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工商业

第285章 工商业

待得群臣山呼完‘陛下’。

杨二陛下也不罗嗦,直接道:“今儿个,诸卿有本无本的,都不需要奏了,一会儿递到三省即可,朕真想说说黄教的事,诸卿可曾信奉黄教?”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御史大夫王珪出班道:“陛下,黄教自南北朝传入中原,野蛮生长,如今已附着在大隋的筋骨上,想去难去矣。其法虽教人从善,但其行,远甚其法。圣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臣以为黄教有害于民,是以臣并不信奉黄教。”

“倒是有一个明事理的。”杨二陛下称赞道。“那其余人呢?”

众人一齐道:“陛下,臣等不信神佛。”

开玩笑。

昨天天子把长安城内十几座黄庙夷为平地,现在说信奉黄教,不是在找抽吗?这个时候,就算信黄教,也得说不信。

杨二陛下道:“诸卿皆能明辨是非,朕心中甚慰,昨日里朕抄没长安城十几座黄庙的事,想必诸卿都知道了,结果教朕触目惊心呐。十五座寺庙,资产竟高达四百万贯?抵得上国库四年的收入!早些年,朕稍微提高点赋税,诸卿差点将朕喷成筛子,可黄教吸取民脂民膏无数,竟无一人上奏?”

闻言。

百官立刻跪倒在地:“陛下,臣等有罪!”

杨二陛下烦躁至极,他最烦百官这个样子了,一副认死的模样,装给谁看呢?

“朕今日没心情追究你们的责任,朕只是想知道,黄教罪大恶极,朕将其赶出中原,诸卿可有异议?”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黄教本就是从天竺传到中原的,陛下您老人家爱怎样怎样,赶出中原更好,省的整天来家里化缘,要些米饭也就算了,甚至张口要钱?说什么寺庙太破了,需要修缮,钱给少了还不乐意?我等碍于面子,不好不给,可地主家也没余粮,次数多了,谁受得了?

“陛下,臣等无异议。”

杨二陛下缓缓道:“那边好,昨日里,朕已经着皇城司抄没天下黄庙了,一应僧侣,全部发配茶卡盐湖劳作,庙产充公,今后大隋的国土上,也不允许再出现黄教,其余异族教派亦不允许出现。”

百官顿时腻歪了。

合着陛下您老人家是看中了黄教的庙产呢?

光长安十几座黄庙,就抄没四百万贯,天下黄庙何其多,朝廷得抄没多少?

当即有官员忍不住道:“陛下,根除黄教,顺应民心,只是黄教庙产颇多,恐不下于千万贯,此巨额财产,当如何处置?”

另一名官员马上出班:“陛下,臣以为入国库合适。今年卫府北征以及到河东平叛,靡费之巨,远超想象,再加上入夏后河东、河南、河北三道遭遇大旱,国库出资赈灾,早已入不敷出了,亟需银钱补充,否则一两月后,朝廷必周转困难。”

其余官员也纷纷出班,皆是请杨二陛下将抄没所得转入国库。

奶奶的,既然知道狗皇帝是看中了黄教的庙产,那怎么能让狗皇帝吃独食?国库已经空的可以跑老鼠了,再不补充新鲜血液,百官的俸禄便会再次拖欠。

老天爷,自从大业十一年开始,百官的俸禄拖欠了多少次?

百官不需要生活的吗?

虽说百官不差那点钱,可平日里大鱼大肉,也需要一个借口不是?若朝廷不发俸禄,百官依旧吃香的喝辣的,狗皇帝会怎么想?

不行,必须分赃。

杨二陛下脸黑如锅底。

“国库空虚之时,少府补贴一二,是应有之礼,可诸卿也需要反思,国库收入明明开始增长了,为何依旧年年空虚?”

闻言。

百官顿时腻歪起来。

陛下您也好意思问?不都是您自己造的孽?

在全国郡县修建县学了解一下?

逢年过节给将士家属送礼物了解一下?

赡养阵亡将士的高堂和子女了解一下?

马上又要开工建设的铁路了解一下?

……

这些,哪一项不是要花钱的?国库那点收入够吗?

杨二陛下也陡然醒悟过来,脸色略微红润,道:“依朕来看,诸卿也需要自己想办法,怎样才能提高国库的收入?比如赋税不提高,是不是可以通过鼓励商业来提高岁入?或者加大和藩属国的商贸往来?只要商贸兴盛了,商税也就起来了,朝廷还需要担心周转不开?”

樊子盖斟酌了一下:“陛下,您的意思,是鼓励一下商业?”

“朕确实有这个意思。”杨二陛下点头道。“中原自古重农轻商,可不管历朝历代如何鼓励农业,最后依旧有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王朝也因为乱民而亡。朕在想,若大隋做出改革,鼓励一下商业行为,是不是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当然,朕知道大范围改革,会带来很多难以预料的问题,但一点点改革,比如先在某一地试点,结果会不会好点?”

后世天朝改革,都是先找一个小地方试点,成功了就推广开来,失败了也影响不大。

闻言,百官皆陷入深思。

鼓励商业的好处,谁看不出来?可历朝历代为什么重农轻商?还不是因为商业一旦兴起,便会带来人员的大规模流动,人们之间的交流多了,便会带来很多难以预料的隐患,对于封建王朝的统治极为不利,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宁愿把百姓束缚在土地上任其饿死,也不愿意鼓励商业。

许久。

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最后樊子盖道:“陛下,鼓励商业,确实能国富民强,但带来的隐患?”

杨二陛下摆摆手。

“隐患什么的,无需担忧,朕相信,只要过上好日子了,百姓不会造反。早朝结束后,三省联同六部,尽快拟出一个鼓励商业的章程来,送与朕批阅。总之还是那句话,若诸卿担心大规模改革会带来混乱,那便先择一地试点。若效果后,便推广到全国,若失败了,也无甚损失,好坏总归是需要试验后才知晓的。”

“另外,朝廷也顺带拟出一个鼓励工业的章程来。自从东海造船厂投产,江都比之以往更为富饶,朕觉得,鼓励工业,兴许也能推动国计民生。”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回到隋朝当暴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回到隋朝当暴君
上一章下一章

第285章 工商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