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不能只当一个员工
第367章不能只当一个员工
张辉他们还要忙,所以没聊几句就散了,陈渊也没转悠,直接骑着三轮回家。
堂屋的灯亮着。
陈莉已经回来了,看到陈渊进屋,笑着说:“你群里那些客户厉害啊,一个会员居然首充五万。”
她以前上班时,店里也会办理会员,偶尔还会整一些充值办卡活动,各种优惠福利叠加,首充也达不到如此高度。
更别说一次性还办理68个高质量会员。
她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陈渊钓场已经有了品牌影响力,无论是因为陈渊,还是钓场本身,亦或者是禹城村,都不可否认其影响力。
“会员卡我已经让王涛制作了,至于预充金你收一下,留作备用金。”陈渊进屋倒杯茶,边喝边说。
“好。”
陈莉点点头,知道是给谁备用。
“禹城村人员安排的咋样?”陈渊捧着茶杯,顺势坐到陈莉旁边。
“都安排的差不多了,过年前后这波,大概新招近两百人,其中禹城影视招走四十人左右,茶饮品牌这边,也预留了三十多人基础框架,其余的都安排到其他岗位了。”陈莉回应道。
今年过年时,禹城村的村民大概有千人左右,这些大概就是愿意回村,共同建设禹城村的人数。
但村里的老辈子们,再加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占比还是不小。
大概有两百多人。
七老八十的那些老辈子肯定没法工作,但现在这时代,大部分六十的老人身体状态还算不错,特别是农村人,绝大部分都还有劳动力。
但禹城村实施六十岁退休养老政策,且养老生活所需皆有禹城村负责,所以招聘没有针对这批老人。
当然,如果觉得自己还有状态工作,禹城村也不强求,有些岗位还是有所保留,比如正在拓建的养殖基地,保洁组和后厨洗碗工这些。
除此之外,闲不住还可以去建设禹城村,亦或者和村里一些老辈子那样,弄点毕竟有年代感的小吃,也能有不少收入。
这批全看老人意愿,想养老就安心养老,要带孙子孙女的就好好带娃,想继续工作的禹城村也愿继续提供岗位。
毕竟有些家庭比较困难,能有份工作多份收入能改善许多。
现目前禹城村养老院还没修建好,也只承担着日常生活,相信随着发展,禹城村条件越来越好,后续的医疗保障,养老金保障等福利都将落实。
到时候六十岁,都可以安心退休养老。
除了老人,还有学生和小孩,也有一百多人,除去这些外,禹城村适龄工作的,大概有五六百左右。
意味着新招这批,加上原有的员工,也不过三百多人,还有两百左右的村民,不愿留在村里么?
“倒也没那么多。”
陈莉笑着摇摇头,“我正想和你说这件事呢,三楼餐区那边不是还有些闲置的铺面么,再加上冰雪大世界那边也有排小吃街,所以有些村民准备自己做点生意。”
原来如此。
这样算下来的话,基本上今年回来的,都选择留村务工,只有极少一部分,或许在外面确实混的不错,所以没有留下。
“这是好事,禹城村的人流量本就比较大,餐区除了火锅串串这些,确实可以新增一些菜系,而且小吃丰富多样,也能吸引游客。”
陈渊很赞同这些村民的选择。
之前他就想过餐区招商,毕竟现在禹城村就这几家餐饮,普通游客倒是没什么,可老客户吃来吃去肯定会吃腻。
新菜系换换口味,也能让老客户有新鲜感嘛,而且又不是天天吃,多样性能维持餐区良好发展。
至于小吃,游客们过来游玩时,能品尝到丰富的小吃,也是一件愉悦的事。
“王涛他们也要上班了吧,餐区那边装修还得喊他们。”陈莉问道。
“这个没问题,你直接和王涛联系就成,禹城村的建设,王涛他们全权负责,不过钓场那边的模式有些变化。”陈渊道。
“啥变化?”陈莉问道。
“昨年是发展前期,鱼商赞助力度超强,但今年不同了,虽然还是有优惠力度,但放鱼需要成本了。”陈渊端着茶杯喝口茶道。
想要合理规避风险,就需要流程正规化,这话也算是给之前的不合理翻篇,否则拖到后面,不合理的地方肯定越来越多,被盯上就不好解释了。
现在把自己这边做好,其他的找王涛去把,就不信系统还能留下漏洞。
就算有些不对劲,那也是王涛的事,关他陈渊啥事?
