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本能的升华(2)
假设有一个还没有找到稳定方向的有机体,孤立无援,这时,如有一种“刺激”正好作用到它的神经组织上,那么这个机体就能非常迅速地作出第一次区别并获得第一个定向。它能区分出内在刺激和外在刺激,将只是通过肌肉逃避活动就能消除的刺激归并到外部刺激当中,同时对不能用肌肉逃避行动消除的刺激,贴上内部刺激的标签,即本能需要的证明。这就是说,生命机体自身的视觉能力有这种区别“内部”和“外部”的特殊功能。
由此,我们就通过它的来源——机体内部的刺激,它的表现方式——持续不断地认识了“本能”的本质。从这里,我们可以推导到它的另一个明显特征,即逃避的方式不能消除这种本能力量。通过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联系到下面的事实,更加有助于我们讨论的深入。除了把某些习俗的东西看作是基本概念用到我们通过经验而获得的材料中之外,我们还运用许多复杂的假设来引导我们探索更多心理现象。假如神经系统是一种消除到达它那里筹集的装置,或者说是将刺激引起的兴奋减小到最低水平的装置,那么神经系统就应该处在一种没有被刺激的状态或者非兴奋状态,假设这个假设中的事实没有任何特殊况,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控制或消除刺激是神经系统的主要任务。
这个假设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提出的,是上面所说的许多复杂假设中的一个,并且应用了手段和“目的”相适应的“目的”概念。由此我们看到,当我们使用“本能”这个概念的时候,本以为很简单的生物反射机制就变得非常复杂。外部刺激刺激了机体,机体唯一的任务就是通过肌肉运动使自己避开这种刺激。假如某种运动可以并且最适合达到这种目标,那么时间长了,就会成为遗传的倾向,这种方式并不能消除来自机体内部的本能刺激。所以,神经系统就有了更重要的任务,它被要求做出各种复杂和相互依赖的活动,这些活动要能造成外部世界的变化,使它们可以满足内部刺激(需要)。最重要的是,由于这种刺激总是源源不断,那么本能的刺激(需要)会强迫神经系统放弃避开刺激的最终意图(目的)。由此,我们就可以认为,本能(内在需要)是进步的真正动力,而非外部刺激。正是这种动力,神经系统才得到展,并达到现在如此高的水平。当然,我们也可以推导出,本能根据其自身全部或部分需要,积淀或制造出各种不同的外部刺激形式,在生物的种系生过程中,这些形式反过来又改造了机体本身。
假如今后我们又现,不管展到多高水平的心理器官(装置)也都是从属于“快乐原则”的话,或者说是自动在“快乐—痛苦”系列感的制约下,我们就会非常自然地得出另一个假设:这些感反映出了一种支配刺激物的过程,即刺激增加可能会导致痛苦的感,刺激减少可能会导致快乐的感。对此,我们需要谨慎对待,因为这样的假设现在还不能完全确定。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可以一边探讨“快乐”和“痛苦”之间的关系,一边探讨随着“刺激”量的浮动变化会对心理活动造成什么样的影响。通过这种探索,我们肯定会现它们之间各种不同的“关系”,并且有些还特别复杂。
心理活动如果通过生物学去思考的话,那么“本能”就会成为一个介于精神和物质之间的一个“边缘概念”,它既是来自机体内部(包括精神领域)刺激的代表,同时,由于它和身体之间的联系,又是衡量精神为了**需要应该付出多少精力的标尺。下面,我们先讨论本能的动量、本能的目的、本能的源泉等和本能这个概念相关的一系列名词。
所谓本能的动量是指它的动力部分,例如力的大小、需要付出的能量水平等。本能的典型特征是冲动或刺激,这也是本能的本质。事实上,所有的本能都是一种活动,如果说某种本能是一种被动性的本能,那么说明,它的目标是被动性的。
一般来说,本能的最终目的都是“满足”,而且只有消除本能中产生刺激的条件才能达到这种“满足”。虽然它们的终极目的是一样的,但是过程、方式却各不相同,所以,有着较近或者处于中间位置的目的的本能,它们可以结合或者相互交换目的。依据经验我们还得知,本能的目的有时会被抑制,此时,它向“满足”前进的每一步,都可能受到抑制,甚至偏离原来的方向。假如是这种况的话,本能不能得到全部满足,但是部分满足还是可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