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八章京族的文化传承(6)

6.第八章京族的文化传承(6)

当民族遇上创意产业,更会碰出意想不到的火花。独具特色、别具一格的民族传统文化,将是创意产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作为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直接体现,旅游业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展民族文化旅游,把民族文化、自然资源和民间传统技能变成财富。

2006年,京族“哈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东兴市凭借京族独弦琴项目,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些荣誉的取得,离不开京族地区日益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日趋完善、民族创意产业的日益展。

防城港小龙庄京族文化风村的成立是一次把市场经济引入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尝试。由京族第二个大学生孙进于2000年初自费创建。风村位于广西防城港市东兴市万尾岛东边。距东兴市20千米。是集京族文化风、高新农业、美食、烧烤、歌舞娱乐、沙滩排球、垂钓、海滩冲浪、休闲为一体的农庄式旅游度假。目前已建成可容纳150人左右的特色船型餐厅和能供表演的歌舞台,已建成多套别墅式的客房,并与岛上渔民建立“渔家乐”连锁服务。小龙庄还专门配备一艘可供游客环岛观光、白龙岛观光和邻国越南海岸线观光旅游之用的游艇。还与防城港、东兴两市旅游局和市里各旅行社、旅游公司等旅游管理机构和单位组成中越边境跨国旅游专线。

一年一度的中越两国青年界河对歌活动,自举办以来,就以其独特的“界河舞台”特色受到各方的关注和好评,现已经称为京族所在的东兴市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一个响当当的品牌。两国青年界河对歌随着时间的推移,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吸引两国的观众越来越多。

还有每年的哈节,京族人民都举行一系列的文体活动,包括综合晚会、京族歌圩、围海捉鸭、沙滩自行车比赛等。京族的哈节仪式功能逐渐转换,由最初单纯的娱神变为现在的既娱神又娱人,甚至展为娱人功能更多的传统节日,变成了人们固定的节庆日,哈亭成为了唱哈、听哈的娱乐场所,“坐蒙”成了人们喜迎八方来客、广交天下朋友、畅享生活,分享生活、展示各家生活条件的平台。延绵10多公里的金滩,平整洁净,在这里可以观欣赏跳竹竿舞、弹独弦琴、拉大网、放虾灯等,条件允许还可以乘船出海打鱼,做一回京族渔民,领略一下京族丰富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俗风。别具一格的民族风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更有海内外的游客和学者慕名而来,有效的推广了“哈节”这一品牌活动。

然而,现代旅游业已经不是简单的走走看看,文化创意应该在现代旅游业中得到更多的运用,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文化的和自然的体验才是现代旅游业展的方向。在当今社会,只有充分挖掘这些文化底蕴,将民族元素进行再创造,才能创造出有特色的创意产品和文化品牌来。

京族的文化创意产业,刚刚起步,有很多地方存在粗糙的地方。一个突出表现是,京族唱哈的音乐形式简化。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表的一些关于京族哈节的书籍或刊物中可以看出,那个年代的哈节有很多表演的活动,如斗牛、男子比武角力竞赛、唱“嘲剧”等,哈妹唱哈有哈哥用独弦琴或三弦琴等伴奏。现在,这些活动都被简化了,斗牛、男子比武角力竞赛、唱嘲剧这些活动在哈节期间已经找寻不到踪影,哈妹唱哈时也只是用锣鼓和竹片进行简单的伴奏。另一个表现是,因为“哈节”只持续几天,节日一过,京岛的游客零落稀少。也就是说,该文化创意产业缺乏持续性与深入性。在京岛旅游区,游客能看到的与京族文化有关的旅游产品更是几乎为零,千篇一律的、各地都能看到的廉价旅游产品,让旅游者倍感失望。这说明哈节的旅游开还缺少文化内涵,还没有完整的产业链。

一个旅游产品的开,其基本点是提供游客一种体验,而这种体验的构成很复杂,异地性和文化性是构成这种体验的重要构件。核心的观点是将民族文化、古典文化与旅游产品结合在一起,通过与当地文化的紧密结合,文化创意在旅游体验提供方面具有很大的适用性。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旅游开就是给游客创造一种文化体验,满足其内心的需求。“立足本地实际、打造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树立宣传意识”是文化创意产业展的有效途径。做文化创意产业,一定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对京族人来说,不仅要丰富其哈节仪式,更要聚居区的民居、民族服饰和生产生活方式进行保护,为哈节文化提供继续生存的文化空间。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宝贵记忆,开京族三岛就要先保护好原生态京族文化。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保护和开必须是基于本民族自觉的内在的意愿,文化产业展并非外来的开垦。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展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应该有一个协调展。现代化进程中,京族的传统捕鱼方式、传统民居、民族服饰等都已经逐渐向现代城镇居民靠拢,这给京族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开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可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复杂性与丰富性共生。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京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京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6.第八章京族的文化传承(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