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人性的圣火(21)

21.人性的圣火(21)

徐兆寿:但《俄底浦斯王》似乎是一个例外,它可能是古希腊艺术中最早也最深刻地反映伦理观念的悲剧。

刘达临:是的,俄底浦斯王无法逃避反人伦的悲剧宿命,一直是西方文学和哲学以及伦理学家探讨的主题。它仿佛在说明人有近亲通婚的**望,但其结果是悲剧。这反映了古希腊时期反对近亲通婚的伦理观念已经确立,而近亲通婚的行为却没有消除,所以说这也是伦理的力量与**的力量相对抗的一部作品。

徐兆寿:表面上看,这是伦理观的胜利,但实际上,它仍然反映了一种矛盾,即人的**与伦理上的矛盾。它同样说明,人的身上有两种东西在选择,一种是纯生物的选择,一般人把它称为身体的**,这似乎是无明确指向的;另一种是精神性的,即人的审美、伦理等方面的选择,这是有指向的。这两种东西是很难明确地分开的,有时是一方面**上了上风,有时是审美、伦理的观念上了上风,有时是两者协调一致的。应该说,《俄底浦斯王》是一次具有明确目的的写作,它是对过去伦理观的一种反动。但是,我认为,兄妹婚、母子婚、父女婚也并不是没有伦理观。从人的感上来看,兄妹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都有一种血缘关系,而这种关系是最原始的没有染上社会化色彩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纯洁也最高尚的关系。他们的相爱本身就是一种伦理,除去科学上的原因外,他们之间的成婚应该说在当时是最高尚的婚姻。婚姻的基础是爱,从今人的观点来看,他们之间没有爱,只有亲,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他们之间的亲本身就是爱。试想想,俄底浦斯王和他的母亲如果不知道他们是母子,他们又会怎么想呢?他们一定会相爱下去。这就是弗洛伊德著名的\"俄底浦斯结\"。弗洛伊德肯定了一个古老的爱法则:母子之间的爱欲是人类固有的结。

依此类推,父女之间也有这样的结。从这个意义上说,\"俄底浦斯结\"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需要人类永远思考的命题。现代科学观虽然以实证的方式否定了它,但它仍然是一个沉重的命题。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得回溯人类的原初。亚当和夏娃是骨肉相奸,但他们并没有为这种关系而羞愧;伏羲与女娲是兄妹婚,但在我们祖先的典籍里没有读到过他们忏悔的语;在古希腊的神话里,我们也没有看到宙斯和诸神因为**而感到可耻的心理。他们都是因为先有了爱,然后才有性,爱与欲、爱与性一直是相连的。这是从人类一开始就有的结,准确一些说,是人类已有文化史的开头。即使是那些古希腊神话和悲剧中的性内容和性语,都表现出格调高雅,显示着崇高,没有低下、龌龊之感。从这些方面来看,说古代兄妹婚、母子婚、父女婚等群居杂交时期没有伦理观是不合适的,只不过那时的伦理观与我们今天的伦理观不同罢了,《俄底浦斯王》也只是为人类现代伦理观做了个开场白。

刘达临:从这个角度理解是可以的,但准确一些说,在群居杂交时期,就已经有了伦理观,只不过那时的伦理观还很薄弱。那时的恋母是在爱与亲之间。

徐兆寿:我的本义不是要颠覆现代伦理观,但也不完全赞同现代伦理观全然否定古代伦理观的做法。我认为《俄底浦斯王》给人类提供了一个认识本性、考察伦理的最好的蓝本,虽然它带着明显的今人的色彩来写的,但也同时告诉我们古代人的内在冲突是什么。\"俄底浦斯结\"是一个伦理结,是一个远古人向今人过渡的结。在后世的很多文学作品中,我们不难现它的存在。《儿子与人》是众所周知的一个例子。

从这一个线索开始,我必须扯到另一个与此相应的线索——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初恋》,父亲与儿子爱上同一个女人,而这个女人也爱着这两个男人。这样的作品在古今文学中也有不少。在男女主人公们不知道相互间的关系时,他们能够安全地幸福地爱着,但当他们有一天知道相互间的关系时,他们内心的冲突就出现了。他们实际上用最简单的形式反映了\"原始群婚制\"的一些特点。他们之间并不是没有伦理,爱就是最原始最直接的伦理。但这种伦理与现代人的伦理是不同的,因此这种\"原始群婚制\"在现代没有生存下去的希望,它只能以悲剧而告终。即使在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上,这类作品也比比皆是。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非常对话(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非常对话(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1.人性的圣火(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