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7章 寒冬探校谋新局 妙策破难启新程
寒冬探校谋前路,妙策驱云见暖阳。
冬日的寒风如刀子般刮过,苏东亮一行人站在那栋破旧的宿舍楼前。
苏省长眉头拧成了“川”字,满脸疑惑地问道:“这里怎么会有如此破旧的宿舍啊?”
眼前的宿舍楼在寒风中显得愈发萧瑟,墙体上的漆皮在岁月和寒冬的双重侵蚀下,大块大块地剥落,裸露出灰暗的墙面,就像一位风烛残年老人脸上的皱纹,写满了沧桑。
楼道口堆积着杂物,在北风的呼啸中,发出簌簌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赵书佳赶忙陪着笑脸解释:“苏省长,各位领导,这栋宿舍楼是农业农村局下面农技站的职工宿舍楼。这些职工都下岗了,但一直占用着这些宿舍。很多年前,农业农村局就打算把这块地卖给教育局,可一开始住在里面的职工坚决不同意。”
苏东亮点点头,神情依旧严肃:“这些下岗职工凭什么不同意?这是公家的地。他们提了什么条件?”
“他们要求重新安排工作,或者办理退休手续,享受退休干部待遇。但根本找不到相关文件依据,实在没法满足他们这些不合理的要求。不过……”
赵书佳说到这儿,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欣慰,看向赵倩接着说道,“赵县长已经想出了解决办法,只是目前还不方便公开。”
众人听闻,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赵倩。
赵倩神色沉稳,迈着不紧不慢的步伐走到苏东亮身边,微微侧身,凑近苏东亮耳边,低声说了好一会儿。
苏东亮侧耳倾听,不时点头,原本严肃的脸上渐渐绽放出欣喜的笑容。
虽然旁人听不清赵倩说了什么,但从苏东亮的表情就能判断出,她的办法得到了苏东亮的认可。
赵书佳、张秀、李秀芝等人见状,都暗暗松了一口气,原本压抑的气氛瞬间缓和了许多。
苏东亮笑着大手一挥:“好啦,咱们去会议室吧。我一直想听听基层教育的真实情况。听说李校长是全校教职员工选举出来的,还是满票当选,我特别好奇,一会儿大家好好聊聊。”
众人在李秀芝的带领下,朝着多媒体会议室走去。
从农技站的宿舍楼到会议室,要穿过校园。
虽是寒冬时节,校园里却别有一番景致。
沿着一条并不宽敞的水泥路前行,路两旁的冬青树在寒风中依旧翠绿,它们像忠诚的卫士,整齐地排列着,为略显单调的冬日校园增添了一抹生机。
冬青树的枝叶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霜,在微弱的阳光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宛如细碎的钻石。
不远处的花坛里,几株腊梅傲雪绽放,金黄的花朵在凛冽的寒风中肆意舒展,散发着阵阵清幽的香气,给这寒冷的冬天带来了丝丝温暖与芬芳。
那香气萦绕在空气中,让人心旷神怡。
花坛边缘摆放着一些盆栽的松柏,它们被修剪得整整齐齐,形态各异,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与腊梅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冬日画卷。
继续往前走,便能看到学校的教学楼。
教学楼虽然规模不大,却收拾得干净整洁。
楼前的台阶被清扫得一尘不染,没有丝毫积雪和杂物。
教学楼的外墙上,挂着一些学生们制作的手工艺品和励志标语,在寒风中微微晃动,彰显着学校积极向上的氛围。
走进教学楼,楼道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书香气息。
墙壁上张贴着学生们的优秀作品,有充满创意的绘画、笔锋刚劲的书法,还有文采斐然的作文。
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努力与才华,展示着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来到多媒体会议室,里面暖意融融,与室外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
李秀芝打开PPT,开始介绍城南小学的发展历程。一张精美的图片出现在屏幕上,图片中是学校曾经的模样,显得有些简陋。
李秀芝的脸上绽放着自豪的笑容,语气中带着感慨:“城南小学创办于2005年7月,当时教育局只给了一栋教学楼,配了十位教师、七位校领导,其他什么都没有。学校的设备都是老校长李雄同志四处奔波筹集资金添置的。”
省里来的领导们纷纷在人群中寻找李雄。
李秀芝面带微笑,手指向坐在人群中的李雄:“请李主任站起来,让大家认识一下!”
李雄站起身,笑着向众人挥挥手:“我是李雄,欢迎各位领导、同志们!”说完,便坐了回去。
李秀芝接着说:“老校长是特级教师,现在是教育督导室主任。咱们学校能发展到如今拥有1368名学生、80多位教师的规模,离不开老校长的精心治理。学校第一年招生,只招到379名学生,四个年级一共八个班。当时很多家长都不愿意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都往实小和一小挤。这是为什么呢?”
