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第12章汉代风云人物第十二讲刘邦对手之谜(3)

56.第12章汉代风云人物第十二讲刘邦对手之谜(3)

画外音:

项羽虽然不是一个好的统帅,但是靠着力能扛鼎的气势,在和刘邦争夺天下的战争初期依然战无不胜,但是他心无大志,再加上经受不住挫折,已经为他的失败埋下了伏笔,而在为人的肚量上,他和刘邦的不同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易中天:

在做人方面,刘邦和项羽有什么区别呢?刘邦豁达大度,项羽气量狭窄。刘邦这个人你别看他没文化,你别看他大老粗,肚量是很大的,敢作敢为,豁得出去,刘邦年轻的时候不是当泗水亭长吗?当时派遣了他一个任务,就是押送一批犯人到某个地方去。刘邦押着这些人走着走着,一不小心跑掉一个,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又跑掉一个,走到一个地方,刘邦一算,很跑了几个,想想走到目的地,恐怕就跑光了。你说刘邦怎么办?刘邦备下酒肉请这些囚犯们大吃大喝一顿,然后用剑把他们的绳子都解开,说你们现在干脆都跑光了算了,我也跑算了。结果是什么?结果是有些人跑了,有些人不跑,说我们干脆跟着你吧。豁得出去,我们说豁出去了,豁出去了,豁出去就能“了”。成大业成大事的人,一定是豁得出去的。

所以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的军队已经打到了楚国的境内,将和项羽在垓下会战,韩信按兵不动,彭越按兵不动,英布按兵不动,刘邦约定他们一起来合围,他们就不动身。这时候刘邦就问张良,说子房啊,看来这个天下也不是哪一个人的,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合适?张良说一个彭越,一个英布,一个韩信。彭越和英布本来是楚汉之间摇摆的,他现在倾向于汉,韩信本来是你手下的,他现在独当一面,如果你把这个土地愿意分给他们的话,他们一定南下来合围。刘邦说好,行,就跟他们约定了,胜利以后什么什么一块地方给谁,什么什么地方给谁,给了给了,都给他们,不在乎。结果果然这几支军队全部来了,把项羽团团围住,予以消灭,大度。项羽呢,小气。韩信就说,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我们将军士兵如果受了伤,他会自己拎着饭篮,到医院去探视。流着眼泪,拉着你的手,拉家常,说长道短。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方的变成圆的,他都不给人。小气。

项羽的小气表现在这样一个例子上,张良原来是韩王韩成的人,后来因为韩王实力比较小,张良在灭秦的斗争当中,他是受韩王的派遣帮助刘邦的,到了最后胜利以后,项羽分封诸侯的时候,韩王他也封了,但是不让韩王之国,就是不让韩王到自己的封国去,为什么呢?就是嫉恨韩王把张良派去帮了刘邦,他就这么小心眼,最后还把韩王杀了。张良本来是很犹豫的,因为张良是韩国人,张良本来的目的是要恢复韩国,他是一个复国主义者。但是现在项羽硬是断掉了他的后路,逼得他走到刘邦的阵营,死心塌地替刘邦出谋划策来对付项羽,小心眼,小心眼就这结果。项羽这个为人实在是太小气。

画外音:

项羽小气,有功都不封赏。刘邦大方,先分掉天下再打仗。项羽在这方面又输给刘邦一招,但刘邦虽有肚量却缺乏仁义,项羽虽然小气却有英雄气概,侠骨柔。在这一点刘邦是不如项羽的。

易中天:

刘邦和项羽的第四点不同,就是刘邦心狠手辣,项羽儿女长。刘邦这个人心是比较狠的,我们曾经讲过,他在逃难的过程中,三次把自己的儿子和女儿扔下车子,为了自己逃命,他身边的人,他一旦怀疑到谁,他可能不顾一切地要把他杀掉。刘邦晚年有一件事,就是他病了以后,他突然怀疑樊哙,樊哙是不可以怀疑的,樊哙是吕后的妹夫,跟刘邦两个用北方人的说法叫“担儿挑”,而且在鸿门宴的时候,是由于樊哙挺身而出,救了刘邦一命,这样的人他也怀疑,他突然就觉得,樊哙就是巴不得我死,然后下一道命令,交给陈平,“平至军中,立斩哙头”,陈平你拿着我的命令去,到了军队里去,你立马就给我把樊哙的脑袋砍下来。这个事最后没做,后来刘邦死了,陈平到了樊哙军中的时候,也觉得这个事不能干,樊哙毕竟是吕后的妹夫,随便好杀的。也是功臣,但这说明什么?说明刘邦这个人狠起来,他是真能下手的。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品三国前传之汉代风云人物(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品三国前传之汉代风云人物(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56.第12章汉代风云人物第十二讲刘邦对手之谜(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