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引言(4)

4.引言(4)

在国内,**倡导的“大跃进”受到了严重的挫折,偏偏又遇上了少见的自然灾害……1959年4月,**为集中精力思考和研究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辞去了国家主席职务。***西方报纸和电台对此议论纷纷,风传**内部出现了激烈的权力之争。在这种况下,新中国的国际声望委实不佳。更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和我们自己政治透明度不够,新中国的真相外界无法可知。

这时候,斯诺来了。作为在旧中国生活过13年的见证人,作为在战争年代即与中国**共患难的朋友,作为来自敌对国家具有独立立场的新闻记者,特别是世所共知他与**等**最高领导有着非同寻常的友谊,他是新中国况最权威的人。

斯诺从1960年6月28日到11月15日,在中国游历了四个多月,为了使自己的见解不受任何因素左右,他坚持自费访问观光(”。**在阔别21年后再次接见了斯诺。他们畅谈了约9个小时,“谈到了这些年来生的事——也谈到了还没有生的一些事。”归来之后,斯诺不掩过,不饰非,写了一本可以与《西行漫记》齐名的《大河彼岸》,再次轰动了世界。新中国再次成为世界瞩目之地。

1964年10月18日至1965年1月19日,斯诺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再次访问中国。**和几十年前一样,在自己的住所会见了斯诺。**在谈话结束时称他们的这次晤谈是“山南海北”、“海阔天空”。他破例允许斯诺将他的谈话内容拿去表,并让新闻电影制片厂的摄影记者为他们的谈话拍摄了纪录影片。《人民日报》立即报道了他们的这次会面。

熟知**脾性的斯诺,机敏地意识到**的谈话“绝不仅仅是重叙旧谊”,谈话的内容也不单纯是“海阔天空式的漫谈”。

**讲了赫鲁晓夫下台后的中苏关系。

**谈了美国干涉越南后的局势及中国的立场。

**提出了“第三世界问题”。

**论原子弹与生命的永恒。

**话说联合国。

**特别阐述了中美关系。他预:历史的各种力量最后也必然会把两国人民再带到一起来;这个日子一定会到来。

斯诺向世界布了这次访问的消息,引起了各界的猜测和分析,唯独美国的各大报纸拒绝登载斯诺与**的这篇谈话。

1970年8月14日至1971年2月,斯诺最后一次访问中国,这次他与夫人同行。他们是自中国生“文化大革命”以来,被邀请来华的头两位美国人。

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与此同时苏美在欧洲的对抗也趋于紧张,而第三世界的力量正在蓬勃展。国际局势的变化,导致了中美关系的微妙变化。

**在**城楼上公开接见了斯诺,随后中国报刊大张旗鼓地予以报道。周恩来告诉斯诺,中国的大门是敞开着的。**则以他特有的方式告诉斯诺,欢迎美国的左、中、右三方面的人士访华,中美间的问题需要同尼克松谈,尼克松无论以个人还是以总统的名义来华,我们都接待。

斯诺懂了,他再次承担了红色福音传播者的使命。这次美国的反映颇为积极、迅速。不久,尼克松终于来华了。

斯诺与**的五次会晤的确极具传奇色彩,他在中国的经历也极不平凡。他是第一个到苏区、揭开中国苏区之谜的外国记者;他又是第一位重访新中国的美国人t他还是尼克松访华前唯一能数次往返中国、采访新中国最高层独家新闻的人;他写的《**传》(即《一个**员的自传》)是世界上最早的《**传》,而且至今仍是后人研究**必不可少的第一手资料。

斯诺有幸结识了**这样一位朋友,**也为有斯诺这样的外国友人而欣慰。

**一生中结识的外国朋友何止千百,但有谁得到过**对斯诺那样的友谊和信任?认识**、和**一起战斗过的人就更多了,可是又有谁能比斯诺更准确、更传神地描绘过**呢?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走近毛泽东(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走近毛泽东(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引言(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