众人被这问题勾起了好奇心,纷纷陷入思考,期待着答案。
李秀芝语气略带感慨:“因为当时从校长到教师,大多是从乡村考上来的。条件好、有关系的都去了实小或一小,来我们这儿的学生基本都是农民子弟,和我们这些老师一样,都是‘乡下人’。不管是基础设施、师资队伍,还是生源,和那两所百年老校相比,都差得远。”
众人纷纷点头,对李秀芝的话表示认同。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我们的学生参加全县毕业考试,语文、数学成绩都超过了那两所百年老校。他们不服气,第二年请外地专家出题,结果我们学校语文、数学和综合成绩还是第一。”
李秀芝的话语中满是自豪。
县教育局曾起航副局长站起身,转身面向众人证实:“李校长说的句句属实。当时我在实小当副校长,还教六年级。说起来挺惭愧的,我们学校办学条件全县最好,师资力量最强,还有百年办学经验,可教学成绩却被办学才三年的城南小学比下去了。”
苏东亮笑着看向李雄:“李雄主任,你当时是校长,城南小学连续两年成绩超过那两所老校,有什么秘诀吗?”
李雄嘿嘿一笑,自豪地说:“哪有什么秘诀,就是选了个能力超强的年段长,配强了毕业班的教师队伍。当时六年级的年段长就是现在的赵倩县长。让这么厉害的人当年段长,谁能比得过我们?”
众人闻言,目光“唰”地一下聚焦在赵倩脸上。
赵倩的脸瞬间红到耳根,她连忙笑着摆摆手:“大家别再夸我了,这都是李校长领导得好,全体老师齐心协力的结果。”
李雄感慨地回忆:“我还记得,当时六年级就两个班,语文老师是赵倩和李秀芝,数学老师是王生双,还有一位老师我一下子想不起来了,英语老师是张秀局长。就咱们这个团队,放到省城那也是相当厉害的。赵县长教的班级,语文成绩优秀率100%,几乎都在90分以上。”
苏东亮带头鼓起掌来,掌声在会议室里久久回荡。
掌声渐息,苏东亮打趣道:“让赵县长从政,对教育系统来说可真是个大损失。早知道这样,当年教育局局长就该把她藏起来,留在教育系统。”
县委书记赵书佳朗声笑道:“要是当年吴秀清局长真把赵倩藏起来,那全县人民的损失可就大了。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都得感谢吴局长这个伯乐。”
苏东亮点头赞同:“赵书记说得对!能把优秀同志推荐到合适的领导岗位,都是功臣。我还有个问题想问李秀芝校长,你能赢得全体教师信任,满票当选校长,有什么秘诀吗?”
李秀芝微微一笑,摇了摇头:“真没什么秘诀,就是城南小学的老师们照顾我。其实我就是个普通老师,也是个家庭主妇。另外,选举程序也有点影响。”
众人一听和选举程序有关,顿时来了兴致。
教育厅厅长周志文笑着问道:“李校长,你这话怎么说?你们的选举程序是怎样的?”
李秀芝大方地回答:“先在党支部选举党支部书记,选校长的时候,就我一个候选人,所以才满票当选。还有个原因,大家想不想听?”
“想!”众人齐声回应。
李秀芝看向张秀,笑着说:“张秀局长在背后支持。”
赵倩赶忙站起来,笑着反驳:“李秀芝同志太谦虚了。领导们都没干涉,让学校自主组织选举,校长人选非她莫属。她能力强、品德好、为人低调,在老师们当中威望很高。现在请各位领导给我们提提指导意见吧。”
说完,她带头鼓起掌来。
掌声过后,周志文厅长站起身,笑容满面地说:“苏省长,陈校长,我来说几句。参观了城南小学,听了李校长的汇报,我觉得福宁县的教育很有希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还有懂教育、爱教育的县委书记和县长。办学条件整体不错,就是校园面积太小。不管花多大代价,农机站那块地一定要拿下,农业农村厅也会尽力帮忙。”
说完,周厅长看向苏东亮。
苏东亮笑着点头:“这个问题快解决了,赵县长心里有谱,只是现在还不方便说。相信很快就能落实。拿下这块地肯定得花钱,教育厅要是有经费,就多支持一些。”
周志文笑着回应:“一切听苏省长指示。不过教育厅的经费主要用于建楼,征地的钱还得政府出。”
苏东亮点头笑道:“行,征地的钱我来想想办法,我手头还有些资金,先给城南小学五百万用于征地。建楼的钱就麻烦周厅长解决了。今天的调研会就到这儿吧。”
众人起身准备离开会议室,赵倩瞅准时机,叫住了交通运输厅厅长崔祖良。
崔祖良像听到命令的士兵一样,立刻停在原地,微笑着等待赵倩发话。
赵倩走上前,压低声音,语气诚恳又坚定:“厅长哥哥,柳丽萱书记特意发信息,让我一定留住你,今晚咱们聚一聚。你之前答应过我们的,可不能找理由推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