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二次反“围剿”(5)

5.第二次反“围剿”(5)

6月下旬,临时总前委现蒋介石有对北方诸军阀妥协,对两广军阀取守势,而集中力量先向红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的迹象。***为了利用蒋介石同两广军阀之间的矛盾,展革命力量,决定留第三军第九师和第四军第十二师在宜黄、南丰以南地区监视敌人;第三军团、第四军主力和第十二军,分别移驻闽西北的建宁、光泽、顺昌之间地区和闽西及闽赣边的归化、永安、连城、长汀、石城之间地区,进行群众工作和筹款;第三军主力即去雩都、会昌地区开展工作,准备应付可能提前到来的敌人第三次“围剿”;方面军总部驻建宁指挥。**认为这至少有以下5点好处:“第一,蒋系地盘,无直接威胁两广之弊”,使两广军阀不顾虑红军而放心与蒋对抗;“第二,地势偏僻,不受威胁,若较之我去南丰、去宜黄者少;第三,有山地纵横,无河川阻隔,最适宜造成新的战场;第四,有款可筹,一年之内不愁给养;第五,群众很好,可以出兵扩大红军。因有这些条件,我们应在这区域作长期的工作计划。”

依照这个部署,红一方面军在为时一个月的攻势作战期间,占领了闽西、闽西北、赣东、赣南广大地区,动了群众,扩大和巩固了苏区;筹措了大量的经费和给养;总结了第二次反“围剿”作战经验和表扬英雄模范人物,进行了休整、训练;分别组建了第一、第三两军团的山炮连,扩编了无线电队,加强了医疗单位建设,还将建宁战斗的俘虏兵3000余人经过教育陆续补充部队;同时,以赣南苏区的地方部队和群众武装为基础,组建了第四、第五独立师。这些,为打破敌人更大规模的“围剿”创造了重要条件。

但是,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虽预见到敌人必将举行第三次“围剿”,但没有料到敌人经过第二次“围剿”那样惨败之后,新的进攻会来得那么快。

1931年6月,蒋介石又很快组织起第三次更大规模的“围剿”。为了彻底消灭红一方面军,摧毁中央苏区,蒋介石把他的嫡系第十四、第十一、第六、第九、第十师共10万人调到江西,担任“围剿”主力军,连同原在中央苏区周围的和新调来的非嫡系部队,总兵力达23个师又3个旅,共30万人。蒋介石亲自担任“围剿”军总司令,何应钦为前线总司令,均驻南昌,并聘请英、日、德等**事顾问随军参与策划。这次“围剿”,蒋介石采取“长驱直入”的战略,企图先击破红军主力,捣毁苏区,然后再深入“清剿”。其部署是:以何应钦兼任左翼集团军总司令,指挥第一路进击军、第二路进击军、第三军团、第四军团,从南城方面进攻,寻求红军主力决战;陈铭枢任右翼集团军总司令,驻吉安,指挥第一军团、第二军团、第三路进击军,从吉安、永丰、乐安方面深入苏区实行“进剿”和“清剿”;空军第一、三、四、五、七队,分驻南昌、樟树镇、吉安等机场支援作战。另以第十师和攻城旅为总预备队,位于临川、策应各方作战;第七十七、第二十八师和第十二师三十四旅位吉安、泰和、万安、赣州等地,担任“清剿”,维护后方,并拦阻红军西渡赣江;第二十三、第七十九师和骑兵第一师位于南城、黎川、宜黄、临川、樟树镇一带,担任“清剿”和维护后方;第四十九、第五十六师和新编第四旅位于闽赣边境,防堵红军东进。

6月下旬,蒋介石把在宜黄、南丰以南地区的红三军第九师和红四军第十二师误认为红军主力,下令迅速对之起进攻,并将第十师改随左翼集团军行动。7月1日起,各路“围剿”军开始行动。

此时,距红军第二次反“围剿”结束仅一个月。红军苦战之后,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补充,全军只有3万人,而且部队远离根据地中心区近700里,还处于分散状态,一时尚来不及集中。这就给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带来很大困难。

6月30日,临时总前委最后判明敌人即将动第三次“围剿”的况,来不及经**苏区中央局的讨论,即决定继续实行“诱敌深入”的方针,命令以独立第四、第五师和第三军第九师在吉安、吉水、永丰、乐安、宜黄以南地区,第四军第十二师在南丰以南和东南地区,协同当地地方部队和赤卫军、少先队,以运动防御和游击战迟滞敌人前进;分散在闽西北、闽西、赣南广大地区的红军主力迅速收拢部队,向苏区中心回师,准备适时转入反攻,粉碎敌之“围剿”。与此同时,**苏区中央局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也在苏区人民群众中进行反“围剿”的政治动员,领导群众支援红军作战;并命令由粤桂边境转移到赣江西岸活动的红七军东渡赣江,同红军主力会合。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世纪伟人毛泽东(劲风篇)(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世纪伟人毛泽东(劲风篇)(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5.第二次反“围剿”(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