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领袖卷之毛泽东(44)
在济南战役动之前,**和中央军委就决定由东北战场开始展开同国民党的战略决战。*****对辽沈战役作了具体的部署。7月30日,**指示**、罗荣桓等“只要有可能就应攻取锦州”,以封闭敌军陆路撤退的通道,形成“关门打狗”之势。9月7日,**在给**、罗荣桓等的电报中进一步明确指出:“(一)确立攻占锦、榆、唐三点并全部控制该线的决心。(二)确立打你们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卫立煌全军来援的时候敢于同他作战。”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东北野战军按照**的部署,挥师南下,迅速扫清了锦州的外围。蒋介石为了保留其陆路通道,从东北调重兵组成东进兵团,又令沈阳守敌组成西进兵团,两路增援锦州。**闻讯动摇了集中力量攻锦的方针,要求回师打长春。罗荣桓坚决反对。**也多次电示,一再阐明攻锦的战略意义:“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达到,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在**和中央军委的坚持下,**放弃了自己的意见。10月14日起,东北野战军经过31小时的激战,攻克锦州,取得了辽沈战役的决定性胜利。19日,长春解放。20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围歼敌西进兵团廖耀湘部10万余人。11月2日,东北野战军乘胜直下沈阳、营口。这样,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以歼敌47万余人、解放全东北的赫赫战绩胜利结束。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人民解放军第一次从总兵力(310万)上超过国民党军(290万)。**欣慰地指出:“九月上旬(济南战役前)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所作的五年左右建军500万,歼敌500个正规师,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估计及任务,因为九、十两个月的伟大胜利,已经显得是落后了。这一任务的完成,大概只需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即可达到了。”
早在辽沈战役初期,**和中央军委就决定华东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在淮阴、淮安、海州地区作战,求歼刘峙、杜聿明集团主力的一部,开辟苏北战场,使苏北同山东打成一片。10月11日,**在给华东野战军长的电报中,指示他们在战役的第一阶段,集中兵力先歼灭黄百韬兵团。11月7日,即淮海战役起后的第二天,**和中央军委依据辽沈战役大获全胜和中原野战军解放郑州、开封后的形势,以及徐州之敌撤、守未定的况,决定扩大原定的淮海战役的作战规模,指示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的领导人,提出:第一仗力争歼灭黄百韬等部二十一二个师,即有可能向徐蚌线迫进,那时蒋介石可能将徐州及其附近的兵力撤至蚌埠以南。如果敌人不撤,我们即可打第二仗,歼灭黄维、孙元良,使徐州之敌完全孤立起来。11月9日,**为军委起草给粟裕、张震等的指示电,提出:“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至此,**关于淮海战役“隔断徐蚌,歼灭刘峙主力的总方针”,便最终确立了。11月16日,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取得胜利,歼灭黄百韬兵团主力于碾庄,攻占宿县,隔断徐蚌,徐州之敌完全孤立。当日,**为中央军委起草指示电指出:淮海战役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望从这个观点出,统筹一切。”并指示,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筹领导。11月24日,**为中央军委起草复电,表示同意总前委关于第二阶段先打由华中驰援的敌十二兵团黄维部的意见。同时,**指示华东野战军注意防止徐州杜聿明集团突围,南进增援黄维。遵照**电令,中原解放军集中力量围歼黄维兵团;华东野战军则以主力堵住杜聿明集团南援。12月4日,华东野战军将撤离徐州向西南逃跑的由杜聿明率领的30万国民党军包围在永城东北青龙集、陈官庄地区。15日,全歼黄维兵团十万余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结束。这样,杜聿明集团形成孤军作战,坐以待毙之势。当时,平津战役已开展,为了稳住平津之敌,防止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敌军南撤,**指示淮海战役总前委,对杜聿明集团暂时不打,淮海前线全军进行战场休整,同时加强对敌军的政治攻势。1949年1月初,华北傅作义集团的退路被东北和华北野战军切断后,按照**的指示,华东野战军于1月6日至10日对陷入绝境的杜聿明集团起总攻,全歼该敌。至此,淮海战役取得最后胜利,共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