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第二十八篇清末之谴责小说(13)

114.第二十八篇清末之谴责小说(13)

不属于杂剧,也没有什么组织了。***到现在,我们几乎已经不能知道宋时

的话本究竟怎样。——幸而现在翻刻了几种书,可以当作标本看。

一种是《五代史平话》,是可以作讲史看的。讲史的体例,大概是

从开天辟地讲起,一直到了要讲的朝代。《五代史平话》也是如此;它

的文章,是各以诗起,次入正文,又以诗结,总是一段一段的有诗为证。

但其病在于虚事铺排多,而于史事挥少。至于诗,我以为大约是受了

唐人底影响:因为唐时很重诗,能诗者就是清品;而说话人想仰攀他们,

所以话本中每多诗词,而且一直到现在许多人所做的小说中也还没有改。

再若后来历史小说中每回的结尾上,总有“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

解”的话,我以为大概也起于说话人,因为说话必希望人们下次再来听,

所以必得用一个惊心动魄的未了事拉住他们。至于现在的章回小说还来

模仿它,那可只是一个遗迹罢了,正如我们腹中的盲肠一样,毫无用处。

一种是《京本通俗小说》,已经不全了,还存十多篇。在“说话”中之所谓小说,并不像现在所谓的广义的小说,乃是讲的很短,而且多用时事的。起先说一个冒头,或用诗词,或仍用故事,名叫“得胜头回”——“头回”是前回之意;“得胜”是吉利语。——以后才入本文,但也并不冗长,长短和冒头差不多,在短时间内就完结。可见宋代说话中的所谓小说,即是“短篇小说”的意思,《京本通俗小说》虽不全,却足够可

以看见那类小说底大概了。

除上述两种之外,还有一种《大宋宣和遗事》,尾皆有诗,中间

附录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杂些俚句,近于“讲史”而非口谈;好似“小说”而不简洁;惟其中已叙及梁山泊的事,就是《水浒》之先声,是大可注意的事。还有现在新现的一部书,叫《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此书中国早没有了,是从日本拿回来的——这所谓“诗话”,又不是现在人所说的诗话,乃是有诗,有话;换句话说:也是注重“有诗为证”的一类小说的别名。这《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虽然是《西游记》的先声,但又颇不同:例如“盗人参果”一事,在《西游记》上是孙悟空要盗,而唐僧不许;在《取经诗话》里是仙桃,孙悟空不盗,而唐僧使命去盗。——这与其说时代,倒不如说是作者思想之不同处。因为《西游记》之作者是士大夫,而《取经诗话》之作者是市人。士大夫论人极严,以为唐僧岂应盗人参果,所以必须将这事推到猴子身上去;而市人评论人则较为宽恕,以为唐僧盗几个区区仙桃有何要紧,便不再经心作意地替他隐瞒,竟放笔写上去了。

总之,宋人之“说话”的影响是非常之大,后来的小说,十分之九是本于话本的。如:一、后之小说如《今古奇观》等片段的叙述,即仿宋之“小说”。二、后之章回小说如《三国志演义》等长篇的叙述,皆本于“讲史”。其中讲史之影响更大,并且从明清到现在,“二十四史”都演完了。作家之中,又出了一个著名人物,就是罗贯中。

罗贯中名本,钱唐人,大约生活在元末明初。他做的小说很多,可惜现在只剩了四种。而此四种又多经后人乱改,已非本来面目了。——因为中国人向来以小说为无足轻重,不似经书,所以多喜欢随便改动它——至于贯中生平之事迹,我们现在也无从而知;有的说他因为做了水浒,他的子孙三代都是哑巴,那可也是一种谣。贯中的四种小说,

·264·

就是:一、《三国演义》;二、《水浒传》;三、《隋唐志传》;四、《北宋三遂平妖传》。《北宋三遂平妖传》,是记贝州王则借妖术作乱的事,平他的有三个人,其名字皆有一“遂”字,所以称“三遂平妖”。《隋唐志传》,是叙自隋禅位,以至唐明皇的事。——这两种书的构造和文章都不甚好,在社会上也不盛行;最盛行,而且最有势力的,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小说史略(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小说史略(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14.第二十八篇清末之谴责小说(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