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挥军北上

第357章 挥军北上

城墙已经失守,官兵完全丧失了抵抗的勇气,纷纷丢弃兵器,跪地投降。

李毅并未让大军全部入城,而是让刘宗敏带人维持秩序,看守仓库,并让李过派人管理城中事务。

接下来照例是将三成钱粮拿出来分给百姓,然后鼓励百姓检举揭发残害百姓,为富不仁的官绅大户,举行公审大会。

城中百姓见义军不骚扰百姓,不抢劫勒索,也大着胆子出门。

让他们惊讶的是,义军巡视街道秋毫无犯,待人和善。

有小贩凑在一起议论纷纷,都对这种场面十分稀奇。

这时候有三个义兵要吃面食,面摊摊主神情担忧,但又讨好的邀请他们坐下,给他们下了三大碗素面。

三个义兵吃了面,呼喊道:“兄弟,来结账。”

摊主弓着腰跑过来,配笑着道:“三位军爷,你们赏脸来小摊吃面,不用给钱。”

三个义兵互相看了一眼,突然哈哈大笑。

摊主唯恐得罪这些杀人不眨眼的贼寇,吓得双腿打颤。

一个魁梧义兵这才道:“兄弟别怕,我等发笑不为其他,全因有军法处的弟兄提到过这种事情。”

摊主颤颤巍巍道:“不知是何事情?”

“当然是百姓畏惧,吃饭买东西不敢问我们要钱,并且严令五申,让我等必须全额付钱,不然轻则打军棍,重则驱逐出义军。”

摊主惊讶道:“还能有这等事。”

另一个义兵撇撇嘴道:“可不光这些。军法处的那帮人眼睛可贼了,要是看到勒索财物,骚扰百姓,我等回去可没有好果子吃。”

那魁梧义兵等了同伴一眼,呵斥道:“胡说什么。我等是义兵,为百姓做主,怎可做那等欺男霸女,残害百姓的事情。”

说完从怀里掏出十几个铜板道:“我知道你心生畏惧,下的面多了。一碗面我多付两个铜板,你且收好。”

摊主慌忙推迟。

可是魁梧汉子直接将铜钱塞到他手里,叫起来两个同伴,拿着兵器走了。

摊主握着手里的同伴,望着这三个义兵,久久出神。

两个摊主也听到刚刚的对话,走过来道:“这真他娘的太阳打西边出来,只听过流贼如狼,官兵如虎,怎的冒出来这等好心肠的贼兵?”

摊主收起铜板,强调道:“没听人家说吗,这是义兵,为百姓做主的。”

几人说着话,突然有孩子跑着大喊道:“义兵公审了,义兵要审作威作福的老爷们了。”

一个摊主连忙拉住一个孩子道:“娃娃,怎的搞起来公审来了?”

一个半大孩子大声道:“刘叔,你昨日没听告示吗?义兵要为咱们做主,第一件事是给咱们钱粮过日子,第二件事就是在青天白日下审判那些作恶多端的老爷们,为咱们做主。第三件事嘛……”

说到这里,半大孩子打了磕巴,挠头苦想。

另一个娃娃得意道:“大牛,第三件事就是帮助咱们这些穷苦人团结起来,让那些老爷们再也不敢欺负咱们,大家伙都能过上好日子。”

“俺没忘,天下为公,天下大同嘛。”

大牛憋红了脸大喊道:“这天下就是天下人的天下,咱们人人平等,凭什么那帮老爷们高人一等?咱们辛苦干活,凭什么他们大鱼大肉?早就该均分田亩,这样大家都能吃饱饭了。”

这时候,后面冒出来一个老夫子一巴掌打在大牛的屁股上,怒吼道:“混账,哪个教你说的?你个娃娃懂个什么?”

