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满朝文武的质疑
第149章满朝文武的质疑
元祯十七年,八月初五。
临近午时,安定门。
果勇营参将涂六,横刀立马于城门外,面色阴鸷幽沉。
他带来的万余人马,已经对安定门先后发起了数次进攻,然门高城固,连守军的皮都没碰着,己方就折损了上千人,更让他感到不安的是,其他三勇营的人马迟迟没来与他们会合。
“停止攻城!”涂六对攻下安定门已经没了信心,对身旁的一名千户吩咐道:“你速去节度使大营看看,徐坤他们到底在干什么?两万多大军杀个王子腾怎会用这么长时间?”
“是。”
那千户应声,正欲打马离去,却见两名斥候分别从左右而来。
“报——”
“将军,不好啦!我军左翼有大军快速逼近。”
“右翼也有大军逼近!”
涂六闻言,眼皮狂跳,心下大惊,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若是友军,不该从不同方向而来,忙问道:“可看清是哪路人马?”
“应该是扬威营的人。”
“还有振威营。”
“不好!”涂六大感不妙,大喝命令道:“快!全军听命,速速调头后撤!”
说完,他率先调转方向,然还没等他提起马速,就见不远处尘土飞扬,紧接着就是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
“新…新军卫!”
涂六还没有惊讶完,就听到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响起,待他抬眸看去,瞬间双目圆睁,满脸不可思议…
与此同时,安定门城楼上。
守城的新军卫将士,同样看向不远处的天边,倏而就是响起一阵欢呼。
“龙威营!是龙威营的弟兄们来啦!”那空中数百热气球大军正朝城门方向涌来。
“快看!是沈大人率军前来支援我们了!”
城墙上,新军卫士卒看到了他们的统帅,带领数千大军疾驰而来,皆是兴奋不已。
而协助守城的五城兵马司和锦衣卫的人,看着天上数不清的大气球,则一个个被震惊的目瞪口呆…
这时,有士卒也看到了左右两翼快速袭来的京营大军,疑惑问道:“那两支军队是敌是友?”
冯紫英平静回道:“扬威营和振威营的人,是援军。”
众人闻言,这才松了一口气,看来大局已定,城墙下的叛军已被三面合围。
这时,赵环看向冯紫英道:“我们是否出城合击?”
冯紫英摆了摆手,清声道:“不用,我等守在城门即可。”
他们在城楼上,对眼下局势能看得很清楚,根本无需守城士卒出战,这伙叛军定然会被碾灭。
守军若出城,搞不好还会给叛军创造机会,当前宜静不宜动。
至于是否会错失军功,并不会,对他们而言,今日保住城门不出现半点闪失,已然是大功。
城门外的战斗已经没有任何悬念,等待涂六这一万叛军的,只有飞灰湮灭。
再将视线转到神京城内。
皇宫,金銮大殿。
早朝已经停止,满朝文武并未散去,所有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外面的消息。
元祯帝的面色尤为凝重,握着龙椅的手隐隐有些发白,急声道:“赵全,再派人去探。”
锦衣卫指挥使赵全闻言,略微怔了下,还是去安排,刚刚才派出去一拨,陛下就又催促起来。
也难怪元祯帝心急,京营哗变,形势未知,天子自是坐立难安。
首辅杨言之沉吟片刻,出言劝慰道:“陛下,有北静王出面督抚,定能稳定局面。”
一众文官闻言,也只能暗暗垂首摇头。
这种兵凶战危的局势,也就只能靠武勋震着,他们这些文官确实使不上力。
这也是他们再如何打压武官,也不能把事情做太绝的原因,军队终归是少不了能带兵打仗的将领。
元祯帝叹了口气,沉声道:“就怕人心浮动,叛乱一时难以弹压。”
若是当初让怀忠多编练一些新军就好了,如今新军仅仅只有一卫五千人,又有守城,还要平叛,可谓捉襟见肘,即便那少年有孙武之才,也不可能办得到。
不过,此时城门宫门已关闭,至少现在是安全的,即便局势极端恶化,叛军破城进宫,皇宫里还秘藏着一个热气球,足以让他性命无虞,最严重的后果已不存在。
众臣闻言,面色复又变得凝重起来。
就在元祯帝与满朝文武焦急等待中,时间也在悄然流逝,及至午时,忽见锦衣卫指挥使赵全再次进殿来报。
“陛下,叛乱已被彻底平息,大势已定!”
