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第112章 李世民:等等!我的老婆被儿子
【谁说不是呢。】
【历史好似一个轮回。】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自安禄山范阳起兵开始啊,已经5年过去了,中间大唐不只有一次终结叛乱的机会,可每一次朝廷都会来次骚操作,亲手葬送掉大好时机。】
……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就是外行指导内行的结果。”
汉武帝刘彻霸气道:“这大唐之君,承平太久,胆小怕死,若朕在此,绝不会这般放任叛军做大。”
能培育出霍去病这等名将,亲征匈奴的汉武帝岂会不知兵?
在刘彻看来,什么狗屁妖风也不及皇帝不知兵来的严重。
正是因为皇帝的不知兵,非要插手武将用兵,这才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恶果。
但凡知晓兵法,便能明白其中深意,就不会做出这些愚蠢的决策。
再说身为帝王,统御四海,岂能不知兵法?
就算做不到御驾亲征平息叛乱,再不济,也该像大明那样天子守国门!
可李隆基做了什么呢?
直接弃城逃跑了!
正是他这一贪生怕死的举动,导致后面收复两京难上加难,乃至憋屈到要向外族回纥借兵!
……
此情此景,令后世的老朱,也是感慨不已。
若非有祁钰这样的好孩子,若非有于谦这种能于危难之间力挽狂澜的肱股之臣拼死守住京都,大明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呢!
极大的概率,北方半壁江山尽丢,再现宋朝之耻,不知多少将士血染疆外,不知要耗费多少年,才能平息外族,夺回失地。
每每想到此处,老朱都忍不住有些后怕。
幸好天佑大明。
……
【如今大唐的平叛大旗是由李光弼扛着的,李光弼果断做出判断,东都洛阳守不住,不要了,全军退守河阳。】
【怎么说呢,李光弼的判断没错,就是苦了东都百姓又得颠沛流离。】
【李光弼不愧是名将,在河阳成功阻挡住了史思明大军,一守就是一年。】
【历史上惊人相似的一幕出现了,观军容宣慰处置使鱼朝恩上奏皇帝李亨,大骂李光弼怯战。】
【恰好李亨也对李光弼坚守不出的状态很不满,光守城什么时候能平定得了叛乱?无奈之下,李光弼只好被迫出战。】
【安史之乱爆发初期唐军的打败大家记得吧,当初李隆基在杨国忠的建议下逼迫哥舒翰出战,二十万大军没了,潼关也丢了,那是大唐第一次错失了平定安史之乱的机会。】
【这一次,唐军又败了,因此丢掉河阳。】
……
“唉……”
李世民扶额,面对这种情况,他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李隆基搞政治确实是一把好手,搞出来了开元盛世,确实不错,但统兵方面实在太过丢人。
没那金刚钻你别揽这瓷器活啊!
这李亨比起他老爹来也是不遑多让,父子俩都是蠢货,大唐落到此二人手中,有此劫难在所难免。
“看来朕以后也要立下祖训,让他们好好学学用兵之道!”
没来由的,李世民想到后世大明。
朱祁镇之后,大明连出两位开明之君,便是那被读书人格外诟病的朱厚照,人虽顽劣了点,但人家真懂用兵啊!
外御蒙古,取得应州大捷。
内御叛乱,也是轻松平息。
哪像他大唐,这父子俩干的事简直没眼看。
李世民恨不得自己穿越过去,亲自领兵平贼!
让这些不争气子孙好好瞧瞧,什么才叫用兵之道,什么才是大唐雄兵!
……
【攻下河阳后,史思明率领叛军乘胜西进,派出儿子史朝义进攻陕州。】
【陕州守将拼死守卫,陕州久攻不下,史思明和所有霸道爸爸一样,对儿子史朝义的失利毫不掩饰的表达了不满,甚至扬言要将史朝义以军法给处置了!】
……
正在气头上的大唐群臣看着这一幕微微一愣,不少人脸上不由浮现古怪之色,这家伙该不会忘了好哥们安禄山的前车之鉴了吧?
就算忘了,玄武门之变总是要知道的吧?
这么说自己儿子,就不怕自己的好大儿有异心?
不光他们无语史思明的离谱操作,天幕也是对此事进行了吐槽。
……
【史思明一定没读过唐史,在大唐当领导最重要的是什么呀?】
【要小心自己的儿子!】
【大唐的开国之君李渊被儿子逼退位,李世民被儿子抢老婆,武则天被儿子逼下台,李隆基被李亨哄退休,叛军头的安禄山被儿子开膛破肚……】
……
李世民:“……”
没想到玄武门之变的影响居然这么大,等等……被儿子抢老婆?
李世民瞪大眼睛。
哪个不孝子敢干出此等有违人伦之事!
……
【史思明显然没有吸取教训,史朝义不想被老爸杀干脆发动兵变杀了老爸,成了叛军的新头目。】
【安史之乱进入史朝义阶段。】
【巧合的是啊,史思明被杀几个月后,大唐的太上皇李隆基和皇帝李亨仅相差十天相继去世。】
……
“唉……”
眼见人都死了,李世民对此父子二人的怒火总算平息了一些。
他这个一手开创了大唐盛世的儿孙,最终落得个晚年不保,亲手将大唐拖入深渊,其中功过,还是留给后人评说吧。
……
【李亨的儿子李豫继位,就是后来的唐代宗。】
【李豫就是当初求回纥太子别抢长安百姓的那个李俶改名来的。】
【这次安史之乱中,敌我双方的初代领导都死了,可安史之乱还是没打完。】
【此时大唐的平叛大旗从李光弼身上拿了下来,移到了郭子仪曾经麾下的另一员大将仆固怀恩的肩上。】
【咱们简单介绍一下仆固怀恩。】
【仆固怀恩是番将铁勒族人,很早就跟随了郭子仪,当年率领回纥伏兵拿下香积寺赛点的就是他。】
【当初为了促成回纥借兵,仆固怀恩还把三个女儿都远嫁回纥。】
【在整个安史之乱的平叛过程中,仆固怀恩家有四十六个人都为大唐贡献出了生命。】
……
“虽为外族,却如此忠勇,可见大唐之开明。”
诸葛亮感慨不已。
此时的读书人大多都怀着‘非我族人,其心必异’的敌视思想,敢于启用外族人为将,少之又少。
当然了,诸葛亮并不在此列。
能让南方各族顺服的丞相,自然不会以有色眼睛看待诸多外族,何况千年之后大家都是一家,哪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大唐手握重兵的番将如此之多,可见其开化之风,也让他更加明白为何后世之人会这般仰慕盛唐。
只可惜一场安史之乱,将一切化为泡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