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第11章汉代风云人物第十一讲刘邦用人之谜(3)

51.第11章汉代风云人物第十一讲刘邦用人之谜(3)

画外音:

刘邦想夺取天下,但是他有很多地方比不上他的对手项羽,面对投奔过来的陈平、韩信等人才,他是靠隐瞒自己的短处从而争取到他们的拥护吗?

易中天:

我们知道人才,他最需要的是什么?一个人才,他最希望、最渴望、最需要得到的是什么?尊重。***当然如果可能的话,多点薪水也不错。但是最重要的是尊重,信任他,你要尊重这些人才,惟一的办法就是以诚相待,实话实说,刘邦就有这个优点。张良、韩信、陈平这些人,如果有什么问题要跟刘邦谈,提出问题,刘邦全部都是如实回答,不说假话,哪怕这样回答很没面子,他也不说假话。张良在鸿门宴之前得到消息,说项羽第二天要派兵来剿灭刘邦,张良曾问过刘邦,说请大王想一想,你打得过项羽吗?刘邦的回答是“固不如也”,打不过他。后来韩信到刘邦军中来,也问了这样的问题,说大王自己掂量掂量你的能力、魅力、实力比得过项羽吗?刘邦虽然沉默了很久,最后还是坦诚相告,“固不如也”,我是不如他,就是这些人能够帮助刘邦提出自己的计策来,是由于刘邦有一个前提,就是每件事都是如实相告,绝不隐瞒。这样信任对方,尊重对方,得到了对方同样的回报,同样的信任和尊重,尽心尽力地帮他出谋划策。这确实是我们一些做领导的,值得借鉴的经验。

画外音:

刘邦子吸引人才上有自己的长处,比如韩信、张良、陈平,这些人都是从项羽军队中投奔到刘邦麾下,但是使用他们的时候刘邦的态度又是什么样的呢?

易中天:

我们有一句话老话,叫做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你要用一个人,你就要相信他,不要怀疑他,做一个领导最忌讳的,就是一天到晚看见所有的人都很可疑,今天猜忌这个,明天猜忌那个,这是最忌讳的,刘邦他就有这个魄力,他一旦决定用某某人,他绝不怀疑,放手使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陈平。陈平从项羽的军中投靠刘邦以后,得到刘邦的信任,是让很多刘邦的老人不满意的,我们跟着刘邦跟那么长时间,建功立业,出生入死,也不过就混到现在这个位置,陈平这个小子一来,就给他那么高的职务,所以就有人去到刘邦那里说陈平的坏话。这些去举报的人给了陈平这样一个罪状,可以总结为八个字,盗嫂受金,反复无常。

什么叫“盗嫂”呢?就是和自己的嫂子通奸,这个事大概是真有的,就是陈平原来在家乡的时候和他嫂子的关系至少是暧昧的,这当然是不道德的。所谓“受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接受红包。陈平来到了刘邦的军队里面,就开始收红包,这叫“受金”,这当然也是不道德的。再一个就是反复无常,反复无常的证据就是他原来在魏王那里,然后又跑到项羽那里,现在又跑道刘邦那里,这一状告上去以后,刘邦是不能不当回事的,所以刘邦就把推荐陈平的那个人魏无知,找来责备他,说你这怎么回事呢?我让你向我推荐人才,结果你给我推荐一个“盗嫂受金,反复无常”的人,那不是小人吗?你怎么推荐给我呢?魏无知的回答是这样的,“臣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就是我向你推荐的时候,我讲的是他的才能,而陛下现在责备我的,是讲的他的德行,这个才和德那可是两个概念,有才的不一定有德,有德的也不一定有才,而我们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我们现在是一个非常艰难困苦,需要突出重围,走向胜利的这样一个阶段,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才。

但是刘邦还是把陈平叫来了。又问他,说先生原来事魏王,后来离开魏王事项王,现在离开项王又来跟着我走,先生的心是不是太多了一点,陈平这样回答他,他说是的,我原来是追随魏王,但是我的计谋,我的主意魏王都不接受,我只好去投奔项王,项王同样是这样,“不听,画不从”,而我又听说大王你广纳人才,求贤若渴,是一个会用人,敢用人的人,我才来投奔大王,我陈平是光着身子,一无所有,一文不名,来到大王军中的,我如果不接受人家的赠送,不收一点礼金,我连吃饭的钱都没有。我现在向大王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大王觉得我这些建议是可以用的,请大王采纳。如果大王觉得我的这些建议,我的这些计策,我的这些谋划,是没有用的,他们送给我的礼金还在,我原封璧还,从此告辞,行不行?刘邦说,对不起,我错了,寡人错了。寡人慢待先生了,请先生不要介意,请先生继续留在寡人军中,用人不疑。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品三国前传之汉代风云人物(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品三国前传之汉代风云人物(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51.第11章汉代风云人物第十一讲刘邦用人之谜(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