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附录(37)

195.附录(37)

204指女师大风潮。***一九二四年秋至一九二五年,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反对校长杨荫榆,风潮爆。学生代表赴教育部诉述杨荫榆长校以来的种种黑暗况,请求将杨撤换;坚决反对她为校长。章士钊与杨荫榆借机阴谋迫害学生,至九日即假借评议会名义开除学生自治会职员六人。作者当时是该校的讲师,平时对杨荫榆的黑暗残虐形多曾目睹,风潮起后,他完全同学生。

205“五七呈文”即指章士钊因风潮之事写给段祺瑞的呈文。

206《说文解字》,我国最古的字书之一,汉代许慎著,共三十卷。

207n的学堂,n指南京。

208a.france,法朗士(1844—1924),法国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波纳尔之罪》、《苔依丝》、《企鹅岛》等。

209不动笔是为要保持自己的身分,一九二五年,陈西滢在《京报副刊》上表论说:“一月以前,《京报副刊》登了几个剧评,中间牵涉西林的地方,都与事实不符……西林因为不屑自低身分去争辩,当然置之不理。”

210“郁郁乎文哉”,这里是文质彬彬的意思,出自《论语》一书。

211romantic,英语,音译“罗曼蒂克”。意为幻想离奇的。

212土谷祠,土地庙。

213指五卅惨案。

214洗刷牺牲者的罪名,指《京报》主笔邵振青(邵飘萍)关于五卅惨案的文章。他在文中说:英、日帝国主义“用种种宣传政策,谓中国国民已与俄国同其赤化,英日若不合力以压迫中国,行见中国赤化而后……然中国之并未赤化,所谓赤化说乃纯属英日两国之虚伪政策……”他又在同日表文章说:“‘暴动学生’之一名词,真乃可谓滑稽极矣,请问外国绅士,学生是否有手枪?是否有机关枪?是否已因暴动杀死外国绅士多人?……多死者乃为学生,此决非学生之自杀也。”

215《致中国国民宣》,一九二五年六月六日,国际工人后援会从柏林来为五卅惨案致中国国民的宣。文末署名的有英国的萧伯纳和法国的巴比塞,他们都是该会中央委员会委员。

216培那特萧,今译萧伯纳。

217巴尔布斯(1873—1935),通译巴比塞,法国作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致力于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一九二二年加入法国**。著有长篇小说《火线》、《光明》及《斯大林传》等。

218《顺天时报》,日本人在北京创办的中文报纸。

219这里说的教士的公证,指五卅惨案生后,一些在中国的外国教士曾表宣,对中国学生的爱国斗争在表面上表示同,实际上是为了和缓当时的紧张局势。

220“排货”,指当时的抵制英国货和日本货。

221一九二五年六月十日,北京民众为五卅惨案在**集会,据当时报载:参加者因过于激愤,曾有人演说时以利刃断指书写血字,又有人当场晕倒。

222leonardodavinci,莱奥那多·达·芬奇(1452—1519),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雕刻家。

223汉口的牺牲者,五卅惨案生后,汉口群众计划于六月十三日召开大会,抗议英、日等帝国主义者屠杀中国工人和学生。当时湖北督军萧耀南却于前两日(十一日)解散学生会,并枪杀学生四人;工人群众也在这天晚间遭英国海军陆战队射击,死伤多人。

224有枪阶级的打架季节,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各地军阀的内战。

225善之区,指都。这里指当时北洋军阀统治下的都北京。

226二十四史,指清代乾隆时“钦定”为“正史”的从《史记》到《明史》等二十四部史书。“相斫书”,意思是记载互相杀戮的书;“独夫的家谱”,意思是记载帝王一姓世系的书。

227“绳其祖武”,绳,继续;武,步伐。出自《诗经·大雅·下武》。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鲁迅散文全集(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鲁迅散文全集(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95.附录(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