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名利场(下册)》(31)

第六十九章《名利场(下册)》(31)

有人出生,有人结婚,有人去世

蓓基本来有心帮助都宾,使有情人能够遂心如意,可是究竟用什么计策,她却没有说出来。反正她对于别人的幸福都不如对于自己的前途那么关心。眼前有许多需要考虑的切身问题,比都宾少佐一生的快乐重要很多。

她忽然来到舒服的环境里,连自己也觉得突兀。现在她身边有的是朋友,对她非常体贴。四周围这种仁厚老实的好人,她已经好些时候没有接触过了。她对流浪生活很习惯,一则因为天性好动,二则也是出于不得已。话虽这么说,她有时候也很希望能够休息一下。哪怕是最不怕艰苦的阿拉伯人,惯会骑在骆驼背上在沙漠里奔驰,有时也爱在水草旁边枣树底下歇脚,或是进城逛逛市场,在澡堂里洗洗澡提提神,到教堂里做做祷告,然后再出外去干抢家劫舍的营生。同样的,蓓基一向被放逐在外面,现在住到乔斯的篷帐里面吃他的比劳[138],觉得真是高兴。她拴好了马,放下兵器,怪受用的在他火旁边取暖。经过了漂泊不定的生涯,一旦安定下来,真有说不出的恬静愉快。

她自己觉得满意,便努力巴结这家子所有的人。讲到讨好别人这项本事,我们都知道她出人头地的能干。她和乔斯在大象旅社阁楼上谈了一席话,便哄得他回心转意了好些。她住下不到一星期,那印度官儿已经成了她忠心的奴才,发狂似的爱她。爱米丽亚比不上蓓基有趣,乔斯和她在一起的时候,吃过饭之后照规矩总得打个盹儿。利蓓加一来,他宁可不睡了,常常坐着敞车和她一同出去兜风,并且特地找些寻欢作乐的由头,为她请了好几次客。

代理公使铁泼窝姆本来恶毒毒的说蓓基的坏话,自从到乔斯家里吃过一餐饭之后,天天来拜访她。可怜的爱米向来不大说话,都宾走后,更加怏怏不乐,寡言罕语,因此这位高她一等的仙子一到,大家简直把她忘了。法国公使对于蓓基倾倒的程度,竟也不比他的英国对手差什么。至于德国的太太们呢,本来没有什么谨严的道德观念,对于英国人尤其另眼相看,所以瞧着奥斯本太太可爱的朋友那么机智聪明,都非常喜欢。蓓基虽然没有要求进宫,可是大公爵和他夫人听说她妩媚动人,很想见见她。后来大家知道她出身高贵,属于英国的旧世家,她丈夫是禁卫军里的上校,又是某某岛的总督大人;他们夫妻因为小事情不和,所以分居。在英国,大家仍旧看《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的《选择的亲和力》也被公认为对于身心有益的读物,在这样的国内,夫妻分居算不了什么,所以公国里最高尚的人士都愿意招待她。太太们从前对爱米丽亚十分亲热,发誓始终如一的爱她;现在她们见了蓓基,更密切了一层,更愿意给她这些无上的好处。这些单纯的德国人对于爱情和自由的看法是约克郡和索默塞脱郡的老实人所不懂的。在德国好些文明的城市里,居民的见解很通达,他们认为一个女人尽管离过好几次婚,可是在社会上的地位却一点不受影响。乔斯自从自立门户之后,家里的气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愉快。这全是利蓓加的功劳。她唱歌弹琴,有说有笑,会说两三国语言,把所有的人都引到家里来,并且使乔斯相信本地上流人士所以爱同他们往来,都是因为他善于应酬,口角俏皮的缘故。

爱米现在在家里什么事都不能作主,只有付账的时候才去向她要钱。可是蓓基不久就想出法子来讨好她安慰她。她不断的和爱米讲到都宾给撵走的事情,毫不顾忌的称赞他是个人品高贵的君子,表示十分佩服他,而且责备爱米对他太不近人情。爱米为自己辩护,说她不过是遵照基督教的教义行事,又说一个女人应该从一而终,她既然侥幸嫁过像天神一般的好丈夫,无论如何不愿意再嫁了。话虽这么说,蓓基称赞少佐,她听了一些不生气,蓓基爱夸他多少回都没有关系。不但如此,她自己常常把话题转到都宾身上,一天不下二十来次。

讨好乔杰和佣人们是不难的。上面已经说过,爱米丽亚的贴身女佣人全心全意赞赏慷慨大度的都宾少佐。起先她讨厌蓓基,怪她离间了少佐和女主人,可是后来看见她那么佩服少佐,为他辩护的时候口气那么热烈,气也平了。每逢请客以后,两位太太晚上在一处相聚,配恩小姐给她们刷头发(一位太太是淡黄头发,另外一位是软软的栗色头发)——配恩小姐一面刷,一面总为那位亲爱的好先生都宾少佐说几句好话。爱米丽亚听了并不着恼,就好像她听见利蓓加夸奖他不觉得生气一样。她催着乔治经常写信给他,而且总不忘记叫他在信后写上妈妈嘱笔问候等等字样。到晚上她望望丈夫的遗像,觉得它不再责备自己。现在威廉走掉之后,说不定她反而有些怨怪它的意思。

爱米不顾一切的牺牲了自己之后,心上很不快活。她精神恍惚,不言不语,情绪非常不安,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家里人从来没有看见她脾气那么大。渐渐的她脸色青白,身上老是不快。她时常挑了几支歌儿自己弹唱,全是少佐以前喜欢听的——威勃所作的温馨的情歌《虽不是独自一个儿,我也寂寞》就是其中之一。小姐们啊,由此可见你们的前辈虽然老派,也知道怎么恋爱,怎么唱歌,那时候你们还没有出世呢。到傍晚,她在朦朦胧胧的客厅里唱歌,往往唱到一半,忽然停下来走到隔壁屋子里,想来总是瞧着丈夫的遗像找安慰去了。

都宾走了之后,还留下几本书,里面写着他的名字。一本是德文字典,空白页上写了“第××联队威廉·都宾”,一本是旅行指南,上面有他姓名的第一个字母,此外还有一两本别的书,都给爱米收起来搁在她卧房里的柜子上。这衣柜正在两个乔治的肖像底下,上面摆着她的针线盒子、小书台、《圣经》、圣书。少佐临走的时候忘了把手套带去,后来乔杰在他妈妈书台里找东西,发现这副手套给整整齐齐的叠好了藏在大家所说的“秘密抽屉”里。这也是事实。

爱米不喜欢应酬,心绪又不好,夏天傍晚唯一的消遣就是和乔杰出去散步,一直走得老远,把利蓓加撇在家里陪着乔斯先生。娘儿两个老是谈起少佐,妈妈的口气叫那孩子忍不住微笑。她告诉乔杰说她觉得威廉少佐是全世界最好、最温和、最慈厚、最勇敢同时又是最谦虚的人。她反复告诉他,说他们现在的一切,都是这位好朋友的恩赐,他们穷愁交逼的时候,全靠他照应;别人不理睬他们的时候,也亏他帮助。她说少佐的同事没一个不佩服他,虽然他本人从来不提到自己的功绩;乔杰的父亲最相信他,他从小到大,都亏得好威廉看顾他。爱米说:“你爸爸小时候常常告诉我说他们学校里有个恶霸欺负他,幸而有威廉保护着才没有吃亏。从那天起,他们两个就做了好朋友,一直到你亲爱的爸爸打仗死去为止。”

