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九给尼克松捎信(7)

68.九给尼克松捎信(7)

“我记得1965年1月我曾问您有没有话带给约翰逊总统,您说‘无需’。***现在况变了,您有话要让我带给尼克松总统吗?”

**沉思了一会儿,吸了几口烟,打开了话匣:“中美会谈,15年谈了136次。我不感兴趣了,尼克松也不感兴趣了。”

“外交部正在研究让左、中、右各派的美国人都来访问中国。”**以他特有的方式说道:“我们应当让代表垄断资本家的尼克松这样的右派来。目前中美两国之间的各种问题需要跟尼克松商量解决。”

“您愿意和尼克松晤谈吗?”斯诺高兴地问。

“我愿意跟他谈。比起社会民主党和修正主义者来,我更喜欢尼克松这样的人。当然,尼克松可能有欺骗性,但比起其他一些人来,也许要稍微少一些。尼克松常来硬的一手,但有时也来软的一手。”

“尼克松来是否目标太大呢?”斯诺问。

“他可以作为一个旅行者,当然,作为总统也行。“只要他坐一架飞机就可以来了。”

“您对和尼克松的谈话很有把握。”斯诺说。

“谈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爽快地说。

“我看吵架难免,但也不要紧。”斯诺认真地说。

“我相信我不会同尼克松吵架。但是,我要向尼克松提出批评。我们自己也将作自我批评。”

“如果尼克松想到北京来,你就捎个信,叫他悄悄来,不要公开。”**做了一个表示神秘的手势。

身为外国人,也是中国人民和**的好朋友,斯诺大胆地问**对“文革”的感觉如何。

**说“文化革命”中有两件事他很不赞成。一是讲假话。有人一面说要文斗,不要武斗,而实际上却在桌子下面踢人家一脚,然后把脚收回来。当被踢的那个人问他:“你为什么踢我?”他又说:“我没有踢啊,你看,我的脚不是在这里?”这是讲假话。后来,“文化革命”中的冲突展成了两派之间的武斗,开始用长矛,后来用步枪,又用迫击炮。外国人讲中国大乱,不是假话,是真的武斗。

另一件事是虐待“俘虏”——即被罢了官和接受再教育的党员干部。

**最后说,如果一个人不讲真话,他怎么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呢?谁信任你啊?朋友之间也是这样。这时,他的声音很微弱,完全不同于刚才谈中美关系那样大声说话。

斯诺起身告辞的时候,**亲切地把他送到门口。

**和斯诺从凌晨一直谈到下午1点多钟。谈话结束后,斯诺迅速根据回忆,把对话“记录”下来,写成《同**的一次交谈》。

但是,由于当时中美关系依然很微妙,斯诺出于谨慎,没有很快表谈话内容。这样,**的“信”没有及时捎出去。

1971年4月30日,正当中美双方为缓解双边关系紧锣密鼓地工作的时候,斯诺适时地在美国《生活》杂志上表了谈话内容。

“信”总算捎了出去。美国的通讯社抢先几天预了斯诺这篇文章的摘要。这一新闻立即轰动了美国。尼克松政府迅速做出了积极的反应。4月26日,美国白宫新闻秘书齐格勒在新闻布会上表示:尼克松总统“希望有一天能够”来华访问。同一天,美国国务院新闻布官布雷在答记者问时指出:“本政府若干时间以来一直是希望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善关系的。”

**对斯诺的谈话,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成为许多报纸、通讯社的头条新闻。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的报纸、电台都以显著的位置表了**会见斯诺的消息,罗电视台还播了**会见斯诺的照片。亚非国家的报纸,日本东京各大报纸,法国各报,德国报纸都相继表了《**和尼克松希望会谈》的消息。

国际新闻界以它特有的敏感,意识到这次谈话的深远意义和它对历史转折的伟大影响。日本《朝日新闻》说:“**的谈话,是中国周密地分析了国际形势和美国态度的结果。”《读卖新闻》认为这是“中国又向世界投出了一颗新‘炸弹’”,是“为了抢先抓住正在变化的世界形势,从极长的观点下了行动的决心”。还说:“斯诺先生和**主席的会见”所显示出的中国新外交信息的“影响之大不仅在美中关系方面,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也将是超乎想象的”。法国《战斗报》认为**的谈话是“一项最重要的声明”。南斯拉夫报纸说:“这是一项重要的声明,因为它证明北京决心使它同华盛顿的关系在较短时期内正常化。”与此同时,一些外国舆论也清醒地意识到,**谈话始终坚持了不准干涉中国内政的坚定原则。日本《读卖新闻》评论说:**的谈话“表示了灵活的姿态”,但“没有人认为中国会放弃‘一个中国’的大原则,甚至会在台湾问题上妥协而同美国解冻”。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走近毛泽东(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走近毛泽东(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68.九给尼克松捎信(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