记述的大流士即位前后波斯人中关于政体问题的争论,便是这种矛盾的反映。大流士在尊重氏族贵族特权的同时,也竭力加强自己的权力,建立君主专制统治。他自称是“伟大的王、众王之王,大权独揽。

在很短时间内形成的波斯帝国,地域辽阔,民族成分复杂,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奴隶制发展已有千年甚至更长的历史,而中亚的一些地区却还处在原始游牧阶段。这种情况给波斯人建立国家机构的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但是大流士面对这一情况,作了一些颇见效果的工作。

大流士把全国分成一些大的行政区,史称这种行政区为“行省”,它的希腊文名称的音译为“萨特拉佩伊亚”。

关于波斯帝国的行省数目,说法不一。据希罗多德的记载,计有20个行省,其中包括印度而没有波斯(希罗多德,Ⅲ,89—97)。贝希斯顿铭文中列举了23个,内中有波斯,但缺印度。其他文献中还有另外的说法。学者们认为,希罗多德的记载来源于波斯国王办公厅的正式报道,只是所列举的行省是属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不是属于大流士在位的时候。至于古代波斯文献中的其他说法,那很容易用不同文献出现的时间不同来加以解释。

每个行省由国王任命的总督治理。大流士派波斯人充任总督。总督只拥有民政权力。他的职责是:受理诉讼,征收赋税,保持境内安宁,监督下级官吏。他有权铸造银币和铜币。总督的任期没有明确规定。行省下面可以划分更小的行政区。例如在埃及,依旧保持了诺姆的划分,只是诺姆的首脑改由波斯人充任。在大的行省内部,可以包括原来的若干个国家,可以使原来的统治者继续管理本国的内部事务。例如,从公元前516年起,就没有向犹太派波斯人去当首脑。

至于波斯本部是由总督还是由国王直接治理,现有文献未能提供明确的答案。有的学者认为,严格地说,波斯不是一个行省。由于它不是被征服的,因此它不是处于从属地位。

大流士使行省总督的权力和军权分开。行省的最高军事方面的官员也由国王任命,直接对国王负责。

与在地方设置行省相适应,在中央建立了以国王办公厅为首的庞大管理机构。帝国的行政首府是苏萨。一切政令由苏萨发往各省。帝国境内的各级官员,频繁往返于苏萨和自己任职的地方。

大流士十分关心并务求帝国境内不发生破坏内部安全的事件,不产生分离主义倾向。在行省内部,他使总督和军事首脑相互监督。此外,他还经常派遣名为“国王耳目”的要员巡视各地,预防任何谋反行动的产生。最高的负责监察的官员是“千夫长”。他是国王卫队的司令,又是国王办公厅的首脑。

波斯帝国是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它也靠军队来维持其统治。大流士自然关心军事制度的改革。他把全国分为五个大军区,每个军区辖若干行省。波斯的常备兵包括步兵、骑兵和海军。军队指挥官有千夫长、百夫长、十夫长等。军队的精锐部分由波斯人组成,尤其是1万名“不死队”。

“不死队”的名称来源于它始终保持1万人的员额,缺员时马上补足。在帝国境内,波斯人的主要职业就是当兵。据色诺芬说,波斯“国王颁发奖赏的时候,他首先约请那些在战场上显身扬名的人,因为如果没有人保卫土地,耕种多少亩土地都是没有用的”。

除了由波斯人组成的军队,大流士还广泛使用由各被征服民族的成员组成的军队。在一般情况下,不让本省人在当地驻防。从埃及南部埃列丰提纳岛出土的文件便是这方面的明证。这个岛上的驻军主要由犹太人组成,波斯人数量不大。各地驻军的最高指挥官均由波斯人担任。除了波斯人、米底人、巴克特里亚人等东部伊朗人在军队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关于波斯军队的人数,没有确切的数字。

