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建筑杂录(24)

24.建筑杂录(24)

至于铁牛,与我们曾见过无数的明代铁牛一样,笨蠢无生气,虽然相传为尉迟恭铸造,以制河保城的。***牛日夜为村童骑坐抚摸,古色光润,自是当地一宝。

赵城县侯村女娲庙

由赵城县城上霍山,离城八里,路过侯村,离村三四里,已看见巍然高起的殿宇。女娲庙《志》称唐构,访谒时我们固是抱着很大的希望的。

庙的平面,地面深广,以正殿——娲皇殿——为中心,四周为廊屋,南面廊屋中部为二门,二门之外,左右仍为廊屋,南面为墙,正中辟山门,这样将庙分为内外两院。内院正殿居中,外院则有碑亭两座东西对立,印象宏大。这种是比较少见的平面布置。

按庙内宋开宝六年碑:“乃于平阳故都,得女娲原庙重修,……南北百丈,东西九筵;雾罩檐楹,香飞户牖,……”但《志》称天宝六年重修,也许是开宝六年之误。次古的有元至元十四年重修碑,此外明清两代重修或祀祭的碑碣无数。

现存的正殿五间,重檐歇山,额曰娲皇殿。柱高瘦而斗拱不甚大。上檐斗拱,重拱双下昂造,每间用补间铺作一朵;下檐单下昂,无补间铺作。就上檐斗拱看,柱头铺作的下昂,较补间铺作者稍宽,其上有颇大的梁头伸出,略具“桃尖”之形,下檐亦有梁头,但较小。就这点上看来,这殿的年代,恐不能早过元末明初。现在正脊桁下且尚大书崇祯年间重修的字样。

柱头间联络的阑额甚细小,上承宽厚的普拍枋。歇山部分的梁架,也似汾阳国宁寺所见,用斗拱在顺梁(或额)上承托采步金梁,因顺梁大小只同阑额,颇呈脆弱之状。这殿的彩画,尤其是内檐的,尚富古风,颇有《营造法式》彩画的意味。殿门上铁铸门钹,门钉铸工极精俊。

二门内偏东宋石经幢,全部权衡虽不算十分优美,但是各部的浮雕精绝,须弥座之上枋的佛迹图,正中刻城门,甚似敦煌壁画中所绘,左右图“太子”所见。中段覆盘,八面各刻狮像。上段仰莲座,各瓣均有精美花纹,其上刻花蕊。除大相村天保造像外,这经幢当为此行所见石刻中之最上妙品。

赵城县广胜寺下寺1

一年多以前,赵城宋版藏经之现,轰动了学术界,广胜寺之名,已传遍全国了。国人只知藏经之可贵,而不知广胜寺建筑之珍奇。

广胜寺距赵城县城东南约四十里,据霍山南端。寺分上下两院,俗称“上寺”“下寺”。上寺在山上,下寺在山麓,相距里许(但是照当地乡人的说法,却是上山五里,下山一里)。

由赵城县出,约经二十里平原,地势始渐高,此二十里虽说是平原,但多黏土平头小岗,路陷赤土谷中,蜿蜒出入,左右只见土崖及其上麦黍,头上一线蓝天,炎日当顶,极乏趣味。后二十里积渐坡斜,直上高冈,盘绕上下,既可前望山峦屏嶂,俯瞰田陇农舍,及又穿行几处山庄村落,中间小庙城楼,街巷里井,均极幽雅有画意,树亦渐多渐茂,古干有合抱的,底下必供着树神,留着香火的痕迹。山中甘泉至此已成溪,所经地域,妇人童子多在濯菜浣衣,利用天然。泉清如琉璃,常可见底,见之使人顿觉清凉,风景是越前进越妩媚可爱。

但快到广胜寺时,却又走到一片平原上,这平原浩荡辽阔乃是最高一座山脚的干河床,满地石片,几乎不毛,不过霍山如屏,晚照斜阳早已在望,气象仅开朗宏壮,现出北方风景的性格来。

因为我们向着正东,恰好对着广胜寺前行,可看其上下两院殿宇,及宝塔,附依着山侧,在夕阳渲染中闪烁辉映,直至日落。寺由山下望着虽近,我们却在暮霭中兼程一时许,至人困骡乏,始赶到下寺门前。

下寺据在山坡上,前低后高,规模并不甚大。前为山门三间,由兜峻的甬道可上。山门之内为前院,又上而达前殿。前殿五间,左右有钟鼓楼,紧贴在山墙上,楼下券洞可通行,即为前殿之左右掖门。前殿之后为后院,正殿七间居后面正中,左右有东西配殿。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林徽因经典全集(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林徽因经典全集(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4.建筑杂录(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