乔杰说:“都宾有没有把害死爸爸的敌人杀掉呢?我想他准已经把他弄死了,反正如果他把那人拿住以后,决不饶他,是不是,妈妈?将来我进了军队,我跟那些法国人誓不两立!这是我的话。”

娘儿两个这样谈体己,一谈就是好些时候。心地单纯的女人把孩子当作心腹朋友。他呢,跟一切深知威廉的人一般,非常喜欢他。

顺便再说一句。蓓基太太在待人多情多义这方面不甘后人,在卧房里也挂起一张肖像来。许多人看见了都觉得又纳闷又好笑。肖像上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朋友乔斯。他见蓓基屋里挂了自己的肖像,心中大喜。这小女人最初住到赛特笠家里来的时候,只带了一只旧得不像样的小箱子,后来的大箱子和纸盒子也破烂不堪。大概她觉得很不好意思,便时常谈起她留在莱比锡的行李,仿佛这些东西非常贵重,总说要想法把它们运来才好。我的孩子,如果出门旅行的人身边没有行李,而不断的跟你谈起他的行李怎么讲究,千万小心在意。这个人十分之九是个骗子。

乔斯和爱米都不懂得这重要的公理。蓓基的没现形的箱子里究竟是不是真有许多漂亮的衣服,他们并不放在心上。可是她眼前的衣着非常破旧,爱米只好把自己的供给她用,或是带她到本城最好的衣装店里去添置新衣服。我可以肯定的说一句,现在她不穿撕破领子的衣服了,也没有肩膀那里拖一块挂一块的褪色绸衫子了。环境一变,蓓基少不得把自己的习惯也改掉些。胭脂瓶暂时给藏了起来,另外一种习以为常的刺激也只能放弃,或者只能私底下享受一下,譬如像爱米娘儿俩夏天傍晚出去散步,有乔斯劝着,她才喝些搀水的白酒。她并不放量痛饮;他家的向导,那混蛋的基希,就不同了,老是尽着肚子灌,简直离不开酒瓶子,而且一开了头就闹不清自己喝过多少。有的时候他发觉乔斯先生的哥涅克酒消缴得那么快,连自己也觉得糊涂。好了,好了,这些话叫人怪不好意思的,反正蓓基自从进了上等人家之后,一定没有以前喝得那么多。

形容得天花乱坠的箱子终久从莱比锡来了,一共有三只,既不华丽,也不怎么大,而且蓓基似乎并没有从箱子里拿出什么衣服首饰来用。一只箱子里装了许多纸张文件,——以前罗登·克劳莱发狠搜查蓓基的私房钱,抄的就是这一个箱子。她嬉皮笑脸的从这个箱子里拿出一张肖像钉在墙上,叫乔斯来看。这是一张铅笔画,画着一位先生,两腮帮子涂得红粉粉的非常好看。他骑在大象身上,远处有几棵椰子树和一座塔,正是东方的景色。

乔斯叫道:“求老天保佑我的灵魂吧!这是我的画像!”这正是他的像,画得又年轻又俊美,上身穿着一件黄布衣服,还是一八〇四年的款式。这幅肖像从前一向挂在勒塞尔广场老房子里。

蓓基感动得声音发抖,说道:“是我把它买下来的。那时候我去看看到底有没有法子帮忙我的好朋友们。我一直把这幅画儿好好藏着——我以后也要把它好好藏着。”

乔斯脸上说不出的高兴得意,说:“真的?你真的为我才看重它吗?”

蓓基道:“你明明知道我心里的确是这样。可是何必多说,何必多想,何必回顾往事呢?现在已经来不及了。”

那天晚上的谈话,乔斯听来真觉得滋味无穷。爱米回家的时候又疲倦又委顿,立刻上床睡觉,只剩乔斯跟他美貌的客人对坐谈心,彼此谈得很畅快。他妹妹在隔壁躺着睡不着,听得利蓓加把一八一五年流行的歌曲唱给乔斯听。当晚乔斯和爱米丽亚一样,也睡不着,真是希罕事儿。

当下已到六月,正是伦敦最热闹的时候。乔斯每天把《加里涅尼》报上的新闻细细看一遍,早饭的时候挑几段读给太太们听。这份天下无双的报纸真是国外旅行者的好伴侣,上面每星期都登载着军队调动的详细消息。乔斯也算在军队里混过的,所以对于这种消息特别关心。有一回他念道:“第××联队士兵回国。格拉芙生特六月二十日电:英勇的第××联队士兵今晨乘东印度商船拉姆轻特号抵达此地,船上共计军官十四人,兵士一百三十二人。第××联队曾经参加滑铁卢大战,为国增光,一年后外调,在缅甸战役又大显身手,迄今已有十四年未曾回国。久经战阵的统领麦格尔·奥多爵士已在昨日登陆。同行的除奥多夫人和爵士的妹妹奥多小姐之外,有波斯基上尉、斯德卜尔上尉、马克洛上尉、玛洛内上尉、斯密士中尉、琼斯中尉、汤姆生中尉、茀·托母森中尉、赫格思少尉、格拉弟少尉。勇士们上岸的时候,乐队奏出国歌,观者欢声雷动,一路送他们到伟德饭店进餐。伟德饭店为招待各位卫国英雄起见,特备上等筵席,酒菜十分丰盛。进餐时群众继续在外面热烈欢呼。奥多上校和奥多夫人特地出席到阳台上,举杯满饮伟德饭店最贵重的红酒祝群众‘身体健康’。”

又有一次,乔斯读出一段简短的新闻,说是都宾少佐已经到达契顿姆,重新回到第××联队里原有的岗位上。后来他又读到下级骑士麦格尔·奥多爵士,奥多爵士夫人,以及葛萝薇娜·奥多小姐进宫觐见的情形。奥多夫人的引见人是葛兰曼洛内的玛洛哀·玛洛内太太,奥多小姐的就是奥多夫人。这项消息刊登出来不久,都宾的名字就在陆军少将的名单上出现。原来铁泊托夫老将军在第××联队从玛德拉斯回国的时候死在半路。军队回国以后,国王特将麦格尔·奥多上校升为陆军中将,并且下旨任命他为团长总指挥,正式统带向来在他属下的出众的士兵。

关于这些事情,爱米丽亚已经听说过一点儿。乔治和他保护人之间信来信去,一直没有间断。威廉离开之后,甚至于还写过一两封信给爱米丽亚本人,可是口气老实不客气的冷淡,因此这一回轮到可怜的女人心里气馁,觉得已经失去了控制威廉的力量。正是他说的,他如今是自由身子了。威廉离开了她,又叫她心酸。她想到以前他一次又一次的替自己当差,不知帮了多少忙,而且对自己又尊重又体贴;这一切都涌到眼前,日日夜夜使她不得安宁。她依照向来的习惯,暗底下难过,想起从前把他的爱情不当一回事,现在才明白这种感情的纯洁和美丽。只怪自己不好,轻轻扔掉了这样的珍宝。