“今年买鱼要给钱了?”
陈莉正想说什么时,屋外传来陈军的声音,就看到他和唐英一块回来了。
“这话说的,昨年买鱼也需要钱啊,只是前期发展阶段,赞助力度超强,几乎没什么成本。”
陈渊笑着拿起烟盒,递给陈军一根。
“那今年的赞助力度如何啊?还有村里其他项目,那边是什么态度?”陈军接过烟好奇问道。
唐英进屋提起水壶倒了两杯热茶,和陈军一块坐下,也挺好奇的望着陈渊。
他们知道陈渊回村创业,背后有鱼商赞助,正因如此,昨年的效益还算不错,这辈子都没挣过这么多钱。
不过听陈渊的口气,今年合作模式不同了,意味着他们的成本将不同,创造的利润肯定也有所不同。
“鱼价肯定低于市场价,而且禹城村的项目建设,依旧由他们负责,不过新农村建设这块,因为是村民自己的家,所以是按照市场行情来。”
陈渊想了想,简单解释了下。
“那还好。”陈军微微松口气。
新农村建设,本就是休闲旅游度假村项目延伸出来的工程,有上面出资,就算鱼商没有资金赞助,项目也能进行。
按照这工程进度,肯定不至于亏损,而且还能小赚一笔。
至于村里其他项目,只要王涛他们还要负责便好,否则真由他们出资建设,随便一个项目就能拖垮他们。
还玩个屁。
“明天就提前上班了,小杨什么时候过来啊?”唐英望着陈莉笑问着,倒是没有在乎这些,而且陈渊刚说的也没问题,不担心。
“提前上班是临时决定,他今天没赶过来,得明天过来。”陈莉说话时还瞪了陈渊一眼。
貌似有些怪他搞突袭。
嘿,这还能怪我了?陈渊眼睛一瞪,没和陈莉一般见识,他弹弹烟灰,道:“茶饮店应该有招人吧?”“招了两个。”陈莉点头道。
杨阳洋后面还负责培训和直营店等事宜,肯定没时间守着禹城村这个店,而且她身上的担子也是越来越重,肯定也不会看着这个店。
甚至能丢掉的都尽量找人接替,做好统筹大局便可,现在又不是年前缺人那会,现在有的是人。
“这不就得了,又不是没人,姐夫哥有事不着急过来。”陈渊笑呵道。
“那不得培训啊,也算是提前适应了。”
禹城村这群人里面没有茶饮店从业者,新招的两个小妹都不懂,陈莉看她们阳光开朗,笑容微甜,这才安排到茶饮店。
许多东西都需要杨阳洋教,正好趁娜姐还没离职过来,茶饮品牌还没正式开始拓展,杨阳洋可以试试培训工作。
“招人是对的,但我觉得盒饭组这块没必要招那么多人。”
说到招聘这块,唐英有些话说。
原本盒饭组的人并不多,生意爆火时确实有些忙碌劳累,但并非做不下来,大家配合配合也能运转。
可年前陈莉就落实了几名员工,这几天正式确定,给盒饭组加了好几个,她和林翠菊直接成了管理人员。
这在她看来有些浪费了。
“妈,昨年盒饭效益咋样?”陈渊笑眯眯问道。
“效益相当不错,就算除去成本和大哥他们分成后,纯利也有小几十万。”
说到效益,唐英脸上藏不住灿烂笑容,这比他们在村里种庄稼不知强了几十上百倍,这辈子都没半年赚这么多过。
“那不就得了。”
陈渊熄灭烟头,笑着继续道:“昨年回村晚,七月份客户也不多,真正算起来,盒饭生意也没几个月,就赚了这么多,今年生意肯定更好,赚的肯定更对,既然能赚钱,何必那么累。”
唐英想说什么。
陈渊打折她肩膀先道:“钱是赚不完的,没必要那么累,再说,我们现在是老板,重要是不是亲力亲为,而是做好规划和安排,高效率才是最重要的。”
