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甘当儒商(17)

17.甘当儒商(17)

胡雪岩刚开钱庄时,他不免从各方面考虑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先选定的就是到湖州做丝生意。

到上海联络生意时,他为军火生意的厚利所吸引,周旋于洋场、官府和江湖势力之间,一心要做成一笔大的军火生意。

这一运作,眼界大开,原来茶比丝还赚钱,桐油也是利润不薄,至于上海租界内的地皮,已经有人开始大片购置。兵荒马乱的,来逃难的人很多,要吃,有粮食生意;要玩,有戏园子……

胡雪岩有点儿乐陶陶,却急坏了亲朋好友。

\"人的精力到底有限,你经手的事到底太多了。眼前来看,好像面面俱到,未出纰漏,其实,是不是漏了许多好机会,谁也不得而知。\"

收心的方法也不只一种。

先,必须把自己的本业看好。胡雪岩的本业就是钱庄,熟门熟路,钱庄经营好了,才好分身去干别的。然后是典当和药店。这两样事业,一时都无利可图,完全是为了公益。开典当是为了穷人,开药店则利人又利己而已。

其次,自己忙不过来,是因为一个人的心思必定有限,不能什么都管。该去的,一进照应不到的,当然都要丢开了,下专做。不过,好多事,一个人照应不到,可以让别人来照应,自己只需要在边上指点一下就可以了。或者像药店,只要选拔好了档子,定了宗旨、立了规矩,大可只建设不问事,让它自己展。这就需要用人。用人得法,生意照样可以花团锦簇地多面铺开。不过,自己要退到后边来,不管那么多琐碎的事。

有了这些少年明干精于会计的号友,胡雪岩省了一大半心思,一心一意做军火、丝茧两样生意。

白圭讲仁\"以取予\",强调了商人做事时的能力限度和面对这种况时的基本态度。认识到限度是智的表现。苏格拉底说,问来问去,现只有他自己才是最大智者。因为别人都自称无所不知,只有他自己承认有所不知。自称无所不知的人朱免自大,所以不智。高人要面对的是实际的功利,无所不知的态度在商业实践中只能吃瘪。所以有取予,知不足,只有明智商人才能做到。

面对这种限度而定取舍,是仁的表现。好多时候,舍弃和退却颇不容易。

所以,简单的一个\"仁\"字,并不容易做到。胡雪岩晚年时期,自己辅佐的左宗棠成了疆土重臣,自己的\"财神\"声名也广扬在外了,便觉得台面上总要得体,和自己的声望地位相称。老母亲的六九大寿要做,七十大寿还要做。不但要做,而且还要做得隆重热闹,让人知道胡雪岩在台面上风光依旧,得宠依旧,生意上兴隆依旧。这就是所谓的\"尾大不掉\",商人的四德,智勇仁强,到这时恐怕只剩了\"强\",强撑着,虚好看,却无果敢之心有取有舍,不蔓不枝了。

商人\"仁\"德的生生不息,代代存在,时时起作用,倒也能从比较中有所体会。怪不得白圭讲,四德不俱备,\"虽欲为吾求,终不告之矣。\"

第四,强就是有所守。四德的最后一条是强。

强就是有所守。讲的是商人的心理素质。眼看苦日子快熬到头了,好日子快来了;心理上却支撑不住,垮了,这就是\"不能有所守\"。反过来,不论眼下的局势如何变化不定,守定了自己的宗旨,事才会有个好的了断。

在这一点上,胡雪岩是绝对有原则的。他自己选人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是看这个人是否有耐性,是否能克制自己。有时甚至故意创造一些不利条件去考验所选用的人。比如阿巧的弟弟,一来就让他上堂子找人,一试胆量,二试抵制群粉诱惑的能力。一关过后,又给足银子,让他去送信,试探他能否拿着钱又不乱花,而且讲实话。

至于各种诱惑,对于各种灾却难、危险,对于各种失败,一个给别人提尿壶长大的人,应有足够的磨炼帮助自己一一忍受下来,忍耐过去。

胡雪岩第一次联络庞二少爷,垄断上海丝市,以求外商屈服,获得一个较高价格。但是,外商极为狡猾,到了年底,一分丝不收。表面上是国内丝满,暂不需要,实际上盯紧了胡雪岩,要逼他降价。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胡雪岩商道(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胡雪岩商道(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7.甘当儒商(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