威廉的爱情真的死了,消耗尽了。他心里觉得自己对她的爱情已经一去不返,而且以后也不可能重新爱她。多少年来他忠忠心心献给她的一片痴情给她扔在地下摔得粉碎,即使修补起来,裂痕总在,爱米丽亚太轻率,太霸道,生生的把它糟蹋了。威廉反复寻思道:“只怪我痴心妄想,一味自己哄自己。如果她值得我这么爱她,一定早已报答我的真情。这都是我心地糊涂,才会误到如今。人生一辈子,不就是一错再错的错下去吗?就算我赢得了她的爱情,看来也会立刻从迷梦中醒过来。何必灰心丧气,因为失败而觉得害臊呢?”他仔细咀嚼半生追求爱米丽亚的过程,越想得透,就越看得穿,明白自己受了骗。他说:“还是回去干我的老本行吧!天既然派我过那种生活,我就好好的尽我的本分。我的任务就是督促新来的弟兄们把制服上的钮扣擦亮,教导军曹们把账目记清。我以后在大饭堂吃饭,听那苏格兰医生讲故事。到我年老力衰的时候,就领个半俸告老,我的老妹妹们嘴碎,正好骂骂我。正像《华伦斯坦》[139]里的女孩子说的:‘我曾经恋爱过,也领略过人生。’这会儿可觉得累了。茀兰西斯,把账付了,给我拿一支雪茄烟来。再看看今儿晚上有什么戏。明天咱们乘‘巴达维埃’号过海。”他一面在罗脱达姆的旅馆里踱来踱去,一面说了上面的一篇话,可是茀兰西斯听见的却只有最后的两句。“巴达维埃”号邮船泊在船坞里,当初出国的时候,他和爱米同坐在那艘船的后甲板上,大家欢天喜地;现在他还看得见那块地方。他想:克劳莱的女人不知道究竟有什么话跟我说?管它!明天我们就动身过海,回英国,回家,回本行!

一过六月,本浦聂格尔的贵族按照德国的风俗,分散到许多矿泉浴场去避暑。他们喝矿水,骑驴子,如果又有钱又有兴致,还可以上赌场赌钱。他们成群结队的去吃客饭,吃得狼吞虎咽。一夏天就这样闲闲散散的过去。英国外交官有的到托百利兹,有的上基新根。他们的法国对头也关了公使馆匆匆忙忙的住到他们最喜欢的特·刚大道去。大公爵一家到温泉避暑,或是住在猎屋里过夏。凡是有资格自称上流人物的,没一个留在本国。御医冯·格劳白先生和他的男爵夫人少不得也跟着大伙儿一起走。上温泉避暑的时候,医生的收入最多,可算是一面干正经,一面寻欢作乐。他经常避暑都到奥斯当。那边德国人多,医生和他太太又可以洗海澡。

那怪有趣的病人乔斯现在成了他最靠得住的一头奶牛。医生对乔斯说,他自己身子不结实,他可怜的妹妹更是虚弱的厉害,两个人都应该休养。这样一说,就毫不费力的打动了乔斯,把他带着一同到那可厌的海口去过夏天。爱米无可无不可,不管到哪里都行。乔杰听得有机会旅行,高兴得直跳。蓓基当然也跟着一起走,在乔斯新买的大马车里占了第四个位子。两个佣人坐在马车外面的座位上。蓓基想到在奥斯当可能遇见的熟人,心里大概有些不安,害怕这些人会散播不好听的谣言。她想:管它呢!反正她有能耐,站得定脚跟。现在乔斯是拿得稳的,除非是疾风暴雨般的大变卦才拆得开他们俩。自从那幅画像挂出来之后,他就掉在她手掌心里了。蓓基把她的一幅大像拿下来藏在许多年以前爱米丽亚送给她的小箱子里。爱米也把两幅天神的真容收拾起来,一家人都来到奥斯当,租了一宅又贵又不舒服的房子住下来。

爱米丽亚开始在温泉里洗澡,尽量利用温泉来恢复健康。她和蓓基一同进出。蓓基碰见的老相识不下几十个,大家不睬她,爱米丽亚反正不认得他们,根本不知道她选中的好伴侣受到怎样的怠慢。蓓基觉得不好把实情告诉给她听,让她蒙在鼓里。

罗登·克劳莱太太有几个朋友倒是很愿意跟她来往,——说不定她本人却有些嫌他们。这些人里面有楼德少佐(目前不属于任何部队)和以前在火枪营任职的卢克上尉。他们两个差不多天天站在堤岸上,一面抽烟,一面光着眼看女人。不久他们踏进了乔瑟夫·赛特笠先生高尚的圈子里。赛特笠先生十分好客,他们便常在他家吃饭。事实上他们根本不容许主人拒客,不管蓓基在家不在家,自己冲到屋里,闯进奥斯本太太的客厅,衣服上和胡子上的香水味儿熏得满屋都是。他们管乔斯叫“老家伙”,占住了他的饭桌子嘻嘻哈哈的喝酒,一坐就是好半天。

乔杰不喜欢这些人。他问道:“他们说的话我不懂。昨天我听见少佐对克劳莱太太说:‘蓓基,你把那老家伙一个人霸占了可不行啊。咱们把骰子拿进屋吧。要不,有什么咱们对半分。’妈妈,少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爱米说:“少佐!他也配叫少佐!这些话我也不懂。”她一看见他和他的朋友,心里说不出多少害怕和嫌恶。他们嘴里嘈着醉话奉承她,隔着饭桌子乜斜着眼睛色眯眯的看她。上尉向着她动手动脚,慌得她心里作恶。若是乔杰不在身旁,她从来不肯露脸。

说句公平话,这两个人来他们家的时候,利蓓加从来不让爱米丽亚独自陪客。少佐也是单身,赌神罚誓说要把她弄到手。两个恶棍都馋涎这个不懂世事的女人,相争不下,在她自己的桌子上赌赛,把她作赌注。她虽然不知道两个坏蛋背地里怎么算计她,可是见了他们就害怕,战战兢兢的只想逃走。

她苦苦央求乔斯赶快离开当地。可是他不肯。他行动迟慢,离不开医生,说不定还受另外一个人的牵制。反正蓓基并不着急要回英国。

最后爱米狠下心不顾一切冒了一个大险。她写了一封信给海外的一个朋友。关于这件事她对家里的人一个字不提,把信藏在披肩下面走到邮局寄出去。乔杰去接她的时候看见她两腮通红,样子很激动。她吻了乔杰,那天晚上一直守着他。散步回家之后,她就留在卧房里没有出来。蓓基以为是楼德少佐和那上尉把她吓着了。

蓓基自己肚里思忖道:“她不应该留在这儿。这小糊涂虫!她非得离开这儿不可。他那个没脑子的丈夫,死了十五年了,(死了也是活该!)她还在哼哼唧唧的舍不得他。这两个男人是不能嫁的。楼德太坏了。不行,还是叫她嫁给那竹子拐棍儿吧。今天晚上我就得把这件事办好。”

蓓基端了一杯茶到爱米丽亚的房里,看见她愁眉苦脸的瞧着两幅画像,仿佛是坐立不安的样子。她放下茶杯。

爱米丽亚说:“谢谢你。”

蓓基在爱米面前来回踱步,一半轻蔑一半怜惜的瞧着她说道:“爱米丽亚,听我说,我想跟你谈谈。你得离开这儿才好。这些人太混帐,你不能跟他们在一起。我不愿意看见他们折磨你。如果你再不走的话,他们就该侮辱你了。告诉你吧,他们都是流氓,应该进监牢的。至于我怎么认得他们的话,你不必管。我是什么人都认识的。乔斯不能保护你。他太无能,自己都需要别人来保护。你跟手里抱着的奶娃娃一样,哪儿配在外面混!你还是赶快结婚吧,要不然你和你那宝贝儿子准遭殃。傻瓜,你非有个丈夫不行。有一位百里挑一的君子人已经再三向你求婚,而你却回绝了他。你这糊涂、没心肝、没天良的小东西!”

