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死亡阶梯(83)
曾延的照片被打印出来,在聚水坳问了问,大家都说两年前的关山杰正是这副模样,对他的样貌改变如此之大,被问到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没人怀疑换了一个人。***
确定了这几点,几个人兴趣十足,很快便完善了犯罪的核心模式。
从失踪者的资料分析,所有的失踪者最后一次和家人联系的时间是依照每天的顺序连续的,从这点看,这个时间也正是失踪者本人死亡的时间。将失踪者的资料依照时间顺序排列之后,可以分明地看出以下规律:
2003年8月20日:第一批90名死者辞职
2003年12月20日:第二批90名死者辞职
之后每隔三个月的20号,直到2004年6月20日,都有90名死者从原单位辞职。
2004年1月2日——2004年4月2日:第一批死者依照每天死亡一人的次序陆续死亡。
之后,以每三个月为一个周期,直到2006年1月10日,每一批失踪的死者依照每天死亡一人的次序陆续死亡。
从这里可以看出,每一批死者在辞职之后——也就是被斯华他们控制之后——到他们这一批进入死亡程序,中间都相隔三个多月。对这个现象,杨君认为,死者辞职之后,应该立即就被斯华他们控制住了,但并不能立即进入替身程序,因为这个时候他们对于公开的“关山杰”的形象并不熟悉,需要一段学习的过程,阿南的摄像内容就是他们学习的内容。这三个月的缓冲期,就是他们的学习期,经过这段时期的学习之后,他们对于“关山杰”的公共形象不仅仅熟悉了,而且能够进行模仿,这个时候便进入替身的进程之中,完成替身任务之后便被杀害。从被害者们最后和家中联系时留下的电话来看,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即将被杀害。由于替身程序必须保持连续性,因此,前一批被害者进入替身程序时,后一批被害者相应地进行学习,双方尾相接,这样才能保证中间不断档。这中间存在一个时间差:每批死者辞职的时间,和前一批死者进入替身程序的时间,中间存在十天的差距。起初他们很不理解这么做的用意,从连续性上来说,后一批死者被害的同时,前一批死者被引进,这样在模式上更干净利落。但这个问题很快便弄清楚了:死者来自全国各地,但要实现替身程序,他们最后集中的地方,应该离聚水坳不远,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在南城集合。以斯华行事的风格,在死者接受那8万元的安家费之后,便已经在猎头的控制之中,同城的失踪者们应当是在“猎头”的带领下,分别从不同的城市赶往南城集合——每个城市距离南城的远近不同,这十天的时间差,应当是为了确保替身程序不因为交通断档而预先设置出来的,类似计算机内的缓存。
斯华非常狡猾。所有的死者在执行替身任务之前,都被安排给家里打一次电话,说自己要进行三个月的封闭训练,如此一来,每名被害者的失踪申报时间便被延后了三个月,加上之前三个月的模仿培训,距离被害者真正被带离他原本所在的城市,总共延后了六个月,这就大大降低了被警察从失踪者方面查到线索的风险。
另一点巧合的是,聚水坳每三个月举行聚会的日子、以及关山杰每三个月更换身份证的日子,恰好都在每三个月的2号,周期和替身程序的进行完全吻合,这个时间上的吻合当然不仅仅是巧合而已,这是斯华的精心设计,目的是为了掩饰递进中容颜变化的积累——这种积累经过三个月后会变得相当明显。
至此,犯罪的模式基本上已经清楚了,但还剩下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应该还有十来名死者的尸体。”杨君说。
“这个你已经说过了,”江阔天说,“也许永远没办法找到了。”
“不,我说的是参与了替身程序的尸体。”杨君说,“你们停止搜索尸体是在1月初,而关山杰的摄像师阿南离开是在1月10日,可以认为,1月10日是替身计划正式完成的日子,在1月初到1月10日之间,替身程序仍旧在进行,也就仍旧有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