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和|官场奇遇记(2)(1)
其三是《归云室见闻杂记》中记载的。
乾隆四十年(1775年),乾隆皇帝巡幸山东,和珅扈从。乾隆皇帝喜欢乘坐一种骡子驾御的小车,\"行十里,一更换,其快如飞\"。有一天,碰巧和珅随从侍卫,于是有了君臣二人的一段对话——
上问:是何出身?
对曰:文员。
问:汝下场乎?
对曰:庚寅曾赴举。
问:何题?
对曰:\"孟公绰\"一节。
上曰:能背汝文乎?
随行随背,矫捷异常。
上曰:汝文亦可中得也。
其知遇之恩实由于此。
这段话的意思很简单。君臣二人谈到科举,乾隆皇帝问和珅能否背诵下来当年他在考试时所写的文章。和珅于是随行随背,矫捷异常。乾隆皇帝就对和珅说,你的文章是可以考中举人的。和珅的机遇实际上由此开始。
不管以上三种记录哪一种是真实的,它们都反映了一个基本的史实:和珅能够得到乾隆皇帝的宠信既是很偶然的,也是很必然的。
和珅得宠的诸多原因中,除了才干和珅机缘之外,最具传奇性的是\"转世说\"。
\"转世说\"说和珅是雍正爱妃(一说是马佳氏)转世,与乾隆有宿缘。
话说乾隆快二十岁的那一年,他还是皇子,有一次进宫,经过雍正的一个妃子身边,看见她正在对着镜子梳头,游戏之心顿起,便突然从后面捂住了她的眼睛。妃子不知道身后是乾隆,大惊,顺手拿起梳子向后边打去,正中乾隆的额头。
第二天,乾隆的母亲,即雍正皇帝的皇后,她看见乾隆额头上有伤痕,逼问出实,大怒,认为是这个妃子调戏皇子,将她赐死。年轻的乾隆想为这个妃子辩白,但又不敢出面。后来他跑到书房,以小指染上朱色,再返回妃子的住所,见到她已经上吊自尽,但还没有气绝。乾隆便在她颈上点了朱色,说:\"是我害了你!如果魂魄有灵,二十年后再相见吧。\"
几十年以后,当和珅一露脸,乾隆皇帝觉和珅似曾相识。一再思之,才想起来和珅的容貌跟那个死去的妃子相似,于是密召和珅觐见,令其靠近御座,俯视其颈,现当年的指痕似乎犹在,于是乾隆皇帝便默认和珅是那个屈死的妃子的后身了,对他倍加爱惜。
这个故事没有什么可信度。相信并且采纳这个观点的一般是有一些猎奇心理的西方人的著作,诸如佩雷菲特所著的《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之类。这个故事所透露出乾隆皇帝与和珅的那种若有若无的同性恋感,倒似乎不是不可能。
清代官场多有好\"男风\"的陋习,乾隆皇帝未能免俗。乾隆皇帝喜好俊秀之人,可以佐证他爱此\"雅好\"的可能性。而和珅正是一个相貌英俊潇洒的美男子。御史钱沣就曾经指责和珅办公地点过于接近乾隆皇帝的住所。
不管上述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和珅由此迅速迹是真的,和珅从此迅速地登上了政治权力的巅峰。
和珅\"火箭式\"升迁历程
和珅在此后的几年里迅速升迁,官位不断变化。
乾隆四十年(1775年),和珅二十五岁,十一月,擢御前侍卫,授正蓝旗满洲副都统。御前侍卫相当于皇帝的贴身保镖;正蓝旗满洲副都统即京城卫戎部队副指挥官。这是两个正二品的官职。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和珅二十六岁,正月,授户部侍郎。这个户部侍郎,相当于现代的财政部副部长。
同年三月,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同年四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这是一个正二品的官职。据有的学者统计,内务府本府及所属各司院处,共有各种机构五十多个,所用人员除匠役军丁、太监不计外,共有职官三千多人。管辖派驻所及包括宫廷、皇家园圃,还有关外盛京、吉林、口外蒙古的山林、土地、牧厂及附属人户。江南、浙江的织造和珅海关监督,有关税口的人役,也归内务府差遣。动员这么多的人力物力供皇帝及其家庭成员的生活需要,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显示帝王的尊贵地位,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家天下\"的重要特点。和珅此时的权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