大牛回头看到是学堂夫子,捂着屁股道:“这是义军们说的,他们给俺们发粮食铜钱的时候,有人一直在说这些。”

老夫子气的吹胡子瞪眼,大叫道:“一帮无父无君,离经叛道的贼寇,这是蛊惑人心,早晚被官兵剿灭。”

大牛不服气道:“可大家伙都觉得他们说得对。”

老夫子闻言更加生气,举起手就要再打。

大牛吓得连忙逃跑。

望着一老一少离开,摊主们都面面相觑。

有人道:“这些都是杀头的言论,咱们不要理会,那什么公审也别去凑热闹。都散了吧。”

一帮人纷纷点头赞同,然后离开。

可是公审搞得火热,喧哗声不断,还有人当众说些什么,引得一片叫好。

面摊摊主忍不住,叫来浑家守会面摊,自己跑去听听。

刚到地方,就发现人山人海,四周被围得水泄不通。

他熟悉地形,翻到一个墙头上观看,却发现刚刚不愿凑热闹的摊主正好在身边。

两人尴尬一笑,刚想解释,就听到排山倒海般的欢呼声。

只见二十多个人被义兵押了上来。

里面有贪污害民的官吏,也有欺压百姓的富户,更有勒索凶狠的地痞无赖。

李过站在台上,让手下少年将收集的罪行一件件宣读出来,然后亮明画押。

这些平日里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的老爷们,此刻像是一条条死狗般瘫在地上。

听到可以自陈罪行恕罪,纷纷像是抓到救命稻草,细数自己种种罪行,然后向百姓们跪地哀求。

望着以前不可一世的老爷们,竟然这般样子,许多百姓的观念受到很大的冲击。

再望着同时穷苦出身的义兵们,眼中有惊讶,有感激,有向往。

公审结束,一部分罪犯被编入苦役,剩下的当众处斩。

看到十几颗脑袋齐齐落地,吓人的场面让百姓闭上眼睛,不敢再看。

李过让人用围布遮挡,然后当众宣讲义军的主张。

他们之所以兴义兵,是因为朝廷无道,官府贪腐,大户贪婪,让许多百姓活不下去。

他们要做的,就是对抗官府的暴政,拯救无衣无食的穷苦百姓,团结一心,一起去救助天下的穷苦百姓,打倒残害百姓,剥削百姓的官绅大户,让人人都是土地,人人都能平等,过上好日子。

这些言论,都是百姓们从未听说过的。

极大的冲击着他们的观念,也引得他们思考。

最后,李过宣布会成立执法队,百姓有任何冤屈,可以找执法队做主。

义军的清涧县待了五天,让清涧县的百姓受到很大的触动和冲击。

就在他们都已经快要习惯了义军的管理时,义军却要拔营离开。

根据高小甲的情报,官兵正在调兵遣将,打算重新围剿义军。

高小甲的情报主要来自于延安城。

自从洪承畴和杨鹤闹翻,被安排在延安城处理善后事宜后,就一直在关注李毅的动向。

当艾万年和贺人龙近一个月都没发现李毅踪迹,他就觉得大事不好。

于是他立刻向杨鹤请示,要求统率延绥兵,追缴李毅。

但是杨鹤根本不予理会。

果然,没多久就传来艾万年和贺人龙中了李毅的埋伏,全军覆没的消息。

这下子杨鹤更加愤怒。

认为洪承畴不听自己的指示,一意孤行派兵追缴李毅,这才导致这场大败。

洪承畴对于偏执天真的杨鹤,也是恼怒万分。

两人分别向朝廷上书,抨击对方。

就在文书发出去没多久,就传来清涧县被李毅攻占的消息。

这下子杨鹤坐不住了。

他想要招抚李毅,是觉得李毅谋逆只是因为被设计陷害,心中委屈激愤之下,为求自保的无奈之举。

可是并不代表,他能坐视李毅攻占城池。

而李毅攻占清涧,洪承畴这个延绥巡抚更是责任重大,也急需收回清涧县,追剿李毅。

杨鹤和洪承畴被逼无奈,重新走到一条路上。

刚刚赶回固原的官兵,屁股还没捂热,又被一封调令调往了延安城。

这些官兵没能捞到好处,本就是怨声载道,刚刚从延安城回到驻地,又要赶回去,这不是玩呢吗?

