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发动驱张运动(3)

39.发动驱张运动(3)

1月23日,**的父亲在家乡病逝。***他得知这一不幸的消息后,没有回家奔丧,而是把无限的悲痛和对父亲的哀悼深深地埋在心间,继续留在北京为驱张活动而奔忙。

1月28日,湖南公民、教职员、学生三个代表团为要求撤惩张敬尧,向北京政府做最后一次请愿。当日上午12时,三个代表团分从前门、后门、西华门向国务院驻地进,他们打着写有请求内容的旗帜来到新华门。**等6人被推举为代表,声明非见靳云鹏求个办法不可。在国务院没有见到靳云鹏,他们又来到棉花胡同靳云鹏的私宅。靳云鹏托词不见,由其副官长于化龙接见。6位代表痛陈张敬尧祸湘十大罪状,要求靳云鹏当众宣布解决办法。靳承诺“明日国务会议将湖南问题提出”,下星期四代表再到靳宅听候答复。

2月5日,**等6位代表依约到靳云鹏私宅请愿候信。由于棉花胡同早有兵警设防,阻止代表通过,请愿未获结果。

**在北京主持驱张运动的同时,与由一些反动的官僚、绅士和所谓“社会名流”拼凑的“旅京湘事维持会”和“湖南旅京务界联合委员会”两个保张团体进行了坚决的斗争。3月25日,湖南公民代表、教职员代表、学生代表共45人,由**领衔,向全国出快邮代电,声讨“保张团”——旅京湘事维持会。电文揭露旅京湘事维持会“受张多金,纠合三数私党,为骗钱计,不惜卖乡媚敌。”“保张团”实为“卖乡党”。电文最后重申湖南人民“以驱张除奸为志”,号召人们“秉正义人道之心,共击卖乡保张之贼”。

在驱张斗争胜利在望之际,**开始考虑驱张以后,湖南向何处去的问题。他在同彭璜起草的《湖南改造促成会起宣》中指出,驱张胜利后不能乐观,因为“一张敬尧去,百张敬尧方环伺欲来”,不能“虎头蛇尾,换汤不换药”,要“以‘去张’为第一步,以‘张去如何建设’为第二步”。“欲建设一理想的湖南,唯有从‘根本改造’下手”。

4月上旬,**邀集湖南代表在景山东街中老胡同商讨结束驱张活动问题。因为,这时直系吴佩孚从湖南撤防北上,湘军湘人有联合驱张之势。会议决定,在北京的驱张代表,除留罗宗翰等少数人在京外,其他代表分别到武汉、上海、广东及回湘继续进行能功驱张活动。

由于萧三等新民学会会员即将从上海乘轮西渡,赴法勤工俭学,**于4月11日离开北京前往上海欢送他们。途中,他在天津、济南、泰山、曲阜、南京等处参观游览,看了孔子的故居和墓地,登上了东岳泰山,还看了孟子的出生地。

5月,直系军阀吴佩孚部由衡阳北撤,谭延闿、赵恒惕在吴佩孚的默契下,跟在后面,步步紧逼长沙。张敬尧在一片声讨声中和军事威胁面前,惶惶不可终日,6月11日仓皇逃离湖南。历时半年多的驱张运动终于取得了胜利。

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从湖南一师毕业以后,为了筹组赴法勤工俭学和动驱张运动,于“五四”前夕和之后,两次来到当时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京。在这两次到北京期间,他开始接触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1918年8月19日,为了筹组赴法勤工俭学活动,**第一次来到了北京。当时,他身无分文,就连来北京的路费都是同学借的。生活拮据,迫使他急于谋求一个职业。经原来湖南一师老师、当时在北京大学任教的杨昌济的介绍,**认识了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征得校长蔡元培的同意,被安排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

**在图书馆的工作地点是第二阅览室,也叫“日报阅览室”或“新闻纸阅览室”,具体负责登记新到报刊和来阅览人姓名,管理15种中外文报纸,其中有天津《大公报》、长沙《大公报》、上海《民国日报》、《神州日报》、北京《国民公报》、《惟一日报》、《顺天时报》、《甲寅日报》等。**在这里的工作平凡琐碎,待遇也很菲薄,每月月薪仅8块银元。1936年**向斯诺曾谈到他在图书馆当且理员的况:“我的职位低微,大家都不理我。我的工作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可是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我这个人是不存在的。在那些来阅览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有名的新文化运动头面人物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伦等等,我对他们极有兴趣。我打算去和他们攀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南方话。”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世纪伟人毛泽东(旭日篇)(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世纪伟人毛泽东(旭日篇)(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9.发动驱张运动(3)

%