元祯帝闻言一喜,问道:“详情如何?速速说来。”
殿中大臣齐齐松了口气,此次动乱终究是没有祸及自身。
赵全拿着汇总好的信息,朗声娓娓道来:
“四勇营哗变后,敢勇营参将徐坤集结三万余叛军,兵分两路。
一路由果勇营参将涂六率领,万余叛军进犯安定门,另一路由徐坤率领,两万余人围攻京营节度使大寨。
京营节度使王子腾,率中军五千亲卫尝试突围无果,后且战且退,在危急时刻,云武将军沈沅派人救出了扬威营兼振威营都督王宪。
之后,王宪回本部大营,集结麾下两营共计三万五千人,对叛军徐坤所部进行合围,断绝叛军退路,然王宪依沈沅建议,围而不攻。
随后,沈沅派出新军卫的龙威营奇袭叛军大阵,重创叛军,致使叛军伤亡过半,紧随其后,沈沅亲率新军卫两千精骑直冲叛军残阵,使余者叛军再亡过半。
最后,王宪对准备窜逃的叛军进行剿杀,至此,徐坤所率的两万余叛军尽数殒灭,没让一名反贼走脱。
此役,中军大营五千亲军折损十之八九,节度使王子腾被叛军斩断一臂,勉强保住性命,然…被王子腾召集而去的各团营都督,除王宪之外,尽皆命丧叛军之手。
之后,沈沅与王宪携大军回援安定门,将涂六所率万余叛军,全部斩于城门之外,至此,参与叛乱的四勇营三万余反贼都已伏诛。
另外,其他六团营的将士也已被北静王水溶安抚控制,京营已重归朝廷掌控。”
赵全一口气念完了各方汇总而来的速报,中间并未有停顿。
元祯帝静静听完,原本无比凝重的心情,这才彻底放松下来。
朝中众大臣闻言,已是被震惊的无以复加,咀嚼着其中的关键信息,神色各异,久久无言。
首先是对此次动乱所造成的伤亡,无不心惊。
叛军三万余人全部被斩杀,这帮大臣很难想象,沈沅那些人是如何冷酷狠厉,杀人如屠狗,仿若杀神,叛军虽然死不足惜,但不到半天的时间,一下子死了这么多人,难免不让他们感到震撼。
此外,王子腾的五千亲军也几乎损失殆尽,这位京营统帅还失了一臂,各团营的都督尽数被杀,这或许在很多文官的心里,未必不是件好事,但也担心一下少了这么多将帅,京营是否会再次动荡。
不难听出,在整场平叛之战中,有个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便是沈沅,若没有沈沅,叛军涂六所部恐怕早已攻入了神京城,若没有沈沅,叛军徐坤所部也不可能被剿灭。
可以说,整场大战的胜负手就是沈沅,这位少年将军可谓是平叛的最大功臣。
当然,其中也不乏有人生出疑惑。
谨身殿大学士,内阁次辅孙兴昌从震惊中回过神,质疑道:“沈沅如何能得知有人叛乱?”
不仅他有疑惑,此间众人,包括元祯帝在内,也都有些好奇。
这沈沅仿佛在今日平乱中开了天眼一般,料事于先。
赵全道:“不知,锦衣卫尚未来得及核查其中细节。”
元祯帝沉吟了下,对内相戴权吩咐道:“将宫门打开,着人去传云武将军沈沅入宫奏事。”
戴权躬身应命而去。
有些事确实有必要做些澄清,以免落人口实,本该把王宪等将领一并召来核问的,但考虑到军中初定,还需大将镇场,便只宣了最核心的沈沅前来。
随着宫门和城门打开,神京城原本惶惶不安的人心,渐渐沉定下来。
同时,城外发生的事情,及兵变的一些细节,也渐渐在百姓中传播开来,犹如巨石入海,掀起波澜,三五成群,议论得热火朝天。
小半个时辰后,沈沅被传召入了皇宫。
迎着百官目光的注视,沈沅面色沉凝,昂首阔步,步入金銮大殿,行至殿中,行礼道:“臣沈沅,参见陛下。”
礼部尚书周宪见沈沅衣袍上满身浸染血渍,斥道:“大胆沈沅,安敢无视礼法,着血衣上殿!”