于是军中爆发闹饷,固原兵哗变,开始索要积欠的饷银。

可是官府根本没有银子给他们发饷。

杨鹤派了三批人前去交涉,都没能平息事端。

最后只能东拼西凑拿出来五千两银子,并且许诺这才让固原兵重新上路,赶往延安城。

但是此事让杨鹤威信一落千丈,传到京城,更是留下许多口实。

这些消息,都通过高小甲的情报网,传到了李毅的耳朵里。

所以在官兵聚集,要围剿自己的时候,李毅并没有丝毫留恋,直接丢弃清涧县,挥师北上。

延绥兵被李毅在落石山击溃,全军覆没之下,延绥只剩下镇西将军杜文焕这支军队。

杜文焕,万历朝名将杜桐之子、杜松之侄,十六岁即跟随名将官秉忠征战西北,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

这位将军先后担任过榆林总兵、宁夏总兵等要职,算是西北将门的领袖,也是大明少有的精通文墨的武将。

只是后来天启年间告病回乡,今年被杨鹤请出来担任镇西将军,主领延绥兵,兼领固原兵,以来追缴贼寇。

杜文焕是西北将门的领袖,而延绥更是他的老家,在这里实力很强。

如今被杨鹤派遣追缴最大的贼首王嘉胤。

李毅率领军队北上,一是暂避官兵围剿,二是北上与王嘉胤等起义军汇合。

如今官兵势大,单打独斗是不行的,李毅急需外援。

军队北上,一路上各个庄园、县城都是紧闭大门,召集民壮守备城池。

而义军攻占清涧县,通过公审官绅大户,从他们身上抄出不少钱粮兵械,也不用寻找补给。

所以一路上秋毫无犯,就算是进入村庄,也是取水歇脚,用铜钱换取一部分咸菜肉食,用来补充饮食。

义军很快绕过绥德城,北上接近米脂县。

回到自己的家乡,李毅也难免有些近乡情怯。

之前离开米脂,本以为是追剿张献忠,很快就会回来。

没想到再次回来,自己已经从大明武官,变成了逆贼。

李毅率领前锋营接近米脂县,也并不准备攻城。

米脂县作为自己的发家之地,也作为农会的大本营,还是有几分香火情,李毅不愿意动刀兵,坏了乡情。

他让前锋营在米脂县外驻守,防备城中官兵反扑,另一方面让辅兵营,和民兵营去往碎金镇驻守。

就当李毅要回乡里召集农会的时候,让人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

米脂县竟然城门大开,大批的百姓压着县衙官吏出城。

原来是米脂县新任知县到任之后,横征暴敛,以大官斛收粮,并且火耗收受太多,百姓不堪其扰。

再加上天灾兵祸,好些人家已经断粮,粮价飞涨,根本活不下去。

这种情况下,农会的扩张更是速度。

城中的农会成员得知总理李毅要返回米脂县,就接应农会团练入城,控制住了县衙官吏,组织百姓迎接义军。

不用动刀兵而得到米脂县,李毅自然十分高兴。

义兵入城,自然又是分钱粮,公审大会,以及宣传主张。

这个措施搞了两天,李毅找时间返回甘泉里。

随着他起事,甘泉里也受到了牵连。

虽然包括云娘等人已经躲进柴山,但官府依然放火烧了李毅的祖宅,并且大肆抓捕和李毅有关的人。

好在靠着农会在乡里的影响力,官兵根本无法找到云娘他们的藏身之处。

李毅去往柴山,见到了高老丈、老族长,并且视察了柴山的军械作坊,安抚人心。

让他惊喜万分的是,马壮等匠人不仅打造了一批精良的鸟铳,还仿造了五尊虎蹲炮。

这让缺少大炮的李毅十分高兴,当即重重赏赐匠人。

不过接下来,义军不可能在米脂县常驻。

李毅让马壮留下几个徒弟经营工坊,大部分匠人要跟随义军转战各地。

至于老族长年事已高,又是农会的定海神针,还是要留在柴山主持大局。

高老丈则要跟着义军离开,负责农会的事务。

在离开柴山的时候,老族长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相送。

看着这个慈爱的长辈,李毅心中也不由酸楚。

这次将米脂县的人马带走,再次回来,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有时候一次分别,就是天人永别。

“毅哥儿,从小你就是个木讷的孩子,谁成想今日竟然做了这等大事。爷爷知道你才识过人,注定不凡,只是接下来的路注定艰难,你年纪还小,背负起来怕是不堪其重。但只要你一直心怀仁义,真的是为百姓着想,大家都会记住你的恩情,也会一直拥戴你。所以你要做到不失本心,记住你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