爱米丽亚为自己辩护道:“我——我也很想答应他。这是真话,利蓓加。可是我忘不了——”她抬头看看画像,代替了说话。

蓓基嚷道:“忘不了他!他是个自私自利的骗子,土头土脑下流没教养的纨袴子弟,是个草包,是个蠢东西,又没有脑子,又没有心肝,又不懂规矩!他压根儿不配和你那拿竹子拐棍儿的朋友相提并论,等于你不配跟伊丽莎白女王相提并论一样。什么呀,他对你早就腻味了。要不是都宾逼着他履行婚约,他准会丢了你。这话是他自己对我说的。他向来没爱过你,几次三番在我面前拿你取笑。你们结婚以后一个星期,他就跟我谈情说爱。”

爱米丽亚霍的坐起来嚷道:“你胡说!你胡说!利蓓加。”

蓓基的好脾气叫人看着冒火。她从腰带底下掏出一张小纸,打开之后扔在爱米身上,说道:“你这傻瓜,瞧瞧这个吧。你认得出他的笔迹。这是他写给我的,要我跟他一起私奔。这还是他给打死的前一天当着你的面给我的呢。他死也是活该!”

爱米没有听见她的话。她正在看那封信——原来就是里却蒙公爵夫人开跳舞会的那天晚上乔治藏在花球里递给蓓基的便条。蓓基说的不错,糊涂的小伙子果然约她私奔。

爱米低下头哭起来——这恐怕是她在这本小说里面最后一次伤心落泪。她把头越垂越低,抬起手来遮着眼睛哭了一会儿,让郁结在心里的感情奔放发泄,蓓基站在旁边瞧着她。谁能够揣摩这些泪珠儿的含意呢?谁能够断定它们是苦是甜呢?她是不是因为崇拜了一辈子的偶像现在倒坍下来滚在脚边给摔得粉碎而伤心呢?还是因为丈夫小看她的痴情而气愤呢?还是因为世俗礼仪所竖起的障碍已经去除,可以得到一种新的、真正的感情而欣喜呢?她想:“现在我可以全心全意的爱他了。只要他肯原谅我,给我机会补过,我一定掏出心来爱他。”我想在她温柔的心里,这种感情一定淹没了其他许多使它激动的感情。

出于蓓基意料之外,她只哭了一会儿。蓓基吻着她,用好言好语安慰她。这样慈悲的行为,在蓓基是少有的。她把爱米当作小孩子,拍拍她的头,说道:“咱们现在拿出墨水和笔来,写信叫他立刻回来。”

爱米满脸通红,答道:“我——我今天早上已经写信给他了。”蓓基听说,尖声大笑起来。她用萝茜娜[140]的词句唱道:“这里有一封信!”屋子里上下都听得见她的刺耳的歌声。

这件事情过去两天之后,爱米丽亚一早起来。外面路上风风雨雨,她一夜没有好睡,耳朵听着大风怒号,心里想着在陆上水上的行人该多么可怜。话虽如此说,她仍旧再三要和乔杰一起散步到堤岸上去。她在那儿来回的踱着,让雨水淋在脸上,眼光越过汹涌奔腾、向岸上冲击得浪花四溅的波涛,向西望着黑沉沉的水平线。两个人都不大开口,孩子偶然对他怯生生的同伴说几句话,表示对她同情,给她保护。

爱米说:“我希望他不要挑这样坏的天气过海。”

孩子答道:“我跟你打赌,十分之九他会来的。妈妈,你看,那是汽船的黑烟。”这个信号果真出现了。

虽然汽船向这边行驶,他也许不在船上呢?说不定他没有收到信,说不定他不高兴回来呢?爱米的心里有千百样的恐惧在七上八下,翻翻滚滚的像正在向堤岸奔腾的波浪。

跟着黑烟,船身也出现了。乔杰有一架很花哨的望远镜,他拿起来很熟练的从望远镜里找着了汽船。他看见那船越驶越近,在浪里一起一伏的颠簸,很内行的批评了几句。码头上扯起旗子,报告有一艘英国汽船将要靠岸。那小旗子上升的时候簌簌的抖——我想爱米的一颗心也跟它一样簌簌的抖。

爱米想法在乔杰后面从望远镜里张望,可是什么也看不清,只看见一块黑影在眼前一起一伏。

乔杰把望远镜拿回去细细的向汽船看着。他说:“瞧它颠簸的多厉害!我看见一个浪头砰的打在船头上。甲板上除了舵手之外只有两个别的人。一个人躺在那儿。还有一个人——穿了一件大衣——还有——好哇!他正是都宾!”他收起望远镜,一把搂着母亲的脖子。至于那位太太呢,我们只能借用大家爱好的那位诗人的话来说:她“喜欢得落泪”了。[141]她心里知道船上的人准是威廉。难道还能是别的人不成?她刚才说什么希望他不要来的话全是装腔。他当然会来。除了赶回来之外他还有什么别的路走?她知道他会回来的。

汽船驶得很快,越来越近。他们到码头上船只靠岸的地方去迎接它的时候,爱米的两条腿软绵绵的跑也跑不动。她恨不得就地跪下来感谢上天。她想:“啊,今后得一辈子感谢天恩才对!”天气那么坏,船靠岸的时候周围一个看热闹的闲人都没有,连等着照看船上那几个旅客的管理员也不见。乔杰那不长进的小子也溜掉了。穿红里子旧大衣的先生上岸的时候,旁边没一个人看见当时发生的事情。大致的情形是这样的——

一位戴白帽子围白披肩的太太,身上滴滴答答的淌着雨水,张开两臂,一直向他走去。一眨眼的功夫,她就给卷在他的大衣褶裥里面,用尽力气吻他的手。他另外一只手大概一面要扶着她防她跌倒,一面又要紧紧搂着她。她的头只到他胸口。她嘴里喃喃呐呐,说什么原谅——亲爱的威廉——亲爱的,最亲爱的,最最亲爱的朋友——吻我,吻我,吻我——这等等的话。大衣底下的情形真是荒谬得不成话。

爱米从大衣底下走出来的时候,一手还紧紧攥着威廉的手,一面抬起头看着他。他脸上有深情,怜悯,也有伤感的成分。她懂得他的责备,把头低了。

他说:“亲爱的爱米丽亚,你早该来叫我回来了。”

“你从此不走了吗,威廉?”

