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第26章慈禧(二十六)光绪之死(5)
德龄在她的《清宫禁二年记》当中记载了一段她出宫之前,光绪帝跟她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就非常能够表达此时光绪帝当时的那种无奈的怀。光绪帝就对德龄说了,他说“我没有机会把我的意思宣布于外,或有所作为,所以外间都不大知道我。我不过是替人做样子的,后来再有人问你,只告诉他,我现在所处的地位实在的形。”他自己心里很清楚,他不过就是给慈禧摆摆样子,就是一个傀儡皇帝。“我有意振兴中国,但你知道我不能做主,我不能如我的志。”所以这个时候呢他有心振兴中国,但是也没有这个机会。
德龄这里面记载有多少真实性,我们姑且不说,但是我觉得德龄这个时候的这段记载有可能是光绪帝真实的一个感,他没有人可交流,逮着德龄了,见到德龄有机会说的话,他可能会吐露一些心声,这个心声还未必是全部,他可能还会担心德龄把这个况跟皇太后说了,皇太后再重重地责罚他。
所以我们在讲到这儿的时候,我们能感觉到光绪帝是怎样的悲苦和孤独,而且是怎样的无奈,所以在这样的一种心境之下,可以说光绪帝是没有任何的支柱,万念俱灰,身体状况就迅速地下降,而且可以说达到令人难以想像的这样虚弱的程度。
画外音:
刚才从隋丽娟教授的分析当中,我们了解到,由于光绪帝长期抑郁,加上身体欠佳,最后身患多种疾病而导致英年早逝。但是,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就是从光绪二十四年到光绪三十四年这11年间,光绪帝的病一直在不断地恶化,慈禧有没有置若罔闻呢?看在母子34年的分上,她是否袖手旁观呢?
隋丽娟:
我们翻阅了这个时期的一些史料,我们现这个时期慈禧确实是在光绪帝生病的过程当中她在尽力。她为什么在尽力呢?有这两件事你能感觉到她在努力。
先第一件事,就是慈禧在光绪的三十四年的春天开始,她为光绪帝遍求天下名医,就在这个时期你能看到,慈禧不断地颁布懿旨给军机处,让军机处责成各个地方找天下名医来给皇帝治病。所以这个时候先后有大量的名医来到北京,来给光绪帝治病,其中杜钟骏,我们刚才提到的杜钟骏就是从浙江被推荐而来的。而且这个时期慈禧还遍寻天下名药,把大量的当时的一些重要的一些中药,哪个地方盛产得好,她就责成军机处到这个地方去采购,然后给光绪帝治病。你看这个时期,你会现,从军机处电告各地迅速提供的一些上等的中药材当中,能看到这份急苦。比如说把广州的陈皮、甘肃的枸杞、四川的续断等等很多名中药急征到北京来给光绪帝治病,所以你能感觉到慈禧是在尽力的。
我们今天很难分析慈禧这个时候她尽力给光绪帝治病,究竟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或许她是因为自己是皇太后,光绪帝是皇帝,光绪帝在病危的过程当中,她要虚应故事,要装装门面,要向天下人表达出她作为皇太后这个博大襟怀和对于光绪帝的厚爱,也或许这个时期当中,慈禧内心当中的那份母亲的感在潜意识当中就奔流出来了,她无法自己在那里对视光绪帝奄奄一息的生命。所以这个时期女人慈禧那种母性的一面就自然而不自然地流露出来,她要为这34年的儿子而尽力,或许两种感都有。
画外音:
通过隋丽娟教授的分析,我们知道,无论是出于装模做样的应付,还是出于母亲舐犊的天性,慈禧对于重病中的光绪帝并没有放弃努力,她希望借助于名医、名药来延续光绪帝的生命。但是,慈禧的努力是否给病入膏肓的光绪帝带来了新的生机呢?
隋丽娟:
然而慈禧的努力最终还是没有挽回光绪帝的生命,在光绪三十四年的10月21日,光绪帝从上午开始就进入了弥留之际,太医这个时候可以说想尽了一切办法也无法挽回光绪帝的生命。这个时候太医张仲元等人给皇帝请脉,这个脉是什么样呢?“皇上脉如丝欲绝”,皇上那个脉细得就像丝一样,马上就要断了。“肢冷,气险”,摸他的身体都是冷的,而且喘的气也很危险。所以呢“二目上翻”,两个眼睛还向上翻,“神识已迷”,神志已经不清楚了,而且牙齿紧闭,牙齿紧紧地闭着,“势已将脱”,就是皇帝的生命这个时候就要没有了。所以呢在脉案当中记载“以尽血忱”。但是太医不能眼看着皇帝死啊,所以太医这个时候赶快给皇帝下药,这个药是人参一钱,麦冬三钱,五味子一钱,你再好的药,这个时候光绪帝这种状况也无法挽回他的生命,给皇帝灌药为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自己不忍心看到皇帝走,而想尽一切办法努力罢了,“以尽血忱”。随后又经多方努力,光绪帝确确实实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御医们也无力回天,光绪帝还是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