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章汉代风云人物第一讲晁错(上)(4)

4.第1章汉代风云人物第一讲晁错(上)(4)

画外音:

用晁错的观点来,他提出削藩策是因为吴王必反,因为当时的吴王国地处长江中下游,富饶之国,鱼米之乡,吴王煎矿得钱,煮水得盐富甲一方、势可敌国,这样下去必有尾大不掉之势,成为中央政权的隐患,因此必须削减其势力,那正如晁错所说吴王刘濞难道真的要造反吗?

易中天:

现在从史书上我们查不到他存心造反的证据,后来“七国之乱”平定以后,政府军在吴楚两国也没有找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没有证据,只有这个邓公说了“吴王为反数十年矣”。***那也就是个想当然了,第二个证据就是他专门收买亡命之徒,就是哪个地方犯了罪的人,你只管往吴国逃,逃去以后他都收容下来,就像后来《水浒传》里面的小旋风柴进似的,一个大庄园,谁犯罪都躲我这儿来,官府不敢抓,那不就是要造反嘛,干了这些事儿。但是实际上你说抓他这个谋反的证据,这个是证据不足的。当然晁错也抓了他们一些岔子,比方说楚王,这个我们在电视剧里面也看到了,说实在的,一个王爷搞了两个女人,不能算是谋反的证据吧。另外还有胶西王,卖了官,卖官这个事是从秦始皇就开始了,和尚摸得,我摸不得,秦始皇可以卖官,我就不能卖官,这都不能算是太多的证据。但是反过来我们如果站在后人的立场上,站在历史的这个角度来看,应该说晁错的这个想法是有道理的,吴王刘濞不反,不等于他儿子不反,吴王刘濞今天不反,不等于他明天、后天不反。你看曹操没有反,曹操儿子反了吧,还有明成祖朱棣他也是藩王,他是燕王,就是北京了,封到北京了,朱元璋一死,朱元璋的孙子,因为他的皇太子,是已经先死了,皇太孙建文帝继位,建文帝一上台,朱棣就反了,打出的旗号刚好就是吴楚之乱的旗号:“清君侧”,反了嘛,所以这个藩国太强大,对于中央政权是个危害,这一点肯定是对的。

当然我们不能说因为曹丕反了,朱棣反了,就证明刘濞是反的,我们不能这样反推,但是应该说晁错这个提防是有他的道理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深谋远虑,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说,长痛不如短痛,吃柿子也不能专拣软的捏。既然要削藩,既然要真正推行削藩的政策,确实应该拿吴国这个最强大的藩国开刀,就是吴王刘濞,我们不管他是反,还是不反,想反,还是不想反,都要拿他开刀,这个冤大头他当定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何况吴王刘濞最后一削他,他就跳起来。

画外音:

当汉景帝推行晁错的削藩策的时候,吴王刘濞跳起造反,这再次肯定了晁错的削藩政策,对于削藩策,文、景时代朝中大臣也曾提出削藩政策但未被采纳,很多人都意识到藩王的尾大不掉之势,问题是当晁错提出削藩的时候几乎遭到朝廷大臣的一片反对,而到了最后当提出要诛杀晁错时朝廷几乎是一片喊杀,那这有是为了什么呢?

易中天:

这里面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在于汉王朝的治国理念。我们知道,一个统一的国家,它要有一个国家意识形态,秦王朝的国家意识形态,是法家的学说,汉王朝武帝之前的国家形态是道家学说,汉武帝以后是儒家学说,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就是一个笃信黄老的人。窦太后有个规定,就是自己的儿子和窦家的人只准读老子,只准读老子的《道德经》,不准读别的,所以整个这一些人,都是道家派,只不过汉景帝态度比较温和,窦太后态度比较强硬。有一天,汉景帝主持一个学术讨论会,讨论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汤武革命是否合法,什么叫汤武革命呢?就是商汤起兵打败夏桀,由商朝取代夏朝,武就是周武王起兵革命,由周朝取代商朝,说这个事对不对。道家说不对,道家的代表人物叫做黄生,他说,这个帽子再破也要戴在头上,鞋子再破也要穿在脚下,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夏桀再坏,殷纣王再无道,他也是君,所以汤武革命是造反。儒家的代表叫辕固,辕固先生说,照你这么说,我们高皇帝,取代秦王朝也是造反了,这个事就不好讲了,你如果赞成这个黄生,那意味着我大汉政权是来路不明,如果我赞成辕固,那意味着我大汉王朝也可以被别的王朝取代,这汉景帝怎么表态呢?汉景帝说:好了,吃肉不吃马肝,不算不懂味道,马肝是什么?马肝是有毒的,是不能吃的,所以我们还是喝排骨汤吧,汉景帝他是比较温和,窦太后就很厉害了,窦太后就把辕固叫过来。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品三国前传之汉代风云人物(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品三国前传之汉代风云人物(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第1章汉代风云人物第一讲晁错(上)(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