“从此不走了,”说着,他重新把亲爱的小人儿搂在胸口。

他们走出海关的时候,乔杰向他们冲过来,一面从望远镜里看着他们,一面大笑着表示欢迎。他在他们两人旁边手舞足蹈,做出种种滑稽顽皮的把戏,一路把他们引到家里。乔斯还没有起身,蓓基也不露脸,只在百叶窗后面看着他们。乔杰跑去吩咐厨房里预备早饭。爱米自己的帽子和披肩已经给配恩小姐拿到过道里去,现在上前来帮忙解开威廉大衣上的搭扣——如果你不反对,咱们还是跟着乔杰去给上校预备早饭吧。船已经泊岸。想望了一辈子的宝贝已经到手。小鸟儿终究飞进来了。它的头枕着他的肩膀,张开颤抖的翅膀,依依地偎在他的胸口。这是他十八年来日夜盼望的,苦苦思慕的酬报;现在已经得到了。这就是顶峰,就是终点,就是最后的一页。再见了,上校。愿天保佑你,忠厚的威廉!再见了,亲爱的爱米丽亚!你这柔弱的寄生藤啊,愿你绕着粗壮坚实的老橡树重新抽出绿叶子来!

利蓓加呢,也许是有些内疚,觉得自己对不起心地忠厚、头脑简单的爱米,她有生以来第一个恩人,也许是嫌这些多情的场面太肉麻,总之,她认为在这次纠葛里已经尽了本分,从此没有去见都宾上校和他太太。她动身到白吕吉恩去,说是有要紧事情得办理。婚礼举行的时候,只有乔杰和他舅舅在场。这以后,乔杰和父母在一起团聚,蓓基太太重新回来安慰那寂寞的单身汉子,乔瑟夫·赛特笠。她说她过几天就要走的。乔斯表示宁可在欧洲住下去,不愿意和妹夫妹妹并家。

爱米想起自己总算在看见乔治那封信以前已经写信她丈夫,心上很安慰。威廉说:“我老早知道这件事。可是我怎么能够利用这样的手段,叫那可怜家伙身后的名誉受累呢?也就是为这个原因,我听了你的话心里真是难受——”

爱米嚷道:“再别提那天的话儿了!”她的样子那么谦虚,那么懊丧,威廉便把话锋转到葛萝薇娜和佩琪·奥多那亲爱的老太太身上去。爱米信到的一天,他正和这两个女人坐在一起。他笑道:“如果你不来叫我的话,谁也断不定葛萝薇娜将来姓什么。”

现在她的姓名是葛萝薇娜·波斯基,也就是波斯基少佐太太。她打定主意,只嫁部队里的军官;波斯基的第一个妻子一死,她就嫁了他。奥多太太对于部队的感情也很深厚。她说如果密克有个三长两短,她准会回来在其余的军官里面挑一个丈夫。可是中将身体健得很。他住在奥多镇,养着一群猎狗,排场很阔。除掉他的邻居霍加抵堡的霍加抵之外,区里没人比得上他的地位。奥多夫人仍旧跳急步舞,副省长上次开跳舞会的时候,她还再三要和管马大臣比赛谁的气长。她和葛萝薇娜都说都宾对待葛萝薇娜太不应该。幸而有波斯基凑上来,葛萝薇娜才有了安慰。奥多太太收到一块从巴黎寄去的美丽的包头布,气也平了。

都宾上校结婚以后立刻退休,此后在汉泊郡离开女王的克劳莱不远的地方租了一宅漂亮的房子住下来。自从改革议案通过之后,毕脱爵士一家一直住在乡下过日子。从男爵在国会的两个议员席都已经失去,加爵是没有希望的了。经过这次灾难,他手头拮据,总是无精打彩的,身体也不好,时常预言英帝国不久便会垮台。

吉恩夫人和都宾太太成了极好的朋友。克劳莱大厦和上校的常绿庐之间(这房子是向他的朋友邦笃少佐租来的,目前邦笃和他一家都在外国)——克劳莱大厦和常绿庐之间马车来,马车去,来往得很频繁。吉恩夫人是都宾太太女儿的教母,小女孩儿就用了她的名字。执行洗礼的就是詹姆士·克劳莱牧师,自从他爹死后,由他接手做了本区的牧师。乔治和罗登这两个小后生交情很深,两个人在假期里一块儿打猎骑射,后来读大学,也是进的剑桥同一个学校。他们当然都爱上了吉恩夫人的女儿,两人争风吃醋。两个太太心坎儿上老早有个打算,要把小姐和乔治结为夫妇,不过我听说克劳莱小姐本人倒是对于堂哥哥更有意。

两家都不提起克劳莱太太的名字。他们对她的事缄口不言是有原因的。因为不论乔斯·赛特笠到哪里,她总跟着走。那着了迷的乔斯彻头彻尾成了她的奴隶。上校的律师告诉他说他大舅子保了一大笔人寿险,看来他正在筹款子还债。他向东印度公司请了长假,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

爱米丽亚听见他保寿险的消息,十分放心不下,求她丈夫到布鲁塞尔去看看乔斯,查个明白。上校离家出国的时候很不愿意,一则他正在聚精会神的写《旁遮普历史》[142](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写完),二则他心爱的小女儿出水痘刚痊愈,他还是不大放心。他到了布鲁塞尔,发现乔斯住在本城的一家大旅馆里。克劳莱太太住的就是同一旅馆的另外一套房间。她有自备马车,也常常请客,过活得很有气派。

上校自然不想碰见这位太太。他甚至于没有让别人知道他已经到达布鲁塞尔,只叫佣人悄悄的送了个信给乔斯。乔斯央告上校当夜就去看他。那天晚上克劳莱太太出门作客,他们两个可以私下见见。上校发现大舅子虚弱得可怜,而且他虽然没口的称赞利蓓加,可是对于她真是战战兢兢。据说他害了一大串的病,全亏她看护。这些病名儿是以前没人听见过的,她对朋友的忠诚也是令人敬佩的。她伺候乔斯简直像女儿伺候父亲。那倒楣的家伙哼哼着说道:“可是——可是——唉,看老天面上,搬到这儿来住在我近旁吧。有的——有的时候你们可以来瞧瞧我。”

上校听了这话,皱眉说道:“那不行的,乔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爱米丽亚不能来看你。”

“我向你起誓,我拿《圣经》起誓,”乔瑟夫一面气喘吁吁的说话,一面准备吻圣书,“她跟孩子一样纯洁,跟你的太太一样清白。”

上校没精打彩的答道:“也许你说的不错,可是爱米不能来。乔斯,做个男子汉大丈夫,把这个不名誉的关系斩断了吧!你回家来住得了。我们听说你的经济情况很糟。”

乔斯嚷道:“很糟!谁在造谣伤人?我所有的钱都好好儿的存在外面,利息大着呢!克劳莱太太——我的意思是——我是说——我的钱处置得非常好。”

“你没有借债吗?那么干什么保寿险呢?”

