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3章汉代风云人物第三讲袁盎与士(3)

13.第3章汉代风云人物第三讲袁盎与士(3)

那么男孩子长到20岁,女孩子长到15岁,就不能再总角、再是丫头了,这个时候就要把头往当中梳,当中盘起来,给他戴上一个帽子,再插上一根杆,这个男孩子的礼仪就叫做“冠礼”,女孩子不戴冠,插一根簪子,叫“笄礼”,这个时候,表示你加入社会,表示成人了,正式加入社会,可以有社交活动了。***但是在周代,秦代,汉代,它有一个等级,就是只有贵族的男孩子才能够行冠礼,就是只有贵族的(男子)才能戴冠,才能戴帽子,平民不行,平民只能戴头巾,只能把头盘起来,弄一个头巾把它盖在上面,把它一捆,你没有资格戴帽子,所以高帽子不是随便好戴的,戴高帽子是要有资格的。

这样一来“士”我们就明白了,它就是贵族的成年男子。贵族分四个等级,最高一级就是王,就是天子,第二级就是诸侯,第三级是大夫,第四级是士。那么前三级贵族和“士”又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在于天子、诸侯、大夫除了可以加冠以外,还可以加冕,冕是什么呢,就是皇上上朝的时候戴的那个礼帽。冕,它的上部有一块板,这块板叫延,延的前后要垂着珠串,用珍珠一串一串地串起来垂在前面后面,这个东西叫旒,但是我们可能有一个细节不一定有,就是除了前后要垂旒以外,在这个地方,也要垂两颗玉,在耳朵旁边也要垂两颗玉,这两颗玉叫做充耳,它的意思说,正确的话你就听,不正确的话你就不要听,什么谗,恶语,污秽之,不要听,叫做“充耳不闻”,“充耳不闻”这个成语就是从这儿来的。那么前面的这个旒是什么意思呢,视而不见,就是不该看的你不要去看,不该听的你不要听,这是冕的作用。如果又有冠又有冕,那就叫做“冠冕堂皇”。天子、诸侯、大夫都有资格加冕,士加冠不加冕。所以天子、诸侯、大夫是“有冕之士”,士是“无冕之王”,“王”字,来看一下,“王”字实际上是“士”这个字上面再加一个冕,就是王了。

但是不管你哪一级的贵族,都是加冠的,加冠呢一共三次,我们在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里面可以看到这个镜头,汉武帝15岁的时候,还是太子,汉景帝来给他加冠,举行冠礼,一共加三次,第一次加的叫缁冠,就是一个黑的帽子,加了缁冠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有治权,就是有统治权,第二次加的呢叫皮弁,皮弁是什么呢,皮弁是军帽,也是猎装,加了皮弁以后呢,意味着有兵权,所以加皮弁的同时往往配剑,所以我们去看《汉武大帝》的电视连续剧,你会现那些皇帝一天到晚剑不离身,走到哪儿都是把剑带着的,因为剑是当时贵族男子的特权,也是他身份的象征,你必须有一把剑配在这里。第三次加的呢,叫做爵弁,爵弁是宗庙之冠,就是有祭祀权,就是有资格参加祭祀天地、祖宗的活动,我们知道当时国家大事就是两件事,一个是祭祀,一个是战争,“国之大事,惟祀与戎”。

那么一个贵族男子第一次加了缁冠,有了统治权,第二次加了皮弁,有了军事权,第三次加了爵弁,有了祭祀权,那他就是一个非常有身份的男人了。所以我们看,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我们看到,汉景帝那时候已经是病入膏肓,危在旦夕,但是挣扎着也要起来给他的儿子刘彻加冠,而且不到年龄。(汉景帝)他知道他不久人世,国家要交给这个太子,必须让他立即成人,所以强行地给他加冠。这个历史上这种事是很多的,不光是生过这一件事,历史上的记载就叫做“抢冠制”,不到年龄,因为他要担当一个国家的责任,一定要给他把冠加上去,所以对于贵族的男子来说到死这个冠都是不能脱下来的。所以有一次内乱的时候,孔子的学生有一个学生叫子路,在战斗中被敌人用戈把系冠的这个带子砍断了,子路马上放下武器说“君子死不免冠”,作为一个君子我死了以后这个冠都不能没有的,于是他就去系带子,不打仗了,这个时候士兵们一拥而上把他剁成了肉酱,孔子听说这个消息以后立即吩咐厨房,把已经做好的肉酱倒掉,从此不吃肉酱了,吃肉酱他就想起他的学生子路来,他很伤心。所以加冠不是一件小事。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品三国前传之汉代风云人物(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品三国前传之汉代风云人物(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3.第3章汉代风云人物第三讲袁盎与士(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