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资本主义也是文化体系(3)
资本主义制度性质明确,可以让我们更明智地制定政策方针。***资本主义是文化制度,是一般惯例,不是自然系统。它就像天气,可以反映出美国的外交政策,而且政策建立的条件和资本主义的假设基本一致。反对者认为,市场不是自我调节的体系。我们是市场的个别参与者,也是收取或支付工人生活工资的社会成员,经济自主权的假设使我们很难看清,市场实际是在为我们服务,它为我们提供了全民医疗保险和好学校,并将人道主义扬到了全世界。在资本主义占领高地的关键时刻,文化影响和社会实现的价值在概念上仍旧模棱两可。我们需要把这些清晰化。
在这本书中,我想要陈述的资本主义历史不再是一幕道德剧,里面的人物也不是非黑即白。虽然每段历史都少不了道德意义,但是历史学家必须保持中立的态度。他们必须能够识别出道德如何影响了人们过往的行为。经济学家喜欢把自己的学科看作一门科学,他们尽量弱化了财富分配的道德色彩,可忽视人们强大的是非之心其实只是在逃避现实。经济生活怎么会与我们的价值观,进而与我们的政治形成千丝万缕的联系?民主国家的人民加深对资本主义的理解,可以在经济制度的形成中起到更积极、更有利的作用。如果你不同意我关于资本主义历史的说法,那么我的这些话似乎有点自以为是。不过,我提出的只是意向,而不是结论,究竟相信什么还是要由你自己决定。
在结束引前,我想重申一下自己关于“资本主义”的定义。资本主义是深植在经济实践中的文化体制,这些经济实践围绕着私人投资者的要求展开,从而获取利益。逐利通常会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比如推动劳动分工,产生规模经济,提升专业化,扩大某个商品市场,尤其是起创新。因为资本主义是文化体制,而不单单是经济制度,所以不能只用26物质要素来诠释它。资本主义方式一开始就招致了铺天盖地的批评和抵抗。在这一投资者驱动的经济里,竞争让所有参与者可以自由选择是否投入他们的资金,推销他们的产品,或是出卖他们的劳力。从18世纪利用燃煤和水产生蒸汽开始,一系列利用自然能源的明使经济展越来越离不开化石燃料。煤和石油一度被认为是无穷无尽的,可是如今它们成了稀缺资源,这不禁让我们怀疑,我们的经济体制是否仍可持续。
我的挑战是要提起你们对一个极为熟悉的制度的兴趣。你们熟悉这个体制,因为一个概念曾经告诉你们,人性存在某些资本主义固有的东西,而这种说法实际上遮掩了资本主义和传统经济之间真正的冲突。资本主义在17世纪的历史舞台上显身,从根本上背离了古老的习俗。资本主义方式侵蚀了传统社会的道德观念,进而获得了立足点,占据了有利位置。自此之后,资本主义的创富能力才变得更有说服力。西方企业家总是想要“更多”,这种冲劲鞭打着他们满世界地寻找商品和劳动力。他们自我驱动,掀起了一场资本主义的无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