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自寻死路
听到信阳公主所言,正统皇帝的心里就很不高兴了。但是,这王振抓准时机,又将孔森打了郭准的事情,说了出来,这下子就将正统皇帝的怒火彻底点燃。
虽然说大明的官员,要是和大宋相比,无论是从俸禄,还是君王对待的态度上,都有着云泥之别。但是,这并不代表大明的君王,允许任何人可以肆意凌辱大臣。
毕竟,这些官员算起来,可是他朱家的官,是为他们朱家来服务的。
自己养的人,自己怎么打骂都可以。但是这仅限于皇帝本身才行。若是一些皇亲贵戚也敢随便殴打官吏,特别是皇帝身边的大员,这天下岂不是要乱了套?
“可恶!那孔森真的殴打了郭准?”
震怒之下的正统皇帝,出于本能的又向王振询问了一遍。毕竟在他看来,这个天下就只有他朱祁镇可以打骂朝廷命官,就是借给孔森十个胆子,他应该不会做出这么混账的事情。
毕竟这孔森算起来,也算是皇亲贵戚,自己姑祖母的亲儿子。他身体里也流淌着朱家的一些血液。出于大局,还是出于脸面,他都不该这样。
“回禀陛下,臣就是万死,也不敢欺君啊!这件事情千真万确,不仅是顺天府官差,就连驸马府内的管家也是亲眼所见啊!”
“大胆!真的是目无王法!朱明玉,你就是这么教育孩子,为君父分忧的吗?”
大怒的正统皇帝犹如彻底爆发的火山一般,指着早已跪在台阶之下的信阳公主大喝道。
正统皇帝从最开始的姑祖母,再到信阳公主,如今直呼信阳公主名字朱明玉,已经足以表明了他态度的转变,以及心中的愤怒。
这信阳公主刚刚听到王振所言之时,就已经吓得跪倒在地,脸如死灰一般。
如今,见皇帝直呼她的性命,更是吓得她浑身一抖,直接瘫坐在大殿之上。
“陛,陛下。这,这里面一定是有什么误会,森,森儿他应该不会如此啊!”
正所谓知子莫若母,孔森是个什么德行,这信阳公主的心里最清楚。
她知道,以孔森的脾气,应该会做出殴打朝廷命官的举动。
但是,这孔森毕竟是他最疼爱的儿子。无论如何,她都不能承认孩子的罪行,一定要为他解释一番才行。
“误会?难道顺天府的官差,以及锦衣卫,东厂的人,都会联合起来,陷害你那大胆的儿子?
他们和孔森有什么仇?还是说孔森曾经将这些人都得罪了?你当朕没有脑子自己思考吗?”
原本正统皇帝就在气头上,在听到信阳公主的狡辩后,这位大明的君王就更气了。
放眼整个天下,就算皇帝的脑子真有问题,难道还有人敢傻了吧唧的说出来吗?
这足以说明,皇帝此时已经完全被愤怒所支配,信阳公主若是继续为孔森开脱,别说是一个小小的孔森,恐怕就连她信阳公主,乃至孔驸马都要收到牵连。
“妾身万万不敢!这件事确实是森儿做的不对,理应重重责罚。
但是,还请陛下念在森儿的年纪还小,不懂道理,就宽恕他吧。”
就孔森这个年纪,长得人高马大的模样。说他还是个孩子,那真的是不要脸了。
不过,别看正统皇帝正在气头上,但是他的心里,并没有要从重处罚的意思。也就是发发脾气罢了。
听到信阳公主所言,正统皇帝脸上的愤怒稍稍缓和了一些。看到皇帝脸色的变化,信阳公主提着的心终于稍微放放。她就知道,皇帝最看重的就是亲情,一定不会从重处罚的。
皇帝脸色的变化自然也在王振的眼里。他一看皇帝这个样子,心里暗叫一声不好,知道皇帝是想要宽恕孔森。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国无法不立,民无法不严。这大明的律法,是皇帝统御四海,驾驭万民的原则。不能因为个人的原因,随意改变啊。
大明律中写的清清楚楚,凡殴打官员者,杖责七十。如打伤官员,立斩不赦。难免会有因私废公之嫌,引来他人非议啊!”
王振说出这番话的原因,自然是有出于为郭准出气,帮郭准主持公道的想法。
但是归根结底,王振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还是要树立威信,以及逼迫郭准放弃其他的想法,全心全意的为自己效命。
朝廷里的官员谁不知道,他郭准以区区举人的功名,就能到京城做官,就是因为王振的一力保举。
而且,也是王振帮郭准从皇帝手里讨来的圣旨,允许他奉旨调查杜淳风的案子。
这也就是说,在许多人的眼里。郭准就是王振的人,是王振的党羽。
一个区区驸马爷的儿子,竟然敢他王振的人。这不仅是不要命的表现,更是在打王振的脸!