沈沅闻声转眸看了周宪一眼,那淡漠冷酷的眸光,让后者不寒而栗,竟有种想后退躲避的冲动。
元祯帝也斜了眼周宪,似有不悦,这种时候还揪着这点小事吵闹,简直不知何为轻重。
“无妨,怀忠平叛辛苦了,免礼平身。”
“谢陛下。”
元祯帝看向沈沅,眸光和煦,关切道:“怀忠没有负伤吧?”
沈沅道:“劳陛下挂念,臣并未受伤,身上的都是叛军之血。”
这也是对周宪的回应,他在外率军杀敌,此人还有脸在这里拿礼教说事。
“那就好。”元祯帝道:“此番能快速平乱,怀忠当居首功。”
“皆赖众将士之劳。”
“怀忠不必谦让,若非你运筹得到,料敌于先,恐怕神京城已经危矣。”元祯帝默然一下,清声道:“不知怀忠是如何提前知晓京营会发生叛乱?”
沈沅拱手道:“陛下,臣并非提前得知京营叛乱,所做安排,皆是未雨绸缪而已。”
“好一个未雨绸缪。”次辅孙兴昌质疑道:“你非京营之人,如何能预感哗变?”
他倒非怀疑沈沅有异心,只是感觉事情有些蹊跷。
沈沅平静道:“自王节帅在京营查处贪墨、裁汰老弱开始,臣就有所警觉,派人在各团营探查,近日获悉四勇营有将领私下串联,因而,在今早得知数名将校暴毙于节度使大营时,臣就预感到这些人可能生乱,便依据自己的判断,提前做出了一系列安排。”
他并不关心孙兴昌的想法,这话实则是对元祯帝解释。
王子腾整军开始,京营就曝出很多不满的声音,这并非是什么秘密,至于沈沅派人探查,若是事发之前,或许还会有人揪着不放,但从现在事后来看,这确实是未雨绸缪之举,其他大臣也不好借此攻讦他。
对此,元祯帝也不可能猜忌,之前沈沅就给他提过醒,只是那时因为王子腾信誓旦旦的保证,被他忽略,现在来看,幸好有沈沅如此警觉,才让事情没有彻底失控。
南安郡王郑崇道:“伱是如何从叛军的包围圈中救出王宪的?为何不将其他将领一并救出?”
身为顶级武勋,他对此格外关心,这一次京营里的所有武勋一系的都督全死了,对武勋而言,是沉重的打击,往后势必会削弱他在朝中的话语权。
若是京营的高级将领全部死了,他也无话可说,但唯独武勋之外的王宪和王子腾活了下来,他如何能不疑。
沈沅并未隐瞒,将使用热气球救出王宪的事,大致叙说了一番,经此一役,龙威营闹出这么大动静,热气球军团自然是藏不住的。
至于为何不将其他都督一并救出,他自然也有解释,当时叛军将中军大帐合围,不可能让大量热气球降落,只能以最大的把握救出一人。
至于为何偏偏救王宪,这就不用沈沅解释了,众人略微思忖,就能明白。
且不说王宪是天子心腹,就说当时的情况,能率军配合沈沅平叛的除了王宪还能有谁?
王子腾自身都难保,在京营早已不得军心,救他出去,恐怕调不动一兵一卒。
而其他团营都督,尸位素餐,能力平平,控制本部人马不生乱就不错了,如何能奢望他们调兵平叛?
接下来,沈沅又一一解答了一众文武的疑惑。
当然,并非每个问题都需要沈沅回答。
这里不少人对沈沅的质疑,不过是想从各个角度降低他在此战中的功劳。
没办法,今日平叛之功,确实太大了,若不提出相应质疑,恐怕沈沅能借此直接受封五等爵。
公侯伯子男,即便是最低的男爵,也是一品爵位,未及弱冠的少年,短短不到一年时间,从一介白身成长为一品武勋,这是怎样的震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