“我本来想——送她一份小小的礼——说不定我有个三长两短。你知道我身子很弱——一个人总得拿出良心待人。我的钱准备都留给你们——钱我可以省得出来,真的省得出来,”威廉的意志薄弱的大舅子叫叫嚷嚷的这么说了一篇话。

上校求他赶快逃走,如果乔斯回到印度,克劳莱太太决不能跟着去。他说把这样的关系维持下去,可能造成最严重的后果,所以无论如何先得和她脱离。

乔斯这可怜虫把两只手紧紧捏在一起叫道:“我就到印度去。随便要我怎么都行。可是得慢慢儿来啊。咱们决不能把这话告诉克劳莱太太。她——她知道了准会把我杀死。你不知道她多可怕!”

都宾答道:“那么干吗不跟着我回家呢?”可是乔斯鼓不起这勇气。他说他第二天早上再跟都宾见面;都宾可不准说他隔夜已经来过了的。他又催都宾快走,因为蓓基也许就要回来。都宾回去的时候,觉得这件事凶多吉少。

他从此没有看见乔斯。三个月之后,乔瑟夫·赛特笠在埃克斯·拉·夏北尔地方去世。大家发现他所有的财产都在各种投机事业里闹掉了,剩下的只有几家滑头公司发行的股票,全无价值。二千镑寿险是唯一能兑现的遗产。这笔钱一半给他妹妹爱米丽亚,一半给“他的朋友利蓓加,下级骑士罗登·克劳莱少将之妻,因为他病中多承她照顾,给他的帮助难以估计”。同时,利蓓加又是遗嘱的执行人。

保险公司的律师赌神罚誓,说他一辈子没有见过这样不明不白的案件,应该派专员前来调查死亡的原因;保险公司也拒绝付款。克劳莱太太(她自称克劳莱爵士夫人)立刻带着泰维斯法学院的白克、德脱尔、海斯几位律师赶到伦敦来办交涉。保险公司敢不付钱吗?律师们欢迎公司方面调查真相,他们声称有人阴谋陷害克劳莱太太,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结果她大获全胜,银钱到手,又保全了好名声。都宾上校把他的一份钱退还保险公司,并且斩钉截铁的拒绝和利蓓加通信或来往。

虽然她继续自称克劳莱爵士夫人,其实她是没有这种资格的。他大人罗登·克劳莱上校在考文脱莱岛害黄热病去世,比他哥哥毕脱爵士早死一个半月。群众对于他非常爱戴,听了他的死讯万分哀痛。克劳莱的庄地由现在的从男爵罗登·克劳莱爵士承继。

他也拒绝和他母亲见面,不过给她一份丰厚的生活费。除了这笔钱,他母亲似乎还有许多别的财源。从男爵一年到头住在女王的克劳莱,和吉恩夫人和她女儿在一起。利蓓加呢(她也是爵士夫人),大都的时候在温泉和契尔顿纳姆两边住住。在这两个地方有许多极好的人都帮她说话,认为她一辈子受尽了冤屈。她也有冤家。这也是免不了的。对于这等人,她目前的生活方式就是一个回答。她热心宗教事业,经常上教堂,背后总有听差跟着。在所有大善士的名单上,总少不了她的名字。对于穷苦的卖橘子女孩儿,没人照顾的洗衣服女人,潦倒的煎饼贩子,她是一个靠得住的、慷慨的施主。为这些可怜人开的义卖会上,她总有份,每回守着摊子帮忙。不久以前爱米和她的儿女,还有上校,一起到伦敦来,在一个义卖会上出其不意的和她打了个照面。他们慌慌张张的跑了,她只低下眼睛稳重地笑了一笑。爱米勾着乔治的胳膊仓皇逃走(乔治现在已经长成了一个漂亮潇洒的小伙子);上校抱起小吉内跟着。他看着吉内比世界上一切的东西都重——甚至于比他的《旁遮普历史》还重。

爱米叹口气想到:“也比我重。”可是他对爱米丽亚总是温柔体贴,千依百顺。

唉,浮名浮利,一切虚空!我们这些人里面谁是真正快活的?谁是称心如意的?就算当时遂了心愿,过后还不是照样不满意?来吧,孩子们,收拾起戏台,藏起木偶人,咱们的戏已经演完了。

[1]《圣经》中杀弟的恶人。

[2]英国的嘉德勋章是箍在左腿上的。

[3]维吉尔及底渥克立斯等拉丁诗人诗里的牧羊人,现在成为牧羊人的通称。

[4]维吉尔《牧歌》中牧羊人的名字。

[5]骗别人的钱就说“剪某某的羊毛”。

[6]都是当时的财阀。

[7]孟诺士(Munoz,1810-1873),西班牙凯撒玲女王的丈夫,政治上全无权力。

[8]《圣经》中残杀婴儿的暴君。

[9]英国已经废除的度量衡名,用来量煤及石灰等物。

[10]贾克·开去(JackKetch),1686年死,是当时的刽子手,出名的残暴,也有人说他当刽子手的技巧拙劣,所以在他手里受刑的人格外受苦。他的名字现在泛指一切官家的刽子手。

[11]麦克白夫人是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里的女主角。息登思太太(Mrs.Siddons,1755-1831)是专演莎士比亚戏剧的名演员。

[12]希腊酒神巴克斯的义父兼随从,极爱喝酒享乐。

[13]原文是“凡奥兰”,想是作者的笔误。

[14]当年苏伊士运河还没有开凿,好望角是到印度的必由之路。

[15]爱尔兰诗人托玛斯·摩尔(ThomasMoore,1779-1852)所选。

[16]莎士比亚悲剧《奥塞罗》中的女主角,奥塞罗大将向她求爱的时候,曾经把一生的经历讲给她听,就赢得了她的欢心。

[17]特洛亚战争中最勇敢的英雄。

[18]见第179页注释②。

[19]约翰·霍姆(JohnHoome,1722-1808)的悲剧《德格拉斯》(Douglas)中的一节。

[20]英国女作家玛丽亚·埃杰窝斯(MariaEdgeworth,1767-1849)的作品。

[21]十八世纪末著名的儿童读物,汤姆士·戴(ThomasDay,1748-1749)所作。

[22]明登在西法利亚,七年战争时,法国军队给英、德、俄三国联军在明登打败。

[23]波迪泰(Perdita)是莎士比亚戏剧《冬天的故事》里女角色的名字。女伶玛丽·罗宾逊(MaryRobinson,1758-1800)因演这角色而得名。当时的威尔斯亲王(后来是乔治第四)对她非常倾倒。

[24]玛丽安·克拉克是约克公爵的情妇。

[25]庞贝古城在公元79年被维苏维斯火山灰埋葬,发掘出来的时候街道房屋原封未动,有几家陈设极其典雅华丽,沙勒斯脱(Sallust)的宅子就是其中之一。

[26]考思威(RichardCosway,1740-1821),英国画家。

[27]“开明的奥莱昂”(Louis-Philippe-Joseph,又名Philippe-Egalité,1747-1793),法王路易十六的堂兄弟,是法国大革命中极重要的角色。1790年他在英国,和威尔斯亲王常在一起吃喝玩乐。

[28]相传是英国开国之祖。

[29]潘特拉根(Pendragon)的意思是“为首的毒龙”,古来英国的极权首领都有这封号。

[30]玛丽(MaryⅠ,1516-58),伊丽莎白女王同父异母的姊姊,在1553-58年间做英国女王。她维护天主教,残杀新教徒,退位后由伊丽莎白接位。

[31]玛丽·司徒亚特(MaryStuart,1542-1587),苏格兰女王,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才貌双全的表妹,被伊丽莎白监禁十二年以后处死。她的母亲是法国古依斯家里的人。