如果不把孔森重重治罪的话,王振今后在朝廷里还有什么威信?谁还会害怕他这个权臣?
所以,无论如何。王振都要劝说皇帝从重处罚孔森,这也是为王振树立威信来服务。
至于逼迫郭准放弃其他的想法,王振这种手眼通天的人,什么事情都在他的心里装着。
他知道,郭准虽然表面上投靠了自己,但保不齐心里还有其他的想法。
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这个世界上,除了一些认死理的老顽固外,谁不是为了自己的前程,投靠各类权臣。
王振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但绝不限于有能力。他要的是既对自己忠心,又有能力的人!
所以,他绝对不允许郭准在效命自己的同时,心里面还想着其他的大树。就是要乘凉,整个朝廷也就只有他王振这棵树可以依靠。
王振话音落下,信阳公主脸色大变。她愤怒的看了一眼王振,双眼之中尽是怒火。
信阳公主双眼内的怒火,王振不是没有看到。但是,王振根本就无惧于眼前这个女人。
没错,这信阳公主在别人的眼里,是皇亲贵戚,是当今圣上的亲姑祖母。
但是,在王振的眼里,她不过就是一个毫无眼界的蠢女人罢了。
在成祖年间,她这个公主或许还值点银子。但是在这正统朝,遇到了他王振,管她信阳公主,还是信阴公主,都要趴下!
“王先生说的话倒是很有道理,不过朕以为……”
听到王振所言,正统皇帝踌躇了一番,还是打算为孔森开脱,略施惩戒也就算了。
但是,皇帝的话还没有说完,王振忽然跪倒在地,一脸诚恳的回道:“圣上,难道您忘了唐皇与杨国忠的故事了吗?”
王振这话一出口,犹如一道惊雷一般,响彻在皇帝耳朵里,久久不能平静。
唐皇与杨国忠的故事,正统皇帝是在熟悉不过的了。
唐玄宗李隆基,亲手开创了开元盛世的伟业。但是,在李隆基年老之后,因为宠幸杨玉环,从而提拔其哥哥杨国忠,担任了一国宰相。
严格上来说,杨国忠就是李隆基的大舅哥,也是他的亲属。但是,就是因为玄宗因为杨国忠的身份,从而以私废公,乱了法度,这才导致了安史之乱,使得大唐走向衰败。
作为一国的国君,历史上王朝的兴替,以及明君昏君的事迹。都是教导皇帝的最好教材。王振一提到这两个人,正统皇帝就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王振的话音落下,正统皇帝不禁陷入沉默,脸上也浮现出纠结之色。
看到皇帝好像要改主意,信阳公主心里就急了。这人要是一着急,就容易做出错误的事,说出错误的话。信阳公主也不能例外。
只见其跪爬到皇帝的面前,抓住皇帝的衣角痛哭道:“圣上,您可不能听王振的一面之词,毁了血脉亲情啊!”
信阳公主当然是想恳求皇帝,不要改变主意。
但是,她看到皇帝并没有改主意的想法后,心里面对王振更加气愤。恨不得上去掐死这个阉贼。
“王振!你这个阉贼!我们朱家的事情,岂容你一个小小的宦官胡言乱语!
当年太祖皇帝真不应该只留下一块牌子,来约束你们这些腌臜阉人。他应该将你们都斩尽杀绝,如此才能避免如你这样的人,蒙骗圣上!”
此时的信阳公主,完全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亏她还是正统皇帝的姑祖母,难道她就不知道,正统皇帝最讨厌别人说什么?
要知道,严禁宦官干政的祖制,可是明太祖提出来的。为了惊醒后人,他还在宫内立了一块铁牌。
但是,这建立铁牌的人是太祖皇帝,但是默认王振拆牌子的,正是他的后世子孙正统皇帝朱祁镇!
要说王振是坏了祖制,数典忘祖的话,那第一个要挨骂的,必定是就是朱祁镇了!
不仅如此,早前有那么多大臣,上书弹劾王振的原因,除了例数他犯有多少重罪外。最大的理由,就是拿出太祖皇帝的祖制,不允许王振干政。
但是,这些大臣,都遭到了皇帝的罢黜或是处罚。这也就证明了皇帝的心里,压根就不把祖制当回事。换句话说,他明面上不该违反祖制,但是别人也别胡说八道。
然而,这信阳公主偏偏提到太祖皇帝,以及他设在宫中的铁牌。这在正统皇帝听来,分明就是在指桑骂槐,辱骂他这个皇帝是宠信奸佞的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