“我觉得小渊有的没错,今年的生意肯定更好,我们也得学会做规划,讲效率,不比埋头干差。”陈军赞同道。
“爸说的对,今年我和老弟的事情更多,等娜姐过来后,我还要处理茶饮公司的事,村里许多项目上的事,还得麻烦爸妈看着点呢。”
陈莉也跟着说道:“比如排班休息这块,都要交给项目负责人,盒饭组这边也得妈和大娘来安排。”
除了员工排班,甚至还有奖金绩效这些。
以前人少,其他项目不多的时候,都是陈莉在负责,但现在这些小事,陈莉肯定要交出去。
虽说禹城村成立了人事部,陈莉也招聘了几个人,整个禹城村就像是一个集团一样,逐渐正规化。
但各个项目,肯定也需要负责人对接。
“行吧,其他事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忙,但盒饭这块我和嫂子肯定能做好。”唐英这才点头道。
不能只当一个员工。
现在儿子的生意越做越大,她能做的本就不多,但如果能把负责的事做好,像采购啊,管理盒饭组事宜啊。
把这些事做好,儿女也能少操心,也算是帮忙减压了。
“爸,鱼塘组这边也是一样,我给鱼塘组也招了几个人,你和铭哥管理好鱼塘组。”陈莉笑看着陈军。
“放心吧,鱼塘组这边交给我们,有啥活动安排说一声,肯定安排的明明白白。”陈军笑呵道。
他知道鱼塘是摘出村企项目的,这是纯纯的自家产业,怎么可能不上心。
“还有就是果园。”
陈莉又看向陈渊,“你要建立供应链,凭现在的果园规模肯定不够,甚至禹城村都不定够,但至少先要覆盖禹城村。”
“行,这事我和王涛说。”
陈渊点头应着,想了想他又摇摇头,“算了,还是你和王涛对接吧,后续货款工程款什么的,你对接就成,我和他说声每月结算,结算前我这边签字盖章,见章字结算。”
“结算倒是没问题,但我又不知果园要种植些什么。”陈莉笑着摇摇头。
“姐夫哥懂啊,这方面他是专业的。”陈渊嘿嘿一笑。
“你厉害。”陈莉翻翻白眼,又成功当甩手掌柜了。
“对了,餐区那边有村民要做,最好和张辉他们打个招呼,也算让他们宽心。”
陈渊忽然想到这。
“我明白。”陈莉点头。
这事肯定要和张辉他们说,本就有闲置的铺面,有村民想试试肯定优先提供,但不至于挤走张辉他们。
而且一视同仁,这次有村民想自己做生意,条件也是和张辉他们一样,包括员工福利,也是他们负责。
“那我们这边采购也是月结哟?”陈军忽然插话道。
“月结吧,月底和王涛对好账,我这边签字盖章后,老姐就可以结算。”陈渊点头说。
采购成本这些,每月结算也行,正好爸妈他们月底和大伯他们分账。
“那行吧,没啥事就早些休息,明个新年开业,又是周末,估计人不少。”
聊了会,陈军招呼休息。
陈渊起身端着茶杯往楼上去,他倒是想休息,但剧本任务重啊。
不过他刚坐下打开电脑,谢帝就打来微信电话,提醒他编剧部有新人。
陈渊挂掉电话,当即翻开微信,就看到通讯录那出现标记,点进去一看,脸上瞬间浮现出欣喜的笑容。
“终于要给我减压了么。”
陈渊欣喜不已。
禹城影视即将开启全力奔跑模式,趁着野蛮生长期抢占市场,而编剧部做为最核心之一,始终难以匹配。
仅靠他一个拼命,还有童沫周易南两个中规中矩,绝对撑不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