[32]当时欧洲新旧教斗争得很剧烈,法王却尔斯第九受了母后的怂恿,在1572年8月24日圣巴塞罗缪节日大规模屠杀全国的新教徒。古依斯公爵曾在幕后煽动这次屠杀。

[33]指英王詹姆士第一,因为他以神学家自居。

[34]路易十六之后,在大革命中上断头台处死。

[35]就是指斯丹恩勋爵,因为当年他还没有得到侯爵的封号。

[36]谢立丹,见本书398页注1。莫里斯(CharlesMorris,1745-1838),诗人。

[37]这里指第一代的莫姆士白莱伯爵(EarlofMalmesbury,1746-1820),英国外交家,出名的风度娴雅。

[38]华尔泊尔(HoraceWalpole,1717-1797),作家。

[39]德芬郡公爵夫人(GeorgianaCavendish,1757-1806),当时有名的美人,极有才气,能写诗。

[40]居贝龙是法国西部的小岛。大革命以后逃难在伦敦的法国贵族受了英国首相毕脱的煽动,企图依靠英国的军力从居贝龙向大陆反攻,比以赛伯爵便是主谋,事败后逃回英国。丁德尼亚原是法国海军军官,英政府和逃亡的法国贵族之间的关系就是他拉拢的。

[41]大莫克利斯(Damocles)是公元前四世纪西西利暴君戴奥尼西斯王(Dion-ysius)的朝臣,传说他羡慕戴奥尼西斯的尊荣富贵,戴奥尼西斯叫他尝尝做君主的滋味,请他坐在首位享用好酒好菜。他抬头一看,只见头顶上挂着一把剑,只用一根头发吊住,随时可能掉下来,这才明白在高位的人也有多少危险和苦处。

[42]见历史剧《亨利第四》第二卷第四幕。海尔(PrinceHal)是亨利的小名。

[43]岗脱的约翰(JohnofGaunt,1340-1399)就是兰加斯脱公爵,爱德华第四的儿子,亨利第四的父亲。

[44]圣阿舍尔(St.Acheul),是法国亚眠昂斯地方耶稣会会员的大学。

[45]拉铁麦(HughLatimer,1485-1555),英国的天主教神父,当时的教会认为他的见解中很多异端邪说,在1555年将他烧死。

[46]罗耀拉(St.IgnatiusLoyola,1491-1556),西班牙人,首创耶稣会,当年天主教的势力在各地扩展,全靠他的力量。

[47]见《圣经·出埃及记》。埃及法老屡次阻挠犹太人移民出埃及,上帝震怒,把所有的埃及人的大儿子都杀死。

[48]这里意思是他在未疯之前可以自杀。

[49]夏洛特皇后(QueenCharlotte),指夏洛特·莎菲(CharlotteSophia),乔治第三之后,1818年死。

[50]指英王乔治第四。

[51]爱赛克·别克斯大夫(IssacBickerstaffe,1735-1812)的有名讽刺剧,在1810年上演,在当时算是盛事。

[52]萨克雷小时进的学校是国家下特许状设立的查特豪斯公立学校(CharterHouse),他时常称它为屠宰学校(SlaughterHouse),因为他认为这学校的制度摧残儿童身心,学生们仿佛在受宰割。

[53]十八世纪诗人蒲柏(AlexanderPope)的长诗“TheRapeoftheLock。”

[54]孟脱侬(MarquisedeMaintenon,1653-1719),法国女作家兼教育家,法王路易十四十分推崇她,在1684年秘密娶她为续弦。

[55]邦巴图(Pompadour),法王路易十五的情妇。

[56]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中两个凶恶的女儿。

[57]凡杜克(VanDyck,1599-1641),比利时北部法兰达著名画家。

[58]雷诺兹(SirJoshuaReynolds,1723-1792),英国肖像画家,皇家艺术学院第一任院长。

[59]劳伦斯(SirThomasLawrence,1769-1830),英国肖像画家。

[60]卡诺伐(AntonioCanova,1757-1822),意大利雕刻家。

[61]奥地利和西班牙最高的勋章。

[62]依照希腊的传说,海伦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女人,也是希腊和特洛亚开战的原因。

[63]1815年英国军队在纽奥里昂给美国人打得大败。

[64]指英国作家哥尔斯密(OliverGoldsmith,1728-1774)的喜剧《屈身求爱》(SheStoopsofConquer)。

[65]琴·格蕾·特德莱夫人(LadyJaneGreyDudley,1537-1554),英王亨利第七的重孙女儿,极富才华,曾经做了九天女王,被处死时只有十七岁。

[66]当时英国通行猜字游戏,通常在宴会以后当作余兴。譬如拣中做谜底的字有好几个音节,便由一部分宾客客串几幕极短的表演,首先分别将每个音节作为中心题目,然后把整个字作为中心题目,其余的客人就根据表演猜字。

[67]大神朱彼特爱上了茜美莉,大神的妻子朱诺非常妒忌,便去哄骗茜美莉,叫她恳求大神第二回下凡时拿对待朱诺的礼节对待她,于是朱彼特带了霹雳和闪电同来,茜美莉便给烧死了。

[68]伦敦比较贵族化的住宅区。萨克雷的小说中时常提到泰勃尼亚。

[69]巴比伦本是平原,有一朝的王后怀念故乡的山水,因此在城的四围都造了假山,在当时是很有名的。

[70]所罗门在叙利亚的旷野中建立的城市,曾经繁荣过一时,后来便成了废墟。

[71]海斯德夫人(LadyHester),毕脱的侄女儿,曾经替他当过家。

[72]指毕脱,因为他和拿破仑的一场斗争着实剧烈。诗人乔治·凯宁(GeorgeCanning,1770-1827)献给他的一首诗就称他为战胜风涛的驾驶员(ThePilotThatWeatheredtheStorm)。

[73]邓达斯(HenryDundas,LordMelville,1742-1811)以及底下提到的爱亭登(HenryEddington,LordSid-mouth,1757-1844)和斯各脱(JohnSeott,LordEldon,1751-1838)都是毕脱当政时手下的健将,同时又是他的朋友。