为了密切中央与各地的联系,为了保证军队的迅速调动,大流士继承并发展了亚述人修筑道路、设置驿站的制度。公元前5世纪中叶在波斯帝国境内作过广泛旅行的希罗多德,对波斯人的良好道路作了细致的描写。最长最著名的驿道是从小亚的以弗所至苏萨的一条路,被称为“御道”,全长约2470公里。驿道沿途每隔约25公里设一驿站,其中备有信使和马匹。一旦有事,像接力赛跑一样一站一站地飞快传递。由于不断更换信使和马匹,每天可行约300公里。

为了保证驿道畅通和商旅安全,沿途都派有军队把守。各省总督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保证驿道的安全。在驿道上各个相隔一日路程的驿站中设有国王的仓库,负责向信使和因公务而在路途中的官员发放口粮。出土了一些有关波斯驿站的有趣文物。例如,一个装公文的皮袋中装有埃及总督阿尔沙马的一些信。

大流士在经济方面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整顿税收制度,以保证波斯人对各被征服地区的长期而稳定的剥削。

在居鲁士和冈比斯当政时期,来不及建立根据帝国境内各地的经济情况确定的固定的税收制度。据希罗多德说,当时有的地方纳税,有的地方交纳礼物。大约公元前518年,大流士建立了新的税收制度。他规定,按照丈量土地和土地肥沃程度确定税额,用白银交付,只是印度每年要交纳金砂360塔兰特。希罗多德列举了各个行省交纳的税额:巴比伦和亚述一起作为一个行省,每年交1000塔兰特;埃及和利比亚等每年交700塔兰特,最少的是由萨塔基迪亚人等组成的一个行省,每年交170塔兰特。各个行省合计,每年共交纳白银14560塔兰特(其中包括印度的360塔兰特金砂折算成的4680塔兰特白银,这里所用的计算单位是优卑亚制的塔兰特)。据折算,全部税款约为白银400多吨。各级行政官员,从行省总督直到乡村头人,都要负责收税。处于边远地区未划入行省的阿拉伯人、埃塞俄比亚人、科尔希人等则要交“礼物”(黄金、象牙、香料等等)。

据希罗多德说,波斯人不纳税(Ⅲ,97)。有的学者认为,这大概只是指波斯人不交用金钱支付的税。实际上,他们既要供养过往的军队,又要向国王赠送礼物。

大流士所定税额不算太重,但是收税官员的恣意横行,往往使纳税人痛苦不堪。供养过往的军队便是他们的一项非常沉重的负担。

大流士在经济方面的另一项重要措施是统一全帝国的货币铸造制度。他规定,只有波斯国王有权铸造金币,各地只能铸造银币和铜币。他所铸造的金币称为“大流克”,重8.42克。这种金币成色足,重量准确,因而广为流行。有的学者认为,“大流克”这个名称,可能是从古波斯文“黄金”一词演化而来,并非源于国王的名字。

关于包括大流士在内的阿黑门尼斯王朝的历代国王的宗教政策,学术界有种种不同意见。我们认为,这样的说法是比较正确的,即波斯帝国境内不存在某种被奉为国教的宗教,也就谈不到用伊朗的琐罗亚斯德教取代各被征服地区各族人民信奉的种种不同的宗教。虽然在高墨达起义过程中有过宗教方面的斗争,但在起义遭到镇压之后,大流士的宗教政策与居鲁士以及冈比斯的宗教政策并无本质区别。他们的共同之处是:既信奉波斯人的神,又信奉其他各族人民的神,对两者都祭祀。同时,他们要适当限制僧侣的势力,不使各个神庙拥有的经济力量过于强大。对于大流士说来,经过琐罗亚斯德改革的拜火教有利于他加强王权,因此他奉祀阿胡拉·马兹达为最高神珝。不过,这决不意味着他排斥其他的神,排斥其他的宗教。有趣的是,不久前在苏萨出土了一尊大流士的雕像,他被塑造成埃及的阿杜姆神的模样,但是身着波斯装。

大流士所制定的各种制度,就其基本点而言,一直实行到波斯帝国死亡之日。当然,不可避免的是,随着客观情况的改变,有过局部的变化。

第二卷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影响世界历史的大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影响世界历史的大事
上一章下一章

古波斯帝国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