李毅听到这里,抬头看着满脸皱纹的族长爷爷。

族长爷爷轻轻颔首,微笑着摆手道:“去吧,我这把老骨头会为你守住这里,等着你回来。”

李毅眼中升起水雾,有些鼻酸的点点头。

只是走了两步,突然转身跪地,向着族长爷爷磕了一个头。

族长爷爷微微一愣,转而笑着点点头。

离开柴山,李毅去往高家庄。

碎金镇被放弃之后,学堂也被迁到了柴山附近的高家庄。

如今云娘就在高家庄,处理学堂的一切事务。

等到李毅快马到了高家庄内的祠堂,就见到云娘正在带着一群少年读书。

如今学堂已经摆脱往日认字朗读的古板教学,开始创作了一些朗朗上口的歌谣,加上小故事用来识字,读音。

听到充满童真的唱歌声,李毅脸上难得露出一丝笑容,在外面静静听着。

直到课程结束,这才缓缓走进大门。

云娘看到李毅进来,整个人待在原地。

当初她离开延安府,只以为李毅很快就能安然无事。

没想到最后发生了那么多事,让她十分担忧,可又帮不上忙,只能在甘泉里担心受怕。

如今终于见到李毅,种种情绪在心中爆发,不由快步奔来,直接扑进了李毅的怀里。

李毅张开双臂,牢牢搂住云娘柔软的身体,感受着彼此的心跳和呼吸,有种难得的安宁。

官兵的围剿兵力不知道什么时候到。

李毅这次来就是要带走云娘。

同样要一起跟着走的,还有花费大量心血培养出来的少年。

这些少年已经能识文断字,并且接受了一定的自然科学常识的教育,对李毅来说十分重要。

等到李毅返回米脂县城,义军的人数已经到了八千。

再加上五百甘泉里的青壮,还有源源不断来投奔的人,李毅相信,自己真正离开的那一天,手下兵力怕不是要破万。

这可是个不小的数目。

只是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未经战场,未受过训练的青壮,要想让他们形成战斗力,至少要通过几个月的训练,还有几场战斗的洗礼。

很显然,李毅现在没有时间训练他们。

没办法,李毅只能将这些人先安排在辅兵营中,等待后续再安排。

洪承畴率领的追兵已经收复了清涧县,正在往米脂县追来。

李毅只能够下令义军,开始向东北上进军。

他要和王嘉胤等起义军首领汇合,看看现在起义军到底是什么形势。

另一方面,李毅派出人联系在榆林一带躲藏的王五、飞山虎等人,让他们和自己汇合。

军队人数增多,相应的事务也更加多,行动也颇为不便。

李毅只能率领前锋营先出发,李过率领辅兵和民兵在后面跟着。

王嘉胤、高迎祥、老回回一直在延绥一带流窜。

如今他们想要攻占府谷一带,所以兵力基本都在延绥北部。

杜文焕率领五千边军,正在和他们交战。

虽然起义军加在一起人数足有三四万,加上随军青壮和老弱,足有十万人。

可就是这么多人,依然被杜文焕打得抱头鼠窜。

要不是延绥许多官兵被抽调去京师勤王,怕是王嘉胤、高迎祥等贼寇,连和杜文焕对峙的底气都没有,早就开始逃了。

高小甲不断通过商队的通信方式,了解府谷一带的情况。

等到李毅路过榆林的时候,王五带着一群人前来汇合。

因为榆林主要是王五和王徽一同赈济饥民,所以这里农会发展的很迅速。

后来农会被取缔后,转成暗中发展,榆林许多农会成员都潜伏起来。

王五和王徵做农会的事情太多,被直接认定为谋逆,被官府通缉,所以发展的武装力量人数并不多。

可就算不多,也有两千人,这让李毅手下兵力终究还是超过一万人。

当李毅见到王徵的时候,真的有些心虚。

想想这个西学大家,发明家,丁忧守孝辞官的大明臣子,就因为一时心软,和自己搅在一起发展农会,救济饥民,最后被朝廷认为谋逆。

如今一切功名都被革除,家人也被牵连。

好在王徵并没有过多责怪李毅。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明末:从零开始造反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明末:从零开始造反
上一章下一章

第357章 挥军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