[74]以奥登(Eothen)是十九世纪英国作家金雷克(A.W.Kinglake)所著近东游记中的人物。这里指金雷克本人。

[75]这是当时教皇特赐给法王的封号。

[76]脱吕菲尼(Truffigny)和香比涅克(Champignac)使人联想到香槟酒;香槟酒是豪华的生活的象征,这里指两位参赞是上流社会里的花花公子。

[77]阿耳马克的聚会处(Almack’sAssemblyRooms)在圣詹姆士皇宫附近的大王街,十八十九世纪上流社会的大宴会在此地举行。

[78]巴斯达(GiudittaNegriPasta,1796-1865),意大利歌舞家。

[79]爱迪生(JosephAddison,1672-1719),英国散文家,《凯托》(Cato)是他唯一的悲剧,1713年上演。

[80]十九世纪英国小说家司各特历史小说《艾凡赫》(Ivanhoe)中的骑士,他的两个跟班都是黑人。

[81]《天方夜谈》里有一个喜欢微服夜行的国王,他手下执刀剑的侍从叫梅斯罗。

[82]相传古代土耳其人用弓弦当作处死犯人的刑具。

[83]在埃及底比斯(Thebes)附近有一个巨大的人像,传说塑的是在希腊和特洛亚十年战争中显过身手的梅农。日出的时候,人像里会发出音乐来。

[84]《魔笛》(TheMagicFlute)是莫扎特的歌剧,派格奇诺是歌剧里专能利用魔铃捉鸟的人。

[85]伊里安就是特洛亚。这里述说的是希腊和特洛亚十年苦战的故事,所说的君主就是希腊军一方面的首领亚加梅农。

[86]亚加梅农的女儿,见第140页注1。

[87]特洛亚王泼拉哀姆的女儿。

[88]荷马在他的史诗里称亚加梅农为万人之上的君王。

[89]莫扎特的歌剧。

[90]亚各斯王亚加梅农出战时将国家和妻子克里蒂姆耐丝德拉托给伊杰斯德思,伊杰斯德思自己做了克里蒂姆耐丝德拉的情人,两人同谋杀死亚加梅农。

[91]由十五世纪的法国讽刺小说《巴黎的约翰》(JeandeParis)改编的歌剧。

[92]俄底修斯是荷马史诗《奥德赛》的主角,特洛亚战争中的英雄。他半生浪游在外,有许多奇险的经历,在特洛亚战争结束后的归途中曾漂到海上女神嘉利泊索的岛上,羁留了七年。

[93]蒙戴需(PaulineMontessu,1805-1877),法国跳舞家。

[94]斯蒂芬士(CatherineStephens,1792-1884),英国的歌唱家,又是名演员。

[95]加拉陶里(Caradori-Allan,1800-1865),意大利女歌唱家。

[96]贝尼(RonzideBegnis,1793-1849),意大利女歌唱家。

[97]维丝德丽(LuciaElizabethVestris,1797-1856),当时最有名的女低音。

[98]泰格里昂尼(MariaSophiaTaglioni,1804-1884),意大利巴蕾舞家。

[99]克里奥佩特拉(Cleopatra),公元前一世纪埃及托洛密王朝的女王,罗马帝国后三头执政官马克·安东尼和她相好的时候,她曾经把珍珠耳环溶在酒里,干杯替他上寿。

[100]英国从亨利第八时脱离罗马教廷,改奉新教。

[101]马戏场的地下通常铺木屑,以免表演的人摔跤受伤。马在场子奔跑的时候木屑飞扬,看客免不了呼吸到不干净的空气。

[102]希腊神话中的蛇发女怪。

[103]英国人称“不别而行”为“法国式的告辞”,法国人也称“不别而行”为“英国式的告辞”。

[104]法王路易十五的情妇。

[105]尼罗(Nero,公元前37-68),罗马著名的暴君。

[106]见第157页注1。

[107]《圣经》里的癞皮叫化子。

[108]紫红色衣服是帝王或是大主教才能穿的。

[109]仁爱会的修女专服侍病人。

[110]拉丢特(JeanHenriLatude,1725-1805),因得罪法王路易十五的情妇邦巴图,被关禁了三十五年,换过四个监狱。

[111]脱兰克(FrancoisTrenck,1726-1794),奥国冒险家,曾经被长期监禁。

[112]莎士比亚悲剧《奥塞罗》中的女主角,后来因为有人毁谤她和丈夫手下的军官加西奥私通,给丈夫杀死。摩尔军官就是指奥塞罗本人。

[113]莎士比亚喜剧《暴风雨》中的女主角,加立本不过是服她父亲指挥的一个怪物。萨克雷此地不过在开玩笑,他的说法是全无根据的。

[114]在1765年,印度酋长苏拉杰·陶拉反抗英国统治者,在加尔各答军营中一间小屋里关禁一百四十六名欧洲人,一夜之后,只剩二十三人活着。后人称那间屋子为“加尔各答的黑洞”。

[115]指丑角。也泛指一切世人。

[116]见《圣经·创世记》第三十五章第十八节。便雅悯是雅各最小的儿子。

[117]这是挖苦他的话,因为他只是中产阶级,想和贵族来往而高攀不上。

[118]索莫维尔太太(Mrs.MarySomerville,1780-1872),女天文学家,曾写过好几种科学论文。

[119]契玛罗沙(DomenicoCimarosa,1749-1801),意大利音乐家。

[120]即波兰王约翰三世(1624-1696)。

[121]脱劳夫尼厄斯(Trophonius)是波衣细亚的王子,和他兄弟阿加米地斯在本国为哈利亚的国王造了一个库房。后来两兄弟同去抢劫库里的财宝,阿加米地斯掉入陷阱,脱劳夫尼厄斯为避免被人识破起见,把兄弟杀死,割下了他的头。此后他本人给太阳神亚波罗处死,死后时常显灵为凡人解答难题,凡去求他指示的,便到为他特设的山洞里去。

[122]海神波沙哀登之子,通常的图画中,他总在吹海螺。

[123]第三个大镇便是首都。

[124]亚丽亚纳(Ariadne)是克利蒂王的女儿,她救出英雄蒂修斯之后,又被蒂修斯所遗弃,以后就嫁给酒神,有的传说说她上吊死了。

[125]凯撒(JuliusCaesar,公元前100-40)罗马的大将、政治家兼作家。

[126]拿破仑金洋的简写是Nap,打瞌睡也是Nap。

[127]根据希腊神话,西西利附近某海岛上有三个善唱的女妖,专以歌声迷惑航海的人,他们听了便会忘怀一切,直到饿死为止。

[128]1830年在泼立默斯所创的新教派。

[129]法国最小的钱币名。

[130]加路(BamyldeMooreCarew,1693-1770?)本是德芬郡一个牧师的儿子,从学校里逃走之后,和吉卜赛流浪人一起生活,到过许多地方。

[131]这意思就是说他们都是受政府通缉的罪犯。

[132]十八、九世纪在意大利通行的银币。

[133]爱琪利亚(Egeria)是个女神,相传嫁给奴玛王为妻。神仙们的住所是奥林波斯山,所以说她是奥林波斯一族的人。

[134]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第四》、《亨利第五》以及《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胖子福尔斯塔夫(Falstaff)的朋友。

[135]班可(Banguo)是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被麦克白谋杀的将军。

[136]亚佛纳斯湖的位置原是坎巴尼亚的一个死火山,湖面常有秽气上升,古时的人把它当作通地狱的进口。

[137]希腊神话中善于迷人的女妖,住在爱琴海里的一个岛上,能用毒草把人变成畜生。

[138]印度的一种肉饭。

[139]德国大诗人席勒(Schiller,1759-1805)所著历史悲剧,1799年出版。

[140]法国戏剧家博马舍(Beaumarchais1732-1799)的《塞维勒的理发师》一剧中的女主角。剧本曾由意大利音乐家改编成歌剧。

[141]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第四卷海克多(Hector)和安特罗马克(Andromache)分别的一幕。

[142]旁遮普是印度的一省。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名利场(共2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名利场(共2册)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十九章《名利场(下册)》(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