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华尔街是学习型人才的天堂(3)
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每次练完书法之后,都会在院门前的一个池子里洗笔。***起初,笔上的墨滴进池子里就不见了踪影,不留下一点痕迹。但随着王羲之持之以恒的练习,他最后竞把池子里的水洗成黑色的了,而他自己也练成了鼎鼎大名的书法家。
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堪称现代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尤其是他那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杂文至今仍充满\"战斗力\"。为此,有人给他冠以\"天才\"和\"中国的高尔基\"等多项\"荣誉称号\",但他却毫不遮掩自己的\"短处\"。他说:\"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他曾对羡慕他文章写得好的人说:\"老实告诉你,我的学问并不好,我写的文章,常常挨人骂。谁说我有本事,又能干?我常常上别人的当,吃别人的亏!\"
当然这可以理解为是鲁迅先生一贯的谦逊与幽默之词。但有一次他却亲口对他弟弟周建人说,他离开了书报就写不出东西了。所以他毕生重视读书学习与资料收集工作,并每每以此为乐。他说:我伏在书桌前写作时是工作,坐在躺椅上看书读报就是休息。他认为积累资料就应该像蜜蜂采蜜,不辞劳苦,点滴积累,集少成多。据说他当年为了写《中国小说史略》
一书,就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劳动,从浩瀚的书海中一点一滴地进行摘录和收集,从不厌烦;他所写的《小说旧闻钞》一书,就是从90余种1500余卷书中用蝇头小楷一笔一画抄录出来的,真可谓是\"废寝忘食,锐意穷搜\"了。
还有一个故事也说明了这个道理:有一天一个水滴从房檐上滴下来,掉在了一块石头上。石头大笑道:\"小水滴呀,小水滴呀,就凭你那微小的力量还能滴穿我?\"小水滴一不只顾往下滴。一年、两年……十年过去了,小水滴终于滴穿了大石头。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成功不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呢?李时珍尝遍百草才写出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司马迁十年如一日,才写出了史学巨著《史记》;爱迪生通过上万次的实验,明了造福全人类的电灯。无论成功的路有多远,只要一点一点积累起来总会成功。
所以家长要告诉孩子,要想成功先要学会积累。
积累知识先要达到积累的深度和广度。使用沙堆模型来形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比较恰当。沙堆能够堆多高代表知识的深度,沙堆底面占的面积则代表知识的广度。
术业有专攻,真正能够代表核心竞争力和创造效益的是沙堆的高度,即知识的深度。因此当我们准备达到一个高度时,先要准备够知识的广度或者说沙堆的底面的基础。在一定的沙堆底面积下,沙堆堆积到一定高度后就很难再堆高了,这个时候必须先要把沙堆的底面积扩大,即进一步拓展知识的广度,当广度扩大后才能够在广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朝高度展。
有了广度后,即沙堆底面积累到一定面积后,就需要有意识地将这种广度朝深度转换,因为只有将广度转换为深度,才能够提高个人核心竞争力和创造效益。如果一味地追求广度,将无法将价值最大化。
所以,孩子在学校学习阶段,重点是积累基础知识,铺开沙堆的底面积为广度做准备。学习积累的知识越多,视野越宽,在工作后更容易比别人的沙堆堆得更高。
知识的积累应是多方面的,我们不仅让孩子读课本、做练习、考试,还应要求孩子多读课外书,经典名著、报纸杂志,顺手拿来就读,尽管很杂,但这正是获取知识和积累知识的好途径。同时,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仔细观察和了解,不断补充新知识,才能很好地完成知识的积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